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历代开国初期战绩看朝鲜战争 -- 古城老农
国家初建,丧乱之余,疮痍未复,士民疲弊。此时兴兵,凶危异常,虽有圣主名将,难以善后,故汉高祖困于平城,唐太宗挫于高丽,宋太宗兵败于幽州,徐达丧师于岭北。三代以下,评价最高的汉光武帝,则断然拒绝出兵北伐匈奴,援助西域。毛主席出兵朝鲜,一战而胜,诚神武不可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那就是现代医药技术以及现代医疗体系对49年前后中国人的生命保存的作用,导致新中国开国之初与其他朝代开国之初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人口绝对数量的维持。
其他历朝历代,无一不是十室九空。两汉之初,唐初,宋初,明初,都有全国大范围内的人口锐减。
而正因为中原地区的人口锐减,才导致两汉之后的所有统一朝代都无一例外地疏浚运河体系。为何,就是、因为江南战乱相对短暂,因为人口,经济各方面相对保存好一些,因此必须靠运河以平衡中原与江南。
这和共和国初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现代医药技术比如青霉素,打针,西药,西医手术等等,以及现代医疗体系,也就是专业医生,专业护士以及现代医院体系等等贡献了巨大的作用。
对外战争,首先比的就是军队数量,以及支撑军队的平民数量。
清朝人口多,咸丰年间超过4亿人,太平天国期间,全国人口少了一亿人左右(各种估计在5000万到2亿之间),在别的朝代这么大的人口损失国家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毕竟,各大统一朝代之前都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战乱。比如秦末汉初,隋末唐初,五代宋初,元末明初。
相比之下,从1910年开始到1949年,中国大地上的战乱丝毫不亚于以前的换代年代。但是全国范围内的人口锐减确实是得以避免了。
而清朝后期的人口锐减,主要发生在两个时间和地点,就是江南的太平天国之乱,以及陕甘的回乱。
医疗卫生技术固然百倍于前人,但是热兵器的杀伤力何尝不是百倍于前人?
这么扯下去的话就没完了。
都是小打小闹,没啥波及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战乱,即使中原大战这种规模的也不过半年就尘埃落定,跟那几个朝代末年不是一个档次的。
还有个可能的原因是,古代士兵吃饱肚子就能打仗,一旦搞就地补给,从平民手里抢粮,平民就惨了。近代以来一个是交通方便了,而且洋枪洋炮比粮更重要,手里光有军粮没枪还是白搭。。。
但是朝鲜战争如果没有苏联援助是打不赢的,苏联出武器,中国出人,空军飞行员都是苏联人
之前全国有多少人能用得起青霉素,上得起医院?按照比例可以忽略不计了。
1942年,只有美国能大规模生产。因为产量非常有限,最初都是军事用途,用不到平民身上。中国试制青霉素成功很早,大概1944年,但大规模量产并能用到平民身上是1953年以后的事情。
http://www.cchere.com/alist/1980579
毛某若要与之相仿佛,似亦应灭罗刹,擒斯大林吧。褒贬最好还是要有个度。
整体国力遥遥领先于东突厥。而毛时代的经济文化科技都不如对手,刚刚从3000年未有之败局中走出,要说伟大,毛是远迈汉唐。
中原地带在隋末战乱后人烟稀少,主要还是凭借二李的军事能力速推的,换个统帅打成持久战唐朝吃不消。
外国药多的用不完,中国自己合成干啥?
之前北魏末年,流民四处跑来跑去,然后东西魏,北周北齐整天互掐,然后北周自己掐自己,从老杨坐稳屁股开始算,也就安定了二十多年。
唐,高祖太宗两朝,武德四年大致安定,到贞观十一年,至少也安定了十五年,居然还说“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
莫非,隋末大乱的烈度远远超过之前的战乱?
贞观六年,魏征上疏,“今自伊洛以东,暨夫海岱,萑莽臣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二李打东突厥是贞观四年的事情,隋末人口的急剧减少不仅仅是因为隋末战乱,也有炀帝三伐高丽和修大运河的功劳,具体的人口变动数据:
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 8,907,546户。
唐高祖武德年间 618-626年 200余万户
唐太宗贞观年间 627-649年 接近300万户
隋末大乱让全国户口减少了2/3以上,一直到玄宗时期才达到隋朝水平,北方很多州郡甚至到开元初期都没有达到隋朝的户口,而您说的经济恢复从北周甚至北魏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均田制就是北魏提出的,尽管北齐北周发生过长期战争,但对两国的人口影响并没有伤筋动骨,据估计北周灭北齐时能控制的户口数可能已达500万,隋朝的户口增长既包括在巨大基数上的自然增长,也包括攻灭南陈新增加的户口,并不是突然增长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