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这些公知,上下嘴唇一碰,噼里啪啦就是什么国企啊,体制的问题,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彩管厂再怎么不争气,也积累了原始技术、原始资本和行业信心。也就是这份信心在,奇葩的京东方才能屡败屡战,年年亏损年年大额融资,直到2012年才扭亏为盈。也就是短短的一年半,就占领了三成大陆市场份额,同时创造了最高分辨率和最大尺寸液晶的吉尼斯纪录。
如果不是国企在前面冲锋,国家资本在后面支持,参与京东方融资的民间资本敢往国产液晶这个大坑跳吗?
要说TV行业有什么丢脸的事情,莫过于长虹高价购买垃圾的PDP生产线了,而背后推手是谁,就是工部今上。
也就是这位仁兄,在奇瑞早已掌握车身结构设计技术的情况下,至今也不肯制定汽车安全标准,继续让“易拉罐车”威胁老百姓生命安全,连汽车三包也千呼万唤屎出来,所做一切,不就是为了保护外国人在华利益,特别是日产的利益吗?
也就是这位仁兄,在4G产业链基本成型的情况下,迟迟不肯颁发4G牌照,不就是“中国,你等等,等等洋大人”吗?幸好洋大人不争气。
想想铁道部如此不待见盛,那是典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摊上了头顶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光环的这位仁兄,那才叫惨不忍睹。
你最后的评论完全没有道理。私企要真比国企更灵活,强大,汪洋又何必在广东‘腾笼换鸟’?
私企要真比国企更灵活,强大,富士康又怎么会这么多年了只会给苹果等企业代工?
任何企业管理层都会出现可能短视,也可能有远见的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出现一个好好的管理这个企业的管理者。
同时在中国还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是否鼓励国企创新?
政府如果不鼓励,就可能从各方面给国企掐脖子,不给资金,不给研究人才,管理者不能升职,研究者甚至撤职可能都有份,这种环境之下要想让人创新,俺也不认为国企里面会有上帝,能自我牺牲。
电动自行车有啥恶性的肇事新闻?昆明的电动自行车超级无敌多我都没听说过。
当年彩虹集团里面,中心研究院,情报研究所,职工大学一个不少;图书馆建的比咸阳市的图书馆还大,结果怎么样?你让他当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亏损几年全力以赴上面板它肯么?国企的领导,企业这几年好说不定就生升上去了,企业不好级别在哪儿换个地方照样当官,凭什么去冒这个风险?
以观光目的地的数量、规模和服务种类来看,两国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弹丸之地马尔代夫却迎来了更多的中国观光客
可见领土争端、政治问题确确实实影响到中国人的出行判断,对于以观光业为经济之重的日本,影响不可谓不大
那些自以为政治上可以随便挑衅中国,同时经济上又可以任意索取于中国的日本政客们,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呢
这作为乐观的原因,就有点浅薄了。
大量的上市的电动车,主流是使用铅酸电池的。锂电池还远不能比。虽然电池是密封的一块,但是总有一天会释放,带来铅污染的。电池的回收机制还需要建立,现在倒是还不晚。
我一直觉得应当细分为电动助力车、电摩托。
电摩托太危险,安静而又迅猛,我觉得是应该反对的
电动助力车,也就是所谓的自行车,现在也基本是当做摩托用,两个踏板当做摆设。传说中日本的电动助力车是根据人力踏板的发力而有条件的比例地出力的。还好,这些车限于身量一般不能改装的很迅猛。
我同样对于纯电池/电容车报以怀疑,毕竟电能的储运转移仍然不方便不高效。电池、电容的突破仍然有点科幻、昂贵,“白菜化”还很远。而宏观的能源危机、具体的汽油账单却是很现实的。
我很看好比亚迪的秦,在现有基础上电机进行起步,取代热机的低效运行状态;回收能量,充分利用已经赋予车辆的能量。
互有千秋。可惜,连国内的期刊这几家都做不到收录全面。数据库方面,任重而道远啊。
也许我见识有限,不过人家美国人内斗的结果是自己的水平提高,我们也就是在旁边打酱油而已,不是吗?这和我的观点不冲突啊。
在贵州要建设一个类似于阿雷希伯的超级天文望远镜,正在进行中:
省科技厅与国家天文台共建贵州射电天文台
西藏阿里地区有望建成亚洲首个世界级天文观测站
据悉,阿里观测站还将为目前的南极天文台发展提供实验基地,阿里地区西南部也将成为后期中国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最佳候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