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共:💬349 🌺18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新人的性价比当然比老人高太多了。

唐太宗肯定不可能真的爱用老油条,否则他就比汉武水平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贞观之初,无论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还是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都是新人,即使是李靖、徐茂功那也是不受李渊亲近重视的人。《贞观之治》有一集,老臣裴寂摆武德年间的旧例。上面的一个人就说到:“现在不是武德是贞观了”。内中很有深意。

而且贞观中后期新人也不断崛起,如果一个政府不能做到吐故纳新,后浪推前浪,那这个政府必定不可能苟活,更不用说发展、抑或成为治世/盛世了。尤其难得的是,这些人才都是人中龙凤,旷世奇才,因此贞观之治成为中国政治至今无法逾越的标杆确属实至名归。

关键词(Tags): #历史#政经#管理
家园 我在读的时候有这种感受,所以我才更佩服他

没有因此过度的把自己的情绪掺杂在里面,以他所受到的刑罚,如果把持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写成一篇偏激的檄文。

家园 还是有一点的

对李广世家美化有点过,对卫青的行事为人评价又有点低,其实卫青虽然是外戚,但还是很会做人的,李广的死他责任并不算很大,对李敢袭击他也没有什么怨恨。

家园 刘氏

应为贵族N代之后的平民,真正的底层是没氏的,甚至做不了平民

不避季应该是当时伯(孟)仲叔季用的太多了吧

家园 刘邦薨时有能恰会算的张良在啊,老毛薨时杨至成死了已经将1

刘邦薨时有能恰会算的张良在啊,而老毛薨时杨至成死了已经将10年了哦

家园 这个不一定,

这个世界上,奇人怪事多了,只是你不能见到而已。

家园 李家和卫家的评价是车轱辘话了

我认为这与太史公没有什么关系,这应该是当时汉朝人的普遍感受。

其实即使放在现代你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偶像是远比实力派更受欢迎的一个存在,更何况李家算是偶像实力派,虽然算不上像卫青这样在军事上的超一流,但一流怎么也算得上的。

而且李家实际上跟皇家走得很近,李广儿孙三代都在禁军中任职,李陵都投降匈奴了,李当户,李椒,李敢都死了,按理说是绝对的失势孤寡,但李敢的一双儿女长大后还都能成为太子刘据的宠爱之人。而且一直到太子身死,李家这对儿女都还在刘据身边,这真已经不是一般的情份了。

也就是以综合指数来看,李家出身贵族,与皇家走得又近,李广为人又豪爽,那么被天下人称道赞扬是很正常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李家肯定是有长得很漂亮英俊的基因,三代都能入宫,基因不好是不行的。漂亮的人走到哪都受人追捧啊。

在那个时代,男人女人长得好,得好多便宜呢,大汉风流,不是白说的。

至于对于卫青的评价,军事上有军事上的评价,但私下的为人处世,交朋结友是另一方面的事情。很明显他本人的性格不是万人迷一类的人。

卫青交朋结友比不上李广,这跟卫青会做人没有关系。只不过比不上李广而已,在这一方面,李广当时在汉王朝只怕也确实无人能比。

他可是被刘氏父子两代都深深宠信的禁军头子呢。

再说啦,难道就因为卫青军事功勋卓著,就一定要他在为人处世,交朋结友这个方面也一定要压得过李家,才叫做对卫青有公平的评价?

这算不算故意拔高,完美论?

家园 我从来不以绝对的客观看历史,这世间也没有绝对的客观

盖天地不全,才是天地的正道。我对客观二字的定义标准在95%这个度上。

求绝对客观的,是在强求不可能的事,是在把人视为上帝。

免。

家园 李广交结的范围还是太窄

恩德仅限于普通士卒,卫青也做到了,众将皆乐为大将军所用。而李广倒霉的时候却没同僚给他说话,这点他比不得卫青,也是他难以升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卫青潜移默化的能让平阳公主身边的人都给他说好话,而且以他的爵位和军功仍然能对士大夫保持谦恭,不摆架子,礼敬老资格的汲黯,扣除他的外戚身份,行事风格就是郭子仪的前身,自然会得到皇帝的信任,但两本唐书里头对郭汾阳的评价明显就比史记里头对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评价要好的多。

家园 众将皆为所用和普通士卒是两回事啊。

将还是臣不是普通士卒。

李广怎么可能交游窄,你看他废为庶人之时,是谁陪他打猎的?只能说他的交游并不仅局限在上层而已。他能倾力去救一个太监,也能与宫中的日者倾心交谈,范围很广啊。

你举的例子说明卫青结交的大多是利益之人啊,都是上层的精英分子。纵然有真心相待的,但大家都是同朝为臣,不免行走拘紧。

这和以友情坦荡相交,在互动上就是不一样的待遇。那么所得到的传唱当然不一样。

卫青交游倒真是不窄,郭解还找过他求情呢。但却正是因为他的求情,才导致郭解真正出事。但郭解其实也属于上层精英。

郭解的外婆,你知道是谁吧?

新唐书里的事,要怪也怪不到太史公头上吧,要怪只能怪写唐史的人为何如此看重郭子仪。

但能把权倾朝野的鱼朝恩都降服,郭子仪的手段多少要比卫青厉害些。

家园 那这些人在他遇难的时候起了作用么

结交各种人士给自己留后路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周勃重金收买狱卒得以免罪,而周亚夫就不懂这点死在了狱里。卫青战事中每次的缴获都平分给将士,有爵位封赏也是先将士后自己:

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这些人际细节做的一点也不比李广差,太史公在卫青本传里只字不提,而大谈霍去病的不恤士卒。李广还曾经以小忿设计斩过霸陵尉,卫青却没有这样无谓结仇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怕招收门客引起武帝猜忌,卫青的结交面可以更广。

家园 李广本人长得像农民,太史公看他“恂恂如鄙人”
家园 细节是魔鬼啊。

有恩和有情可是两回事。所以士卒可以对卫青感恩,但民众对李广有情。

小小的细节就是质的跨越,李广位列九卿,地位也不低过卫青哪里去,但他以九卿之身与士卒同乐啊。

一个派人把物品赏赐给下属,一个端着酒碗说:来来,我们一起喝酒吃肉。

你说感受会一样吗。

以小忿斩校尉,在当时不就是被人看成是有血性吗。汉武帝还亲自下旨慰问呢。

卫青要说不如李广的地方,反而就是他太谨慎。使人感恩而不使人亲近。但这不是他的错,真要怪,只能怪大汉风流,尚血勇慷慨了。

至于说李广遇难,其实他也没遇什么难。不就被废过一次庶人吗,按朝廷规矩办就是了。事后不是很快就起用了吗。

第二次在军中的事,当时他要是不赌那口气,其实也不会死。

至于说他遇难时他结交的那些人有没有起过什么作用,这个啊,朋友之间有时能起什么作用?

自古以来也不过就是为朋友哭,为朋友收尸的作用,也不独李广一人如此啊。

卫青死后,他结交的那些人又在太子兵变的时候起了什么作用?

家园 别的不和你争了

单就霸陵尉事件,如果李广是被侮辱后立刻动手,那叫血性,李广却是在事过境迁很久后处心积虑的利用权力斩杀,而且非要置这个小人物于死地,这就太睚眦必报了,对比钻人胯下的韩信和被狱卒羞辱的韩安国,他们发迹后是如何对待侮辱过自己的人,两者度量差的太大。以李广这种心胸得罪的人肯定不少,只不过太史公扬善隐恶没写出来,他们在李广落难的时候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至少霸陵尉的家人听到李广的死是不会感动到流涕的。

家园 这个‘肯定不少’只能算意淫。

也可以说他就用这样的手段杀了这么一个人,就是因为他为人这么豪爽,受天下人爱戴,所以杀了这么一个人,才会显得特别突兀,所以才要记一笔。如果他不停的得罪人,也就没有必要说他桃李成蹊了。

另外,我也没说李广得到大汉王朝所有男人女人的喜欢啊。

至于你说太史公隐恶扬善,那实在是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反正我这个贴子里是说过无数次,太史公很客观的。在我看来,《李将军列传》基本上就是李广的黑历史,李广一生七十余战,太史公笔录的全是他有黑历史的几场。凡是说到他受人爱戴的就一笔而过,没有实例表达。说他射箭射到石头里,好听点就是力气大,不好听不就是在讽刺李广老眼昏花吗。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李广的黑历史也就是这些,而这些黑历史却令这个人的性格更加丰富,因而受人喜爱。

至于太史公对卫青的态度,在写卫青霍去病的贴子里,我也说了,能感受到太史公对卫青的怜惜。

说句很真相的话,卫青的出身确实是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之一。他做得再好,在世人眼中也只是为了往上爬而做的伪装。就算他是国舅爷,也改变不了家族的低下地位。

这就有点像武则天,纵然贵为天子,依然因武家不是世家大族而忿忿不平。

但卫青所得的不公平,并不是李广加诸的,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所造成,这世间人非得拿李广跟他比,实在是有些关公战秦琼的错愕。

中国的门阀世家观念一直到唐宋,甚至到现在都有余音影响着这个社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