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老山作战中,我军装备质量问题 -- AK545

共:💬57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全说反了

钢盔的质量问题。能被子弹打穿的就叫质量不好?再重申一遍,标准型钢盔就是防弹片的,防不了子弹,设计目标如此。

手榴弹问题。PLA这么多年顽固地坚持装备木柄手榴弹,理由一是“扔得远”,理由二、恰好就是“往山坡上扔,木柄容易被草木挂住、不会乱滚”――这可是当做优点来看的呐,和你说的恰好相反……

家园 对ALARM兄的观点,我有保留

另外ALARM兄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听到说装备有问题呢?木柄手榴弹容易被草木挂住不会乱滚,这个好像不是优点把?另外在丛林中是挂住的可能性大,还是反弹或者偏离目标可能性大?我看恐怕是后者。

家园 容易被挂住当然是优点了

落地就被草木挂住,就不会因为乱滚乱跳偏离目标,自然是想炸谁就炸谁,当然是大大的优点。不过,我军在对越开战前,丛林战经验不是很足,木柄容易被草木挂住这个优点,恐怕是针对北方山地的成分大。

家园 冤枉啊……

天大的冤枉……我批评起国产武器的毛病,一向是不留情面的。但是批评得实事求是、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吧?不能主观臆断吧?

就说有柄手榴弹,投掷出手后、在空中是什么样的飞行轨迹?头朝前、木柄朝后……怎么个被树枝草木挂住法?如果它被挂住了,换成无柄手榴弹,又能好到哪儿去?

山地作战的时候,你往山坡上扔手榴弹,结果手榴弹落地以后、冒着烟、轱辘辘顺着山坡乱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假如很不幸,你是进攻一方,站在下面朝上扔,嘿嘿,那可叫精彩啊……

家园 其实你们说的都没错

木柄的适合北方山地等地形,手雷可能更适合丛林战。有没有可能两种都生产,作战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举个例子,迷彩细分成好多种吗?

还有,楼主转贴的原文值得商榷,连我这个军盲都知道钢盔很难防住近距离的子弹,所以文章的质量值得怀疑。

家园 无柄手榴弹替代木柄手榴弹的原因

其实和前面讲的这些都没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两条:

一是前者比后者的破片分布更均匀、没有杀伤死区(木柄对手榴弹破片的形成和分布有不利影响),威力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和质量都比后者小(木柄完全是个死重)。这算纯技术层面的原因。

二是战术思想变化、手榴弹扮演的角色变化。

过去我军装备差火力弱,很倚重手榴弹(可以说是步兵唯一的面杀伤火力),特别是炮火支援严重不足、步兵分队伴随火炮缺乏的情况下(更惶论什么榴弹发射器之类的了),更是如此;所以很强调“扔得远”,其它国家步兵训练标准,对手榴弹投掷的要求哪里有我们这么高。后来装备改善了、战术思想变化了,最终也把手榴弹要“扔得远”的要求给淡化掉了。

顺便说一句,倚重手榴弹绝非共军的专利,抗战期间国军也是同样……战争中、后期的若干次战役,日军对国军的“手榴弹雨”印象极深刻。特别典型的是豫湘桂会战中的衡阳保卫战,可以讲第十军几乎是靠手榴弹支撑防线。山、野炮炮弹打光,方先觉不紧张;81mm迫击炮炮弹耗尽、仅余数百发82mm口径的(和第十军装备的迫击炮口径不同,需用红砖磨掉一圈才能使用),他也不紧张;可是手榴弹消耗量达到85%,方先觉就毛了……第十军甚至专门囤积了一批手榴弹、江防专用,仅仅在战况最危急的时候才挪用了一部分,其地位特殊可见一斑。

自从70年代后我国再无新的有柄型号手榴弹定型(反坦克手雷除外,那是因为太重、保留手柄以利握持和投掷),但是原来的库存和原有生产线的产量都很大,延用多年才逐渐消耗完。

至于是否容易被草木挂住,在决定无柄/木柄手榴弹命运的时候,都属于很次要的因素。

对了,说到木柄手榴弹和中越冲突,不能不提及一线部队土法上马的手榴弹抛射器……那玩意乍一看有点象60迫,一次可以把几十上百枚木柄手榴弹抛出去几百米,散开的手榴弹号称可以铺满半山头,很受步兵的欢迎……用来守阵地、对付越军的渗透和骚扰实在太爽了。这也算木柄手榴弹比无柄型号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家园 抛砖引玉取得成功

呵呵,这样写俺就理解了。希望河里多点这样的文章

家园 当兵的朋友说

我有一个当兵的朋友说,200米以内如果脑袋被步枪子弹直接击中。戴不戴钢盔没什么区别。

家园 Alarm真是战术高手。

不会真的当过兵吧??

家园 既然兄台说的这么详细我也无话可说

毕竟我不懂武器装备,但是手榴弹在丛林作战的问题的确是在内部资料片反映的,我觉得还是make sense的。

家园 你是水木的alarm吧

看着风格都像。

家园 基本是胡说

捡我知道的说:

一、作战中使用的“五六”式冲锋枪:

"该枪连发时、稳定性较差;该枪耐高温性差,如连续射击三匣子弹后,枪管通红、不便握枪,准确性大打折扣。"

且不说什么枪三板子弹出去枪口还能保持常温,光说这个"不便握"就说明作者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不知道,请教育一下, 您握枪握哪里?

至于说到56I的精度问题,我不知道世界上有那种枪在拥有AK的火力的同时精度比它更好,如果您知道,请赐教.

二、火炮质量:

原因是 火炮不耐高温,连续射击炮管膨胀、口径扩大。搞得我炮打打停停,须要冷却、降温后再打。

老头子说过,84年那是一米一排弹坑砸上去的,替俺朋友问个问题,什么炮能在半天一到两个基数的射击量下,还能保证口径?

还有,761味道不错,8过以后不敢吃了,上次吃过以后又喝了不少水............

家园 AK好风度,不过文章虽然不够严谨,Alarm等朋友的跟帖很精彩

还是保留吧。

家园 我查了一下86年轻兵的资料,当时的主要问题是。

一枪的快慢机太紧,常造成卡板机射击间断。木制护木和弹匣易腐。机匣和枪机连接处,易磨损。

二火箭筒的弹种单一,后喷火太大,精度差,有纸留膛(后两项在八四年改型中已消除,弹种问题也改善了,但后喷火问题是否改善,则不得而之)。

三无后炮,弹种单一,后喷火大。

四迫击炮,弹种单一。

五12,7重机常因泥沙入机而不抽壳。

六半自动枪不如AK。

七手榴弹当时是两种木柄的,一种手雷,其中木柄的因一侧有木柄,杀伤死角大,弹片产生少,易受潮(如不先除去防潮纸,战斗准备时间就长了,但我们又不可能知道何时接战,所以平时去掉就易受潮瞎火),延时太长易被敌躲开甚至丢回。

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但基本属武器本身的局限,就不多说了。在所有问题中,目前不清楚是否改进,并比较严重的就是后喷火,我手头的资料无论中外,都很少有这条标准,有那位朋友对西方国家攻坚武器的后喷了解。麻烦说一下。

家园 这篇文章绝对是真实的

各位当年没参加过战斗的话,不要凭经验说话。原文是转自 燃烧的血 的。

看看上面老兵的回忆,这些现象不足为奇。

原贴连接:

http://bbs.yournet.cn/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1703&show=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