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寇的千古知音 -- 温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马立诚在《人民日报》退休以后,凤凰卫视把他给收走了,更风光了,年薪50万。
是又到了谈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咯!哈哈
温相本贴主题是看了“我姥姥的一些回忆”才有感做的吧。
请问温相,“在他们的视野与记忆中,日寇当年的军纪不错,为什么后来屠杀中国普通居民呢?按照他们的解释是因为中国老百姓当中有反抗他们的,所以,他们恼火了,而抗日的军队呢,相反军纪不好,经常对老百姓吃拿卡要,面目狰狞。”
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我相信在论坛的各位都没有亲眼看过鬼子的暴行吧!记忆是老人们记忆的,文中的他们是否指如实回忆过去人们,比如我的外婆?他们在遭鬼子蹂虐的几十年后,只是回忆了一下过去看到的,想到的就被温相戴了这么一顶“日寇千古知音”的帽子,我觉得是太冤枉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尊敬老人的传统。您批驳我能接受,可你用这种不敬的言语来妄议老人的视野与回忆,则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
温相本贴主题是看了“我姥姥的一些回忆”才有感做的吧。
请问温相,“在他们的视野与记忆中,日寇当年的军纪不错,为什么后来屠杀中国普通居民呢?按照他们的解释是因为中国老百姓当中有反抗他们的,所以,他们恼火了,而抗日的军队呢,相反军纪不好,经常对老百姓吃拿卡要,面目狰狞。”
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我相信在论坛的各位都没有亲眼看过鬼子的暴行吧!记忆是老人们记忆的,文中的他们是否指如实回忆过去人们,比如我的外婆?如果是,他们在遭鬼子蹂虐的几十年后,只是回忆了一下过去看到的,想不到就被温相戴了这么一顶“日寇千古知音”的帽子,我觉得是太冤枉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尊敬老人的传统。您批驳我能接受,可你用这种不敬的言语来妄议老人的视野与回忆,则是很多人尤其是经历过鬼子暴行的老人们不愿看到的。
倒是今天有一些人又出来大义凛然的继续发表诸如冈村宁次先生来中国作战并非出自本心的言论,还给自己的这套言论美其名曰是客观、冷静,不是妖魔化日本,也不是什么爱国愤青云云,在他们的眼珠子里,凡是热烈歌颂抗日的都是愤青,凡是极力原谅日寇战争罪行或者能够所谓辩证的看待日寇侵略中国实属不得已的都该是难得的公平公正。在他们的视野与记忆中,日寇当年的军纪不错,为什么后来屠杀中国普通居民呢?按照他们的解释是因为中国老百姓当中有反抗他们的,所以,他们恼火了,而抗日的军队呢,相反军纪不好,经常对老百姓吃拿卡要,面目狰狞。按照这些人的观点,中国老百姓就应该万分之万的做“皇军”的顺民才对,中国的抗日军队就应该时时刻刻的向“皇军”学习才好。
另外,你说他们在遭鬼子蹂虐的几十年后,只是回忆了一下过去看到的我看你所写的回忆(她老人家不见得净回忆这个)重点不是遭鬼子蹂虐,你何必把这两点硬拼在一起呢?
中华民族确实有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但是,中华民族也有一个反抗外来侵略反对一切异族压迫的传统,中华民族更具“唯有牺牲多壮志”的传统。
你的长辈回忆这段历史代表不代表她的一个观点?就算不代表一个观点,也说明一个现象吧,而且,你的这位长辈回忆这段历史总归不是为了回忆着玩的吧,而你转贴这一段出来也不是为了给大家解闷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谁谁心里怎么想的,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自己都很清楚,莫非你姥姥回忆就回忆得,而我批驳这样一种观点或者现象就批驳不得?
再说,老人的视野和回忆就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回忆录岂不是成了既定的法律文件和典章制度了吗?
哪一家的法律和规矩规定回忆不能质疑,不能批驳?
不用动辄就用大帽子扣人、压人,这种文革遗风现在已经吃不开了,我自觉在尊老爱幼方面比你不差。所以,请你少用诸如“不敬”啊,“妄议”啊一类的字眼,难道对您姥姥的回忆表示疑问或者批驳就是不敬了吗?就可以因此上升到对全体中国老人不尊敬的境界了吗?这未免有些滑稽了一些吧。
而那些为抗日而死的游击队员或者军人们是不是也是有些人的长辈?他们的伟大行动在某些人的回忆中变成了日寇因此杀戮中国人的理由?你觉得这是不是对这些英勇行为的亵渎呢?而你贴出来的那个回忆中对那些事情的描述算不算对这些人的长辈的不敬?而你的某些议论算不算对中国抗日军民的抗战的举动的妄议?
想扣帽子吗?奉陪到底啊。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2〕,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3〕,?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4〕。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 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 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 ?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5〕,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公汗。
〔2〕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二○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一九四六年四月正式宣告解散。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即在南京发表讲话,声称“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竟认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北有特殊地位,说它对中国的侵略是 “正当而合法”的。
〔3〕求神拜佛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仁王护国法会”。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当时舆论界曾有过这类论调,如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十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5〕“正史”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现在人家要的是亲善
其实是有深刻的背景的――冈村宁次长期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对付中共武装心狠手辣、卓有成效,这让何长官和蒋总统怎么个恨得起来?虽然他在侵华日军总司令任上,也有那么几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打得正面战场上的国军节节溃退,可是和前面那一点相比、也属于可以容忍的细枝末节。最关键的是,八?一五光复,如果不是冈村大将深明大义,严令关内日军不惜与中共武装血战、也不得向周围的共军投降,以当时国军主力的驻防分布情况、又如何能够顺利接收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和多数的农村,外带几乎全部关内日军的武器装备,这抗战的胜利果实岂不要被在敌后游而不击的共军白白摘取?很显然,对冈村大将,他们是绝对恨不起来的,这也才有了“以德报怨”的说法――老蒋可不是宅心仁厚的大善人,可作对比的是,松井石根的部队屠了南京城、最后被他引渡回来敲了沙罐……杨虎城的例子就更典型了,不过是西安事变的时候嚷嚷两句要割掉老蒋的脑袋,末了自个儿一家老小、外带秘书的一家老小,统统被蒋公割了脑袋,狠就一个字。
这和阎老西对驻山西日军恨不起来的原因也是一样的――人家在抗战期间又是送钱又是送枪,还白送地盘;八?一五光复更是直接把老阎一路恭迎回太原,看到老阎的部队不是八路的对手,又无偿帮老西守备地盘直到46年初、连加班费都分文不取――活雷锋啊,爱都还爱不过来呢!
偶以前还以为,他们是因为在士官学校的原故呢。受教
首先说明发两次帖是因为我以为第一次没发上去,因此又发了第二遍。
还有就是您对您是不是太自信了些,这些回忆正是我在我外婆和别人打发时间,唠家常中听来的。要是您坚持认为她有某种特殊的目的,那我就没有办法了。还有就是我转贴出来正是为了凑热闹消遣,绝对没有申斥抗日武装,美化日本侵略的意思。
老人的回忆不是圣经,不是典章制度,商榷,质疑不能说不可以。但如果有人以含沙射影,尖酸刻薄的语言来肆意诋毁,歪损,讥讽老人时,我觉得我绝对有资格指责那人一句:你不尊敬老人。
最后我不把那种打完鬼子就溜,丝毫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抗日武装人员看为英雄,我通常把他们看作是懦夫。这里有两个萨苏的故事,我借花献佛,给您看看什么才是英雄的行径:
有个鬼子队长很骄横,每天牵着他的狼狗绕周围各村一圈散步,因为他宣布了,哪个村子打死一个鬼子,全村赔命。
结果一个武工队长决心惩治这个鬼子,打击日军气焰,于是他夜里潜伏到鬼子据点前的一个粪坑里,早晨鬼子一开门的时候,一枪将其击毙。因为打死在鬼子据点门前,鬼子虽然吃了亏,却无从去报复。。。
另一个例子是萨苏祖母的表兄晋梦奇,纺织专业的大学生,当时任地区专员,五一扫荡后在刘家窑被日军包围,因为日军以屠村相威胁,他从隐蔽部中自己走出来,开枪自杀,日军拖他的尸体到县城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