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历代开国初期战绩看朝鲜战争 -- 古城老农

共:💬410 🌺5629 🌵2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WW是不是最近又在裁军了?

但是---没事,国军“决战境外”,可以以一当百。

所以,有个两三万军队就可保持海峡的军力平衡了

如果能够提高到一骑当千的水平,两三千国军精锐就够了。

家园 强烈的顶!!!对于GZJY要狠狠地打脸
家园 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
家园 你这番

表白太坦率了,把你的心态表露无遗啊。我不得不佩服你的自尊心之完美,在西西河绝大部分人把你当那什么掩鼻而过的时候,你还坚守在这里。

你们可以打肿我的脸,但别想动我的屁股。

一丝一毫也表想。

家园 这六十万显然是精锐,

不精锐的那几百万,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被土共给大浪淘沙了。这六十万精锐自主转进到海岛上去了。

家园 F大师

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

家园 韩战哦,

我好想明白了什么,尽管以前有所怀疑。

家园 青霉素量产,不得不自干一下五毛

中国青霉素大规模工业化量产成功应该是1958年的事儿了。

青霉素在中国发展过程:1。1944年底樊庆笙从美国带回三株菌种,和汤飞凡实验室合作制成5万单位/瓶的青霉素,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青霉素之父,49年前的规模化生产如下楼所说无果。2。1949年上海国产工业化尝试。华野陈毅在上海接收单位中竞有青霉素研究所大喜过望,亲批组建青霉素实验所,以童村为首聚集起一批海外归国人员为技术核心攻关,终于在1951年3月生产出每毫克1650单位含量的合格的结晶青霉素,可供临床使用,1953年上海制药三厂成立,专业生产青霉素开启了中国工业生产的历史,那时年不过50的童村已满头飞雪。只是受制于制药设备,上药厂只有1500加仑发酵罐,年产量只有几十公斤且产品质量不很稳定。但这批科研人员几乎全程摸索掌握了从小试到中试直至生产的工艺流程各环节。3。引进生产线过程。50年毛泽东向苏联提出要求建厂,华北制药厂于1953年筹办,苏联援建抗生素药厂和原料厂--淀粉葡萄糖厂,东德援建罐装用的玻璃瓶厂。1953年筹建,1955年动工,1958年试车生产。自此中国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在中国完成。上海的青霉素研制团队曾对华药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过多次支援。华药成为中国量产青霉素的工业基地。

4。量产后的降价开始了抗生素白菜价的过程。1951年9月国产青霉素20万单位的每瓶售价为1.4元,1959年10月1日青、琏霉素降价34%,1959年20万单位青霉素批发价格0.45元,1960年降为0.30元,1963年再降为0.22元。1949年前进口盘尼西林一两黄金买5支,5支盘尼西林即相当20万单位青霉素G钾针剂就相当于一两黄金,因此有软黄金之称。1952年始全国投入力量研发抗生素,上海的研制团队后成为金霉素、土霉素、链霉素一系列产品的中坚力量。自此中国在抗生素领域能紧紧跟住世界发展,研发并及时完成工业化量产。2003年前后吧中国青霉素产量占世界产量70%,1/3出口,主要目的国印度;VC产量占世界70%,3/4用于出口,并且加入了国际罗氏、巴斯夫巨头垄断大战,虽也曾大败但实体经济终究扛住了,2008年占据了世界市场50%,国内90%市场。目前中国人民最操心的事儿是抗生素滥用,过度用了。

只是想写点过程,但就这么一件小事,也能让人不自觉成了自干五毛。民国时期研发是中国科学家伟大,新中国的量产史则是科学界、执政管理队伍和实业界从爬着学到拔腿飞奔的过程,“之父”很重要,产业化更重要,能够推进产业化完成产业化的国家有资格自豪。

通宝推:纹石,empire2007,xm,高中三年,笑任平生,老调重弹,my8883,田舍郎,梓童,gschen,无无名,年青是福,天涯无,繁华事散,青岛大虾,空格,神仙驴,all4fun,鸥盟,看山,石狼,真不知道,大厨,土拨鼠yuanap,mingong,穷贱忙人,格瑞斯华尔德,灰灵,平淡是真,presario2200,山海马甲,瀚海黄沙,发了胖的罗密欧,kmy1810,左手拈花,唐家山,
家园 应该是人性光辉的一面和另一面的斗争,虽然主要表现为

一些人和另一些人的斗争。毛还是希望通过斗争教育人、启发人。主要是下放劳动,而极少肉体消灭。

人性光辉的一面和另一面的斗争无论在个体内部还是处于群体环境下,都是有前途的。 当然要以一个较大的视角和时间跨度看。 比如:起码我们现在不再像奴隶社会一样奴役人了。

家园 你看高了资本。。。
家园 人类创造了两种自己完全控制不了的东西……

一个叫资本,一个叫互联网,更可怕的是,现在两者同流合污了。

但愿只是我高估了它们。

家园 太感动了,太激情了,实名送花!

非常希望老兄多发点文字。

这样我们可以期待着这么多有味道的回复。

饮水思源啊!我给老哥送花鼓励你不要气馁,

不要因为一时失利就摞挑子。

一定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质量的发文!

道理是越辨越明的,思想是越暴露就越谦虚的

文字是越多写就越流畅的。

要像其他大牛在未成牛以前默默耕耘一样去努力!

"【原创】评兰德公司报告《海峡危急》和台海战争的一些战术问题 [ ★晨枫 ] 于:2005-06-01 19:39:24 主题帖

原文是几年前写的,为讨论《大国之怒》,稍微改写了一点,贴出来供批判。"

与兄共勉:请保持西西河河水高涨及大家“保卫西西河”的激情!

此致

敬礼!

小书童

6-19-2013

附:

送花赞扬

送花成功。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你上面说的都是些基本功。

这些基本功好可以大大减少被伏击的概率,但是比例应该达不到90%,如果可以按比例来算的话,当然事实上我认为不可以。

家园 没有什么是控制不了的。当舞台不在了,上面的演员也就下课了
家园 伏击和游击战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最大区别之一,是现代军队阵形非常分散。别说10万机械化军队处于战斗队形,就是一个步兵师1万多人处于行军状态,你得选择多大的预设伏击地点?每次伏击都指望别人不会派出部队在经过地点的周围进行搜索侦查?

所以伏击常常是双方强弱悬殊、无法正面对垒的游击战中采用的战术。规模不可能太大,象平型关这样的歼敌千人的,已经属于极少见的战例了。若不是抗战初期日军极其骄横,和林彪卓越的指挥素养,打成这样的规模是不容易的。后来的大型伏击战最多是伏击300-400敌人(包括雁门关、七亘村等众多著名案例)。新四军在粟裕指挥下,韦岗设伏消灭了20多个鬼子,蒋介石都发了贺电。

以上还是正规部队。根据地的游击队(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通常在敌人出击时才伏击骚扰一把。至于游击区,游击队的主要目标一般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为了(1)防止乡村彻底伪化,维持八路的地方政权的生存,为八路正规部队提供给养;(2)防止小股敌人到乡间活动,把敌人的影响力限制在县城以及若干据点内;(3)骚扰敌人弱小且凸出的据点;(4)在八路打仗(主要是拔据点)时组织群众给予支持,顺便搂点浮财,比如鬼子半年修成的据点,拔下据点后,木材和砖头群众1个上午就能全部搬走。

抗战结束后,除非是围点打援,解放战争中的大型伏击战是不多见的。对于国军孤立的据点,共军是敢于主动奇袭的,韩先楚的偷袭威远堡就是著名案例。但围点打援、奇袭和伏击还是有区别的。

也有例外。例外之一是陕北。陕北是我军历史上有三个伏击战的“高产地区”之一,其余两个是江西井冈山和山西的太行、吕梁。最经典案例是青化砭战役。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南北是15公里长的蟠龙川,大川两侧高山连绵,咸榆公路蜿蜒穿过,一个标准的“两山夹一川”地形,更为难得的是“两山”以北及东西两侧的战场容量,足以容纳我军6个旅形成口袋布势,而这“一川”的长度,刚好兜住敌31旅的行军纵队,如此苦心孤诣的谋形布势,使得这场解放军撤出延安后的第一仗,在彭总指挥下打得如行云流水,以260人的伤亡歼敌31旅3000多人(对比刘伯承抗战时期在太岳山区打的七亘村伏击战,十里峡谷,最窄处才3米,旁边崖高数十米,完全无法有效还击,歼敌数字取决于八路军子弹上膛和丢手榴弹的速度,所以歼敌300,自身伤亡10人,缴获300批牲口和全部物资)。

胡宗南吸取了31旅遭解放军伏击的教训,改变了战术,部队开进时,全军轻装,携带干粮,布成横直15-20公里的方阵,集结几个旅为一路,数路并进,缩小间隔。而且只走山顶,不走大路,白天行军,夜晚露营。陕北沟壑纵横、原峁林立,脱离公路行军就只能重复爬山和下山的动作,每天累死也只能走10公里。彭德怀就隐蔽休整,伺机再战。

而胡宗南呢,军队前进慢如蜗牛,不仅找不到共军了,且消耗的大量给养也无法解决。只好下令主力后撤,这一撤,加上我军的一些迷惑行动,就导致135旅处于孤立地位。135旅害怕被歼灭,急于逃生,就沿着公路走,不再只走山顶了。后来在蟠龙公路旁的一个高地上被歼灭。当时135旅在高地上四面受敌,被打得呆不住,旅长麦宗禹带着往山沟里跑,结果发现王震、王恩茂的部队早就在沟里埋伏好了,于是成了俘虏,后来去跟着王震去建设兵团开矿种地了。

解放战争中的大型野外战役多是通过引诱、穿插、阻击人为制造出来的围歼局面,比如孟良崮战役。孟良崮位于当年孙膑伏击庞涓的马陵道附近。孙膑是利用魏国是三晋(魏、韩、赵)之一,魏兵骁勇善战、素来轻视齐兵的心理(按荀子的说法,魏国的武卒对齐国的技击基本是有胜算的),用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轻进,打了一场伏击战。而粟裕也是利用张灵甫的骄纵,74师孤军凸前,友军却拒不配合,集中了华野的全部家底九个纵队20万人,其中五个纵队主攻,四个纵队阻击,主攻纵队中的6纵隐藏在数百里外,一夜飞兵驰至,夺取垛庄,切断74师后路,并进而展开攻击。此战,华野伤亡1.1万,74师伤亡1.3万,被俘1.9万。这个接近1:1的敌我伤亡比例与纯伏击战动辄1:10的伤亡比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后来以围歼战为主。即利用国军不能野战,又不能快速移动的特点(除非一哄而散、转进逃命时刻),各个击破,予以歼灭。但国军在处处挨打时,一方面收缩成越来越大的重兵集团,一方面也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本领,即狂修工事。即便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国军一夜时间,就能挖出错综复杂、相互支援的大型防御工事出来,变野战为攻坚战。所以直到三大战役,围歼战多数也是攻坚战,歼灭廖耀湘算是个例外,属于野战和乱战。

渡江战役后,国军转进如风,位置日新月异,共军追都追不上,伏击战基本无从谈起。有时候甚至攻守异位,变为国军围攻追击太快的共军。比如,衡宝战役白崇禧集中13个师应对肖劲光12兵团的6个军19个师,林彪认为兵力优势不够大,下令停止前进,但45军135师丁盛因未接到命令,孤军深入,一日一夜深入敌后80公里,被桂系主力包围,无意之间搞了一个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不过,丁盛不是张灵甫,林彪也不是蒋介石。林彪本来想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准备大范围迂回打歼灭战的,但此时就改变设想,转135师为野战军总部直接指挥,下令让丁盛黏住敌军,组织6个军一拥而上,一举歼灭了桂系钢七军的军部和两个主力师(此前,桂系7军在解放战争中与粟裕、刘伯承交手数年,仅损失过1个团),彻底打垮了桂系的脊梁骨。

通宝推:一着,梓童,崇山彩云,adrupal,格瑞斯华尔德,土八路,滴滴涕,五角星帽子,李根,唐家山,Javacai,迷途笨狼,回旋镖,发了胖的罗密欧,dfindy,三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