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架空历史——假如辽沈战役换种打法 -- silencsrv

共:💬94 🌺639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架空历史——假如辽沈战役换种打法

看过电影《辽沈战役》的人都知道,整个电影上半部都在写林彪反复思考东北战场如何破题,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地方先打哪个后打哪个的问题。毛希望林先打锦州,好尽量多消灭敌人;林希望先打长春,这样比较稳妥,少冒风险。延安和东野电报来往有70多封,最后才下定决心南下打锦州。

如果毛最后同意林的意见,先打长春,然后南下锦州,那辽沈战役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同样道理,蒋介石反复电令卫立煌把部队撤到关内,卫立煌消极抗令。如果卫立煌最后下定决心收缩部队从锦州和营口分头撤进关内,那么对解放战争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到1948年初双方统帅都意识到扭转局势关键在东北,但东北战场上双方指挥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山高皇帝远,最高统帅都有点鞭长莫及的感觉。只是最后毛说服林服从大局,而蒋没那么幸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林彪的东北部队入关,也足以战胜

如果卫立煌从东北撤出,长春可能会投降。

整个东北都变成林彪的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关东军和长春守军留下的大量重兵器。林彪要开着坦克轰炸机入关了。

整个蒋介石的剩下的军队,可能都打不过林彪的。

整体变化不大。原来的围绕锦州的决战,可能变成围绕平津石家庄一带决战。平津战役大得大些就是。其他变化不大。

淮海战役可能都不用打了,等林彪解决平津后带人过来就行了。

家园 卫立煌是撤不走的

唯一的机会就是林彪为保万无一失,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打长春,此时卫立煌全力突围不救长春,而是南逃锦州或者流窜营口,那么还有逃走相当一部的可能。当时这样的情况下卫立煌在政治上不救长春就是自杀,所以他还得分兵,结果能不能逃走就难说了。另外,事实上林彪一直预备沈阳部是否会出逃,所以只要卫立煌出逃,廖耀湘就是榜样。

不说这些,就是全部进关,东北全丢。像楼上所言,东北军入关,东北基地爆兵爆武器,国府亡国就是时间问题。残酷地说,假如先打长春,沈阳部全部逃走,也许就是长春少死一些人,关内多死一些人的变化了。

家园 要是林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建国时该怎么安排?

无他意,纯架空。

家园 过分YY了吧

淮海战役可能都不用打了,等林彪解决平津后带人过来就行了。

林总的能力是刚刚的,但是与刘、粟相比,最多伯仲之间,过江主力也是刘、粟部队,打中南虽然是最硬的一团,那也有陈赓兵团参与。

刘、粟绝对是打硬仗的狠角色。

家园 当时基本败局已定。迅速撤回关内,在山海关一代,

部署防线,尚且可以支撑一下。

国民党唯有迅速撤退,并且坚壁清野,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只是蒋从来在战略上就是一个士官学校生的水平,蒋不倒,南京政府倒台就是时间问题。

家园 四野的优势,主要在于人员,装备和物资上面。

刘粟等人的指挥能力也很强,而且,作战经验更加丰富,兵员也多来自革命老区,素质比较过硬。不过是手下的装备和物资供应,还比较落后而已。

家园 从战略上看,西北、中原、华东三军配合

是解放战争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毛泽东战略眼光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带动这三个山头都愿意牺牲局部利益,换来全局的最佳结果。由于华东一直是KMT进攻重点,所以中原、西北的代价更大一些。

家园 按照郝司令的说法

国军想要不输就是确保要点、收缩防御:

外链出处

在每个地区都留一两个钉子放在交通要道上,重兵屯守,阻止共军机动,东北战略就是放弃长春、沈阳和锦州,退守葫芦岛和营口。山东放弃济南,退守青岛,这样关内和关外通过海运保持联系。

家园 国民政府以江南之人力物力,是不足以与统一的北方对抗的。

尤其是东北的工业,是南方根本不能抗衡的。即使华北撤军,以傅之绥远子弟兵,到江南还有战斗意志,是基本不可能的。

家园 林总长期在东北面对七个军

辽沈时期的14个军是分拆这七个军加保安团组建的,那些保安团在关内是不算正规军的。华东长期面对二三十个军(整编师),这么大的阵仗,好比让林总看到来了十座客人吃他的一座饭菜,是要吓傻掉的。东北百万大军装备供应好,物资保障充分,是靠土改收获公粮,再拿粮食和苏联换来的关东军装备,不是象关内必须打歼灭仗缴获敌人的装备才能发展壮大自己,维持战争消耗。可以这么说,东北部队虽多,大决战开始时有七十三万,可其作战成果,小于36万的华野,小于15万的中野,决战前和六七万的西北差不多。发展部队是功绩,可怎么说呢,不要比谁人多,要比谁打得好。

家园 说的是实力

毫无疑问,林彪不管打不打锦州,其实力都是中国境内最强的,超过蒋介石任何重兵集团,也超过关内中野华野。

淮海战役打得比较精彩,好看。但其实结局不像想象的那么关键。其实淮海战役打得不那么好,打成胶结或两分的结果,林彪入关后一样可以收拾局面。

家园 林打长春又不是仅仅瞄着长春

实际上是想围点打援钓廖耀湘这条大鱼,为此也准备了足够的兵力。廖只要出动,不管是北援长春还是南逃锦州营口,是不是能吃掉另说,至少也要被扒层皮。沈阳的另外一个兵团周福成不但战斗力弱,而且早和解放军有往来,只不过没谈妥最后周成了俘虏。

另外,中央和东北在锦州还是长春的问题上,最初毛泽东提出南下北宁线是在2月7日的电报中,此时东野的冬季攻势尚未结束,还没有彻底分割东北国军于长春,沈阳,锦州三点。毛泽东的这个电报实际上是一个有前瞻性的指示,而不是立刻可以执行的方案。冬季攻势在3月结束,此时东北国军被彻底分割,才有了执行毛泽东指示的可能。东野研究后认为先打长春比较稳妥,一直到5月初认为长春不好打,同意南下打锦州。虽然这期间和中央有分歧,但锦州比长春敏感得多,这一点双方有共识。整个夏天东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坚演练,而且新组建了三个纵队。南下时一共12个纵队左右,等于兵力增加了1/3。等辽沈战役发起时(辽沈是事后称谓,当时称为秋季攻势)已经不可能再回头打长春了。南下时林彪虽有短暂动摇,但只不过是给军委发了封建议电文,几小时后即收回,也没有向下属部队发布任何停止更改打锦州计划的命令。这个回头打长春也就是个理论上的可能。

卫立煌是在东野冬季攻势中,陈诚一败涂地的背景下上任的。国军真打算撤早撤了。等到冬季攻势结束,被彻底分割后再想撤,首先长春等于放弃,沈阳这部分能逃掉也要做被打屁股乃至体无完肤的准备。而且冬季攻势中,新六军这样的精锐也已经不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不予以加强国军能跑多远呢。卫立煌上任后大搞整训,同时找美国人商谈军援,已经谈妥了在49年3,4月接受十个师的美援装备。他不止一次地和身边人说过,只要这十个师的美援装备到来就有办法了。只不过他没等到那一天。说起来这美援也够祥瑞,卫立煌谈妥了,接下来就是辽沈;白崇禧谈妥了,立刻就是衡宝。

通宝推:wxmang的书童甲,
家园 讲得透彻
家园 没用

林彪敢南下北宁线的底气就是,敌军五万据守的城市,皆可打下;十万人据守的城市,如无强援也可以打下。从辽沈乃至此前的济南战役过程看,他这个报告不算吹牛。国军这么分散据守,每个钉子能留多少兵力呢。被拔两个第三个恐怕要么弃城逃跑,要么不战而降了。长沙就是一个例子,白崇禧离开长沙时把兵权给陈明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认为他反共很坚决,可没想到已经对党国前途灰心丧气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