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半年前回国见闻 -- Irene王

共:💬113 🌺494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艺作品害的吧

俺表弟小学的时候也是,20多年前放电视剧末代皇帝的时候,看着小溥仪可怜兮兮的,说让他们家继续掌权多好,干嘛折腾什么民国

家园 有这种可能

搞理论研究的,不需要买什么设备,有台计算机就行了,也不能每个月都更新计算机吧

主要靠多投文章多出去开会把钱花掉,其他地方用钱的地方都管的很死

其实不需设备的研究领域,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钱应该投到人身上(比如给更高的工资来吸引更好的学生),跟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设备是一个道理。但问题是直接发钱给人是被管的最死的

家园 看你说的这些,我觉得你恐怕不是在前沿做科研的人

我认识的学生有很多杂事,课题理论解决方案也要靠自己想,除了计算和操作试验外。

晕了,找到解决方案当然就是计算和操作实验的一部分啊,难不成你以为我说的学生是民工啊?人家把解题思路都告诉他,他只管埋头用数学工具来算?学生和博士后当然主要是要动脑子解决问题啊。

但是教授要做的,远不止是解决问题。杨振宁也说过,“教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当然了,除此之外,教授必须要做到能把自己的工作推销出去,取得同行认可(这个其实才是中国学者普遍欠缺的本领);还有取得基金进行研究。

你说的成绩就是文章数量吧。拼命发文章和拼命研究我觉得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现在国内也很看重文章质量的(难道你以为现在申请杰青还能只凭文章数量么?)文章数量和文章质量本来就是衡量研究水平最重要的指标,这条放在这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科研院所都适用的(总不能说我们中国人现在开始在一流杂志上发文章了,你就说这不算研究了吧?)。“Publication or perish”你不会没听说过吧。在美国,不管是申请基金还是教授tenure,最重要的指标可不就是publication么?

整天说什么“发文章“和”研究”是不同的人,说的不客气一点,基本属于民科级别的。文章这东西虽然不是一个最完美的衡量研究的准绳,但我可以说,目前没有比在一个peer review的一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及其引用次数),更能代表你的研究水平了。

当然,到了更高层次的研究者(比方国内的973首席科学家,美国负责撰写roadmap的科学家),那当然不care文章了,人家天天都得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对国家利益最切合的发展大方向。

Service的一部分。这个是考核的一部分,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数字指标。

service的考核是有标准的,包括你帮助系里组织的seminar,接待参观的社会人员,担任各种committee member(比如学生入学资格考核的委员会)等等。不过这些和你歌颂的什么“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是两码事吧?这说白了就是杂务而已,我认识的美国教授没有不把这当作负担的。实际上,美国很多学校也尽量避免让还在tenure track的AP承担过多的service,以免影响其投入教学科研的精力。

你要管这些杂务叫“为人民服务”啊,那中国的教授做得肯定比美国多得多。

算了,你坚持认为美国教授们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伟大情怀,而中国教授只顾自己的小家和社交圈,这种想法既然只是你的感觉,我也无话可说,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我说到此为止吧。

家园 说说我们可能有的共同和不同观点吧

共同观点:

1.有一部分国内教授提供不了足够的学术指导,有一部分是学术包工头包括美国中国。中国科研基金有很多浪费。但同时科研基金的使用也很严格。

2.文章数量上升了,研究质量上升了。我也同意citation一定程度上说明质量

我和你不同之处:

0.首先我不同意争论问题的同时扯上对个人的评价“你说的这些,我觉得你恐怕不是在前沿做科研的人”以及“民科级别”以此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我没有对你发出任何负面的评价,我也很惊讶在西西河会有人这样做。

1.我不同意你说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工,我认识的学生也负担发现问题的任务,因为教授学业不够精,他们不了解最前沿的文献,只能泛泛的说一些很大概的问题方向,无法说出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方案。

2.SCI SSCI这些不代表文章的质量,top tier也不代表文章的质量。这是我和你观点的不同之处。比如香港的大学这方面的指标都很高,但我不赞同他们的研究水平很高,只是对美国亦步亦趋而已。中国如果持续这么做,以后也只能达到香港的大学的现今水平。我依然认为拼命发文章不同于拼命做研究。这是个人观点。我也不认为能在peer review top tier 发文章完全代表了一个人的研究水平。

3.我认为美国教授们的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意识总体比中国教授高,你认为都一样。我希望你是正确的。我只是说出我的观察而已。

4.service不止administrative work,还包括对community的service,这是我的看法,在你看来service就是administrative work。

家园 对美国教授们的community service很好奇啊

到底是啥您举个例子呗

家园 比如我的一个同事义务办了一所学校,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
家园 这个,貌似国内不少大学还有下乡支教的哪

我一个同学在大学里就主持这方面的工作,有学生,有青年教师,当然你可以说那是硬性摊派下来的任务,或者是想镀金走仕途。。。

家园 真心希望你们说的是对的。我只是说我接触的某些人而已

不过想起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大家确实很踊跃很团结。而且本人倾向于看到负面的事情。所以我可能是错的。

家园 系里连公用的机器设备都没有么?...

比如生物系总的有公用的pcr仪之类的吧?...

要都是个人的.难道刚进入学校的教师科研人员都的自己把设备全准备齐了?...

用别人的仪器设备,可以付费啊..

家园 中文论坛的两个凡是

凡是中国人领先的指标都不能体现客观水平;

凡是中国人掌握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

家园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为社会人民服务“啥的都是次要因素

这里不谈一些比较主观的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啥的。

国内的科研经费大多是竞争性的,美国或者欧洲,经费大概三成是竞争性的,大部分的人员经费是固定的,所以他们生存压力要小。相对有自我选择的能力,有的教授,到了一定岁数和资历,不做什么项目,只要教课,也能生存。国内这样的教授,收入都会有问题。

政治环境不一样,在欧美,你要想提高你领域的经费水平,需要在民众中扩大影响,从而影响决策者。而国内主要是要跑那些部门管理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同行的关系(这里说的不是贬义的,而是你需要人家理解你的工作和意义)。

如果回去接触的人都是饭桌上或者闲谈中的,往往都是负面的信息,如果参加的是比较好的学术会议,印象会不一样的。国内,会上谈的做事(有吹牛成分),会下是发牢骚和做交易的。

家园 刚从国内回来.说说一些见闻吧.

第一个先从接触的人来说,和我交谈的人中大多表达了自己对现状和社会的不满,人员有飞机空乘人员,自己的堂哥,以前的同事.反应的问题一个是早教期教育昂贵,一个是社会的官员腐败,物价飞涨.

第二见闻,就是遍地的招工广告,或许是因为春节结束吧,大量的原本返乡的工人的岗位空缺.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听了两个女孩聊天,关于找工作,她们在2-3000收入的岗位之间犹豫.

第三个是原来的县城扩建速度飞快,靠近原本城区的地方很多厂房都已经拆掉改成高大的居民楼了.入住率多高不知道,但是县城越来越多的下面乡镇口音的人.我的表姐也从原来的镇搬入县城了.

第四个嘛,回国36天,见到太阳的天数最多3天.好像以前没有像这样的,我们那里是沿海,冬天这么长时间不见天日太反常,难道是大气污染?

第五个就是物价飞涨,东西似乎是4年前的两倍价格了.到超市买了点东西,一张大票就这么没了.

第六个小镇街上摆摊的基本都是外地人了.收入不清楚,但是前老大告诉我他工地上的小夫妻一年也有十来万.当然工作辛苦了点.据父亲说现在200一天的小工基本找不到了.

第七个见闻就是满街的小车.车子是已经的N倍一点也不为过,名车更是多,保时捷英菲尼迪多,宝马奔驰就更不用说.我们亲戚也不少有车了.但是奇瑞等国产货比较少见.见过一辆宾利,听说有劳斯莱斯,没见着.

只是初步的所见所闻,说说.另外说个工业的事情.在澳洲,在铝合金和玻璃行业,你要没有中国背景,基本要被淘汰出局.

家园 所以有些教授开白手套公司啊

要不然自己还真拿不到多少钱。

我妈在北京某很一般学校当教授,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每个月8K-10000吧。

家园 渐渐开始有了,但很多地方还没有

所以新人一进学校,就要先找个大实验室拜山头,从蹭他们的仪器开始。。。(但这不是无代价的,你要觉得代价太大,恐怕就得用国产的PCR仪了)等着自己攒出仪器来,再互相凑合着换着用。

家园 这个是个别现象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