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个老坦克兵的记忆 -- 59特射

共:💬1440 🌺982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九章 白发母亲慷慨奋起  

1966年5月7日 ,Mao.ZD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Mao.ZD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在“五七”指示的指引下,全国的三线企业都开始大办“五七”工厂。541各厂也办起了 “五七”工厂,安排了许多工厂家属参加生产劳动。源于当时军事气氛,开始大都叫做“五七”连,后来叫“五七”家属工厂,最后演变成劳动服务公司。  

现在已经大多七、八十岁的老妈妈们,那时和正式职工一样在机床上倒班, 和 老师傅一样带着徒弟独当一面工作。她们以每天五角钱的工资为“五七”工厂和后来的劳动服务公司奉献着青春,并创造了大量的资产和财富。她们有着固定单位、有固定工种,有人事档案,如:工资表、进厂登记表、考勤表、职工登记表等文档。她们和正式工人一样享受着工伤、产病假等各种福利待遇。她们有的干到一九九二年,甚至有的干到一九九九年。  

有的分指家属工退休后给发了退休本,每个月给20元的退休金。后来厂里效益不好,20元也没有了。有的分指的家属工到最后则一分钱都没有,这其中包括了许多从宁武三线并到541的职工家属。541各厂效益不好,而且第一代老兵工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跟孩子们伸手,孩子们也都四十大几了。作为兵工二代孩子们都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还面临着几月,甚至半年不开工资的窘境。养儿防老也成了一句空话。而此时,各分指劳动服务公司的资产会迅速掏空,有的领导捞够了钱换了单位,有的退了休,跑到北京、上海买了房子不回来了。家属工的权益没人过问,得不到任何保障。四分指的老太太们拿着退休本找厂长要工资时,工资本被扔到了地上。  

10分指的家属工无奈之下上诉到闻喜县和运城市法院两次,前后总共花费了近六七万元,问题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厂里、总厂、县里、市里,各级单位以种种理由来推诿,把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后来,541各厂的一千多老太太们开始联合起来,她们选出了自己信得过的代表,开始去运城、侯马、太原、北京不停地上访。从2004年开始,五年的时间里,她们忍受了各种屈辱,太原去了无数次,仅北京就去上访了三次。  

2007年夏天,25名老太太代表1400多名和他们同样命运的老太太,冒着酷暑来到了北京。他们年龄最小的也已经六十多,最大的竟然已经七十多了。按道理,她们这个年纪应该小河边练剑,或者在家看看小孙子,颐养天年。可是,她们却走在上访的路上。  

昏暗的地下小旅馆里,每个床位只有25元,四个人一个房间。里面的设施极其的简单,只有床位和一个转的很慢的老电扇,没有洗澡的地方,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汗顺着老人们布满皱纹的面颊慢慢的流淌着。北京长安街的夜景十分的华丽,但她们却没有心情去看。她们很多人没来过北京,有的也只是调到541时路过北京到金水桥的tian~an-door那去过。晚饭时,大家聚到了一起,每人三个小馒头,地上放了一些咸菜,就这样吃起来。她们作为代表的费用是大山里1400多老太太太们捐献的钱。算起来他们每个人平均只有六毛钱的生活费,而那时的北京喝瓶水都要一元钱了。   

想着妇联应该是妇女的娘家人,她们便满怀信心地来到到全国妇联。然而在夏日暴雨中的全国妇联楼下站了几个小时后,被告知全国妇联负责处理妇女身心健康和家庭暴力,她们所反映的问题不在妇联的职权范围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541的老太太连饭都没的吃了,何来身心健康?中信公司得知消息后派大轿子车把她们拉回到里小旅馆。第二天,老太太们来到了中信公司,也就是541的最高主管单位。但是令人气愤的是,负责接待的领导竟然说,中信是接收了541,但接收的是职工,没接收老婆孩子。远在侯马的中信机电制造公司得到了消息,连夜派人到北京把老太太们接了回去。  

老太太们回到了大山里的541各厂,各分指的公共安全专家处都已经接到通知,开始对所有代表的家进行监视。party、政、工、团也开始对老太太们在厂里上班的子女做工作。但不管是侯马的中信机电制造公司还是各分指的领导也许有些儿太天真了,他们忘了,很多公共安全专家处处长、团委主席、工会主席们,他们的母亲原本就是以前的“五七”战士。最后,老太太准备去哪里开会、哪里上访,领导们不知道,但是领导们准备怎么对付老太太,地球人都知道了。  

老太太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2009年底,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遍了中条山各个分指。根据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有关文件精神,从2009年10月1日起,未参保“五七家属工”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纳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根据文件精神,2009年10月1日前年满75周岁及以上的,按1万元标准缴纳;75周岁以下人员在1万元基础上,按与75周岁每相差一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增加1500元的标准缴纳。按以上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由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每月368元的标准核定基本养老金。原创办“五七家属工厂”国有企业破产的,缴费后由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每月330元的标准核定基本养老金。按照此文件精神,541各厂的家属工在每人缴纳了一万到两万的养老保险费后,每月可以领300多元养老金。由于2009年底退休人员正好涨工资,老太太们的养老金也涨到了400元。  

老太太们的养老金从2010年春节时正式开始发放。虽然比起正式工来说,老太太们的退休工资少了许多,但老太太的名下毕竟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费。然而,当541各分指的老太太们也和正式工一样拿到了工资本的时候,有的分指一些曾和她们一起走在上访路上的老太太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400元的胜利来之不易,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心酸和眼泪,巍巍中条山会永远铭记她们的。  

时值2010年春节,541各厂的那男女老少谈论最多的是老太太退休工资的事情。541各厂十多年了,只有那年的春节最像个春节。正月十五,各个分指的老太太们穿红戴绿兴致勃勃地扭起了秧歌。几十年来,年轻时她们在工厂是家属工,在家里只是丈夫的家属。她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权益,因为作为兵工战士的家属,她们和自己的男人一样,听party的话、跟party走。而今,谁还会想着她们,她们又能依靠着谁?没办法,为了生活,她们只能慷慨奋起。  

   

第十章 兵器工程渐成遗迹  

七十年代,八个样板戏曾经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智取威虎山》里的夹皮沟也几乎在那个年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小火车也不通了,是东北剿匪时那个小山村的真实写照。如今,中条山里的541各分指倒和了样板戏里的夹皮沟颇有些相似了,不同的只是小火车还通着。改名为铁运公司的18分指虽然把以前的蒸汽机车换成了内燃机车,但也只限在翼城和绛县山里的几个厂子钻进钻出拉拉货。山谷里虽然还依旧不时响起的汽笛声,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奔放了。由于效益不好,18分指许多工人都去内蒙修铁路打工去了。   

四分指旁的特大铁路桥上,枕木还是七十年代建厂时铺的。据说刚建成时,台湾还指示潜伏特务来炸过。如今桥上的铁栏杆已经所剩无几,铁轨旁走人的水泥盖板荡然无存,从铁轨枕木下散落的石缝已经可以豁然看到桥下的河滩了。也真难为18分指的火车司机了,每天在这样路况下行车,胆子也真够大的了。不过比起父辈来还是安全的多了,当年他们的父亲在朝鲜的青川江上开火车,天上还有美国人的飞机扫射和轰炸呢!  

各分指厂的子弟学校2008年全部划归地方。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一流的教师,通过政审后来到541。那时,541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也是知识分子献身三线报效祖国最为光荣的地方。如今,许多分指的教学楼都已经成里危楼,老师的工资也和厂里的工人们一样被长期拖欠。绛县当地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对541的老师很有一番感动。作为老师,他曾和541子弟学校的老师共同参与了两次高考监考。有一次,高考前一天师生动员,当升国旗时,听到义勇军进行曲,541的老师很快便从闲座着的监考老师中最先站起肃立。如今,地 方上 老师们的工资都已纳入了地方财政。这时候,541各厂学校划归地方也不失为解困之举。  

各分指的女职工们不穿高跟鞋已经很久了。家属区的马路历经几十年风雨侵蚀,地面的水泥已经完全剥落了,原来平整的水泥路已经彻底成了石子路。路虽然不行了,但私家车却多了起来。各分指很多领导都在侯马新开发的小区买了房子。他们开着小车侯马分指两头跑,老百姓的路好不好,他们熟视无睹。  

各分指的工人俱乐部作为厂里工人的活动中心,也大都破败不堪。四分指的工人俱乐部是541各厂最大的,厂里的大型群众活动、演电影、开职代会、职工文艺演出等都在这里举行。八十年代初,刘晓庆演完《小花》刚在全国出名,就来到山西南部大山里的541慰问演出,当时就是在四分指的俱乐部举行的。俱乐部高大的屋顶全部是木质结构,由于没有钱维修,经过几十年风吹雨打,现在顶棚塌陷,四处漏雨,已经多少年没演过电影了。  

蜿蜒在山谷里的高大的厂房,四面的玻璃窗已经很难看到一块完整的玻璃。厂房顶上由于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就往车间里漏水。外面下了里面下,外面不下里面还下。车间配电柜上怕出事故蒙上了塑料布,厂房里的机床前放在踩踏的木板。厂长们到车间里来检查工作,即便在厂房里,车间主任也得给打着伞。

七十年代怀着火热的**来到大山里建设三线的老兵工已经全部退休了,各分指目前依旧听着军号上班的职工主力基本上是兵工二代。他们中间除三分之一下岗或被开除,不得已背井离乡出外讨生活外,剩下的大都仍然坚守在541各个半死不活的厂里。第三代八零、九零后们长大后,都已经远走高飞离开了大山。随着541的各个分指不断陷入困顿,现在各个分指已经在在职工的人力资源上无以为继。除农村的协议工外,已经没有人选择来这一无城市文明,二无工资保障的大山里工作。可以说,再过十几年,当兵工二代们坚守到最后彻底离开541这些工厂时,中条山的漫山遍野除了当年“中条山保卫战”的战场遗迹外,就是541工程兵工建设所留下的工业遗迹。 

通宝推:左手拈花,桥上,
家园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家园 这不能算严格的原地转向吧?履带车都可以这样转。
家园 这是支部会。
家园 618还在吧?

有一部分转为民用,应该就是现在的北方车辆吧。曾经有半年在那里的民工棚子里面待过,见到过坦克和装甲车

家园 我的理解,还是履带车行进阻力大,

一、二档速度慢惯性小,换档耗时长一点就容易停车。

  前面说的纪录是连续换档多少次不停车,不是别人一换档就要停,只是停的几率高一些。说明59换档挺费劲。

  2档小油门扭距小,过阻力稍大的障碍物就容易停车,正确的做法是低档大油门,大油门一换三应该也没问题。

  为什么扣的是红高粱?难道你们的津贴还是象战争时期那样按实物小米计算?

家园 星星肯定要比目标高,应该是远弹才是。
家园 牧区地下水深的地方就这样打水。

现在改了,多数改深井泵。

家园 这不能全怪记者,是“浮起”要求这这样。

  七十年代也要我写过单位一位先进人物的材料,我当然写成他的表现如何如何好。写好后头头说不行,得写成先前怎么怎么落后,经教育学习后又怎么改正错误成为先进。

  俺说编造的东西俺没法写不肯改,之后就没了下文,俺也因此没摇成笔杆子。

  俺插队时一位老农,陕北人,把上面说成浮起。

家园 坦克装甲车辆上期有介绍,那厂就生产了很少一点点就完了
家园 谢谢巅峰,转此美文。
家园 真是军民鱼水情啊

看到洗衣服和撞墙那几段。

您开过坦克,可比键盘军迷如我要专业无数倍了。伺候坦克真是不容易,还没接敌自己先就不能掉链子。不知道现在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坦克是不是好伺候多了。

我父亲在军队里面待了近30年,援越和抗越都去过。不过他很少说部队里面的事情。

家园 射击这东西是不是需要天分?

我是普通一老百姓,没什么机会摸枪杆子。所以只有一点经验。

我大学寝室里面有个河南老兄,是近视眼(大多数兄弟都是近视眼)。可是无论是军训打靶还是拿玩具BB枪,都能打个八九不离十。这个是不是天分?和野比大雄一样?

顺便说一句,记者那段太搞笑也太写实了。

家园 谢巅峰兄好文

这个资料可是罕见呀,对541俺们那年代有过很多猜测,77年患有转业干部分到那里。现在的情况不知咋样了?应该还能生产,要不就太可惜了。这个材料俺收了。呵呵。

家园 哪个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