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商业简评:美国的收账公司 -- 混天球
今天看到最新一期商业周刊的一篇小文,挺有意思,和大家共享一下。
提到收账公司,大家心中估计立刻就和黑社会联系起来。在古惑仔中,刚出狱的大头质问浩南哥,有本事你到汇丰银行去收保护费呀?陈浩南回答,你以为那些信用卡的烂帐不靠黑社会去收呀。这期的商业周刊介绍了美国收账行业的一个新星和奇葩: 国际资产回收与处置集团,International Recovery & Remarketing Group, 简称IRG。
消费者从银行贷款,购买大宗消费品,如果还不上款,就要进行资产回收。收房子是大家都熟悉的事情。但收房子(在美国)恰恰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房子跑不了,藏不住,拿着法院的回收令,叫上警察,这事就办成了。一点小技术难题是原房主的蓄意破坏,这是很普遍的。所以有的银行还发明了“不破坏奖金”,只要原屋主老老实实不破坏房子,银行给你千八百块钱。
难的是其他资产。大宗消费品第二项就是汽车了。而汽车的资产回收市场很稳定。一年有一百万辆左右(注意不光是新车)。2007年金融危机到来,当年回收量达到一百五十万辆,2008年达到一百六十七万辆,2009年到达二百万辆。随着经济渐渐稳定,和人们推迟购买新车,2011年汽车回收下降到一百三十万辆。但这些资产回收工作都依靠各类大小回收公司。
IRG的创始人凯奇最早在金融业工作,因为在现金管理部门,他的工作涉及和资产回收公司的接洽协调,但同时能亲眼目睹稳拿们日进斗金的日子,羡慕妒忌狠得牙根直痒痒。2001年他进入克莱斯勒的汽车信贷部,专门负责车辆回收。他指挥着几家资产回收公司,干着最低级的私家侦探的活,找到还不上贷款的新车,然后开锁,把车弄回来。他经常接到手下为难的电话:头,这车上还有婴儿座呢,咱还整不整呀?2005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开了自己的资产回收处置公司,就是IRG,但专攻高难项目,名目上叫高价值资产回收,简单讲就是专门从赖帐的有钱人手里回收游艇和私人飞机。
这个生意可不好做,技术上比较复杂,简单讲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资产难以找到,另一个是现场行动是比较麻烦。富人不比穷人,狡兔三窟,能呆的地方比较多。这些好东西可以藏在自己的产业内,可以找偏僻的码头和小机场停泊。同时,资产周边的相关人群,主要是码头和机场,对回收工作都不会支持,也不会泄漏情报。因为银行拿不拿得回钱关他们屁事,但停靠费,维修保养费等等收入可是实实在在的。再一个是有钱人出手比较狠,不太遵守规则,又有保镖有律师。在回收的现场,他们被原物主拿各种东西打过,从园艺铲到高尔夫棒,被各种交通工具追过撞过,从汽车到快艇,甚至被旧金山“49人”队的球星殴打背摔过。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避免和物主直接碰面。
具体的操作必须流程化。第一步是战略侦察,通过查找航行记录和房产记录,有时甚至不得不伪装成潜在购买者,推销员,甚至二奶,先摸清船或者飞机的大概位置。第二步是战术侦察,找到待回收资产(就像电视剧国土安全一样,”do we have a visual contact?”),摸清地形和物主的生活习惯,主要是何时离开船或者飞机。第三步是召集队伍,包括现场行动专家(彪形大汉们),一个开锁专家,和飞行员或者船长(该公司的队伍里包括30个飞行员和20多个能开各种游艇的船长)。第四步是待机,常常是埋伏在草丛水洼里几个小时,等待原机组或者船主下船吃饭或者活动的时候。有时甚至不得不打假电话甚至雇佣三陪女郎把物主勾走。最后是突击,一群人冲上前去,开锁,机械和油料检查,争取在三四十分钟内开动,直奔预订的集结地。在飞机起飞和游艇开动的一刹那,协调IRG总部把法院的资产回收判决书电传给当地警方,省得误会。
IRG最常见的工作地点在加州,纽约新泽西一带,和佛罗里达。2009年一年,IRG做了1000个项目, 回收一亿美元资产(利润不详,但这种资产回收行业一般要割一大块资产值)。2012年,公司预计全年项目数减到400个,但回收资产额仍要超过一亿美元。可见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公司营业范围越来越高精尖。另外,该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源,和某电视台合作拍摄他们惊心动魄的资产回收实战真人秀。
直接可以当着物主的面上去讨,如果拒绝就可以持法庭判决报警了。
如果他们在偷偷开船开飞机的时候物主发现把他们打伤会需要负刑事责任吗?毕竟他们的行为跟小偷一样,物主也无法判断这是合法行为。
正式的讨要和通知早都办过了,双方都不缺乏拼律师的能力。警察来了又怎么样,物主可以找出一百个技术理由不当场移交:比如船上飞机上有无比重要的私人物品不能破坏不能切割,有机械损坏,有其他债权人,有紧急事务要用,等等。警察既不可能等待和保障移交时间,也不可能处理这些复杂情况。所以物权的控制是第一位的,有不满意的,去找银行的律师。法律是对付穷人和平头百姓的,双方都是由律师保驾的流氓,这时候实力和事实控制才是王道。这也是国际物流中经常碰到的情况。交易双方都是公司,都有律师。一旦出现交易上的意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哪打官司仲裁都有争议。这时候谁最牛逼?UPS,FedEx。因为货在他们手里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卖方委托UPS它们搞COD,货到付款,来降低交易风险。
中国四大AMC创立之初,资产全是巨额的不良贷款包。AMC最开始的主业就是挨家挨户敲门收账。绝大部分的欠款来自地方国企,人家工厂大门一关,狼狗一放,你派个文质彬彬的人去索债,一分钱都收不回。你要再敢来,我就让厂里工人闹,说你们破坏稳定。
打官司也不是很有用,比如我记得08年高院出来一个通知就是专门打击AMC的,通知要求,对企业债的诉讼要以维持社会安定和就业稳定为前提,潜台词是企业欠了债可以继续不还。
AMC没办法只好走黑白两道。白的要搞定书记市长,黑的就像混天球先生讲的,把收账外包给各地黑道公司来做。最后我知道很多中小企业的欠款是真的要靠菜刀索回来的,我想收账行业也许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您的钱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我就不知道,查了才知道。
淮夷兄,这AMC背景这么硬,是中央政策的结果,到了地方上还要受这种荼毒?还要走黑社会这种见不得光的路子?后面还有文件和他们作对,为啥呀?
兄太客气了,叫我老混,老球,老混球,混天球都行,可别叫先生了。
叫老混或老球,好像很不礼貌。还是称球兄吧。
简单回复您的问题,未必准确。我觉得类似08年高院那种文件的出台是因为中央政策必须在两个矛盾点之间选择更重要的主题:维持稳定?还是规范市场?追款本属天经地义,从经济学角度符合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借钱不还事小,破产罢工事大。稳定压倒一切,所以AMC注定是一个自寻活路的生意,中央注资并不代表AMC有什么超级特权。
而且,AMC的后台虽然强,但那些赖账的往往也很牛,它们大多都是各地的骨干国企,都有地方政府强力保护的,根本不怕AMC上门追索。譬如我知道华融AMC手里曾有一笔巨额不良贷款,赖账的是中信。华融管理班子基本是工行人马借调的,工行也牛,但没牛到搞定中信的地步。华融vs中信的诉讼毫无胜券,最终华融放弃走程序,动用多种白道关系,才从中信收回一点点。
其实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且快速的。就像四大AMC创业之时是很单一的追债业务,蓝领体力活。如今四大AMC全部转型了,一个个都变成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有证券,信托,保险,基金,全业务线。从蓝领变白领大概也只用了5年不到的时间。
看忙总以前讲的故事有点像AMC的活,但还不是收债,好像是替银行接受破产企业然后剥离不良资产重新运营,最后包装上市
房子被收了往往是住户丢了工作,还不起房贷,不得已而为之。那些高级游艇、私人小飞机的富豪,有钱请律师保镖,为什么还不了钱??
美国人不是很注重信用记录的吗?这些富豪赖帐,难道不会影响其他贷款,不会影响他们公司的声誉??
未来几年,又要有大规模的坏账和不良资产(房子为主),是不是又要通胀来解决问题?是不是又要建立新的AMC?
忙总搞的就是中国第一家投行。
有钱人跟你我等芸芸众生的性格不一样。第一就要贪,占便宜没够。他们不是没有钱,但手头紧的时候,又舍不得放下那些豪华和享受。怎么办,柿子拣软的捏,赖帐找好赖的赖。他们肯定不会欠税,其次房子之类的能不欠就不欠,交通工具因为我提到的技术原因,属于好赖帐的资产。还有更好赖的,比如当地装修公司的服务费,甚至园丁工资等等。有人做过实验,在曼哈顿还是芝加哥城区找大公司的办公楼配送面包圈,每天早上放那,凭自觉留钱(有定价的)。结果发现楼层越高(级别越高),越不给钱。
富翁们不靠信用记录借钱。再一个,信用记录公司挣的是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信息的钱,不会跟那几千个富翁较劲的。而且信用记录公司也怕律师。我给你讲一个本人的实例。我有一次崴了脚看急诊,给了我一个药店20美元的夹板。后来账单一来,处置费要我400也就罢了,那个夹板计费600美元。我拒付,直接把举报材料寄到州总检察官办公室(消费者协会的功能),很快他们给了我一个回执,说收到了,正调查。这时候医院的收账公司也找上我,说要毁我的信用记录,俺也没用律师,把这个回执给他们复印一份,他们立刻没电了。等到有结果,是各让一步。等我付清欠款,离诊断日已经两年多了。所以,我说的那些技术情况,只要搞成适当的律师函,信用记录公司不敢乱动。
以前还不知道
有些朋友对我收账公司一文中的富人赖帐现象有些不解,既然还没破产,为什么不能还钱呢。我很难说清,只能说富人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还是要用数字说话。商业周刊2011年12月5日那一期有一定代表性。什么叫富人,该统计定义为调整后年总收入大于1000万美元的人。美国人依法纳税的程度还是很高的,老话不是说吗,黑社会敢杀人放火不敢欠税。根据统计,2009年(2010年报的税)这样的美国人一共有8200人,总收入2400亿美元。请注意这是金融危机最深的一年,金融危机前,这个人数是两万人左右。美国报税行为比较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抵扣适用。那么这些人有什么样的税务抵扣行为呢?
1. 18人申报了失业抵扣。
2. 20人申报了搬家费用抵扣。
3. 270人支付离婚赡养费,平均金额33万美元。
4. 58人申报电动节能汽车的抵扣。
5. 139人申报房屋节能改装费用的抵扣。
6. 137人申报了家有儿女的抵扣,每个孩子可以减759美元。
7. 122人因为提前从养老金取钱需要支付罚款。
有人说,这都是他们的会计师做的,又不用他们填表。没错,但申请这些抵扣还是要准备相应的证据的,并不是一个完全不需要时间的事情。你可以理解成富人很节俭,该省的钱再少也会省,也可以理解成富人很贪,能多挣点就多挣点,再少的钱也要挣。总之,他们对待钱的态度和普通人不一样。那么,关于赖帐的问题就好理解一些了。
这种强行收车的录像都不用配录音了,回来后直接都配上哔哔哔哔,和真实情况也相差不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7ivU-YztY&feature=related
CBS采访IRG的录像。这个算客气的了,把船主叫下来“商量”,这边说着话,那边直接把船开跑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54H5P4IHsY
Trophy wife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