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共:💬349 🌺18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农民里面就没有长得漂亮的吗?

农民难道就代表长得难看?这算什么逻辑。太史公这样说他,就是说他的性格如此,太不像一个贵族了。

就因为李广出身贵族,却行事做人不像贵族,才得到天下人的喜爱。

家园 卫青也就太史公对他评价不高

看看后世军事名家的评价吧:

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耳。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又云: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唐太宗《大赦诏》:有隋灾乱,凭陵转甚,疆场之萌,曾无宁岁。朕韬干铸戟,务在存养。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襁负而至,前后不绝。

曹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能手格猛兽。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作为三出边塞,基本解决西汉匈奴祸患的主将,太史公在他本传里却仅仅盯着他的外戚身份不放而刻意略过他的军事能力,相关大战以战报形式草草带过,比起同是名将的孙吴韩信等用笔差距明显,而对于军事战果平庸,频繁全军覆灭的李广却不惜笔墨,即使是败仗也写成英雄个人秀,这还不偏袒啊,千军易得,名帅难求,与后世写隔代史不同,太史公写的是当代史,当时跟随卫霍征战的将领不少还健在,太史公完全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详尽的军事资料,但写成这样恐怕就跟选材者的取向不无关系,引用古人说法:

太史极不满于开边生事,恩幸滥宠,而卫霍二将却正坐此,故篇中屡有微言。然白登之围,天骄之横,向非卫、霍两将军,终汉之世边境无宁日矣。卫霍之功安可以外戚没乎?且卫霍纵能以外戚贵,宁能以外戚胜乎?使帝以外戚之嫌裁减封爵,何以竞才之用,何以为武帝乎?传中屡以“皇后”为言,何其浅也。须知武帝不独以戚贵青,青亦不独以戚呈身。

另外,李广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的霸陵尉例行公务中的无意冒犯都能耿耿于怀,必欲置于死地,渴望功名又卖弄老资格的他和那些后辈新起之秀的关系能好么?程不识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为了一个先锋位置他可以越级反复找武帝施压卫青,无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主将如此他带的部队的松垮就可想而知了。所谓的下自成蹊恐怕也只仅限于太史公收集的李广旧部的赞美之词吧,和军事能力毫不沾边。如果说屈原的落魄是因为人格高洁,浊世怀才不遇的话,飞将军的难封恐怕自己也要找找自身原因而不是简单归罪于天。

通宝推:何求,
家园 这些都是军事上的成就啊,太史公也并没有

否定卫青军事上的成就。

我前面已经说了军事是军事,性情是性情。

但你依然在不停的说李广为人如何如何,既然你这么执着,再扯下去也就是我前面回答的话了。

打住吧。

家园 ok,求同存异吧
家园 收集赞美之词是有可能,

但又如何解释: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家园 对一个军事将领的评价是民声还是军事战果重要啊

在汉代军功封爵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一个身经七十余战的纯军事老将这个成绩理应不少,可太史公有意在这里技术化处理掉,而用了一个模糊的人际关系概念来衡量,这又不是在评道德标兵。评价一个职业运动员的能力是看他参加了多少公益性活动么?真正战场不是个人秀的舞台,战争年代属于军人的勋章只有实实在在的军功,他儿子李敢在他父亲自杀的同时却凭借自己斩将夺旗的战果挣到了关内侯爵位,李敢这次是随从治军严厉不恤士兵的霍骠骑出击完成封狼居胥,之前他和爱兵如子射术出众的父亲出击的战果则是全军尽墨,飞将军如果不死,不知道累战无功的他该怎么面对他的儿子?

家园 一样重要!

倒觉得太史公一笔带过李广的很多战绩,匈奴为什么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有时候敌人的评价更客观。

求同存异,卫霍一样也是某人的偶像。

家园 这正是太史公的曲笔

因为那段时期卫青正带西汉主力部队频繁出击塞外,主战场交织在太行山以西的西线之河南、漠南一带,汉朝新设的朔方在今天内蒙的杭锦旗北,汉匈在此地区反复拉锯,李广的右北平则在今天的赤峰附近,两地距离相差千里,整个东线都战火稀少,哪里是因为惧怕李广啊?而且要根除匈奴的危害,主动出击比被动防御更有效果,后来李广带兵四千从右北平出击遇到四万人的左贤王部队,全军被包围后几乎伤亡殆尽,这才是他实际的军事能力,而且先前有过全军覆灭过的教训,可能力仍然没啥长进。兵力占优势的匈奴真的会惧怕这种主动送上门给经验值的将领么?而霍去病首次单独出击就带八百骑兵脱离大部队奇袭斩首两千余,这带兵能力差别太明显了。其实从李广的“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风格就可以看出,这种犹如郊游的部队难以长距离快速主动奔袭,而且由于要在水草丰美地方宿营,了解本地水草分布的匈奴大部队只要想打几乎是一抓一个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啥他老是全军被围,匈奴盯着他打不是因为他厉害,而是因为他的部队最容易抓到,柿子捡软的捏。

家园 这个类比并不恰当,

评价一个职业运动员的能力是看他参加了多少公益性活动么?

李广主要是定位问题,他的带兵风格注定了大兵团作战能力上的欠缺,再借他四十年,再打七十场战役,战果还是拍马赶不上那对舅甥,他只是个匈奴化的特种部队将领而已。

顺便说下,霍骠姚当老大也不是全无毛病,他不仅仅只是“不恤士兵”,遇到真正的逆境乃至绝境,不排除被自己人打黑枪的可能。

家园 DEL
家园 霍骠骑是高标准高回报

李敢第一次跟随霍去病出征就拿到了关内侯,还有参加封狼居胥的巨大荣誉,卫青是中标准中回报,李广兄弟李蔡跟随他出战也拿到了封侯,而李广是低标准低回报甚至负回报,多次出战全军尽墨或者没抓住敌人,他的部下即使不死也是无功可得,对渴望抓机会博取功名的汉家儿郎哪个更有诱惑力不言而喻。带兵越过沙漠长距离迂回追击没有点硬心肠是不行的,哪怕是爱兵如子的刘帅也知道慈不掌兵,关键时刻就得狠一点。霍骠骑能够次次捕捉到主力并打大胜仗,这就是他的部下能够忍受的重要原因,日后他们在对孙子回忆时候,可以自豪宣称“你爷爷当年曾经和那个狗娘养的霍去病一起并肩作战”。

ps:您说的其实切中了要害,但太史公把一个统率力平庸的特种兵上校写的如同影帝,比两位建立千古功勋的万军统帅都要风采照人,作为一个能够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实地历史记录者这就喧宾夺主了,弄得现在的史家为了回推霍去病那几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过程伤透了脑筋。

家园 呵呵,关于卫霍和李广的争论,得有一千多年了吧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是唐朝人的言论吧

如今网络上又吵得一塌糊涂,记得河里就曾经有过一个很长的争论贴

更有意思的是,官方出版的《中国历代军事家》(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李广也忝列其中

我就纳闷儿了,就李广这水平的都算是军事家,那官方就不该钦定三十六天罡,最起码也得是一百单八将

能够逼着两千多年后的人,都不得不追认李广是军事家,哪怕自家人吃点儿亏呢。太史公够V5

枪杆子可以决定一时,笔杆子能够决定千秋,横批:谁敢不信

家园 关键太史公是以史家身份写这东东的

如果他是以传奇文学作者来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争议,比如司马相如的那些赋今天还会有人当它们是写实么?

家园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多数人都喜欢“无韵之离骚”,看着热闹嘛,就像是听评书,还可以顺便浇一下自己的胸中块垒;至于“史家之绝唱”,太枯燥了,谁爱看啊,甭说细琢磨了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兼史学性和文学性的巨著,就这么被后来的一帮文艺青年给毁了。那天,在某论坛,就有人说,《史记》是最不可靠的史书之一,当时就泪奔了

家园 兄台还是根据这东东在写战国呀

总不能靠更不着边的战国策吧,秦末汉初的战争也只有这独一份,一般说来太史公这么写没啥,素材本来就不够,戏说一把也无妨,关键是汉匈战争他是当代人,不仅有当事人,而且身为朝廷官员,搜集材料非常便利,在他之前的修昔底德就完成了伯罗奔尼撒史的煌煌巨作,再前面的希罗多德也完成了希波战争史,两场战争的诸多细节都历历在目,这两位都是以私人身份完成的史著工作。而作为史家的太史公对西汉这段关键历史记录的太简略,卫霍二将的多次战争情况汇报只有干巴巴的战果,让后世想还原相关细节都难,这就有点辜负了史家的职责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