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铁托有一个很欠妥之处是划分穆斯林族,这样固然削弱了塞族,但也削弱了南斯拉夫族的稳固性。“南斯拉夫民族”这个概念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是有思想基础的。但一战的爆发打乱了这个进程。斯洛文尼亚固然离心离德只向奥地利,但其实由于具体利益及民族歧视因素等等也是有摇摆的。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问题比较复杂,其一,塞族虽然人数最多,但问题在于其右翼民族主义力量太强,缺乏像中国这样整体性的民族观,以塞族民族主义为指导的统一是一种全面取代型和压制型的统一,其二,其实和塞族相比,克族的力量也很强,塞族并不占压倒优势,这样以塞族为文化核心建立南斯拉夫就很麻烦。真正的希望在于以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为轴心建立主体民族(其实这几个族语言文化相当类似),再以此为核心逐步团结其他民族,剩下比较麻烦的是阿尔巴尼亚族,这个恐怕只能跟霍查用外交方式解决了……
我没有统计过,俄语,英语,汉语的影响很大。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应该有,但不会特别多。因为维吾尔族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很吃力。但维吾尔族学习日语很快,因为语法相同。
可能来自于不同的语言。
简单说,就是整个亚欧大平原的各个小民族,为了和汉、斯拉夫、日耳曼、拉丁、波斯、阿拉伯等大民族对抗,显得自己不那么孤单,所以抱团,用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民族作为自己的共同祖先,求得一种心理安慰感。
为什么远在内陆的维语和日语语法类似呢,之间不会有什么联系吧
以前看过一个报告说日语跟夫余语言实际上亲缘关系最近,夫余人的后代就是布里亚特人
日语、韩语都是阿尔泰语系,和德语一样,动词放在最后,有时态变化。
引进几个汉语单词、汉字不能改变语言的种类。
据说(俺不是专家),日本人在人种上起源于云南一代,是从川西、青海、西域、蒙古高原、西伯利亚迁移到日本的,语言是迁移过程中在蒙古高原形成的。
维吾尔起源于蒙古高原
日语在是和族迁移过程中在蒙古高原一代形成的
在语言分类上同属阿尔泰语系
国外的话可以看这个基因研究人类各族混血成果的链接:http://t.cn/8FOITMW
里面提到,现在的维吾尔族大约是在13世纪左右才形成的,主要的基因成分来源是蒙古人种和波斯人种,北方汉族的也有一点。
所以这是当时的历史趋势。
最早是老亚洲人生活在日本列岛,后来有通古斯系人渡来,间或有吴越人渡来。所以日本人外貌就是多样化的,而其邻居的韩朝人则非常单一。
日本语言算独立语言,并非归属某一语系。其语言特征也是多样的,句法近阿尔泰语系,发音近老亚洲人南洋矮黑人,词汇多汉语来源。
帮你上张图,百度来的,方便没有看过《棍子出击》的小伙伴们。
南疆的美名不少,歌舞之乡是其中之一。现在搞音乐历史的人少,要不然喀什单凭乐器都能博得不少粉丝。起码京剧里的各种胡琴都可以在喀什找到原生态的历史。胡,即为西域。
南疆最有名的音乐巨著就是12木卡姆,莎车人是颇以此为荣的。在莎车,甚至还有一位汉族音乐人可以用胡西塔尔演奏12木卡姆里的曲子。第一次看时,我吃惊不小。
搞南疆原生态音乐最有名的是刀郎。他出名后,新疆的音乐人着实吵闹了一会,什么刀郎是维吾尔族的,是全新疆的,阿克苏的,喀什的,和田的。其实,刀郎是谁的不重要,罗林是四川人或者汉族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都认识到在南疆这片土地上还能出这么多美丽的歌。最有意思的是艾力甫和赛乃木,这的的确确是维吾尔族的故事和调式,但真的是罗林用汉语写的,很多维吾尔族歌手都找他要维吾尔语的原版,他真的没有。但据维吾尔朋友说,好几个维吾尔翻译版都不理想。
不过,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南疆的许多文工团都举步维艰。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汉族。我不敢说汉族领导一定会带着这些文工团走出困境。不过汉族领导走穴,找活的办法应该会多很多。起码可以翻译和炒作一下艾力甫和赛乃木。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音乐固然有感染力,但如果听不懂也难以打动人。去年看《星光大道》某期,一个叫陈曦的小姑娘唱《冰山上的来客》的一首插曲,唱得非常好,音乐本身的旋律就十分激昂,歌词又特别的感情真挚强烈,一瞬间便打动了我,感觉很久没有听到能打动人的歌了。你说那歌词翻译不理想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翻译堪比再创作,有时难度甚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