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盘点一下印度LCA战机2011年的表现 -- daharry
尤其是幻想美国人不干涉一段,这一点,对心想要解决台湾问题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从日韩到台湾到东南亚,美国人不能有效为任何一个小弟撑腰的话,这一块儿的场子,它就不用混了,它在这里的利益,哪里是仅仅一个台湾所能代表的。事实上,它也知道自己越来越为不从心,所以花活儿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真到了要刺刀见红的时候,我就不相信它会甘心。反正都是输,赌一下输了大不了退回美洲嘛。
反分裂法的事,谁说你前脚分裂我后脚就要抄家伙,你分裂只是满足了我要抄家伙的充分条件,至于什么时候打,怎么打,不是我来定的吗?你能定的只是,你倒底要不要分裂呀?
最后顺便提一下,叫人不寒而栗的欧洲冷兵器,应该已经被“体质差”的蒙古人也就是你说的“弓骑”证明是渣了。
同意你说的不要我们现在不要太欢乐的说法所以还是花了。
这所谓的劣势恐怕得商榷.
首先,航程大,意味着控制面积大,
部署时选择余地非常大,
可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调整距离战场距离,
实现,既保持存在,又远离敌有效杀伤范围.
其次,航程大意味着交战时战略战术选择余地大,
可在正面迎敌的A地起飞,沿敌防御圈外缘,
绕道背后盲点或弱点再进攻.
再次,航程大意味着留空时间长,同样靠近前沿部署时,
空中停留时间长,可长时间警戒.
而航程近,
意则以上三条都不具备,部署能力,实战能力低得多.
无论如何,航程大不可能被称为"劣势",
最多可认为,这个优势需要环境背景才能发挥,
但又有多少"优势"是完全无视环境背景?
兄台要求过高了.
弓骑另论,不然歪楼了。
这两天比较闲,YY了一些,见笑了。
谈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611里不少人是从601抽调的,132厂本身也不少人是从112厂过来的。由于有这个历史缘由,沈飞一直以老大自居,认为成飞是自己的儿子,这个心态绝对是有的。我在112厂,跟他们生产的人打交道,上至部长,下至普通工人,确实爱说这个。132厂的人对这一点特别敏感,也是,要有个人见天在你耳朵边说你是他儿子,换谁心里都不好受吧。这一点我觉得沈飞人心态是有点不太端正。沈飞代表着中国航空的过去,我去112厂开个会,不少老沈飞人在会间就爱吹当年一个月干歼6几百架的光荣历史,说不好听点,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但沈飞是不是一无是处,沈飞从上到下,只要目标下了,肯拼命干,这一点我还是认同的。我亲见过攻关时带被子下车间,吃方便面的。就这一点我觉得沈飞是有希望的。
成飞,我个人觉得,一个是有股争气劲儿;另一个,比起沈飞来说,更精明,沈飞每年主要还是靠自己的人脉在上面要经费;成飞很早就已经开始依赖于市场化的资金运作了,这点比起沈飞每年只会哭穷要强得多。
我想成飞和沈飞其实两个都为中国航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统说拆掉沈飞或者让沈飞做外包,这等于是气话吧。我还是觉得最理想的是成为中国的洛马和波音为好。
看看C.N.S.上发表的文章,哪有没有合作能单枪匹马独立完成的?
沈飞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不能对成飞起正面的积极的竞争作用了。只是占用耗费国家大量资源养着一伙人罢了。
索性给机会扶持洪都,西飞,贵航这些小兄弟。说不定若干年后能再出一个成飞。
用于制空的话, 留空时间长不是缺点
航程大,可靠后部署搞远程奔袭也可直接靠前部署,选择余地大,
对敌人来说,
要随时防备非常大范围内的各个部署基地的可能突袭,
这种引而不发,却随时可至的威胁,是非常强大的能力。
大航程在理论上说是个优势,可以保障己方基地不被对方反击, 但对于飞行员的体力来说是挑战, 这点在日本人的经历里特别明显, 尤其当战局胶着, 需要最大出动率的时候, 频繁的长时间飞行会使飞行员容易疲劳.
另外战术打击任务里, 是不是航程越远越好, 美国海军的经验证明不是, 恰恰相反, 美国海军的起飞点是尽可能地接近目标, 一来可以减少对方预警时间, 二来己方受损飞机也可以尽可能地返回母舰, 因此在执行航空兵战术的时候, 没有人会卡着飞机的最大航程去设定计划, 都是在综合了一系列的战术考虑之后设计战斗方案.
对于27这种以对空为主的制空机来说, 除了执行战场空优任务以外, 它的飞行计划基本都是以保障其他对地攻击机来制订的, 那么它的大航程优势就更加不突出
所以说,除了执行空优任务以外, 正常情况下不会太强调留空时间, 而且就飞行性能来说, 携带过多的燃料会影响飞机的机动性, 反而是个拖累
只要对方的雷达系统是完好的, 则远程的优势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完全可以从容地安排拦截机上天, 以逸待劳. 这点已经在玛利亚纳海战里证明了
假如对方雷达系统被毁, 则远程奔袭的突然性也就没有意义了, 仅相当于多了个打击方向, 但对于27这种制空机来说, 飞那么远却没有目标, 还不如前置部署以换取更多的战区留空时间有意义
我认为我们讨论的航程不仅指27更包括这个平台,不仅有空优也有对地.
无论制空还是对地,具有大航程能力后,
部署时可进可退,
战斗时可远程奔袭可长时制空,
可少油也可满油,
一切都依需而为,这种优势非常重要.
再具体一些,
你提出
“只要对方的雷达系统是完好的, 则远程的优势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完全可以从容地安排拦截机上天, 以逸待劳. 这点已经在玛利亚纳海战里证明了”
——我怎么觉着这时远程的优势更有意义,
可以从更大范围内灵活的调动,快速集中比敌方机群数量更大、攻击力更强的机群,
集中饱和攻击,
这不正体现出你所说的航空兵优势所在的打击“爆发力和突然性”吗?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 仅仅32架F-15, 就可以满足整个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空防需求(仅从数量而言), 因此在前方战斗空域有限的情况下, 前置基地比远程奔袭的效果明显, 最关键的, 就制空而言, 留空时间比基地距离要更重要.
对地攻击距离远也不是好事,1986年黄金峡谷行动里, F-111机群的起飞距离够远了吧, 执行完任务之后飞行员累得得靠其他人帮助才能爬出座舱, 而算战斗效率的话,10几个小时的战斗时间内只投下了30多吨炸弹, 还不如同时期航母A-6轰炸班加西扔下的炸弹的一半多. 如果只是执行类似的要点攻击的话, 远程奔袭可以接受, 但如果需要进行战场压制的话, 与其多带油, 不如多带弹, 反正油可以通过空中加油解决
所以远程奔袭这个战术要根据情况来用, 看到飞机作战半径大就想利用这个所谓的优势, 是本末颠倒的行为
大家比较沈飞和成飞,不管观点如何,都是对落后厂家的“恨铁不成钢”,反映的都是对土鳖航空业的热爱啊。
就当公关费了,再说,那么大的工厂和家属区90年代一直没钱管,破破烂烂的,得补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