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人说下最近香港的事吗? -- 谢家堂前
一个基本实事就是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存在的时候,中国还没改革开放。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开始是做塑胶花起家的
假设206亿进出口统统经过香港,香港一共抽取30%的利益,香港的收益是60亿美元。
抱歉,前帖写得比较随意。
香港一开始腾飞的时候确实也有一些实业的。很可惜,在比较优势下,很快这些实业在香港就无法生存下去了,基本上都搬到珠三角了。本来完全把内地作为自己腹地的做法并没什么问题,就好像上海也逐渐把自己实体工业搬到长三角一样。但是这需要有个前提,彼此关系必须相当融洽,否则单纯发展第三产业就会悲剧了。而香港方面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完全的政治统一当然最好。但是国际形势不允许的情况下,让对方成为加拿大墨西哥一样的角色也是可以接受的。
1. 多可笑的逻辑!
Most people do not realize that they suffer from logical flaws in their own argument on this forum.
2. 工业化也早已成为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宿主和表象,并成为商业文明的战车努力地消灭着旧文明。
Chinese/Koreans only turned rich after they both went through the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In Korea, it happened in 1960s. For mainland Chinese, large scaled industrialization happened only after 1993, MOSTLY DUE TO FOREIGN MARKET DEMAN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3. 商业需要的是自由,交易引发的是波动,市场激励的是竞争。如此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得习惯了安逸而有规律的田园牧歌的人们,感到了极大的不安和恐惧,进而本能地激发了抗拒和回避。而根子在于内心深处的胆怯、懦弱、自私和狭隘。
4. Thumbs up! 把永恒的人与资源的矛盾在农业文明里是长周期但毁灭性的爆发方式,替换成为频繁但震荡较小的危机。
东方瑞士至少在目前为止不太像。这种中立地带形成关键在两大势力的认可和需要,而且在双方十万火急时都不会破坏才行,新加坡立国太短,至少在日本即亚洲势力涨而西方势力落时,新加坡反是战略要点,这个近现代史不能支持新加坡中立地位的确立。至于现在根本看不出来,因为马六甲海峡就在美国单方势力圈内,中国根本够不着,新加坡只有选边的需要没有骑墙的历史经验。
对于中国大陆,新加坡反而会落在马来与印尼之后事实亲华,在东南亚新加坡是出了名的坚定反共者(反大陆),一为美国,二为印马,当年英国使坏马国独立时扶持马来族,新加坡并入马国后争取华人少数民族权利李光耀一批人,最后是流着泪被赶出马国逼迫独立的,这个事实被反复强调,就在消弥马来族可能生出的后悔与报复心,新加坡的华人主体特征可以做不能说,更不敢夸耀,在印尼与马来的反共与反华混同不清的迫害中,新加坡只能坚定反共反大陆才能出手救华人。如同尼克松著名反共分子却反能突破中美关系一样,身为华人主体的新加坡反而比马来与印尼在涉华问题上更不敢仗义直言,凡是涉及美国真正利益所在的,他的出发点一定在美不在华,根本不要指望新加坡端出什么天然纯净水来,顶多也就一碗美利坚牌的再生水。
中国真不用太在意新加坡,要谋取东南亚争取到马来与印尼就足够了。中国亲睐重视新加坡也会使它借得着力,给脸才有脸,本质上中国还属于自己吃自家的,但是新加坡为了借力而回报中国的,也属于对得起华人圈了,改革开放之初还算提携中国一把。在国际舞台上新加坡是变相的第三世界实质的美国回声器。新加坡太小了没有真正的国家利益,它要在近邻和亚太再加国际舞台的几把刀丛里跳舞,别的刀踩错一步就见血,中国有必要刀刀开刃嘛,为了当年南洋华侨为民国和抗战所出的力也不能,除了中国还有谁感恩他们。归根到底中国很大也很小,中国只有一个;而英国很小却很大,英语国家遍布北美和澳洲。中国不能太小气了,和新加坡争什么平等,时候未到力量不及,要求放低些,吃亏就是占便宜(除了华人圈哪个无故让你利),何况就新加坡的能量能给中国吃多大亏?
强人政治我以为不属于制度不能自封是打出来的,没有个人绝对成功挣不来强人政治,到了没权威与成功的时期想做强人能成吗?至于李家王朝,也就二代而止了。另外不要太过苛求李光耀,他有私心也谋了私利,但他也有公心,新加坡能有今天靠了他,明天呢要靠他建立的精英培养与选拔制度(始于幼儿园的选拔终于高级国家官吏轮换与在职培养)。尽管他只推崇邓小平,但我倒觉得他有点像毛泽东,他非常重视教育群众,统一思想一切行动听指挥。新加坡人对于读书人,精英权威(世界名校海归后的国家高官)的绝对信心真是与当年大陆对党的信心有得一拚,甚至有过之。但正是这点使得新加坡可以用精英水平体现国家意志,香港意志自由了,平均水平线也降得无以复加了,两地水平就根本没法比了,但是这种精英选拔与培养机制严重依赖计划的,也就是有保障的执政体系的。能为国留下这套机制的开国者,不管怎样谋私利,功大于过。
执政的李家和新加坡整个国家,对GC主义的大陆,对整个华人圈的态度和策略,我们其实应当少考虑一些,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固然不对,但是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自己却是不公平的。
对李家和新加坡整个国家的选择,我们应当尊重,但是尊重归尊重,我们尊重新加坡的利益和选择,也请新加坡尊重我们的利益和选择,你新加坡投靠美国无问题,你嘴上反共甚至反华问题也不大,但是如果你把反共甚至反华上升到行动层面了,我们也是不会顾及什么“同文同种”“天下一家”的。这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参见“鼻屎国”这个典故)。
中国在很多事情上自然不用和新加坡一般见识,要是有生意,还是得做,但是生意的第一要义就是我要得利,我不得利,生意就没意义,和新加坡也是一样。吃亏就是占便宜(除了华人圈哪个无故让你利),这种思维还是不要有,现在世界上没有人吃这一套的。
最后说一说美国,美国过去是李家和新加坡的保护伞,将来也未尝不可能变成李家和新加坡的催命符。而我们在极端情况下,要做的必定是先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商路通畅和安全,毕竟国内人民的饭碗和生活在那种情况下,在极端情况下,是要高于新加坡人民的,这是“同文同种”这种大口号解决不了的,如有可能,能在岛上驻军自然更好,而李家父子和新加坡那几百万人的死活,还是稍后再议吧。
不要把中国的经验宣传成普世真理,是很有分寸的。
新加坡能做的这样,其实很不容易了。只是老李走后,象他这样的stateman应该没有了。怎么说他到底从英国老狐狸处得了点儿真传。
不过你也不用把新加坡形容的那么委屈。他在东南亚,呼风唤雨说不上,但是凭他当年迫害共产党向英美换来的支持,当个东南亚以色列没问题,军队么,对付印尼不行,马来西亚,还是可以周旋的。
淡马锡也不是吃素的。
您对别人的智力有没有信心,人家的智力也不会因此而下降。
我看您还是多关心一下您自己的智力更合适。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和我身边的几乎所有同事和大学同学,都过着喝啤酒吃烤串玩游戏的幸福生活。欢迎你这种空香蕉人拿着放大镜来中国寻找你内心需要的满足来掩饰某种自卑。
说到交通,中国很大,不过在下刚好正在龙阳路附件的地方工作。你说龙阳路如何如何,来回花2小时的有之,花4小时的,在下还未见过。绝大部分工作的青年都是居住在附件的,并且好的公司还有班车。希望阁下稍微拿点证据出来。
这就是你心目中国人的形象?那为什么《知音》《读者》一直在批判国人不懂得生活,不重视家庭,只知道做一个赚钱蚂蚁呢?这是
的人会做的事情吗?
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既农业国被效率更高的工业国击败,非让你们搞成文明的优劣论。
其实从你的习惯已经可以看出你的思想。如果你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已经不习惯用中文,那没关系河里大家都能看懂。可是你这中英夹杂算是怎么回事?
你们这些人,都觉得中国崛起要靠观念的转变,更贴近洋人就更进步。殊不知崛起靠的是踏踏实实的水磨工夫。
自己建大房子出租不说,还可以出卖“丁屋权”给地产商合作建房捞一大笔。
三口人住四十平方已经好多了,我记得八十年代的口号是人均八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