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基础教育中这是个难题。也是现在很难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师很难是专业性的人材。按国内现在的情况,也不会有专业性人材愿意跑到小学去教书。以我为例。不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人材。但在这种现状下,我们仍然要进行科技教育。而且还要逐年做的比以前好。
这样很多时候最头疼的事情就来了。我们如何使有一些干劲的老师(不会象机器人那样力永不竭。有累有烦的时候)能够逐步向理想状态靠拢。
就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是理想状态明确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2.达到这种状态的路径有多少种,最合适的是什么?
——致楼主:借用宝地,请教诸大神些严肃的问题。谢谢。
不如另开一贴。如果能结合实例讲的话,可能会吸引较多回帖。
为啥都要听忙总说的呢,你自己的想法呢?不是说忙总说的不对,但是为啥总要强调某某说呢,我们大概也知道习总,李总会怎么说,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么说"
也许你现在没有体会,但工作这么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些概念:平均值,中间值,方差,是多么重要!
国内老师教的时候非要让我们理解”为什么那样“,其实我们不是数学家,实际工作中,你只需要知道“怎么那样“或者”如何可以那样“,就可以了,不得不说当时学校教学的时候非常希望我们都变成数学家,但是其实物极必反。
其实我就属于一个典型的例子。
bf是极其稳定的一群,而我就属于那种极其不稳定的人。容易焦虑、抑郁、消沉,然后bf就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搞这些负面的东西。
我也有长久的神经衰弱情况的出现,不过现在正在逐步好转。我对于自己的精神状况的采取的措施是,放低对自己的期望,将生活尽可能的单纯化(即使失掉对外界的应对能力也在所不惜),经常寻找些浪费精力的事情,如做手工之类,降低神经焦虑。
前几个月对某个议题感兴趣就非常努力地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官能性的不适感。经过放松和外出休闲后好多了。或许这个永远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达尔文也有神经衰弱,我只能以此自勉。
。
天才儿童也有在儿童中成绩中上的。因为有时候天才儿童很困惑,不理解老师反复反复弄到底目的何在,往往对不上老师的要求。
我小时候就非常的不合群,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跟我想的不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放弃自己的古怪想法想要和别人一样。
而且我对小学和初中的高度重复性授课方式非常抵触,所以成绩一直是中上。
我是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比起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总觉得他们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所以也撞了不少墙,备受歧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并没有在人群中非常占优势,而是反反复复,撞过来撞过去。还好没有被废掉。所以我以后一定不能让我自己的孩子重复我的痛苦童年。
开放性,包容性的,竞争性的文化和制度显然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而中国则相反,门户之见,山头之争导致的逆向淘汰
高中物理确实没怎么强调这部分,只是说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惯性系在日常里足够精确了。
惯性系这个概念其实也算是相对论的起点,一个人为设定的绝对参照系是剃刀法则的大好目标。
不过山海马甲的解释实在是让人瀑布汗啊...
每一个人的思维的广度不是与生俱来的。
为什么人会喜欢新奇的事物,就是因为新奇的事物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的广度。
而当思维跳跃到一个未知领域中,这就会导致惧怕,那么你有创新的勇气吗?
这个创新的勇气本身也是一种需要锻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