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赫尔曼.沃克与他的战争小说 -- 潮起潮落

共:💬108 🌺3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个纪录片里看到的

我以前曾经找的的最好的一套二战纪录片,相当的写实,但被我不小心删了,只记得第二集是讲潜艇战,好像第四集是讲战伤(别的纪录片通常没这部分),一点不带镜头处理的。还有一集专门讲空军,大量空战,对地镜头。内容算是相当的丰富,整套是彩色的,但应该不是WWii in color。

我再去找找看,关键是忘了纪录片名字了

家园 我也赞了好多二战纪录片

以前是录像带,再后来是VCD,DVD(国产的片子太次,坚决不收,呵呵),后来常去youtube、LiveLeak以及俄罗斯网站之类找相关视频看,有些相关视频最好用俄文、德文、日文搜,这得查相关背景,以便找到搜索关键词。

即使是国外的纪录片,有时也会穿越,把甲地的镜头用在乙地,A事件的镜头用在了B事件上,有资料编辑不专业的因素,也有某些事件没相关片子的因素。因为不可能每次战斗,每个作战单位都能被拍摄下来。这方面美国做的最好,拍了大量纪录片、照片,但也不能保证面面俱到、场场不落。

个人偏好哈,二战纪录片里,太平洋战争我比较喜欢,那种面对面的残酷,诸如塔拉瓦岛美军清剿日军(有个镜头是一个日军从冒着烟的掩体里跑出来,俩吊儿郎当的美军守株待兔,一枪把那日军放到)、塞班岛日本妇女跳崖、落水日军用手榴弹自杀之类的镜头,视觉上比较震撼。

《WWII in color》不错,但内容涵盖量不如黑白片。

家园 youtube 上找到个Video,和我那个纪录片不是一

但里面第5分钟左右开始是射杀落水鬼子的部分镜头,和我看到的纪录片里的一样

刚才在youtube上翻来翻去还以为是启示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看分集的内容又不对,包括这个很多二战纪录片都是按时间线重大战役顺序分级,但我说的那个不是按时间线分集的。

[FLASH]http://www.youtube.com/v/EevtrBRzMhw&feature=related[/FLASH]

家园 这个镜头看不到

得回家翻墙看了。

但我估计是我上面帖子提到的那个镜头:美军准备救捞落水日军,但那家伙(光头、赤裸上身)用手榴弹自杀了,随后美军见到落水日军,一概射杀。

另:还看过许多基地组织发布的视频,也挺震撼的,人弹组装炸弹,随后与同伙告别,独自驾车开往美军检查点,引爆...,很多。

还有塔利班用无坐力炮处决政府军士兵(要么就是警察)的视频,一炮打过去,上半身被打得血肉模糊,呵呵。这个视频好像国内网站也有。

找基地组织发布的视频,最好用阿拉伯文搜索:)

家园 不是那个(手榴弹自杀)

这只是部的分镜头,纪录片版是有解说词的,还有乐呵呵艇长大人的镜头。

家园 看了,精彩,花谢

老美潜艇还配备了鼓型弹夹的汤姆生冲锋枪

家园 推荐个视频:Submarine War Story

用“Submarine War Story”在youtube搜即可,4集

家园 书没看过,电视剧却看了几次

小时候家里有《战争风云》的小人书,看了很多次。感谢互联网,前几年下齐了这两部电视剧,隔三差五拿出来看看。

《战争与回忆》中的娜塔莉换了个演员,正经的好莱坞一线大美女,比《战争风云》中的娜塔莉漂亮了很多,而且还曾经做过007电影的邦女郎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电视剧中的斯大林和希特勒脸谱化得很严重,不过考虑到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年代,也是情有可原……

所有的人当中,帕米拉的英语听起来最舒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克作为主角,台词最多,不过我就记住他每当送别人坐飞机时的告别语——Happy landing!

家园 从1975年内部版“黄皮书”

到现在的精装珍藏本,差不多都沿用了由施咸荣统筹,汇集京沪两地人文社、外文所和上译社22位名家高手完成的译本。

萧乾和施咸荣大名鼎鼎,自不用提。北京人文社参与译书的还有幼承家学,当年曾在重庆郭沫若手下任秘书,后来的塔斯社驻中国总社英文翻译、《世界文学》编委朱海观;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任吉生和著名作家曹靖华之女曹苏玲等。

上译社这边担纲的,包括资深翻译家陈良廷;中国译介博尔赫斯和聂鲁达的第一人王央乐;翻译大家、邵洵美的女婿方平(陆吉平);著名诗人辛笛之女、赴美留学时由巴金亲笔写推荐信的王圣珊;资深翻译家聂振雄;资深翻译家吴劳(吴国祺);因多年译介德莱塞等人作品而荣获"瓦尔德奖"的翻译名家主万(叶治),以及资深翻译家鹿金(叶麟鎏)等人。

顺便歪一下楼。当年在社科院外文所为出版 《战争风云》打杂帮忙的一个年轻人,后来阴差阳错,竟成了中国最早的天使投资人。

他叫薛蛮子,其父薛子正早年留苏,1933年即任闽赣军区参谋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市秘书长、副市长,国家经委副主任,统战部副部长兼秘书长,政协副秘书长等职。这位爷够牛,小时候玩儿的泥巴是刘开渠所捏,作文曾经沈从文批改,吴晗常来他家打麻将,时不时给捎一本自己刚出版的历史小丛书。文革后期机缘巧合,薛蛮子除了拜萧乾为师,还跟中国建筑界与梁思成相颃缬,人称英文比中文好的陈占祥(参见北京城建之“梁陈方案”)和法文比中文好的华揽洪学习外语。77年恢复高考,仅有初一学历的薛蛮子,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取社科院中外关系史专业研究生,以至于政协开会时邓颖超都找到薛子正当面祝贺。毕业后薛蛮子拿到全奖赴加州伯克利留学,勤工俭学时跟赖声川一块儿替孙正义和陆弘亮打工。再往后的事,网上一搜即得,不再啰嗦。

通宝推:潮起潮落,
家园 有个人也与薛蛮子类似:)

77年恢复高考,仅有初一学历的薛蛮子,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取社科院中外关系史专业研究生

殷罡,现在社科院西亚非所。呃~~~他是个在网上有点争议的人,被扣了顶亲以(色列)的帽子:)

他也是初中毕业后就去陕北插队了,77年恢复高考后,直接考取了社科院的研究生。当然,其后的经历就没法跟薛蛮子比了。

家园 当时看到这一段时热泪盈眶……

还有一段是小说结尾,战后历经磨难的小孩子(拜伦的儿子)因为巨大的心理创伤可能患了自闭症,和谁都不说话,最后和也是大难不死的妈妈见了面,在妈妈怀里终于开口和妈妈一起唱儿歌。

家园 我看宋宜昌的文章

大概是2000年暑假躲在空调间里,那时候还是拨号上网,上燃烧的岛群网站看了他的大作。

后来看了《北极光下的幽灵》和《沙漠之狐隆美尔》,觉得前者题材很不错,这个题材知道的人不多,但内容有点单薄,或许正因为偏门所以能收集到的资料很少,写文章回旋的余地也小。《沙漠之狐》是一部大作,上下册,觉得视野很开阔,看得出他是下了功夫去研究的。整个小说里涉及到那么多人物,上到墨索里尼、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中到隆美尔、蒙哥马利、奥金莱克...;下到无数普通将校军人,就像全景画一样把北非战场描绘出来。尤其是对隆美尔这个人的刻画,我觉得老宋很成功,这是个很有天赋、自命不凡、又有点自私、心胸狭小、遇事惊慌失措的军人。有两个细节很说明问题:一战中还是尉级军官的隆美尔为了争军功居然哭哭啼啼写报告投诉,全无后来的大将之风;在北非战场两类邮件最多:从柏林各界发到北非慰劳非洲军的,还有从非洲军各级将校发到柏林总参谋部的投诉信,纷纷指控隆美尔不体恤下级、贪功冒领甚至不惜剽窃他人作战计划......

还有对戴高乐的描述,当他接到电报:自由法国军队都已经撤退到远离敌人的沙漠深处,他自己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连我看了都感动,这不是为自己流泪,而是为了法国的国运而流泪。

《沙漠之狐》的缺点是人物设置有点散,有些人物设置彼此没有紧密关联。另外无论是《沙漠之狐》也好《燃烧的岛群》也好,对战略问题的理解显得有点肤浅,这不能怨老宋,撇开写文章得时代正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期,对外了解很有限,还有毕竟太平洋战争和北非战场都是远离中国的战争,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确实很难对战略层面问题有更深把握。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有更广阔的眼光和胸襟去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用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战争。只有虚心学习+大胆思辨,我相信中国新一代军事学者完全能拿出超越前人的成就。

家园 我觉得刘的文章就是一粒子弹

现在回头看《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当然没有当时的激动,可是要想想刘亚洲写这些文章的时代就会发现它们的意义不一般了。

那还是个文革刚结束,人们思想开始追求解放但还没真正解放的时代。经历79年边境战争后,大家对老毛的人民战争理论开始有点怀疑,但仅仅是怀疑,真正的现代战争是什么样?该怎么打?这个还是没解决。刘亚洲的报告文学就是一粒打穿思想惯性的子弹,回答这些问题。

家园 我倒是觉得像瘦版的希区柯克

眼里含着狡黠

家园 不是同一个娜塔莉么?

从最早和卡斯特罗博士在意大利到最后在火车车厢底下被发现。我怎么记得是一个人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