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苹果已死,脸书当立? -- 大山猫
你可以复制Google的能力,但没法复制Google的市场成功。
Google的牛人,早就跑了不知道多少个。
干的有点像美国的ebay+amazon+paypal,马云一个人完成了美国三个大公司的事情,确实很牛。
我认识马云中国黄页时代的部下,如果那时候就知道马云就是真命天子的话,人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机,走不了几十公里就已经能找到沃兹尼克这种超级工程师。我们客观的说,要把当年整个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都召集来在中国做一个类似苹果机的东西,沃兹尼克一个人在美国做苹果机,我投沃兹尼克一票。我的导师啥的都是中国七十年代中国做小型机的工程师,他们的状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沃兹尼克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惠普那时候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乔教主再能忽悠,周围几百里一帮盲流的话他就只好去当真的教父了。
同样的,你就是比郭台铭厉害十倍你也没法在美国搞出一个富士康来,那些能给你做个IPHONE纸盒的配件厂都是无穷远的。
任教主当然厉害,但他办华为的时候中国高校有毕业生还是有好几年了,除了当官教书体制内的科研所之类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到社会上混了,已经有人才交流中心之类的地方放档案了,要不他到哪里招人去?
而且google的平板也买过,甚至google的chromebook曾经是一到手就放到ebay上去了。
但是苹果的易用性使得女人,小孩,老人,主管们只要不差钱都更喜欢苹果。苹果的口号就是“just works”,太传神了。曾经LP为了台好用的手提电脑,前后换了三四台,最后还是多加点钱上了苹果,结果消停了。喜欢玩照相机器材的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三分货。用过苹果产品后,对其他产品的消费者们是抱着很同情的心理的,甚至对黑苹果的心态也是十二分的理解,这个世上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实在是不够多。
这两天看好声音,打个比方,如果苹果是专业歌手,那么安卓们就是比赛选手的水平。都是唱歌,也都可以听,遇到个别选手,歌选的好,也会是惊为天人。但是一旦放到大舞台上,唱的歌一多,差距还是高下立分。
youtube上那个楼道小妹的“因为爱情”也是唱的很动听,可是还是很多人会花钱去听王菲,去捧王菲,你也不能说这些人都是追星族的心理,因为王菲的确唱的好,但是个人对听歌的要求有高低,有人觉得花那个钱不值,也正常。
苹果产品与各类山寨(包括美国与韩国在内)的比较可以休矣,苹果产品水平如果不是高一块的话,凭那个价钱,那个硬件规格,不会有那么多人去买,这个用过才知道,不是简单的赶时髦的作用,那种一张嘴就把苹果产品当时尚用品来黑的,让人贻笑大方。
创新需要工业基础与创新的平台不假,但是与教育,文化尤其商业文化应该有很大关系。
日本追赶西方工业产品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是在领先时靠“挤牙膏”攫取利润在日本产品中很普遍,然后再强强联手,垄断产业,这不但在日本,就是美国也很多,比如现在最典型的电动汽车与石油工业。
创新甚至与传统也有关系,而不单纯只是一种商业活动。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创新人才,以前有人提过的中国工厂里的革新活动,许多都创满了创新的火花,也有商业利益。但是一个可能改变影响许多人活动方式,生活习惯的创新,能否从火花成长为燎原大火,这个就不简单的投资问题或国家政策的问题了,甚至本质上都不是技术问题,怎么可能与文化没关系。
虽然这里的话题是说技术创新,但是创新本质上是个远远超越技术的问题,更不局限于技术领域。比如tg能够结合西方的马列,与现在西方金融商业到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来,而且可以发挥出效果,这不是个很大的创新么。美国直到今天宾州那里还有社区拒绝电,互联网。因此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对新事物的接受与鼓励的程度大小的问题,是对冒险的口味高低在人口中比例决定的,对已知与未知的满意程度在社会上倾斜更有关系。
印度人在硅谷中作用巨大,数量众多,但是在一个IT中份量如此的国家民族,却不能在西方的IT业的创新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这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这与印度本身的工业基础没有关系,因为只是针对在美国的印度人而言。
要出逃也是逃出天猫,然后转到淘宝。
比如为什么都是美国人,创新多在加州一代?几十年前麻省也有一个类似硅谷的地方,现在已经只存在于历史研究和案例分析中了。
美国汽车革命的中心是底特律,金融革命的中心是华尔街,媒体都在好莱坞。
硅谷是很后来才崛起的。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你喜爱的苹果的高人一筹之处,
完全是帮主个人的功劳
而且可笑的是,挖人的时间也太迟了,搜搜架构早就搭了好几年。
网上可以查到。
可以比比百度搜索。
国内的IT技术,大都是土鳖搞成的。没海龟啥事。
市场和政治在现实中是分不开的!我以前学的就是政治经济学!
美国人要是太过分,大不了中国要中国的市场,美国要美国的市场!貌似汽车业反垄断了哟!
在电信这个行业,起码目前业界的五大巨头(四大吧,中兴开始有些落伍了)相互之间非革命性创新的研发能力已经基本拉平了,大家相互领先程度也就是半年到一年,非业内人士对这点差距很难分辨,但是大多数属于工程创新,譬如当年华为发力的SingleRan,从工程角度来说,第一代产品推出的时候公认领先E六个月。刚推出的400G核心传送设备这个产品起码目前是有3-6个月的商用领先优势。
但是指望说做出一个革命性的系统产品,在目前的通讯基础颠覆性变革前(譬如量子通信),以芯片和微电子为基础的通讯行业,独步天下的技术能力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
总体价格水平来说,E独高一些,Z最低,其他三家差不多是个总体的价格格局,单看某个项目可能的确H比较BT,但是H以最大的人力规模却挣着其他几家之和的利润也是基本可以说明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