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74):“引渤入锡”和养鱼 -- 本嘉明
对于环境安全有点担心。海水进入内地一旦泄露,或者无德之徒随意排放,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这个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只要“含盐市政用水”(民间可以叫“二号水”)可以很低价格买来用,很多企业就会想尽办法用来替代自来水,那么一些耐咸水的“无土栽培作物,蔬菜,瓜果”,都会逐步培育出来;可以忍受咸水的大牲口,比如牛羊,也会培育出来。
另一方面,公共游泳池也可以使用兑淡了的海水。一些机械逐步可以用二号水来冷却,防海盐腐蚀技术说不定又上层楼,连海军都要来取经。
而这些新品种作物,又可以推广到更多地区,尤其是沿海农业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就是说,以海水为基础的一个“海基产业”,在全国很多地方------而不仅仅是海边------遍地开花,互相促进,就更容易出成果。
上海沿海地区,比如奉贤县沿海村镇,水井打来的都是咸水,泡出来的茶都是咸的,庄稼还不是一样种?就是人和作物都习惯了罢了。
至于随意排放,这就需要严格把关了,所以购买“二号水”要有配额制度,不能管子通进厂区随便用。
一种直接提供给人体的能源。只要有别的充足的能源形式,粮食就不成问题。反之,如果能源出了问题,粮食自然也会不够。
如果有充足的能源,淡化海水再引入新疆浇灌农田都可以啊。如果只能维持低水平的能源供应,那化肥怎么来,农业机械怎么工作?肯定得先饿死一堆人。阿三,阿拉伯,黑叔叔,就惨了。
即便有充足的能源,粮食仍然是问题。关键是:生产出粮食(或者按你说的,其他能源或物质转换为粮食),需要时间,需要节气,需要物质条件(种子,农民,土地)和社会稳定。
守着油田,全城照样可以饿死。中国只要逐步摆脱对境外石油的依赖,有那么多煤,能源不容易出问题。所以,铁路,不管是高铁还是“低(标准)铁”(就是我们说的“三铁”),都应该优先建设。因为民航和汽车(公路),对于石油是完全的“刚需”,而铁路机车可以紧急换用烧煤的车头,从而把汽油节约下来,供军队使用。
我的这个“内陆养殖海水鱼”建议,就是要建立一个“海基产业链”:海水(或兑淡了的“2号水”)进来了;提供鱼苗,清洁菌群和技术指导的专业公司运转了;大量防海水渗漏的鱼饲料(海水里的植物)基地建立了------就是专门出产浮萍的咸水塘(非洲鲫鱼胃口极好,一等一的吃货);沼气厂建立了,焚烧发电厂建立了;淡化厂和盐化工企业建立了。这样产业链完整后,规模不必大,能维持全线运转即可。产出的鱼产品,吃不完的,全部烧掉,不要入库堆积,只求大家“可以慢,不要停”,继续养鱼。
这就好比造好一辆汽车,发动机车轮什么都齐了,打上火停在路边,怠速,光浪费汽油,等着。一旦抢银行的同伙跑出来,就能全速扯乎。
就是说,一旦世界粮荒了,利用已建立的产业链上的这批企业为骨干,立刻扩大生产,产能翻番,拿出全民炼钢的架势来。
如果全球真是太平盛世,这个计划由国家补贴,怠速空转几十年,肯定是荒谬的。但世界粮荒已经迫在眉睫,不千方百计“广积粮”,必有大祸。
如果茅十八命够硬,到粮荒那天还没有咽气的话,我个人的建议,是饿死他。
而我是从全球,全人类的角度来看问题。全球有那么多可耕地,只要有充足的能源,还可以生造出来更多的耕地,还可以持续地提高耕地的产量。只要能源充足,粮食不是问题,这个就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的。
所以你所说的,非常重要,非常值得重视,也跟我说的一点都不矛盾。
是我们思想上追求的目标,但不是我们规划中等待的目标。
我太了解盎-撒了。你是弱势,他是一个态度;你是强势,他又是一个态度;你跟他有均势,他有第三种态度。
所以我很早前就说过:只要中俄关系好了,中美关系就算今天不好,明天也一定好。
其实从贝加尔湖用水管引水到华北,是个多赢的好事:中国买水,俄国卖水,蒙古收过境费。
就是在沙漠和渤海里面弄风力和光伏发电,用这些电去电解海水。然后用管道运送电解得来的氢气到那边去燃烧发电,再生成水。毕竟水的分子中氢气只占2,其余的都是氧。而氧气是到处都有的,只运氢气耗费的能量要小的多。
补充淀粉,还可以人力野战运输的。王力雄的想象力不能不服。
哪里有鱼肉来劲,营养价值也高。鱼和熊掌嘛。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GLNdGcxR6Q&noredirect=1[/FLASH]
三英亩产百万磅的大学城试点农场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V9CCxdkOng[/FLASH]
成本都打在淡水里了。
就像以前燃煤电厂出来的粉煤灰都要专门找地方堆填,现在可以卖给粉煤灰砖厂、水泥厂做原料。电厂会去计算粉煤灰成本吗?不会,它只需要以水泥厂用别的原料时需要的替代成本/机会成本来确定售价就行。对于电厂,这个买卖不仅是纯赚,还少交环保的那一块费用,而且省了一大块堆填土地出来,更是赚翻了!
对于制盐,见
链接出处;
对于养鱼,只需要考虑鱼苗和饲料、药物和人力投入,和普通淡水养殖相当。海水/淡水水价不计成本,只限损耗(也就是不许乱排乱放)使用。
在纽约曼哈顿,有钱的主在公寓屋顶养牛,听说过吗?
(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相关环保组织的报告,现在我们知道:
1) 在1889年,英国近海渔民撒网一次的鱼获,今天必须撒网17次,才达到这个收获量。
2) 在2009年,全球共从海洋里捕捞了7970万吨鱼类。如果加上人工养殖和内陆淡水鱼获,总计是1亿4500万吨,其中1亿1780万吨供人类食用。2009年世界人口68亿,人均食用17.3公斤。三口之家,一顿可以吃一条1斤多的鱼(当菜,不是主食),大概一个星期可以吃两回------你家有没有?我家没有,鱼挺贵的。
3) 这人均17.3公斤,表示说,平均每个人在2009年摄入的动物蛋白质,有15.7%来自于鱼类食物。
4) 2009年,全球共有430万条渔船,其中59%以引擎为动力,其余是帆船和划桨船。当年,全球有28%的海洋天然渔场被过度捕捞,3%已经完全耗竭,1%在缓慢恢复中。50%天然渔场是满负荷捕捞,12%中度捕捞,3%低强度捕捞,另3%情况不明。
5) 在亚洲,平均每个渔民一年的捕捞量是2.4吨鱼;在北美,人均18吨;欧洲,人均24吨(来源:Blue Marine Foundation)
在今年6月20日到22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发起的会议,简称Rio+20,来自全球公私部门的官员专家一起探讨如何面对全球性的贫穷,社会不公和环境破坏。这次会议得到了金砖四国(巴西,中国,俄国,印度)的强烈支持和主导,但响应并不热烈,成果寥寥,被WWF( World Wildlife Fund)领袖Jim Leape直斥为“与其说是废话连篇的(会后)协议,不如直接说是失败的会议”。
显然,贫穷和饥饿,还不是对所有人都火烧眉毛的事情,否则,何来“玉米变燃料”?
(二)
世界的“城市化”,在中美表现得极为明显。只不过,中国是“首次城市化”,美国是“二次城市化”。
先看看美国的51个Metro Areas 详情,这是2010年的数据:
涉及地域/2010年人口总数/核心都市
New York-Northern NJ-Long Island, NY-NJ-PA/ 18,897,109 /New York
Los Angeles-Long Beach-Santa Ana, CA /12,828,837 /Los Angeles
Chicago-Joliet-Naperville, IL-IN-WI/ 9,461,105/ Chicago
Dallas-Fort Worth-Arlington, TX / 6,371,773/ Dallas
Philadelphia-Camden-Wilmington, PA-NJ-DE-MD/ 5,965,343/ Philadelphia
Houston-Sugar Land-Baytown, TX/ 5,946,800/ Houston
Washington-Arlington-Alexandria, DC-VA-MD-WV / 5,582,170/ Washington
Miami-Fort Lauderdale-Pompano Beach, FL / 5,564,635/ Miami
Atlanta-Sandy Springs-Marietta, GA/ 5,268,860/ Atlanta
Boston-Cambridge-Quincy, MA-NH / 4,552,402/ Boston
San Francisco-Oakland-Fremont, CA / 4,335,391/ San Francisco
Detroit-Warren-Livonia, MI / 4,296,250/ Detroit
Riverside-San Bernardino-Ontario, CA / 4,224,851/ Riverside
Phoenix-Mesa-Glendale, AZ / 4,192,887/ Phoenix
Seattle-Tacoma-Bellevue, WA/ 3,439,809/ Seattle
Minneapolis-St. Paul-Bloomington, MN-WI / 3,279,833/ Minneapolis
San Diego-Carlsbad-San Marcos, CA/ 3,095,313/ San Diego
St. Louis, MO-IL/ 2,812,896 /St. Louis
Tampa-St. Petersburg-Clearwater, FL / 2,783,243/ Tampa
Baltimore-Towson, MD/ 2,710,489/ Baltimore
Denver-Aurora-Broomfield, CO / 2,543,482/ Denver
Pittsburgh, PA /2,356,285/ Pittsburgh
Portland-Vancouver-Hillsboro, OR-WA/ 2,226,009/ Portland
Sacramento--Arden-Arcade--Roseville, CA/ 2,149,127/ Sacramento
San Antonio-New Braunfels, TX/ 2,142,508/ San Antonio
Orlando-Kissimmee-Sanford, FL/ 2,134,411/ Orlando
Cincinnati-Middletown, OH-KY-IN/ 2,130,151/ Cincinnati
Cleveland-Elyria-Mentor, OH / 2,077,240/ Cleveland
Kansas City, MO-KS / 2,035,334/ Kansas City
Las Vegas-Paradise, NV/ 1,951,269/ Las Vegas
San Jose-Sunnyvale-Santa Clara, CA/ 1,836,911/ San Jose
Columbus, OH / 1,836,536/ Columbus
Charlotte-Gastonia-Rock Hill, NC-SC/ 1,758,038/ Charlotte
Indianapolis-Carmel, IN/ 1,756,241/ Indianapolis
Austin-Round Rock-San Marcos, TX/ 1,716,289/ Austin
Virginia Beach-Norfolk-Newport News, VA-NC/ 1,671,683/ Virginia Beach
Providence-New Bedford-Fall River, RI-MA / 1,600,852/ Providence
Nashville-Davidson--Murfreesboro--Franklin, TN/ 1,589,934/ Nashville
Milwaukee-Waukesha-West Allis, WI / 1,555,908/ Milwaukee
Jacksonville, FL/ 1,345,596/ Jacksonville
Memphis, TN-MS-AR / 1,316,100/ Memphis
Louisville/Jefferson County, KY-IN/ 1,283,566/ Louisville
Richmond, VA / 1,258,251/ Richmond
Oklahoma City, OK/ 1,252,987/ Oklahoma City
Hartford-West Hartford-East Hartford, CT/ 1,212,381/ Hartford
New Orleans-Metairie-Kenner, LA/ 1,167,764/ New Orleans
Buffalo-Niagara Falls, NY/ 1,135,509/ Buffalo
Raleigh-Cary, NC / 1,130,490/ Raleigh
Birmingham-Hoover, AL/ 1,128,047/ Birmingham
Salt Lake City, UT / 1,124,197/ Salt Lake City
Rochester, NY / 1,054,323/ Rochester
这头四个,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达拉斯,可以算是“直辖市”的档次。其余的,也就相当于中国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人口才一百万的就敢充大头?
为什么说美国是“二次城市化”呢?1920年代,是美国都会的第一次大膨胀。随后在二战后,美国在欣欣向荣之时,经历了“中产出城,穷人进城”的人口迁移,大批中产以上的家庭都迁到大都市郊外(Surrounding Suburb)的社区居住。
这类郊区的社区,绿化好,房子大,社区里大多是白人,学校好,警察跑得勤,入住的资产门槛高,而且家家户户都是轿车进出,路上静悄悄没一个行人。万一有吊儿郎当的老黑在路上晃,或者是小区里没见过的车子慢慢走,那简直是触目惊心,老头老太立刻就折腾警察大哥了。
而根据最新的调查,以上51区里,有33区,市区内(Urban,就是以前穷人才去住的地方)常住人口要么持平,要么增长。在过去的十年(也就是克林顿辉煌的后期直到2008泡沫破裂),51区里,只有5区是这样的。
这主要的原因,是新的一代人(现在介于18—29岁,被称为Generation Y,约占美国人口的1/6),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萧条,个人财政困窘,无力购房;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变了,宁愿在市内租房住,离市中心的各类文娱设施近(如果住在郊区的话,通常是只有夜,木有“夜生活”滴)。
由于经济危机,大学时候的学生贷款压力,高失业率带来的加薪无望,青年人的就业,结婚,生子,普遍推迟,也就不急于买房置业。丹佛青年Jaclyn King说:“我才不去郊区住呢,市里有我要的一切,音乐会,工作机会,饭馆,应有尽有。”
在以前,房价噌噌地涨,人们愿意住在郊区,宁可每天开3,4小时的车去上班,因为郊区的“好社区”房价涨得更快。如今楼市崩溃,人们普遍视长距离开车为傻冒行为,租(买)在公交中心站点附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引动敏锐的房产商不断在地铁站旁边新造公寓楼。而另一边呢,根据2009—2011年的调查,29--34岁间的美国年轻人,只有9%能获得“首次置屋”按揭批准,因为绝大部分人凑不出首期款或不符合贷款资格。
于是结果是,这51区的总数据,市区常住人口增加了1.1%,同时期郊区人口增加0.9%。年轻人们得在租屋里窝好长一阵子了。
中国的城市化,是首次城市化,跟美国的情况很不同,但房价高不可攀,恐怕是差不多的。中国大都会区人口越来越密集,市容固然越来越流光溢彩,消费看来也更加强劲,但隐含的危险,以及支撑都会经济后对其他地区的“抽出效应”,又有多少重视呢?
我们在这里说,在沙漠区或荒凉半沙漠(已不适宜种植)地区,以水箱养鱼的方式,星星之火,聚少成多,复制出一个舟山渔场。那么,有没有必要考虑一下,以类似的思路,去缓解大都市的高速膨胀呢?既然环球各天然渔场已经被竭泽而渔,那么到明天,巨型都市区会不会落到同样的命运,燃烧过后,一地灰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