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救火队成型-中国版本的08火山在前面了? -- 范进中举
就我看,作高铁动车的不要太多,每次从杭州买动车提前2个小时都只有站票,就是上了车,也是上上下下忙个不停,跟市内出租车似的
就是因为迷信这种高铁没人做的谣言,结果下手晚了,从青岛到曲阜票车次时间不理想,还不得不买一等座,
这里有一篇演讲实录,是林毅夫的。篇幅很长,但是的确很明确的表达了他的主张及阐述了他的逻辑,值得细看。他的说法是“超越凯恩斯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危机的时候,政府的确应该花钱来撑住总需求,否则就落入需求下降带来资产价格螺旋下跌的经济萧条;但是,都是政府花钱,怎么个花法很不一样,你是花钱来给民众补贴福利呢,还是花钱创造一些就业机会同时补上基础建设的缺口。
这跟我一个贴中提到的政府债务到底是“投资债”还是“福利债”,有点类似。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说的是总需求。JAVACAI兄最后的着眼点说的很明确,即便肉烂在锅里,
但不管怎么说,能把总量做上去,不管是谁的锅谁的肉,还是会皆大欢喜一点;再退一步说,如何公平的切蛋糕是个问题,但不应该和做大蛋糕问题相混淆。总不至于说,因为切蛋糕不公,所以大家都不做蛋糕了,对着蛋糕图片一边流口水一边动刀子?
还拐到"任务"这样明确的指认上。
当然是只有两条路,还有第三条路吗?第三条路是什么?自己关起门来搞共产主义?这条路好像试过了,没有成功经验。或者是第四条路,慢慢发展,少借债或者压根不借债?可是群狼环伺,中国有慢慢发展的时间和条件吗?
美国的债务能卖到全世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经济实力的确强大,一个国家的GDP曾经占到全球GDP的一半,即便现在衰落了,也超出第二名将近一倍;另一方面就是经济实力衍生出来的军事实力。美国的模式是大部分国家的梦寐以求的吧,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
目前看,很明显,中国两条路都在走。第一条路,现在RMB的确支撑不起来,所以才要经济上搞升级政治上搞改革,如果不是为了走第一条路,那是为了什么?第二条路,日本的债务卖给国内,那是因为在国际上卖不出去。所以中国目前的实力的确只能走第二条路。个人认为,第二条路是为了达到能走第一条路的手段,不是目的。
最后说一下,中国通过走第二条路的手段能不能达到可以走第一条路的目的,这个的确很多人没信心。但是,方向应该是这样的。
的确,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始终有人要付出代价;不能因为怕付出代价,午餐就不吃了。但是,如果代价是揭竿而起从头再来,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我还真是不看好这样惨重代价能换来的结果。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32基点达3.75%;不良贷款额增加175.89亿元. by the end of 2012.
this is just the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in the FORMAL BANKING SYSTEM. So shadow-banking system lending is not even included.
首要问题是把停掉大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在现有项目中,重点保一部分,然后给合法的融资途径,把贷款成本降下来,避免地方债务象滚雪球那样扩大。.........然而,在持续数年的房地产热中,地方实力派已获取了天文数字的财富和很大的政治话语权,中央政府则派系林立,现在很软弱,不敢得罪人,
--you need a strong central gov. leader like Zhu again. Very sad, China is back to the eve of 1992 banking crisis.
这边的五毛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1992-1995的疯狂与其后的银行业大萧条/大坏账时期。当时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was even above 40%.
I have to emphasize that even in early 2009, when America's trouble was in its peak, the banking system's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peaked at around 5.4%.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32基点达3.75%;--China was NOT even in recession yet.
开宗明义 -- 如果不能从实物层面和人类意志角度看待一切金融行为,那么就很容易被迷糊和忽悠了。
如果说1937年大革命陷入低谷的时候,决心改变旧的制度、决心努力奋斗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和意志支持了一些人坚持下去,并最终获得胜利的话, 那么今天的金融战争在有利因素甚多的情况下,虽然有一些不足和缺点,但最终较量还没有开始,怎么就悲观动摇了呢?
人的劳动依靠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意志,另一方面是物资、工具等条件因素。其中人的意志、要活得更好的意志是能动的方面。 没有了这个能动的因素,即使物资条件齐备,也会烂下去。作为人的群体,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说老兄的贴子危险就在于夸大危险因素,让人忘记自己可以采取的手段、忘记自己的能动性、忘记可以有的很多应对选择,让人在迷糊中被利益方诱导做出错误的作为或不作为。
债务问题是金融、货币问题。而货币仅仅是流通的一种工具、一种比较高效有利的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就有这一种工具和那一种工具的选择。我们不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且不说老美问题多多,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因为在金融战场的经验不足,一时吃了亏,那么可以采取的应手也是很多的。高超如清风拂面的手段暂且不提,愣头青的手法就有几个:
1. 转入应急体制或战时体制,冻结当前金融状态,实行战时配给制和计划体制。都有饭吃,都饿不死,都有事做。
这样国有企业和从业人员就无所谓“坐享高利贷”了吧,私人企业也被纳入计划生产,就不必“变成职业赌徒”了,我们就无需走拉美化的第一步了。
2. 谁逼谁啊。头脑糊涂有利益把柄的被别人逼,头脑清醒关心大众利益的我看可以逼别人。
转入应急体制或战时体制,冻结当前金融状态,实行战时配给制和计划体制 --- 就无所谓买单不买单了。要做的就不是出售国有资产了,而是把所有资源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拉美化的第二步也免了。
3. 给谁制造金融风暴啊。计划经济咱们又不是没干过,经验要丰富的多。老美在二战时也干过类似的,但毕竟年代比我们久多了。别人造金融风暴,我们也可以造嘛,谁怕谁啊。
纳入计划轨道了,制造业的活不会少,侧重点不同罢了。去工业化更是免谈,各类国力相关的产业只会加强不会减弱。金融冻结了,资本还逃什么逃,高利贷就只能是个传说了。
至于外汇储备, 就当做制造金融风暴的弹药吧。 胜利后,要xxxxxxxx万万两白银的赔款就回来了。
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谈谁胜谁负还早呢。 从工业实力看,咱们的赢面还大很多。怕的是走苏联的道路,利益团体为了自身短视的贪婪,迷糊大众的思路,让大众忘却手中的手段,忘记自己的能动性,去就一条迷糊的烂路。
我看,天朝上国几千年,理想不论,就是要贪婪的话,咱们也是贪的大、贪的长远。把老大拉下马,还怕大家没钱分!
所以说啊,无论从王道还是从霸道的角度,咱们都没必要悲观。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啊。
打点各级官僚学霸,光靠家产是不行的。
兄弟在二线城市,经济冲击会来的晚些,你以后就明白了。
经济发展必经历浪潮,在大降与大升的浪潮面前,每个人不过是蚂蚁。
种植园土 and I moved to North America and we can see all kinds of data about the world and China. The data and their trend are both very clear by now.
China is on a downward slope in the next 5 years. Do not laugh at 2008's America, because China has just lined up for a similar experience called financial crisis.
Europe just entered it in 2011 and is now still in that big black hole. It will stay there for a while...
修路造桥当然没问题,可是一个个县太爷都把衙门修的像金銮殿,占地超过紫禁城,有多少人力物力禁得起这样挥霍。
只是对它的后果终究如何,抱有不同的期待。历史来看,危机总是一部分人和企业吃掉另外一部分人和企业的过程。
cannot agree more! The real problem is, what the country will be?
规模再小的企业,没有利润就活不下去的。一定规模的投资,是从企业主自己的劳动所得循环开始的。
至于高额利润,对私企来说是必须品,是发展原动力;但对国企来说,高额利润要求反而会阻碍其完成任务:社会稳定器。这就是干嘛许多国企只有6%的纯利还干的不亦乐乎;而私企没有15%~20%纯利就干不下去的原因。
任何企业都需要利润,但利润在不同企业的眼里并不是一样的。
源自华尔街见闻的,只是转帖,并不代表认同。
中国的钱去了哪里?
文章提到三点值得注意:
1、在第一季度,中国的金融系统向市场注入了6.2万亿人民币(1万亿美元),同比上涨了58%;中国第一季度存款总额也上升到6.2万亿元,同比上涨64%。
2、信贷数据也有一些重复计算,比如,如果企业将他们的借款投入企业债券市场,这将在政府统计中计算两次——一次作为贷款,一次作为债券销售。(似乎不少人是理解不了这段话的哦)
3、UBS的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2年末,中国政府债务对GDP占比约为55%,总债务对GDP占比约为210%。(中国官方的政府债务对GDP占比只有15%,纯粹是政府债券,但是这忽略了许多国有企业、地方债务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
硬要实现,那就是把债务人债权人都拖死。此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财富。纸面财富并不是都能一分一分转化为最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