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25)再说“航空军”:强-6丙 -- 本嘉明
我想问问你到底想干什么,到底后掠角是可变还是不可变?要是不可变那还叫变后掠翼么,这种文字游戏你尽可以玩,我家还有一台黑白彩电呢
你举的这四个例子,都不是简单的放大。尤其飞豹,跟J-7和毛主席有什么关系吗
强-6甲,就是当年下马的强-6,可变后掠翼。中国手里有米格-23,看过伊朗的F-14,问俄罗斯买资料和专利也有点可能,当年强-6也搞了一阵子了。这几项加起来,现在沉下心搞,是可能把“强-6甲”搞成的。
“可变后掠翼”等于是铁路运输技术。你不能说现在民航发达了,就把铁路局给撤了,在有些环境下,铁路还是管用的。
强-6乙,可以上航母,所以在强-6甲定型后,再搞。
强-6丙(不带大盘),把机翼固定,不再是“可变后掠翼”,薄利跑量,内外销并举,把洪都的生产线先建立起来。形成批量的同时,开始试验加装大盘,加装失败也没关系。
这些是不是简单放大的案例,这不重要,我知道法国人就是因为另起个新机型太慢太费钱太难搞,才放大幻影-3的,可见放大是个惫懒的捷径。
有谁需要一款能够超音速突防,不能隐形的攻击机?这种东西显然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这又回到70-80年代了,还没画出草图来就已经落伍了。落伍的武器会有人买么,没有人买就不可能摊薄成本。
“强-6丙”并没有超音速能力,近乎直线的机翼和大盘子,决定了亚音速的现实,它就是欺负弱小的。
A-10之好用,在于美国干涉外部世界的小国和非国家反抗力量时,它既实惠又显得不那么暴力。
直到今天,中国执政党始终在幻想仅仅解决好内部问题,就能实现繁荣富强,轻松交掉自己的“历史作业”。但中国不要说再跨步向前,哪怕是维持目前的幸福,就必须介入风险很高的外部世界。
请诸君醒醒吧,就算管好亚洲,2000架强-6都不够用的。
A-10是亚音速飞机,我问你要求一架攻击机具备超音速突防干什么用
在目视距离内,对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费效比。
好,先从结果看,能够对战线200公里范围内敌方有生目标,做到发现和干掉就行了。发现有几种方式,卫星,侦察机,无人机。这个不在讨论范围内。
费用来看。
TG现有的模式估计是无人机加远程火力攻击(火箭炮可以打四百公里了)发射阵地也比机场目标小得多,在不计入卫星侦察的情况下,和培养强击机飞行员,加上一整套机场后勤保障,外加护卫强击机出击的战斗机保障系统的开销,孰优孰劣还是看得出的。
任何技术兵器的最终目的都是把炸药送到目的地,当然是怎么便宜怎么来了。
我一直纳闷为何不和俄国人合作,把雅克-141搞成功,
那个东西装在辽宁舰上,才是真正的价格便宜量又足.
照您的说法,所有的小风洞都不应该存在。
风动实验的基本原理,支持等比例放大,除非您的物理学和本位面不同
但强击机也可以靠后部署,借助加油机,且能机动用于互相远离的方向,为火箭炮不及。
最后达到某个雷诺数。雷诺数是所有风洞的设计指标
(一)
强-6当年的立项目标,是同时成为强-5和歼-6的共同后续机型。所以这不是一款可以超音速突防的对地攻击机,而是一款空对空格斗战斗机,其低速性能主要用于空中格斗,其次才兼顾对地打击,一机多用。可变后掠翼飞机能兼顾低速低空操纵性和高空高速性能,这也是图-22战略轰炸机强调的特点。其实在战术打击层面,对于远程隐蔽奔袭,尤其是对弱国海面舰队的海上奔袭,这还是很有用的。中国如果攻关“可变后掠翼技术”,主要是为新轰炸机做技术准备,当年强-6敢于立项,可见也不是很怵,有几分把握才开的头,放在今天,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近10年来,中国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工程项目,这个都不算什么了,无非是相关几个企业严肃紧张一阵而已。
A-10是相当简陋和“老式”的攻击机,早期款几乎没有电子装备,是美国最廉价的战斗机。它混到如今,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意外走红,美国军方甚至一度打算让其延寿服务到2040年。这两场战争中,A-10的任务并不相同,在伊拉克是打击萨达姆的装甲师,在阿富汗则是打击毛驴客。但整个两场战争的大环境是一致的,就是美国以代差的优势“以强击弱”,打不对称战争。A-10的简陋(低费用,易维护)和皮实,使得军方极为偏爱,可见便宜也有好货,也有需求。
中国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面临2场“对称性战争”(对手与中国势均力敌,甚至更强),也可能面临几场以强击弱的“不对称战争”;只是前者速战速决,后者会拖得比较久,更依赖类似于“火力艇”的,便宜有效的低空扫荡式打击。
但中国空军目前几乎无视强击机的更新。强击机是贯彻陆权的“上帝之鞭”;而J-20等空优战斗机,对于一面临海,仅有一个陆地相邻大国(俄国)而有两个海上相邻大国(美日)的中国而言,则更像是伸张海权的“上帝之鞭”。这两条腿,一条都不应偏废。所以不管现在是否大量列装,新强击机的研发,应该不能等了。研发成功后,需要就多生产,不需要就少列装,保持小步走的连续性,保证无论何时都“手里有货,心里不慌”。这个新强击机,也就是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出一个朴素的,实惠的,低成本的新款,够用就好,不求最贵。
至于新强击机应该怎么走,是否考虑以少量豪华版的可变后掠翼飞机为核心,兼顾低成本“副版”(比如强-6甲和强-6丙的关系),那是空军专家们的事。但现在不考虑下一代强击机,恐怕是不行的。
(二)
所有军工大国,出口的武器总比自用的要次些,也就是前苏联说的,“政治委员版”和“猴子版”之间的差别。但同一款武器,好歹基本功能是类似的,是大老虎和小老虎的关系。问题是设计战斗机时,总要追求最优性能,要尽可能强;但现在的武装冲突,很多是非对称的,敌方甚至不是国家级组织。这要靠大老虎小老虎去逮耗子,那肯定是浪费了------不但不容易逮着,万一闪个虎腰,那亏大了。
所以“强-6甲”和“强-6丙”的关系,是大老虎和猫的关系。轮到打狮子,大老虎去;轮到逮耗子,小猫足够了。这也是航空母舰和“西北风”级两栖舰之间的关系,一架“强-6丙”只有半架“强-6甲”的功能(低速飞行+对地打击)。
美国事先没有考虑这么细,所以打阿富汗的时候,是用狗(A-10)去逮耗子(毛驴游击队);或者临时把兔子(C-130运输机)改装改装,去逮耗子。那效果,也就是比出动大老虎,要好一点点。
我们这样做,平时家里不用养太多的老虎,一虎配仨猫,还省点肉钱。这种从“老虎”身上只选取单一战斗性能,单独成军的做法,也只有可变后掠翼飞机,有这个“分裂繁殖”的条件。
X转换翼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美国军方早在1980年代就资助西科斯基公司研制X转换翼,即先用旋翼起飞后(直升机式),再用固定翼平飞,但一直没能成功。2003年,波音公司再度挑战这一难题,研制了两架“X-50A蜻蜓”,但仍然没有在空中顺利实现推进方式的转换,2架样机先后坠毁。
美国专家Robert Michelson在担任“中航工业(AVIC)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2011年度)”(Avic Grand Prix 2011)评委时,却吃惊地发现,中国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参赛的无人机,居然攻克了美国工科男耗费无数心血和经费都没有接近的高度:无人机从悬停顺利过渡到直飞,随后再折返改为悬停。
中国的工科大学生们,没怎么花钱,就像玩儿一样,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
试看20年后的寰球,竟是谁家天下?
尽量载人,直接操纵。
在武力介入(中国以外的)外部世界时,这个政治意义要大得多:既不易误伤平民,也可以临时取消打击行动。
不是怎么便宜怎么来的。
你这样想,就会重蹈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