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该不该打孩子?与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 夕曦

共:💬43 🌺1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是我在讨论孩子教育中遇到的第一个考虑到试错的家长

你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

对Trial and Error,我使用的中文是试探,也用过尝试,和你使用的试错对应的英文是一样的。试错确实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之一,我在夕曦: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4-3完)中简略地谈了谈,在下个月发表的杂志上进一步地讨论过。

我们之所以要求家长延迟满足纠正孩子错误,其原因是很多时候“犯错误”是故意的,是孩子正常学习的一种方式和程序,即反复尝试(trial and error)。我们在下一部分要讨论这一点,这里先做个简单介绍。“犯错误”对孩子来说只是一次尝试的失败,但失败本身并不能让孩子学习到什么东西,而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去尝试这一整套循环渐进的过程才是学习中最关键的地方。家长纠错的冲动会干扰、打断孩子学习的程序,同时激发或强化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家长应采取的合理方法是先不干预并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完成反复尝试的程序;在孩子从失败的情绪恢复后,帮助孩子分析总结问题,同时鼓励孩子再尝试以强化学习的效果。

你在游乐场因欺负其他小孩而打女儿。对孩子来说,她的行为也是一种试错,去认识、学习和别的孩子交往的行为界限(boundry)。我不赞成打孩子,有两个原因:

一是打孩子肯定会给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影响。这种情况下,给孩子设定界限有更好的方式,我提出的是不伤害规则,作为家庭的核心价值,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平等遵守。你女儿欺负其他小孩,会给其他小孩造成伤害,违反了你们家庭的规则,所以爸爸妈妈会不高兴,同时你们会把她和其他小孩分开,以免进一步伤害。这样做比较容易长期保持一致,

比如对孩子本人,可以用这个规则教育孩子吃健康的食品、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进行安全提示等等;对孩子和朋友、同学的交往,家长可以用这个原则教育孩子的礼貌行为、排队、不骂人、不打人、不撒谎、不霸占东西等等;对家庭,可以教育孩子尊重家人、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做家务等独立生活的能力;对社会,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公德、法规等等。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玩的过渡兴奋导致行为失控,这时孩子的大脑处于下意识封闭状态。“错误”的行为就是向家长寻求帮助的信号。我在前面提到的文章中也讨论过。

关键词(Tags): #.
家园 你的观点是我认为家长感知孩子“犯错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就是家长和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是不平衡的。家长的认知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家长的负面情绪-〉家长采取纠错行动。对孩子来说,大部分时候不能对整个过程有完整的认知。

由于孩子还没有形成或建立对因果关系认知的能力,大脑就不能够辨别、区分产生这些类似情况之间的细微差别。特别是对成人的负面、强制性的语言、批评、斥责、威胁、惩罚等,孩子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即导致成人认为的有问题、犯错误的原因)和成人的负面反应(结果)联系在一起,而是无意识地将因果分开成为两个独立不相关的事情,将成人的负面反应作为环境信号来对待,通过突触修饰,形成抑制性神经通路并固定成为神经网络结构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形成的抑制性神经通路会越来越多,大脑就会越来越容易被封闭,直接影响大脑的学习能力。孩子面对新的事物进行学习时,大脑需要高度兴奋来处理大量的信息。抑制性神经通路作为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也会同时兴奋,反过来抑制了神经网络的兴奋程度,无意识地对学习进行干扰,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更严重的极端情况,会启动自我封闭,不愿意或拒绝学习、接受新的事物。
夕曦: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4-1)

家园 这哪是交流

分明是自豪的爸爸在赞精灵的女儿。

家园 呵呵,我曾经也是程序员啊

编程的过程,不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吗?

至于我在游乐场打女儿的掌心,是因为小女确实是调皮,试过几次把小朋友一推,有时甚至打一掌,踢一脚,抢了玩具就跑那种。

还有部分原因,是做给其他小孩的父母看的,您可能在国外,不了解国内许多父母的心态。我楼下的儿童游乐场,试过小孩在场内打架,家长在场外动手的!

另外,我打的时候,也不是发脾气,只是很认真的盯着她,然后解释给她听。还算好了,大概也就试过两三次而已,现在她也明白玩具不能抢,必须先问别人给不给。看起来,她的人际关系还不错,在游乐场里,要么跟着大一点的小孩玩,要么带着几个小弟弟,小妹妹玩。呵呵。

我自己喜欢简单的事情,也知道女儿还小,理解不了复杂的东西。所以教她也尽可能简单,就几样:一个是礼貌,见人要叫人,常说谢谢,惹事了要说对不起。一个是诚实,最后一个,老婆有洁癖,就教她卫生习惯了。

幼儿园教认字,识数,英文等,我也不强迫她,能够学多少就多少,老婆还经常帮她做功课呢!

至于挨打,其实有很多时候都是有点冤枉的,小女眼困,疲累时,如果人多的话,特别爱闹,而且劝不听,于是被妈咪巴掌侍候。不过也好,让她学学怎么调整情绪也是好的,呵呵。

家园 用我老婆的话说

您还没见过我女儿调皮的时候啊!

套用某位河友的话,那是不打不足以平民愤哩!

不过,认真地说,女儿带给我们的乐趣,远多于我们的付出。。。。。

家园 很喜欢令媛那些有趣的对白
家园 国内和这里的习惯确实有不同的地方

这里很少有一大帮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

但从你谈的

至于挨打,其实有很多时候都是有点冤枉的,小女眼困,疲累时,如果人多的话,特别爱闹,而且劝不听,于是被妈咪巴掌侍候。

这是很典型的过度兴奋状态,打孩子产生的负面效果很大,几乎不会有正面的效果。这时家长应立即设法终止孩子参与,强制休息。如果是出去玩,应尽早结束。

家园 根据家长们的反应

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都很好,又快又多,但是回家都不好,有些甚至还在喂饭,我们还算中不溜的。

在家里,我和老人相对还一致,不过我主要唱黑脸:(,老人也在宣扬爸爸比较厉害的观念,这也是维持对她的威慑力的主要办法了。

如果说是试错,那么试错已经好几个月了,我们的反应应该一直比较恒定,所以感觉不是目前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的观察,似乎还是对吃饭没有足够的自觉性,而且不喜欢被管。自觉性这个没办法,现在孩子基本从来没饿的机会。所以我现在的入手路径就是从她不喜欢被管这个角度出发,故意说反话,让她发现只有自己快点,爸爸才没法管她。

家园 非常感谢!

你提到的2个点,我们会好好考虑。

注意力这个问题,不一定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也许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个理解孩子的角度,平时考虑得太少,以后得注意。

关于出国,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出国1年,接触外面的环境,学一下语言,当然也是和妈妈一起生活。同学说去个半年的学前班,英语肯定过关。我们是先由我陪去2个月,过渡一下再让老人接上。当妈的要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陪,就和我现在一样。不过你提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对这个问题的难度我们得重新认识,多准备点预案。

再次感谢!

家园 这个是挺困扰的

我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

较为宽慰的是,还不是很常见,也就一个月一两次吧。她比较惧妈咪,如果我出差,她就乖很多,但人一多,似乎是有点恃宠生娇,就有点胡闹了。

情况通常是这样的:玩得很疯之后,要走了,她也原意离开,但路上就开始烦躁。要么打人,要么踢人,似乎看谁都不顺眼,唯一不敢惹的,就是妈咪。于是我开始劝,想抱她,不听,接着妈咪就开始烦躁,脸色沉下来了。有时,小女就老实了,有时就会继续胡闹,在这种情况下,妈咪就要动手了,接下来,我就做好人,抱她起来,接着她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再然后,睡醒就好像啥事没发生过。

她似乎很能调整心态,比老婆强,老婆对她发完脾气之后,还要把气出到我身上才算了结。。。。。。

家园 那么你认为吃饭是不是就一定应该管呢?

如果认为应该管,就很容易形成孩子有错误的感知,这种心理感知会驱动你采取行动。

如果不认为应该管,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家吃饭慢是否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过一阵就会改变?

另外,我的问题是:那么你说的孩子吃饭慢,是指孩子吃完家长规定的食物,还是孩子表示吃饱了?如果是前者“家长规定的食物”,这与你说的“现在孩子基本从来没饿的机会”有点矛盾,是否应以孩子的感觉为主?

家园 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念是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尽可能采取间接的方式,不要一上来就直接干预。也就是说家长总是关注给孩子提供安全、自由并不过多干预的环境。

我们的经验是先给孩子培养、建立常规。孩子小的时候,对打破常规的活动尽可能推掉,如不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外出活动。在需要参加的活动时,以孩子的状态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即使家长仍然想参加活动,但也要服从孩子的状态要求,坚决提前退出。

情况通常是这样的:玩得很疯之后,要走了,她也原意离开,但路上就开始烦躁。要么打人,要么踢人,似乎看谁都不顺眼,唯一不敢惹的,就是妈咪。于是我开始劝,想抱她,不听,接着妈咪就开始烦躁,脸色沉下来了。有时,小女就老实了,有时就会继续胡闹,在这种情况下,妈咪就要动手了,接下来,我就做好人,抱她起来,接着她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再然后,睡醒就好像啥事没发生过。
这是非常典型的过度兴奋状态,我孩子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她的生日派对,等小朋友都走了,她还坐在玩具中间玩,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需要醒着,我需要醒着。。。”。另一次更厉害,是新年朋友聚会,客人走后,孩子已经坐不起来了,躺在床上用手指头强撑开眼皮,说:“我需要睁开眼睛,我需要睁开眼睛。。。”。对这两次,我们的直接干预就是放弃一切常规,直接让孩子直接睡觉、休息,她都是在两分钟左右就睡着了。

让孩子脱离过度兴奋进入休息,需要家长采取强制措施。由于这时孩子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家长应多用行动,多安慰、解释,不能用责备、批评的语言。

让孩子睡觉有窍门,就是人在睡眠时体温会升高,家长可以做的是:1)坚决让孩子脱离吸引他、让他兴奋的环境(这时孩子不高兴是正常的,家长不应该批评);2)给孩子提供一个暖和的环境(用大衣、被子包裹,或带孩子去卧室);3)安慰孩子同时用行动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要用强制性语言限制),这是因为孩子肢体活动也会刺激大脑兴奋。

家园 到目前的动物研究表明

恐惧和疼痛是最为有效的学习与记忆的途径.

如果仅从试错角度,按理说打孩子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啊,一切的基础只是动物实验.不过说实话,人其实也差不太多啦.

家园 这可是非常错误的概念

现在脑科学的发展已经非常明确,大脑有专门存储恐惧和疼痛等负面记忆的功能核团,激活后会抑制大脑的功能,降低学习能力。

“恐惧和疼痛”只能用来控制孩子,但不能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家园 有文献吗

对这个我不是特别内行.

我之前说的不严谨,应该是说所有情绪相关的认知和记忆.这件事情与杏仁核(amygdala)有关.并且杏仁核的激活是可以明确增强所有情绪相关的认知和记忆.同时,杏仁核的部分损毁也可以损害情绪相关的认知和记忆.这个结论有大量文献支撑。

如果您说的是空间或者逻辑的认知,比如海马(hippocampus)所负责的认知,给我个文献我看一下,这应该是一个蛮有意思的话题。我没有什么了解。

不过话说回来了,孩子的所谓自控,就是条件反射,记住了某些事情会有恶性后果,比如被针扎,被热水烫一类的(比如我小时候就非要摸开水壶,我妈急了,就让我摸,然后我就记住了。。。。。。),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主动避免这些事情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疼痛还是很好的记忆方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