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以为断水水不流。
既然是全体中国人,那为何要将资本家拒之体制之外,TG为什么只代表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不是将人先天分成三六九等么?那还有何公平和平等了?
如果你在上海开一间饮食店,一月营收8万块,其中原料等各项开支2万,毛利6万,房租2万,剩下的发工资2万,税前毛利2万。貌似房子的主人分享了GDP的33%?
其实不然,因为你买的原料里面也包含了房价,假定是四分之一,5000, 你发的工资里面还有四分之一要付房租,5000, 你剩下的2万里面,自己的房租/房贷要花5000,剩下的钱去做其他消费,也要支付房租,再算5000,总共4万块钱
整个社会实际要为房子付出的实际是占毛利的67%, 算上税收中的部分用于房子的,全社会贡献最后用于房子的,实际可能超过70%, 这就是今天的上海。房地产实际上是成了中国财富的分配器。
国民党的陈诚有一篇文章讲三民主义,提到民国时大多数人是佃农。我看今天的房奴就是新时期的佃农。 房子取代土地成了统治者残酷剥削底层人民的工具。
我反对这样的社会,即使我是“得利者”。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儿子是中人之智, 靠我的这点财产,不出两代,我的儿孙就会坠入贫民阶层。其实任何社会,想长治久安,自己发财,也要给对方出路。我是09年才知道我的一个表弟在上海过的蚁族生活,大为震惊。但是站在他的立场看问题,我也找不到什么办法让他脱离蚁族。
胡温十年,是用房地产重建了过去的“佃农社会”。如此发展,我看不出将来的解脱之道。
不给出路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 一定是一个动荡社会。
不说孔庆东了,你的生活比周小平强多少呢?你能比小马奔腾的前董事长更有钱吗?
你看过这位董事长生前的遗愿就是要拍《十送红军》这样的电视剧吗?
你知道这剧里多少次提到毛主席吗?
毛主席可不仅仅只是为穷人谋幸福,他本人也不是穷人。中共是一个为中华民族,为这个国家全体谋幸福的党派,这个党的领袖就更是如此了。
有些左边的人仅仅把主席定位于穷人的救星,那是他们认识不足。有些右边的也这样想,倒可能是别有用心,想把主席的形象固定下来,然后就像你这样开始攻击支持主席的民众而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可惜,事实很可能是支持主席的人生活的得好。而你,只能靠领五毛或美分度日。
而且穷人也不见得就全都支持毛主席。要都支持,怎么还会有底层百姓跟着老蒋去台湾呢?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底层百姓出卖共产党员给国府以求富贵呢?
只是钟馗,他们的工具。
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理想主义者,不过饮食男女而已!像毛主席这类理想主义者,即使是在TG早期打江山的那一代中,比例也不会超过10%。
也一定认为上海那十几个开会的是吃饱了撑着的饮食男女。共产共妻不过是意淫而已,舍弃私产更是逆人性而动,坚持要搞的, 不过是跳梁小丑。
然而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发微知著者才能洞察时代的洪流。
TG比你更看得起那些草根。坚持不懈地高成本地删除评论,真的不屑一顾不会花大价钱。
这回你撞枪口上了!
你去查查尚景园第一批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你找论坛有啥用,我当年就是住在公租房里的。
当然我们都不太严谨,你必须把公租房的名字说出来。
不同地段可能价格也不同。
毛的一生,被很多人称为越来越左,晚年,特别是最后十年,更被称为极左。
即使到了所谓“极左”的时期,毛在内政方面也不断强调“左中右结合”,在对外方面,则是与最大的帝国主义广交朋友,天底下那里还有这样的左派。
改开三十多年以来,被称为开明的时代,但有没有实现左中右结合,其实不要说真正做到了,即使言论上也不允许说,因为要“不争论”,“不折腾”,主席台上,大会堂里,几乎被权富独占,几个农民,农民工要么名不副实,要么只是点缀。
毛的一生,是一往无前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最伟大的引领者,绝不是左派,而是永远的向前派,引领着前进的方向。
真正伟大的引领者,是超越于时空,超脱于左中右的,将毛定位为左派,要么是浅薄的偏见,要么是别有用心的大污蔑。
看看这个新闻
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2/09/21/569621.html
说明什么?
一个政府掏钱补贴的公租房,居然还需要辟谣,公租房并不“冷”。 说明公租房当时很冷。
“现在小区内剩下300多套房源”
你自己看看,尚景园是如何消化的?这就是官方给老百姓的“福利”?
职业五毛美分是不少,不是职业的,赚的也不是¥就是$,人们总是乐于标签化别人也标签化自己,没办法,人类其实就是动物还没进化多少,只会这么简单思考,于是,伟人再怎么高瞻远瞩为全体,也只能被后代愚人标签化。
不管是真主基督庇佑,还是砸碎锁链解放自己,人类都只不过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从慷慨激昂到平凡生活。本人非左非右,只是疑惑左边的同志不提振奋人心的大同社会口号,反而是要争取资本家了吗?
也不错,怎么不见他复制几个出来
俺大舅,在一个县级市,前年拆迁,宅基地是一平方换一平方,差不多二百平方,分两套楼房,在原地建楼,不要楼,一平方给2200元,而周围的房价接近四千,可以说,2200元,基本是成本价。村里的耕地,一亩87万,给村里一亩12万,村里要截留一部分,作为保障基金,分给个人大约是六七万,这是根据亩产粮食的价格,乘以剩余承包的年限。大舅说,钱都让政府给弄去了,没了地,村里的农民只能打工,坐吃山空,俺说,比较外来打工的,和本地不能拆迁的,甚至城里没有房子的,能够拆迁的农民,已经很好了。大舅说,使这个理,但凭什么农民不能直接将地卖给开发商。俺说,农民只有耕地的农业利用权,没有变更土地用途的权利。大舅说,但只是补偿承包期的剩余年限的粮食价格也太少了,难道三十年的土地承包期之后,就不能再承包了么。俺说,天下哪有那么公平,比起没有房子,没有保障的人,能够拆迁的农民,已经够幸运了。
这是北方农村的典型。
俺一个温州朋友,位于温州鹿城区,是市郊,九九年底去他家玩,对他家的房子大吃一惊,因为四层的楼房是斜的,俺就问,为啥盖成斜的了,他说,没办法,当时抢着盖的。四层的楼房,因为靠近公路,一楼的一半自己做小卖部,另一半租给别人开理发店,楼上一层自己住,两层租给个人做皮鞋部件加工,都是福建的小孩,晚上工作,白天睡觉,因为鞋厂是白天工作,部件加工只能晚上做。他家旁边,也有人在盖新的楼,一天,俺亲眼见到拆迁队和派出所都去了,要拆正在盖的楼,那家的老太太,就直接滚到推土机下面,好几个妇女也在闹,闹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拆成。这位朋友家,外面还有两个店面出租,后来,过了几年,他说,他家又改了一个厂房,花了一百五十万,在自己的田里建的,钱主要是亲戚朋友借的,温州人基本不存钱,而是互相借。
这是南方农村的典型。
一个北京朋友,零六年买房,开始准备买二手房,俺跟着跑了好几房子,主要考虑海淀区,当时也就六七千,感觉已经很高了,后来,他还是买了新楼,在玉渊潭那边,好像是六千九一平方。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有房,他爷爷奶奶也有房,由他父母照顾,他的叔叔姑姑都是权富,应该不会争,他说,他爷爷的房也肯定是他的,他的女朋友,也是北京人,独生女,与他家的情况差不多。
这是大城市的典型。
有工作机会,在工作的附近有住房,有教育医疗养老的基本社会保障,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梦想,但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人,只能满足第一个梦想,大约一半的人能实现第二个梦想,更少的人才能实现三个梦想。不能实现第二三个梦想的人,再加上尽管有工作机会,却不稳定的人,将成为中国稳定与发展决定性主体,反过来,那些有很多物业房产,享受体制内过高收入和保障的人,将会成为无房子,无稳定工作,无基本保障阶层的对立面。
资产特权的寄生阶层,与三无阶层的对立,对抗,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对于全中国来说好象即不具有代表性,也不具有普遍性。
你有没有去调查一下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乃到中西部的县城的情况?是不是全中国所有的无论大中小的城市乃到县城的人都是蚁族?所有人的产出的70%都贡献给了房租?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为了买你所说的砖头?
就具体到魔都来说吧,现在魔都超过二千万的人口,没有房子的有多少?其中不准备定居的有多少?准备定居的有多少?其中想买房的有多少?买不起房子的有多少?买不起房子的人中间三十岁以下刚毕业工作不超过五年的有多少?工作超过五年的年龄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有多少?四十岁以上的有多少?这些买不起房的人中叫嚷房价高叫得最欢的是哪部分?占多少比例?不声不响为自己能买得起房而努力工作的是哪部分?占多少比例?
你如果能把这些数据都调查清楚再来对房价问题发言会更有说服力,否则的话,不过是牢骚乱喷而已。
能否简单的说说你的推算过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