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柞里子:说说普通话 -- 柞里子

共:💬87 🌺331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俩中国人之间还得用英语来沟通

某些人正是希望如此。

家园 本人读到高三才开始学说普通话

没办法啊,本地方言无翘舌音,严重影响高考语文学习;可能因为学的比较晚了,所以现在说话口音还是很重,问题是在家说普通话人家会说你不是山东人吧,咋普通话感觉怪怪的,出门一张嘴就N多人说你山东的吧,好纠结的说,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不标准的普通话跟谁学的了

家园 这个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啊,语文老师都会反复提的

港台剧里面倒是dai夫dai夫的,春秋战国,都是一群医生

家园 我比你还惨。上大学后才开始真正学普通话,跟着同学学。

同样是上大学才开始学普通话的同学还包括一个讲广东白话的女孩,一个讲梅县客家的男孩。。。到最后毕业的时候,那个梅县来的男生最后还是一口客家话。

家园 大概是北方平原大省都投票北京语音,

南方吃辣子的多山省份都投票四川语音。南昌话跟四川话有点相近,江西人又吃辣子,估计江西代表是投票选四川语音。

方言口音这个东西跟地理地形很有关,山多方言就多。江西、福建都有很多地方,翻一座山,口音就不一样;走出不到一百里地,就听不懂话的地方。

家园 再再多说一点

现在读什么可是两回事呀。再说了,最多说您读的不是唐朝的长安音。没准您读的是河北音呦!

据刘教授说,你看现在陕西和山西是一个方言区,河北山东河南是另一个。他第一个提出这两个方言区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形成!用这两个方言译的同一本佛经是很不同的!

家园 新诗不是都这么多年了么

诗词歌赋也没有什么大损失,还是要看正面嘛~愈发壮大了嘛。总不能老是抱着过去的成就。

家园 整个北方方言区都丧失入声了

都是蒙语化、满语化的结果?瞎说。再说南下的居民就没有受到苗语之类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再退一步说,有影响有什么不好,民族和语言这样才有生命力啊。

“拜拜”、“作秀”、“酷”、“hold住”、“hold不住”等等等等,并不属此

恐怕属不属此,也不是你说了算的。要我看这些发明都好得很,非常有生命力。囧这种旧词新用,也非常给力。我保留意见的是最好不要直接用hold,in这种直接拼写的,略显直白。酷这样的,就很好。

家园 呵呵,学习学习!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过了赤水河,阿公叫阿婆。

不但翻一座山,口音就不一样;过一条河,连叫法都变了。小时候我听我姨婆讲,隔条赤水河,连阿公/阿婆的叫法都颠倒了。

河里有贵州的吗?求证。

家园 个人推荐酱肘子。
家园 呵呵呵呵,所谓整个北方方言区都丧失入声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晋语,也就是山西,河北口外。内蒙,乃至河南一部,都有完整的入声的。因此现在被划为单独的晋语区。

江淮官话区,代表话南京话,也是有单独的入声。

西南官话区,四川话,灌赤片,也是有单独的入声。

这些都是学术上得到认可的。

成都话,西南官话的代表,学术上认为入声集体并入阳平的,在其实际上,是可以被听出区别的。

而目前的学术圈子,又多多少少是以为推广国语/普通话为目的而作学问。这是政治正确。因此,带来很多的不令人信服的所谓学术成果。比如,所谓的西南官话入声都派入阳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一流 遗留

落成 罗成

青色 青蛇

出去 除去

起立 起离

。。。

还可以举出一堆堆的例子。前面的一,落,色,出,立,和后面的遗,罗,蛇,除,离在成都话里边按照标准说法,都是阳平。但是,事实上的成都话,或者说四川话里的很多子方言里边,都是能够轻易分开的。

中原官话的代表,洛阳话,郑州话,学术上讲是入派两声,也就是阴平和阳平。

兰银官话,西北的北方话方言区,学术上讲入声派入去声和阳平。

说到这里,千万不要用普通话的概念来看上面的去声,阳平,阴平哦。从调值上看,

在普通话/国语里边,阴平是55,阳平是35,上声是214,去声是51。

但是在南京话里边,阴平是51,阳平是35,上声是214,去声是44。

而在洛阳话里边,阴平是44,阳平是42,上声是54,去声是21。

而在成都话里边,阴平是44,阳平是21,上声是42。去声是213。

而在兰州话里边,阴平是31,阳平是53,上声是442,而去声是13。

呵呵呵呵,有意思吧?在南京话里边,去声和阴平跟普通话翻了个个。成都话里边,上声和去声跟普通话翻了个个。洛阳话里边,除了阴平,都是降调,只不过上声是高音降,而去声是低音降。而兰州话里边,去声是低音升,其他的都是降不过分别是高音降,中音降,长音降罢了。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搞清楚入声究竟是什么,再来看所谓的入派两声,入派三生,入派阳平,远比简单地讲整个北方方言都丧失了入声,要好的多。

入声是什么,入声就是原本要发出的一段音,开口发生后,硬生生地把原本还有的尾音憋了回去,不发出来,而留下的短促顿挫的声音。

因此,入声基本上都是短促的发音。而其调值在南京话里边是5,短在高音位,在成都话里边是2,短在低音位,而在洛阳话里边,44和42的短促音不就是4么,与南京话相似,短在高音位,而兰州那边呢,阳平在高音,去声在低音,于是都有。而这,正好是粤语里边阴入和阳入的区分:一个高音入声,一个低音入声。

回到普通话/国语里边来。入派三声,其实不过就是说原本短促收音在高中低三个音位的入声被分别拉长成高中低的舒缓音而已--对华北,东北一带的基础方言,也就是普通话的语音基础而言。事实上,由于平分阴阳,在普通话里边,是入派四声了。

而老国语的发音,更是完美地说明了,哪里有什么国语发不出入声只说。只能说是普通话/国语标准自己丢弃了入声罢了。

-- 非正规不学术的民科说法

家园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回复

抛砖引玉,这才有发帖的动力。

我觉得总的来讲,北方方言区入声并入其他声调,韵母有分化啥的,是一种大趋势。究其原因,难以陈述。南方区很多地方保留了声调,损失了一些声母韵母,还有一些分化没有发生。一个一个说都能说些道理,总的来讲也难以说明其原因。

你后来提的42什么算是入声,我不会那几种方言,不好评论。不过这些方言的声调有几种呢。和南方某些方言9种或者七八种声调来比较一下,或者可以看出各种方言选择分化途径的不同。

修改补充一下,入声一般会接着一个喉音,就是国际音标的那个倒着的问号那样的,或者跟闭口的t p k,像粤语那样。这个其实是个好的判定方法。

家园 我没说42什么算是入声哦

42是指调值。把人发声的高低加以区分,粗略划分为五级,12345,表示不同的音高。

42表示的是汉语中一个单字的音高变化。意思就是从高中音降到低音。

各个方言都有各自的调值统计,普通话也有。

我们所称谓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汉语区分声调的一种标记。对应到各个方言和普通话,就是对应着各自不同的调值变化。虽然名称都是一样,但是在听觉效果上是根据调值来的。

知道了调值的统计,就可以学着说各地不同的方言。虽然在韵和发声上可能还是会有差别,但是至少在声调上,和被学习的方言确实八九不离十了。

我说的入声不是你理解的42调值这样的。

/////////////////////////////////////////////

OK,你可以试试说说看。

你可以试试,说一下 中 字,按照普通话发音好了。

zh---o---ng

把发音拖长一点,你应该可以分辨出这么三段式的发音。就是说,先发 之哦 的音,再发后面的鼻音,其结果就是 中 的拉长的发音了。

好了,现在试着一下先发发 之哦 的音,再发后面的鼻音,啊不,赶快止住,好了,注意到了没有,在你刚发出后面的鼻音又没有完全发出来的时候,如果你强行终止这个后鼻音的发音,那么,你的口腔会短暂地张开一点,舌尖会不由自主地往上顶一下,你的耳朵会听到一点似有若无的

k

音。恭喜你!你现在会发平水韵里边入声一屋韵了。呵呵呵呵。相应的,所谓的t, p 的结尾其实是同样的原理应用到了尾音是 n,和 m 上。可能你不一定知道 m 尾音,因为同样在普通话里边他也没有了。但是在一下些官话方言中依然存在。林,盐,南,侵什么的,都是 m 尾音。

当然了,这个 k 音可能被过早地掐掉,那么,在你的舌尖往上小顶一下的时候,你的喉哝似乎要往后缩一下,那么,你的耳朵会感觉到一点似有若无的喉哝里的唩咯音,在你的帖子里边,其实也就是在学术界里,被称作喉塞音,那么,恭喜你!你现在会发南京话,山西话里边被学术界认可的北方方言里边的入声调了。

再当然了,如果你发后鼻音的愿望不是那么的迫切,导致你的这个喉塞音不是那么的明显。哦,对不起了,据学术讲你的入声没有了,你入声派入阴平了。虽然你的发音依然很短暂,很顿挫,与平常的阴平发音(普通话)很平缓听觉上依然不同,更不要说比如西南官话(成都话)里边的阳平是低音降调,而入声是低音短促调。

呵呵呵呵,不知道这么说你有没有理解我说的入声,和官话方言里边的入声调,官话方言里边的入派三声,入派两声,入派一声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是民科的看法。不过好像好貌似有那么点道理。嘿嘿嘿。

家园 还是可乐肘子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