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铁道线上的“牧车人” -- 忘情
唉,第一次收这么多蛋,晕~~~~
我们也传达了,是签名式传达。和同事讨论起来,都说那伙计太不自觉了,害了领导没关系(忘情别生气啊),害了工友就过分了。
我也是兼职的网评员,但很少发言。很多事情不想说违心话。
记者发飙
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也是春运期间吧,陪局报一位摄影记者做一个人物专访,是我站的一名普通上水工。
这记者工作倒也敬业。他的观点是采访一个人,不仅在单位,也要跟到家里去,看采访对象的普通生活点滴。采访过程一直都还算顺利。这名女上水工四十多岁,大集体职工,当时工资、待遇都比正式工低,工作环境如果有铁路车站的都明白。工作量也很大。
(未完,时间来不及了,争取明天填坑。剧透:为上水工找回应有的尊严)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五毛或者网评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网上通常定义的那种网评员,就是类似于商业化的水军那种,几乎没有。
我不排除有一些受某个人或者某个小团体指使,干这样事的人存在,但是在制度层面上,从来不存在这样的一个群体。网上被指斥为五毛,99%以上都不是。
的确有一些人从事网络舆情的收集工作,但是收集的信息绝大多数时候不包括发帖者的个人信息,如果你没有其他行为,即使你的个人信息被收集了,绝大多数时候也没有人去真正对你采取什么行动。
那个通报的伙计何止是不自觉,还乱说话,结果害了两个段,许多人丢了乌纱帽,估计这两个段最少要损失上百万,连累了上万工友扣春运奖。今年是无论如何不能写,看看等明年风头过去了再说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史上最昂贵的X,这个X你应该知道指的是什么。
我们这里也曾有类似的事。局报的美女副主编下去发现了一个喉癌职工在基层坚持做老黄牛N多年,但单位领导任何荣誉都不给人家,连个先进都没有。她就写了个人物特写,惊动了局领导,如今两年过去,那位老黄牛如今荣誉等身,今年还将出席十八大。
君不见解放后,无数小喽罗人头落地,但功德林里的大反革命一个个活着好得呢,临了放出来还得放进政协供着。
嘿嘿,不恰当的类比,玩笑话而已。
是指编成了编组的一列车车辆的总称。
空送车底按规定必须把水箱放空,因为屯放时如果气温低,怕被冻裂水箱。为防止电器火灾,连蓄电池箱的接线都要挑开,如果长时间存放,甚至连蓄电池也要取出。这种车底即使是由发电车集中供电的,空送和存放时发电车都是封着的,严禁启机。
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也是春运期间,在机关临时帮忙期间,陪局报一位摄影记者做一个人物专访,对象是我站的一名普通上水工。
和这记者多次合作过,知道他工作敬业,喜欢跑一线采访普通职工。他的观点是做好一次人物采访,不仅要在单位,还要跟到家里去,看采访对象的普通生活点滴。他还喜欢用抓拍,说摆拍当然重要,但抓拍才是最真实的还原。
由于我平时工作中与上水工朝夕相处,平时也嘻嘻哈哈,相处很融洽,有时还蹭她们熬的稀饭、自家腌的酱菜吃,因此采访过程一直都还算顺利。
这名女上水工四十多岁,是大集体职工,很普通的一个上水班长。上水工的工作环境,风吹雨打不用说,还要负责道心清洁工作,工作量很大,劳动强度高。采访时算了一下,一个夜班下来平均要走25公里左右。如果有铁路车站的都明白。
我们这里大集体上水工年纪大都在40岁以上,女性偏多。多年来大集体工资、奖金、待遇都比正式工低。工作中也经常遭白眼。上水工们都“习惯”了。
就是这样,上水工们仍然很敬业,真的做到了趟趟不漏,辆辆满水的部颁标准,这在干线交汇处车站是很少见的,连续10多年在铁道部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
采访最后一天,我陪同记者拍摄这名上水工夜班中的现场作业情况。这名记者和上水工下到道心里,我站在对面站台为这记者做防护。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般上水站上水后,需要列车签字确认,按惯例都是在软卧车厢背面,由列车长(或列车员和餐车人员)签名确认(现在都改成由列车将一式两份的上水单交由上水工签字,站、车各留一份)。
在为某次列车上水后,上水工敲车门(懂行的别挑刺,不多说了,明白的),软卧列车员大姨也不搭理。上水工没办法,停了停,继续敲车门。在重复N次后,门开了,但同时也扔下来一句话:别敲了,烦死了,没看我正忙着吗!
我由于在站台上,透过车门玻璃看的清清楚楚,虽然上车的旅客是多点儿但也上完了,很明显是列车员是想偷个懒,等会儿再开门。我虽然一向脾气不错人缘好(单位公认的),当时也有点小不满,忽觉眼前灯光一闪,耳边响起快门声。再一看,原来是记者用相机给列车员拍了几个“特写”,接着又把车号拍下来,然后阴沉着脸发飙了:
“你是干什么的!你这是什么态度!你哪个路局的?!你哪个段的?!人家辛苦给你上水,让你一路有水喝,有饭吃,你呢,敲了半天你才开门,你还训人!你凭什么训人!balabala…………。你看见了吗,我已经把你拍下来了,包括车号我也拍了,车次我也拍了。你现在就得道歉!不然的话就搞到你们路局春运办去,搞到你们列车段去,balabala…………”
当时那个列车员彻底石化了,人整个僵在那里。车长听到动静后来到,看了看周围,记者又顺便为车长补了张“玉照”。车长又看到我在站台对面看着(当时我着便装,手里拿着采访用的小黑皮本,面无表情),可能是心虚了(我要是她我也心虚),语无伦次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怎么回事啊?怎么回事啊?记者也没再多说,撂了一句:“问列车员!懂不懂得起码的东西!”就上了站台。
这时,我看到上水工眼里噙着泪花,悄悄向我们招招手。我知道她这是感激。后来她和其他上水工碰到我,比以往更亲切。
采访后,这名记者对我说:照片回头给你,这件事最好和他们局春运办联系一下,起码给他们段春运办通知一声,互相配合,也不能太看不起人了。我想了想,和他们路局联系,人家不一定理我,就直接和他们段电话联系一下,但隐去了具体日期。对方也通情达理,表示向该车队反映一下,做好教育工作,保证文明生产。
我们的采访内容后来在局报上了专版,图文并茂,反响也很好。至于这件事,当然是被“和谐”了。
顺便说一下。当时新来的大站长一到任,就把上水大集体的奖金水平提高到正式工同样待遇。他是这样说的:“凭什么干一样的活只拿(正式工)一半的钱。工资大政策我没权力,发奖金的权力我还是有的。”
这名站长在到任后整治机关作风,严格现场管理,公平分配收入(也就是发钱倾向一线),调任其他单位后仍为职工津津乐道。可惜在到新单位后没多久发生了一次大事故,正值壮年仕途受挫。嗟乎!
我不掺合这个讨论了,洗洗睡啦
现在的车底多数是有一节发电车集中发电的,显然不可能为一个人启用。
以前那种车厢下挂发电机的,好像够照明和风扇用,烧不了热水。这种车烧水是用燃煤锅炉,为一个人用耗费太多,到站后还得放水熄火,估计领导也不会让用。
照明是次要问题,反正还要到其他车厢巡视,有手电就行。
我想热水还是能部分解决的,车头上应该有,中间停站几分钟也可以到车站运转值班室要一点。
车上的生活困难是小事,一个人克服一下就行,主要是照顾不了家里。
热水无法解决,你不可能停车时下车跑到车头向司机要热水,时间不允许,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车就启动了,漏乘可是大罪过,再说机头上司机保温桶里热水也是极有限的。
停站时这种车大部分停在离车站运转值班室很远的线路上,也不可能冒这个险跑过去要水。
网上通常定义的那种网评员,就是类似于商业化的水军那种,几乎没有
我姨夫就在铁路部门,还是不是很忙的部门。负责铁路大桥的管理。在我小时候对我们聊天说自己经常带工人维修铁路线路。在什么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不然算是事故。而且不是死伤人是事故,误了线路也是事故。只要你施工时间耽误了,算是发生事故那么全上海局的安全奖都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