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不见得有代表性。
公司亚太区法律部的领导,一个美国人,思路清晰逻辑性很好、而且反应也很快,在这个公司算是很少见的聪明了——这个要求是不是太低了?以前我也这么觉得,但现在发现一个具有不错的逻辑思维能力的in house legal counsel,至少在亚太这样的地方,大多数从业者都不够格,大概主要靠语言在混吧。
不管怎么说,我很喜欢这位领导,沟通起来简单,有时候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前几天有个合同,他跟我都审了一把;因为他是领导,我先了解他的意见,发现虽然他思路还是很清楚、但很明显有很多细节他没看到(有些问题在合同里已经有了回答,而有些问题因为合同里其他条款要做更深的讨论)。当然,跟他一沟通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以前我一直有个感觉,就是中文阅读要比英文阅读快,当时主要解释是毕竟中文是母语那么读起来肯定快;但结合这个事情想想可能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有可能是,英文的词语都是字母组成的、当它构成句子和段落后要理解含义就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看清楚”,而中文单字的视觉冲击更强烈、组合成型且习惯阅读后只需要较少的时间精力就能摄取其涵义,特别是英文里有不少词只要非常小的变形(比如加个两字母的前缀)就能变成完全相反的意思、而在中文里要么是另外一个词要么会有比较强烈的否定单字,不需要很复杂的确认过程。
总体上就像楼主说的中文更多的是视觉信息、英文是听觉信息,而好像做过统计人类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考虑到眼睛的摄取方向有限而耳朵是360度,可知眼睛的摄取能力要比耳朵强太多了。也许跟这个有关?
ship 接近于 短的sheep 和sh'e'p之间
应该在最初学英文时就直接听英美读音,不要听老师的,哈哈哈
比他重要的发明家太多了。
另外汉语还有些屈折语的残留,比如“好”的两个读音,“大”和“太”,
一说到“专业”术语,常常要用拉丁语,否则就觉得不够专业。
你说,split personality多么好理解,非要搞一个Schizophrenia,其实也不过是用拉丁语说“人格分裂”。
数学是最严谨的,但也是在术语上最大众化的。除去用人命名的词以外, 剩下的只有个别(如 homotopy topology morphism等)不是借用日常词汇。
为啥可以这样?因为是数学的严格性要求用相当篇幅定义每个术语,而一切论证本质上要从定义出发。 于是乎 你用哪个词反倒不太重要了, 数学家经常就从常见词中选一个然后重新定义。这种选择通常是通过很模糊松散的会意和联想, 甚至是有点无厘头的找个常见短词即可。
实际上我认为数学家(包括很多理论物理学家)造术语的模式,纯从文字角度看, 和汉字 用携带模糊概念的常见短词(单字) 通过会意而造新词的方式比较接近。
而生物医学化学等造英文术语的方式 就与汉字大不同。
这其中缘由,我以为是 数理科学更偏重理解概念,而生化科学偏重描述实体。
一个句子里 不是说只有到了标点符号处 才有相临字间的分离。 词组和词组之间 根据意义自然空格即可。
我在网上写东西 都是这样的。这种操作的灵活性 要超过英语的 词和词之间必空格 之原则。但如果人们要坚持 一句话里无标点就不断句, 那就是主动放弃 汉语的一个优势。
本来汉语没有标点,但现在大家都知道 标点好。我希望 根据意思自由空格 未来也会成为 被大家接受的常态。
缺的字要到印刷厂去买...
80年代初买了一台上海产英雄牌英文打字机...二百多元...在单位开介绍信...去市百货大楼交钱等货...没用几年...当个古董吧...
活字铅板中文打字机的肯定不多了。 要是谁手里还能保留一台, 绝对算是古董。 遥远的记忆啊。
而专业领域内,频繁使用某个特定术语也需要产生专门的词汇,总不能一张口就是split personality,多绕口,遇到不了解这是一个术语的还会产生误解,以为是随口发明的什么意思呢,类似manly man随之造个girly boy,但是说tomboy大家就都比较习惯性的了解了,同样的道理,可以规范化,大家都知道美国是美利坚,这个起名似乎很自卑,但是如果不固定下来,今天你叫亚美利压,我叫没驴瑞卡,如何沟通呢,其实与自卑说不上一点关系。
拉丁字母要一个个打,无法产生忘记拼写的问题。但是汉字在使用计算机之后,书写的能力就要大幅度下降,一个后果就是需要手写的时候已经记不得笔画了,另一后果就是替代字大量出现,而这个也是与不经常书写而忘记文字使用有关的。
虽然对传播效率这是大好事,如果现在小学生从小就是使用计算机输入汉字,长大后还不如我们这些至少前半生还是以手写汉字为主的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演化成汉字成为完全依赖计算机的一种文字,对于汉字的长远存亡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不好说。
计算机进入中国的初期对汉字的冲击那是相当大。
在还没有解决上述提到的1-4的编码方式、表达、输入等的情况下,很多人(包括一些名人和文化界大人物)受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有限、西人的诱导等等,汉语拼音化言论铺天盖地、甚嚣尘上。
是那些有骨气的、坚信汉语的优越性、中国文明在计算机世界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出路的人的坚持与创新才有了今天。
在这里特向以王永民、王选等为代表的他们致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