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我草,原来1949年以前我中华大地年年饿殍遍地是因为没搞承包制? 原来那时候地主,中农,佃农都是等党国中央或者朝廷指导干什么种什么的? 原来困扰我中华大地几千年的问题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啥也不用干,只要让地主,中农,佃农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就能解决了!我说睡地下几千年的各位丞相、仆射、参知政事、首辅、尚书们,你们羞愧不?!

TMD可让我开眼了!

通宝推:霹雳菩萨,张了刀,阴霾信仰,发了胖的罗密欧,老老狐狸,西安笨老虎,
家园 我真得很吃惊你所说的

水稻从直播改到移栽,是水稻栽培史上最重大的革命之一。您最好在核实一下,水稻直播(能达到经济水平)没那么容易。

家园 汗~~你想我怎么核实法?

说起来我上大学以后也是离乡甚久,去年堂妹结婚去喝喜酒,饭桌上跟二叔闲聊才得知此事,我当时跟你一样非常吃惊,再三跟我二叔确认。(他也没任何理由和动机拿这个骗亲侄子啊)

我这个下过水田插秧的人也要请教下,您在农村生活过么?:)因为我看您反复辩论的论据就一个:您脑海中记忆的插播才能高产。

PS:我老家江苏太仓,你大可找人去调查

家园 同吃惊,所以曾经搜索过"水稻直播"

现在的水稻直播不是简单把种子撒到稻田,种子须经包衣等处理,完全是工厂化生产了,其他技术也是配套的,我看的文章说"增产20%"。

家园 也看了原文,有些年代不对

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53年,54年是互助组向初级合作社转变,55,56年是向高级合作社发展,1958年才是人民公社。

----------------------------------------------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的实质是掌握权力、资源者将利益有效分配给大众,利己主义是许多生物人的特征,共产党如何从制度上保证这套体系能够维持下去,而不是一个人如雷金河。

家园 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水稻移栽很费人工,

如果水稻能像小麦一样“懒”着种,那早就改过来了,所以我才会吃惊。

像楼下老老狐狸所言,水稻直播早就有人在琢磨,美国也有实践,产量不行,而且还要打大量的除草剂。水稻直播不是那么容易。

家园 对,53年是搞合作社,叙述的时序搞混了。
家园 再搜了点“水稻直播”的资料

三农科技网>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2009年04月21日)

水稻直播栽培是在翻耕整地或耙平后的大田里直接播种,省去了常规栽培育秧、拨秧和栽秧作业,具有省工、省力、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机械操作等优点。

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相比在生育特点上的明显特征:一是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育期缩短,但不影响幼穗分化和灌浆结实的生殖生长期;虽总的营养生长期缩短,但大田里的营养期延长15天以上,生长繁茂性好,营养体生长充分,为生殖生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二是分蘖早,生长发育快,低节位分蘖增加,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庞大,成穗率高,有效穗足。三是直播水稻叶片功能期长,根系活力强,光合产物积累量大,日生产量和谷草比高,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该技术在水稻种植面积大、外出打工人员多、劳动力紧张的地区值得大力推广。

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易倒伏、易发生草害、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直播栽培按季节分有:早稻直播、晚稻直播、单季稻直播;按播种方式分有:手工散直播、机械条直播、机械穴直播、机械喷直播;按整地方式分有:水直播、旱直播;按耕地状态分有:翻耕直播、免耕直播。

我市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早稻直播、晚稻直播,播种方式主要为手工散直播,整地方式一般采用水田翻耕直播。现将其中的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中国稻米2006年第2期》水稻直播栽培三个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指省去育秧和栽插两个环节,而直接将水稻种子按照一定的程序撒播到大田的一种轻型栽培方法。体现了稳产、高产、低耗、高效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该技术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轻型简便,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弯腰插田问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二是省工、省肥。因省去育秧环节,可减少用肥10% ~15% ,省去大田用肥5%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20%左右;每667m2省去育秧和栽插用工3~5个,同时每个熟练农民工平均每天能播种0.67 h 左右大田,这对种粮大户和劳动力不足的体弱户特别重要。三是增产增效 正确应用该技术,一般每667m2能增产稻谷5% 一10% ,每667m2纯收入可提高100—150元。

我们于2002—2005年连续4年对早、中稻直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连片面积200 hm2以上),增产增效均十分显著,其中直播早稻平均单产均在500 kg/667m2以上,增产幅度在5.6%到14.6%之间,每667m2纯收入(增收+节支)提高114—178元;直播中稻平均单产在630 kg/667m2以上,增产幅度在5.0% 一7.9%之间,每667m2纯收入提高125—154元。

家园 "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水稻移栽很费人工"

前辈,不是我硬要跟你争道理,但你这个逻辑来驳倒我有点勉强啊,最起码少个前缀。我举例反驳你看看哈: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时候,谁都知道手工打铁很费人工,刚出水磨那会,就有聪明人想着能否用水磨推动来打铁呢,结果他发现操作难不好推广不说,因为没有标准尺寸废品率很高还得靠手工修整才能用,最后只能放弃用“机器”打铁的想法了。但当下打铁用哪个就不说了撒?

还有最关键的,我们在争论的时候,我说的是亲耳听到的事实;而您说的一直是记忆中的理论。还有给你补充个消息,原来我老家江苏太仓一直是高产水稻示范区。

(我晚上还特意给老爹又打了电话让他去问其他的乡下朋友,结果都差不多,直播,亩产1300~1400+的都有。)

哈哈,上面老狐狸各出数据了,直播中稻平均单产在630 kg/667m2以上,增产幅度在5.0% 一7.9%之间,这还是2005年的数据。

家园 你举的打铁的例子很好呀

技术进步是需要绩效做验证,如果新方法比原来的绩效高,就会替代老方法的,否则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2000年前,水稻移栽代替直播,就是移栽的产量比直播的高,所以人们才会费更多的人力去移栽。

如果想要直播重新代替移栽,那么必须要证明直播能取得起码与移栽一样的绩效,但这并不容易,我列出过直播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就是国家级大奖,但是谁听说有这样的牛人?事实上,就是有很多人在试,但都没啥大成果,老老狐狸所言的估计也是某个技术专家的科技成果,但这种无法从试验田推广(实际就是只有在他们试验田才能得的这个结果)的科技成果多了去了。

你说了你家乡的例子,我还是希望你能核实得再清楚一些。

家园 不可能这样

氨水那是要计划的,真和你说的一样做的话,就一个字:懒。

送到田里十分劳累,懒人就在路上倒了,说明你那队里和小岗村的差不多,等救济粮呢。

家园 没什么不可能的

事实就是事实,即使你不喜欢,它也依旧是事实。

不分析客观原因,给别人扣“懒”和“等救济粮”的帽子也很无聊。

家园 主粮之外的肉蛋水产油奶来饱腹

楼主以粮为纲事无遗漏本人续楼无力,歪下楼说副食品,并将努力继承发展本楼用事实和数据说理的精神。

再歪下楼说说今年春节办的妖事,突然不满意超市买的所谓草母鸡、童子鸡,一门心思想吃儿时那个鸡,经过一番折腾发现有三项选择:1。农家散养鸡,1只130大洋5斤上下不保分量;2。上郊区农家现抓现杀的20元/斤散养鸡,4斤上下论重算;3。上1号店购苏北老母鸡,一年生2斤重150大洋。作为五谷不分的城里人着实想不通为啥一年生母鸡只有2斤重(以上三种均为裸鸡净重),就算是真的也太奢华了放弃苏北老母鸡,最后1和2各买2只。反响真不错,油层厚汤鲜美,未进过冰箱直接开烧的一开锅香气四溢的真有,进过冰箱的炖汤时料酒和葱姜除了盐什么调料都不放, 一锅汤鸡味醇正舌尖上的幸福现实版。

歪回自家楼里,吃饱不光在粮食,粮、肉类、油三大类达标中国才算吃饱。肉类多由粮食作物中的大豆玉米和饲料作物(草))转化而来,大豆和玉米为粮食和油料双重作物,与牛羊猪畜牧业同属动物蛋白质的水产品,也需消耗水产饲料,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肉蛋奶金三角,禽蛋在中国归属于肉类行业,因此都可折算进广义粮食换算。只有奶类和糖料作物,与粮食关联远些,但仍在农业项下.粮肉油水产与奶糖可以更全面涵盖吃饱的要素,中国人吃饱了还在于肉(蛋)、油、水产、奶等副食品吃饱了。粮食从广义上说是一切食品的基础,无粮不稳,但粮食与其它食品可以进行数量折算却不能简单替换,还要各行业分别努力。因此我细化下楼主结论:1。中国人吃饱不光靠粮食生产,还靠了林牧渔;不光农业还有工业的共同努力;2。中国吃饱靠自己干出来的,中国本土制造中国饱不了,吃饱中国得世界生产。

关于总量世界排名本文不当重点,有些东西人均没什么意义,诸如航母、空间技术之类论国数个头,重工业之类体系齐全更重要.至于资源型或紧密受制自然资源的工农产业,比如土地淡水还有石油、煤炭丰沛,属于老天赏的直接比较无助自身进步。但本文核心在吃,必须每个人亲自吃,每个人都吃得够数才算数,因此就挑干货比――人均值。先自我纵向比较再与世界横向相比.

楼主在一楼给出的当年研究得出的理想值指标:粮食为407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4公斤,植物油9公斤,水产品14 公斤,奶类9公斤,食糖6公斤。

2000年实际达到:2001-20010年发展纲要中提供了2000年达到的人均消费数据:〔1〕口粮206公斤,肉类25.3公斤,蛋类11.8公斤,食用植物油8.2公斤,水产品11.7公斤,奶类5.5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糖7.0公斤。各项指标再增长15%上下就能自我达标。

2010年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口粮135公斤,肉类32公斤,蛋类18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水产品22公斤,奶类32公斤,食糖10公斤,豆类12公斤,蔬菜160公斤,水果52公斤。肉类、水产和奶类要搞大跃进。

2010年实际值:2012年8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登过2010年我国成年人主要食物摄入状况调查,对象人数97,182人,得出如下结论(都换算成月均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指同项里东中西三组数据的中间一组并非均值):粮谷类23斤/月(136.8公斤/人年);畜肉类-3.4斤/月(20公斤/年);禽肉类-0.43斤/月(2.58公斤/年),以上肉类混计22.58公斤/年;蛋类-1.3斤/月(7.8公斤/年);鱼虾等水产品-0.86斤/月(5.16公斤/年);奶制品-2.6斤/月(15.6公斤/年),换算成月均量可以更好对照个人生活经验。

医学调查数据与研究指标相比,考虑到医学调查使用中位数,还有统计方法本身的失真性-食用油无从比较,水产品与2000年的人均值相差很大之外,粮油肉(含蛋)三项主要指标基本接近与达到研究指标,且真实可靠度较高,也与个人具体生活感受大体吻合。

2020年要求达到的目标值-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人均口粮消费135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水产品18公斤、奶类36公斤、豆类13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2020年与2010年目标值相比,下调了肉、蛋、水产,上调了食用油、尤其奶类(还往上调真要上吊了),口粮持平。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纵向自我发展目标体系里,2010年达到了粮、油、肉、蛋的目标值,而且已能保持住稳定状态,水产曙光已现,奶类嘛,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然后再来放眼看世界,在世界人均指标体系里衡量中国人均占有量与消费量,占有量是可能,消费量才是现实。

1. 粮食达标:2011年人均占有量为852公斤(历史最高值),超过800公斤安全线,超当年世界人均占有量,2012年人均消费量500公斤,超过世界人均330公斤。

2. 肉类消费量低于世均值,达到2/3,占有量达标世均:1994年人均占有量54公斤,超过世均,2012年人均占有量53公斤,2005年达到高点59.2公斤;2011年人均消费量28.2公斤,世均消费量43公斤。肉类中的猪肉人均消费量远超世均:1999年中国28公斤,世界人均为15公斤,2012年鸡肉人均消费10公斤接近世均12.7公斤,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低于世均,不到一半甚或更低。

3. 禽蛋达到发达国家均值:1991年人均占有量8公斤超过世均,1998年人均14公斤达标发达国家平均值;2005年人均消费量达到世均,2010年人均消费量21.8公斤;

4. 食用油达标:2011年人均消费量20.5公斤,世均20公斤;

5. 水产品产量达标消费未达标:1999年人均占有量37公斤超世均;2011年人均消费量12公斤,仅为世均20公斤的一半;

6. 奶类远未达标: 2012年人均奶类占有量为32公斤,世均100公斤,只有1/3,近五年没有上升,原计划2012年42公斤能到亚洲人均值未达标;2012年人均生鲜奶27公斤, 世均107公斤;人均消费乳制品2012年人均19公斤,世均89公斤.总类指标与分项指标全部达标未遂.

综上所述,粮食、肉类和食用油达到了世界人均水平,水产品属人均消费没有但占有量已达标,只有两项指标天下地下,即禽蛋超标,而奶类无论占有还是消费量连亚洲平均也差得远, 其它如糖蔬菜水果指标本文不展开讨论。

说明:比较人均占有与人均消费指标任务难度极高实质我并没有完成好, 欢迎河友推翻修正.1. 上文数据来源混杂不具完整可比性, 定义一致且成完整系统的数据既少见权威发布而且难以准确可靠.以上采用的数据有FAO、行业协会发布还有政府部门会议发言, 只能尽可能采用国家级别,世界级论坛官方发布, 还有同性质来源,判断为更为公正的来源.只能人为选择与比较目的关联度强且公正的数据归集而成上一段.2. 无法克服的缺陷: 占有量与消费量的关系, 1)从生产量到消费量的推导, 占有量-储藏(如粮食的国家储备)-流通损耗(生鲜原料)-进(出)口贸易量-其它差异(如肉类生产以胴体计,消费头脸蹄及部分骨头不计入)来计算社会人均消费量, 2)消费独立统计调查, 统计局按城市与乡村居民分类进行抽样统计, 然后按城乡人口比例计算全国消费量和人均量.我国这两大数据系出两门, 因业绩考评考虑等, 基于生产部门统计数据失真不难理解,原本能基本同一的数据成了几倍的倍数关系,使得占有量很难使用了,比如有外媒质疑我国水产产量被放大了一倍.统计抽样方法也有致命的两大缺陷: 在城乡消费差别较大时,大量进城农村人口的消费变值导致数据归总时失真,其次在于社会发展变化,过去家庭消费占近乎全部,而现在实物消费(国家机关企事业的福利发放), 户外消费如在外就餐, 还有食品制品与深加工制品如鸡蛋的松花蛋和深加工的蛋糕和饼干,蛋白粉等,更高端的其它含蛋制成品, 最后还有不断上升的工业消费(粮食用于制酒),这些无法由个人或家庭消费准确还原计量的消费, 如禽肉的户外消费特别是餐厅消费已占到30%以上, 2010年的成年人摄入主要食物的医学调查就有缺失户外消费和深加工消费鲜明的特征,比如禽肉蛋和水产品数量略少, 当后几类消费比例日趋上升时,抽样统计调查系统数据离占有量推导的数据差距也会越来越大。3.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只有处于发展平稳阶段时某个时间点和达标指标的意义才有绝对性,正如楼主介绍的中国粮食生产会有起伏一样, 这些时间点与数据突破更多代表了一种趋势或接近的程度,能够具有历史高点和某个稳定平台的意义., 尽管数据先天缺陷很大,准确度更差,但仍有参考坐标的价值, 因此才被采纳对比使用

通宝推:mezhan,kmy1810,阴霾信仰,板砖黄,桥上,老老狐狸,
家园 引出玉来,握手!

整理本文时,能使用您文中的材料吗?

家园 奶类以后也难达标,我也反对这个标准。

自己养奶牛,太占地。

进口嘛,现在已是世界第一,问题是鲜牛奶目前很难低成本运输,只能运奶粉等,结果导致现在中国人喝的净是调和奶。

还不如多想点办法,诱导大家多饮豆蛋白饮料,顺便也救了东北的大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