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学课程的有用性(0) -- changshou
有这个想法已经好几年。
1、关于语文,我觉得应该让小学生学习《论语》,在中学阶段语文课程里面应增加一些道德经、庄子等古典哲学的内容。
2、我觉得高3时应学习现在大一上学期的高等数学内容。
3、我觉得高中阶段应学习C语言编程。
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背道而驰的,这就是民国时全国的文科大师搞不过毛泽东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原因。任何理论在脱离了现实经历的情况下都只会让一个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越想越深、南辕北辙。不读书不学哲学不行,但过多过早的接触哲学更是害人不浅,没有积累足够的原材料,思辨只是脑筋急转弯而已。
欧洲的哲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教育远超美国,这一点凡是同时接触过欧洲和美国的人都应该有明显感觉。欧洲人强调本质和哲学思辨,美国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方式是“It works”,欧洲强调自然哲学的优美而美国崇尚肌肉式的engineering,现实国力对比很说明问题,最终结果一目了然。
中学生更需要的是了解社会常识、建立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一辈子受益的基础。就全国的规模来说,五亿能吸引全世界美女的帅哥比五亿孤独的思想家有用多了。智慧这东西,只要用钱买,自然有学者会愿意卖的,funding决定一切学术。
虽然数学学习会有一些概念,语文貌似也有一点,但完整的逻辑架构这样影响人思维模式的内容,在教育里面确实体现的不够。
我记得有个什么两小儿辩日的课文。
很多所谓的“秘闻”,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是很正常的。只不过TG非要以原教旨般的道德主义来宣传自己,为了建立自己在青少年中伟光正的形象才有意为之。当然这也造成了学生在接触到真相之后的落差感。
那么背诵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
小时候老娘逼着背论语,当时很厌烦,现在渐渐大了,就开始理解一些语录了。
包括政治课也是这样,如果当时真正花心思记过后又仔细思考,绝对受用终生
中二,或者高二,都有逆反情绪。我记得当时政治老师说过,事物都是两面的,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然后说马克思主义是多么多么优秀。当时就有同学问,那么马克思主义有没有缺点,老师支吾了半天,说现在还没有发现。
那么作为高中生,肯定对这种说法(或者说对权威)有本能的抵触,也导致了学生对于政治宣讲性教学的厌恶。一味追求灌输与政治正确的老师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看,大家对不同科目的重要性/有用性理解不同,是吧? 好象你也是认同。 对你来说不想在4,5 上花时间,只想在3 上花少量的时间。 对某些人来说,不想在1,2上花时间,只想在3,4,5 上花时间,当然还有众多的排列组合,就偷个懒不去计算了。 请问,针对这个人与人的差距,如何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才是合理的呢?
根本没有完整读过马克思的任何一本书(如果不算共产党宣言的话).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注意到图书馆里面,马恩全集被放在书架最上面,积满了灰尘.
后来出国,问过一些在前东德长大的人,他们说,他们其实也没有读过马克思.
我在(1)中建议了针对理科班和文科班的不同方案。另外如果高校的自主招生的分数 占总分份额再大一些的话 可以按院系要求改变科目的权重。这样反过来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
当然 最根本的因素是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在网络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一个人完全可以自学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较专门知识。
粗俗地讲,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所以不能看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他们怎么做的。大众也是有智慧的,网上不是说目睹了腐败不公(怎么做)之后,要看N晚新闻联播(怎么说)才能缓的过来么。
我希望小孩从小知道什么叫: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三省吾身。什么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什么叫仁,什么叫义..........!!
我们这个民族的魂都快丢光了,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心中的感觉,还是借助高人之言表我心中之恨吧:
基本的辩证法基础,对于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还是挺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