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零散原创】美国点滴 -- 自以为是
好学区如果你真的想进,真用心去租房子,没有办不成的。成本嘛,几千元到头了,一般几百元就搞定。
大家一看,哇,美国的好学校真便宜啊。
否。你好学区说到底不就是公立学校嘛,真正的好学校,是私立学校。
那根本全是假的,就是用一个地址。
最稳妥的方法,是真的去租一年半载,然后搬家就好了。你搬家以后要不要转学是你的自由。
一些很好的学区,搬家就得转学,即使没有搬家,父母没有住在这个地址也不行。不过在纽约市内搬家没关系。
连租房子都免了
一律要地税证明或者租房合同。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同学都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同过窗在中国是四大铁之一,在美国也差不多。不过两国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中国,同学是有同班、同系、同级、同校的级别之分的。在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同班这种关系是大致不存在的。在自以为是:【零散原创】美国点滴--2.美国的初级和中等教育提到过,从高中起,美国的学生就有很大的选课自由。因此,不会出现象中国那样几十人几年时间基本上一起上同样的课的情况出现(人口稀少地区情况不同)。大学时住宿比较分散,个人自己找房子住。即使是学校的宿舍,也多是一人一间房子,几人公用一个单元。也有两人一间房子的,但好象不会更多。因此,象中国那样因为班级设置而形成的比较密切的同学关系在美国是不多的。所谓同学,其实更多的是朋友关系。当然,美国的校友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中美两国的同学关系的特点各有所长。有些人交际广泛,而有些人则比较宅。在美国,选课的自由可以帮助为人四海的学生广泛交友,而宅男宅女们可能很难在同学中交到朋友;而在中国,即使是宅男宅女们,也会有一帮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主贴过了修改期,另起目录
银行挣钱,也没见给我取消,还在提高我的信用度呢。
唯一一次让银行挣钱,是买一个几千块钱的东西,说手续费只有百分之几,我一算很合适,就搞了一个分期付款,第一次付款时比我想的要高,很奇怪,电话咨询,才知道,这个百分之几是每一次分期都要按照总额的百分之几付手续费,算下来,12个月还款的话就是12×百分之几。
我一边心里问候银行的娘,一边下定决心,再不让银行挣我一分钱。
除了这一次,银行除了刷卡手续费(那不需要我付),没有挣着我一分钱利息......
他为啥不以这个理由给我消卡呢?难道是把我忘了?
房地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和公立中小学的重要收入来源(公立中小学的另一收入来源是州政府补贴)。房地产税一般分两部分:学校税和一般(市政)税。一个房子的房地产税是从两方面确定的。首先是价值评估。纽约州的做法是由县政府根据最近可比较的出售价格确定一栋房子的“公允市场价格”,然后乘上一个固定的系数,得出评估价格。如果房主对评估价格不满意,可以要求降低:可以自己递交申请,也可以交给专门的“顾问”去干。“顾问”的收费是成功后税收降低部分的50%,不成不收钱,所以找他们干肯定省钱。很好很公平是不是?这里可有一个坑。
每年学区和县政府会分别确定预算,从而确定应该总共收取多少房地产税。按纽约州的规定,每年房地产税总额比上年上涨不得超过2%(又是一个坑)。房地产税的总额确定了,再把辖区内房屋的评估价值加在一起,一除,就得出了单位评估价值应交的房地产税。乘上房屋的评估价值,就是这个房子的应交房地产税。
前面说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房子评估价值太高,可以要求降低。我试过自己申请,被拒了。第二年随便找了个“顾问”,搞成了,评估价值降了13%左右,赶紧跟LD回报,LD很是高兴了一阵。可等到税单来了一看,税额没降多少。原因吗,就是大家的评估价值都降了(不是全部,但是70%好象是有的),于是单位评估价值的税率提高了,一升一降,总数也就少了一点。随后“顾问”的账单也来了,按照今年的税率和评估价值的变化,让我拿出一半交钱。里外加起来一算,我还多花几百块钱。LD很诧异地说:咱们不是白折腾了?我赶紧劝解:不折腾交的更多。可是回过头来一想,只要房地产税总额不降,所谓的降低评估价值不过是把税收从一个房子转到其他房子而已。纳税人总体税负是不会下降的。而这帮“顾问”,就在这个过程中赚钱。至于他们和县政府有什么关系,我就不知道了。
报纸上看到,有些房主觉得自己房子的评估价值基本合理,没有要求降低,结果拿到税单,发现税额上涨10%以上,于是很愤怒地质问:不是说房地产税上涨不许超过2%吗?县政府解释了:那是管总额的,不是管一个房子的税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