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有熟悉马来西亚的河友吗?请给点建议。 -- 脑袋

共:💬61 🌺5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热带国家

男的女的都要天天收拾清爽,否则就臭了。

马来华人,女性多半比较土,跟大陆一线城市比较的话。男性反而不像广东地区的人矮小,可能跟祖上飘洋过海讨生活有关,要身体好才能存活,渔民的后代多。脂粉气,应该是学香港的关系。

家园 原来如此,谢谢解惑。
家园 马来人都是伊斯兰。

当年他们一个国王被阿拉伯商人忽悠信了教,结果全国都信了。现在马来人控制政治权力,结果政府军队警察以及公益机构比如医院车站服务人员包头巾多。但底层人,比如宾馆打扫清洁的,出租车司机,工人等也黑黑的印度人马来人居多。华人在公司的办公楼,小商店老板有不少华人。这是我一个游客的眼能看到的。其他的,就需要听马来河友的说法。阿拉伯人有,但在这儿并不多。

家园 张根硕为代表

本来这厮虎背熊腰,就是脸蛋轮廓精致点,结果一化妆成人妖了,惨不忍睹!

家园 不是忽悠,而是军事威胁+经济文化引诱的结果

楼主搞错了,不是马来人的国王被忽悠,而是军事威胁,经济文化引诱的结果。马来西亚和印尼不和伊斯兰传统区域接壤,但阿拉伯船队一直是这片海域的常客。在欧洲航海世纪之前,最好的航海家们和船队一直就是阿拉伯人,即便郑和七下南洋,让马来土王心向中土那么一阵子,但之前之后的印度洋一直是阿拉伯人的天下。船队就是贸易,贸易带来的金钱和文化很容易吸引马来土王皈依;船队又是武力,马来土王不敢忤逆强大的阿拉伯人。

不知楼主可去过马六甲,马六甲土王/苏丹已经是马来最大的,都不过那么小的城池,控制的人口不超过几十万,被阿拉伯人强大武力,繁荣文化所吸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中亚是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大陆分界线,本来马六甲海峡可以成为海上分界线,但中国历来不重视海上势力,分界线被推到南海也是历史的必然。

家园 谢谢更正。我的说法来源来自他们博物馆的介绍

博物馆的介绍说是,一个阿拉伯伊斯兰信徒取得了国王的信任,成功地规劝他皈依清真教。我想你说的有道理,因为他们的博物馆决不会承认这是因为自己文化落后和武力威胁的结果。而是感谢那个阿拉伯人让那他们认识到真主。

我刚从马六甲回到吉隆坡。在马六甲参观郑和博物馆时,小导游是华人高中生,他提到在信伊斯兰教前,其实马来国王信的是印度教。为了娶阿拉伯公主信教。这种情况确实象在找靠山而不是信仰。但在博物馆中没有说。我估计他们是在为尊者讳,不愿提到这个国王曾经是异教徒。

家园 主要还是当时伊斯兰文化的先进,吸引了当地的土人归附。

那时候伊斯兰世界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伊斯兰医药,历法,信仰;建筑;艺术等方方面面都对东南亚土著有巨大吸引力,类似落后的满清被先进中原文明的同化一样。加上当时伊斯兰的传教士,也以远洋贸易为依托进行传教。

至于说武力,在冷兵器时代,土著居民的战斗力远远强悍于那些远洋贸易的伊斯兰商人和水手。后来的西方殖民者能够取得优势是建立在火枪火炮的基础上的。

家园 武力绝对是个基本因素

土著居民的战斗力不可能远远强悍于水手,基本身体条件和营养水平在那里摆着。

更重要的是,自然经济下的土著人口必然是分散在各地的,而水手是集中的。一次集中几千个人绝对可以在土著没有反应过来前攻占国都。

家园 赞同!
家园 历史上没有这方面的战役记载。

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在亚洲,在非洲的殖民历史中,那些征服的战役和战斗,无论如何美化,还是有很多记载的。一手举着圣经,一手举着火枪和刀剑。

但是伊斯兰在东南亚那些岛国地区的传播,是以商贸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信仰传播的。没有发生过什么战斗战役。您所说的所谓的征服战斗,有哪些记载呢?

说到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郑和也出了很大的力,做了不少贡献的。

家园 汗,你怎么断定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呢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打了不少这样的仗,只是我们没有海外殖民的习惯罢了。

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其实兵力集中(战舰水手)对于兵力分散(土著)的优势玩过RTS游戏就知道了。

家园 您引用的是这段,

说的是永乐大帝时期的明帝国和锡兰王的一次小小冲突。这个和我们谈论的问题,就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手段有什么关系吗?

你的观点是伊斯兰在东南亚的传播是靠武力胁迫的,我的观点是靠经济贸易沟通;文化传播的途径进行传教的。

我的论据是,如果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是依靠武力的,必然会有宗教战役发生,必然会有历史书上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历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说明是类似佛教传入中原,传入日本那样,是靠伊斯兰的传教士完成的。你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你就需要举出具体的宗教战争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明白了吗?

伊斯兰的传教士要完成传教工作,需要有经济来源,所以商业贸易活动作为了经济基础和开销的来源。这个是很自然的。

最后,你把处于鼎盛时期的大明永乐的郑和舰队的战斗力,和阿拉伯波斯商船来相提并论,说明你很无知。一个是舰队,一个是商船,可以相提并论吗?

在当时,地球上有哪一只舰队具有郑和舰队的战斗力?可以和郑和舰队相提并论?当时的郑和舰队比今天美帝的海军还有牛逼的,是独步天下的,只有他们打别人的份,别人连招架之功都没有的。

家园 武力威胁不代表有武力冲突

传教自然是经济文化科技为主因,但武力的作用非常大。

至少武力威胁侧面保障了,不愿信教的土王(如果有的话)拿信教的臣民开刀,这个可能参见各国历史。

另外有强大的教宗,自动改宗信教的人自然会多;比如爸爸国下的棒子国。

综上,尽管没有直接的武力传教,但武力仍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之一。

关于“土著居民的战斗力远远强悍于那些远洋贸易的伊斯兰商人和水手”,首先没有历史文献支持您的论断;其次古代跨国贸易,路程长时间长货物价值高加上沿途盗贼威胁,使得商队就是准军队(雇佣军级别),何来远弱于土著的论断;第三,历史上马来半岛的马来人非常温和(或者说孱弱),上千年时间只在半岛上零星建立了几个城邦国家(类似马六甲),大批地区都没有政权实际控制(考虑到热带丛林不适宜人类),直到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者陆续统治,大量华人闯南洋提供充足劳动力才改变这种局面。第四,我在马来西亚待过很久,接触不少马来人,高层的马来人多是白皮肤,长相明显是西亚来的,与多数土著马来人的黑皮肤迥异,情况类似印度被雅利安人统治后,婆罗门(祭司阶级)和刹帝利(武士阶级)都是白皮肤;侧面反映了大量阿拉伯人通过贸易,宗教和物力进入了当地的上层阶级。

而“后来的西方殖民者能够取得优势是建立在火枪火炮的基础上的”。好歹欧洲殖民者也是各路日耳曼人后裔,比野蛮不逊于美洲土著的。关键原因,是欧洲殖民者是远洋贸易,人数劣势,后勤补给人员补充及其困难,只能仰仗船坚炮利;而阿拉伯人到马来半岛只是近海贸易,船队众多,人数也众多,真要发生战争,从本土或是伊斯兰化的印度地区出发征服马来半岛也不是很难的事(此处本人脑补)。

家园 既然你都说是脑补了,

我就不说什么了。

家园 十号胡同还不错,肉骨茶很爽

十几块钱,老板给了我一大块。

感觉马来西亚的华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和亲切,让我很意外。在很多国家不是这样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