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一)中国最早的“公司” -- 北溟有鱼
俺脚得,洪秀全和李自成最大的失误都是没把知识分子笼络住。
呵呵,向黄河故人前辈致个敬先。
大概已经有人猜到这套谍报系统是什么了。
没错,就是天地会。
天地会和太平天国的关系,大概可以写出好几本专著。但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概括,那就是: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虽然革命目标不同,但还是走到一起来了。
金田起义之初,发生在湖南、两广的数场小型天地会起义,一度成功地分散了清军对主要对手太平军的注意力;一部分天地会人马甚至直接加入太平军参加反清作战。其中太平军水军更是主要由天地会班底组成,一号人物罗大纲、二号人物唐正财均为老资格的天地会众。
而在谍报工作领域,天地会的优势更加得天独厚。毕竟是200多年的资深地下组织了,克格勃、CIA和摩萨德加起来也不过如此。
杨秀清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天地会资源,打出了几场漂亮的谍报战。
最成功的是兵运。
这其实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工作,典型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解放战争中的重庆号、贾汪等等——重庆号还没往中国开TG就开始打伏笔做工作,而贾汪更是十年(何基沣)/二十年(张克侠)磨一剑。
太平军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拜上帝教自己才几年历史,更何况他们也没这份战略意识。
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无所不在的天父皇上帝也帮不了他们。
好在无所不在的不止是天父皇上帝,还有天地会。
200年传承发展,艰苦卓绝,天地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地下网络和会众基础,其成员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甚至在清朝正规军中,都有不少天地会中国在玩无间道。杨秀清需要做的,只是激活别人的鼹鼠,挖我自己的洞就可以了。
案例:永安
清军围太平军于永安州城,但苦于兵力不足,于是现地招兵,而应募者中,还片就有不少当地的三合会(天地会分支)成员。这下好了——在杨秀清的鼓动下,这些新募清军不仅没有发挥任何战斗作用,反而变成了往围城中输送紧俏物资的一条条毛细血管。
最终清军无可奈何,只好把这些部队一概遣散了事。
此外就是政宣,简单说就是贴传单。太平军刚到武昌,南京城就出现了太平天国的揭帖——自然是天地会的功劳。不过按周公的说法,这是对谍报资源的巨大浪费。
除利用天地会的既有渠道外,随着条件逐步成熟,东王也开始利用自身渠道搞兵运。
案例:岳州
太平军兵锋入湖南,岳州清军积满招募当地渔民参军——这时拜上帝教派了个大鼹鼠晏仲武混入其中,从此清军在洞庭湖的布防对杨秀清全透明。
杨秀清甚至开风气之先,在间谍活动中充分利用女性……
别想歪,不是克格勃的燕子。东王只是精选了一批熟悉外地方言的广西妇女,深入千里传递/刺探情报而已。
一些记录包括:
绝对的高招。相比正宗北方人,这些根正苗红的广西老革命往往政治上更可靠;而相比男性,太平军独有的女间谍又显然不容易引发清军的防范心理;动用“外语”人才从事特战工作,则让人恍惚间想起了阿登反扑时假冒美军玩渗透的德国特种部队。
穿越时代的人才啊!
然而杨秀清的谍报体系也是颇有问题和漏洞的。鱼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他的谍报体系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主管情报的杨家将们只对杨秀清本人负责,而不是对太平天国负责。于是曾经强大的情报体系在杨死后人亡政息,太平军在与清军谍报战中渐落下风,以至于曾国藩被围祁门大营已经准备自裁了,太平军竟不知自己网住大鱼;苗沛霖已经叛变良久,陈玉成还傻愣愣地撞上去送死;而在太平天国心脏天京城里,清方间谍居然能游走王府之间大搞策反。
二是“间谍没信仰工作干不响”。间谍是一项需要极高忠诚度的工作,而最可靠的忠诚只能源自最坚定的信仰。杨秀清用间,早期主要靠拜把子,后来基本靠封官撒钱,这在太平军一路顺风时还算管用,可一遇逆境,只有M没有I的Mice们就不那么靠得住了。
比如1853年,东王亲自派遣彭福兴、张大里两个潜赴北伐军传达指示。因为工作艰险,特意悬出重赏——两人把信传到后直接在北伐军就任监军。不过这两人一考虑此行的风险和收益,觉得与其拿脑袋搏富贵,倒不如卖主子换富贵更稳妥,于是一出天京城边拿着杨秀清的密信“持谕诣清军门乞降”。
三是注重情报搜集传输,却不注重整理分析。所有情报都汇总于杨秀清一人,纵然是头脑清醒的管理天才,面对杂乱错综的信息也难免出错。而分析者和坐高决策者是同一人,更使得分析一旦出错,后果便不可挽回。
比如到了天京后杨的情报系统抓住了清方间谍张继庚,令他招认同党。结果死忠清朝的张供出了一大帮子无关人员。杨秀清一昏头便下令统统死啦死啦。等到稍后反应过来“岂有谋反者尽老兄弟”时,一大批忠诚优秀的指挥员早已是死得不能再死,不可复生了。
如果有一个情报分析班子,拿出初步判断后再由首长做最终决策,多个把门的,也许未必至此。
最后谈一谈杨自己的性格缺陷。
间谍危险,间谍头目尤其危险。因为敌人会仇视他(希姆莱、海因里希泪奔),同僚容易忌恨他(贝利亚表示有压力),自家领袖也容易忌惮他(戴笠好像有话说)。这种情况下想要有个好结果,善于做人很重要。杨秀清才具是极好的,但比起周公,他的性格缺陷成了阿基里斯的脚后跟。
优秀人才往往有两种性格缺陷,一种是关云长式的“傲上而不忍下”,一种是张翼德那样礼重君子不恤小人。
杨秀清属于前者。他出身炭徒,早年在一帮穷兄弟里颇有仗义的美名,对周围穷兄弟、小人物、弱势群体往往照顾有加;但对于身边同僚往往盛气凌人,为此颇得罪了一些人。
一则关于杨秀清的逸事颇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
到天京后,杨因为自己没文化,请了几位落魄秀才作“书手”,帮他处理文件。有次下级的请示用词稍典雅了一点,大文盲杨秀清就抓瞎了。这时有个书手见杨秀清一副文盲状,一时没忍住,居然不知死活地笑出声来。
太平天国等级森严法度严酷,小小书手居然敢当众笑话东王,够上杀头的罪名了。可杨秀清的反应居然是:
可面对“大人物”,杨又是另一幅面孔,比如他多次借天父下凡,责打洪秀全和韦昌辉,并把秦日纲“贬为奴”,又因为“秦日纲圉人”事件,将地位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的陈承镕重打200大板。最后搞到天京城中上至天王,下至韦昌辉、秦日纲、陈承镕三个仅次于他的权贵统统与之反目。天京事变,便是中办主任陈承镕亲自打开天京城门,放入了韦、秦的数千兵马。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派阵容,曾经在周锡能、张继庚等案中有出色表现的杨记保卫局也只能是力不从心,耳聋目瞎,叫人打了突然袭击。保卫局的杨家将们除了杨辅清等少数人领军在外幸免于难外,全部倒在了自家人手里。
不过杨记间谍系统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杨家将们间谍生涯的最后谢幕是在同治13年,即公元1874年,天京陷落整整10年后。最后的主角便是杨辅清。
天国覆灭后,杨辅清隐姓埋名,联络各地会党旧部,仍然立志恢复。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琅峤事件),福建紧急募兵备战。杨辅清以为机会来到,想再上演一回兵运的好戏,便带上一帮弟兄前往福建应募。谁知天不遂人愿,被原太平军降将马融和认出,最终于福州就义。
小洪被逮后还幻想将来考秀才,真是可怜。总体来看,满清皇帝对子女的教育,在历史上算很不错的了,不像洪天王搞了一辈子邪教最后自己真信了,竟然给亲儿子灌迷汤,孩子即使长大估计也废了。
精神病人是没有威胁的。杨大可以把天王府整成精神病院,让洪自己在里面装神弄鬼自娱自乐,对外充当精神领袖就行。
可惜洪不是精神病,他和杨又都是野心大大的,所以杯具。不管是洪杀杨还是杨杀洪,都是从信仰和意识形态上挖太平天国的墙角。
杨死后民间有谣云:
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
打起包裹回家转,
依旧做长工。
如果是杨杀了洪呢?一样悲剧。到时候的歌谣我都替古人想好了:
天父杀天王,
江山坐不长。
打起包裹回家转,
耕田正农忙。
杨一向是做事精明头脑清醒的。这次是真的被张继庚忽悠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机清除异己,敲打潜在对手(特别是翼王)?
老兄对天国史相当有研究啊!
开始时候还勤奋,进了南京就光顾的享乐了,哪怕分出权力都行。
但是一旦发觉危险,再振奋起来,手腕还是很可怕的。但是此后发现前途已经渺茫,干脆还是继续享乐去吧。
真很难说这人是天才还是疯子神经病。
要真说后来发现前途渺茫……可那会儿局面总不会比永安突围的时候更差。
反正洪这厮挺匪夷所思的。
当然,林启容,吴如孝他们也不算小人物,呵呵。不过这不影响楼主的好诗!
甭管对太平天国啥评价,确实涌现了一批英雄人物,楼主若有雅兴,不妨再为林凤祥 李开芳 叶芸来 吴定彩他们一咏阿。
公司是法人机构,都要有机构代码的。
公司,相对于其外部环境,其对内则可以说是公。
公司治理,可是一门大学问,郎咸平就是凭这个拿到博士论文,他发表在国际三大顶级经济学刊物的论文,也都和这个主题有关。
即使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那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哈。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哪里搞错了吧
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暮春,忠王李秀成迫天王严旨,仓促出苏州胥门,还救天京。苏州以无帅才统筹而陷,忠王翌年亦败亡。
菩萨蛮 李忠王
苏城春暮漫飞絮,
繁华毕竟东流去。
凄恻出胥门,
天阙日渐阍。
梅花香战辔,
点点孤臣泪。
何必锦衣回?
啼鹃带血归。
写完才想到,倘若忠王九泉有知,一定会大怒:“你个无病呻吟的小资。”
“本藩那会儿守天京守到断粮,将士们饿得吃野草树叶。就是有梅花,也是第一时间被弟兄们搓了甜露丸子。还“香战辔”呢——香肠胃倒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