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好好去读一下吧。看看当年的领导是怎么看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可没像你说得这样卑躬屈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2758385
日本五十年代已经完成了中国七十年代完成的准备。
日本七十年代基本是把没有竞争力的产能升级为有竞争力的产能,途径就是买买买,全套买,买的新设备比美国的工厂的还先进,著名的《田口方法》里就讲明了整个方法的来源。
50年代及之前日本的工业其实和中国前30年结构近似,偏重工军工,全面,但是经济性差。
我看昭和经济史,50年代风扇合格率不到一半,这成品率不比中国七十年代其他轻工产品好。不搞倒挂出口他们也撑不到升级。
如今讲建国说集体领导,讲过错都让主席承担。而历史是主席不主事就出问题,从井冈山开始就这样。主席挽救中国不止一次了。
是苏联的经济统计方法,和西方的GDP统计方法不同,主要是不包括服务,只算工农业产值。所以总量的统计是不同的。但是,增长率的计算应该差别要小一些。估计如水利、教育和医疗这些国运长期投资的东西可能没有计算进去,正如你说的那样,这是很大的差别。教育和医疗是服务业,苏联统计方法没有产值。
在美苏两霸封锁下根本不可能开放。
1 对上中下层同时赎买,同时洋跃进,高消费高投入造成高赤字,最后大通胀以至于64,玩不下去,让工人们从头再来吧。
这是中央财政的失败。
2 洋跃进引进设备,和平典范引进军工,西方给好脸色的前提是背靠背把苏联往死整。问题是真整死了就该兔死狗烹了,何况还有自己搞的意识形态混乱授人以柄。
这是对外关系的失败。
综合1 2,引进设备要么因为外汇不足,要么因为政治原因中断。在付出大通胀,乡镇企业一波死及三农问题,大下岗的代价后,靠两头在外血汗工厂起步才又撑起来。
能活过来说到底还是经济腹地大,能多错几次。
“城里养不活我们了,现在叫下岗,那时候叫精简。1961年,全国精简2000万工人,我是其中一个。不想回农村,怎么办?当工人三年有了点手艺,开始在农村修自行车、钢丝车,一个人开始,就是要摆脱贫困。”
这种寻求脱贫的个人努力,从新中国成立后就没有间断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我们萧山、绍兴照样也有民营企业存在。”
第一波,血酬换苏联156个重工项目,成功。
第二波,攒外汇引进引进西方技术,毛开头,邓结尾,四三到洋跃进失败,先成后败。
第三波,全球化大潮下,地方政府引资,就是权换钱。入世开始进入快车道,付出和收获都巨大,08年开始收官,现在还不好说结果。
中间大跃进,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开花等等算是衔接阶段缓冲,吊着产能不去工业化就算达到目的。
随后有大跃进,反右,四清,三年灾害,等。文革起因之一就是毛主席无法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可见那时候毛主席早就被架空,只能借助红卫兵。
这种谎言谁相信啊
1959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主席强调了权力要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书记处,“。。。我讲话不起作用。 这一次我要亲自挂帅,总书记为副帅。。。。”。他风趣地说:“我这个人的名字叫毛泽东,我挂正帅,就是大元帅,邓小平为副总司令、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
彭德怀插话,“您不是早就挂帅了吗?”
毛主席回应:“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了我的。是不是这样呢?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因为我跟他闹别扭,闹得相当多。会理会议,延安会议,中央苏区江口会议,我们两个人斗……我是寸步不让,你一炮来,我一炮去。我跟彭德怀同志的政策是这样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年纪大了,要办后事了,也是为了挽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