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No Zuo No Die之法币的贬值 -- 须弥一芥
纪念金圆券发行66周年
国粉的“黄金十年”里民国很重要的一个成就是统一货币。
民国的统一货币分两步,第一步“废两改元”---1933年3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令》。1933年4月5日,财政部颁发《关于废两改用银本币的布告》规定:自4月6日起,“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从此完全废止了银两流通,结束了中国近千年的银两制。这便是民国货币史上的“废两改元”。
1929年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到了1931年,因危机深化老牌金融帝国英国首先废止了金本位,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各国展开货币战争,竞相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为转嫁危机,美国也放弃了金本位,变相恢复了金银复本位制,通过购银法案,强行规定美国的金银储备中银要占四分之一,为此禁止白银出口,高价收购白银,提高了世界市场的银价。
受美国冲击,银本位的中国陷入的通货紧缩的状态,白银外流、银价提高使中国币值大大抬升,严重地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财政恐慌,社会危机加深。
为此,进行了第二步的“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1935年11月4日时,一元法币换银圆一元。1937年抗战爆发前法币总发行量大概14亿元。
“法币”改革开始是由英国支持的,所以最早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或14.5便士。1935年时英镑还不是十进制,1英镑=20先令=240便士。
1936年5月12日《中美白银协定》后,法币又和美元挂钩,100法币=30美元。
到了1948年,为了挽救国民党摇摇欲坠的统治,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同时停止发行法币。
规定金圆券一元折合法币300万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里还有银币1元兑金圆券2元的规定。相当于不到13年,法币贬值600万倍。
金圆券发行前法币总共发行了663万亿,按“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折2.2亿金圆券,“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目标是限制在20亿金圆券,相当于通货预期又膨胀了近10倍。
到了民国彻底崩溃的前夕,1949年7月3日,当时的行政院长阎锡山公布“改革币制令”,发行银元券,规定其价值等于硬币银元一元。金圆券则以五亿元折合为银圆券一元,限于9月1日前收兑。银元券因为TG宣布不予收兑,根本就流通不起来,就是废纸一张,在大陆最后时刻全靠硬通货--黄金银元和美金在支撑。
当时美国银价便宜,国府购进白银铸造成银元,运回国内还能进行银元套利,净算小帐了。
所以法币流通的时间基本就定格在1935年11月4日到1949年7月3日,4990天,13年8个月合164个月,最后贬值1500万亿倍。
国民党最后的货币改革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正所谓: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You Zuo You Die You Don't Cr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收藏了。
根本不是自己做。
都是敌人太凶恶
“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1.0
“根本不是自己做。都是敌人太凶恶”——2.0
期待3.0版本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日军太凶恶;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美军不给力;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军阀不配合;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百姓太愚昧;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老天不帮忙......
同样是抗战八年,TG政府又是怎么过来的呢?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概述》--李祥瑞
第一个时期,是从1937年至1940年底,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并开始由依靠外援向着半自给道路转变的时期。
……据记载,1937年至1939年边区财政收入中外援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7.2%、51.96、85.97%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一切外援断绝。……为了渡过难关并求得以后的发展,首先,求助于民,发行公债500万元(实收612万元),征收公粮20万石(包括上半年向群众借的5万石)。第二,确定了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切实发动机关、部队、学校进行生产,以解决经费困难。第三,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授权边区银行发行“边币”,支持生产和用作必要的财政垫支。
……这一年边区财政支出为60亿元,其中机关生产自给部分占64%,政府公营企业收入占19%,税收和公盐代金占10%,银行垫支占7%,而且主要是用于生产投资,创造了财政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阶级状况也起了变化,富裕户空前地增多了。据延安县柳林区四乡的调查材料,该乡1936年共有106户,其中雇农14户、贫农48户、中农44户;1943年共有125户,其中雇农1户、贫农15户、中农94户、富农15户。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黄正林
农业发展:
年代 耕地(亩) 粮食产量(石) 植棉(亩) 产量(斤)
1941 12 223 344 1 470 000 39 987 508 131
1942 12 486 937 1 500 000 94 405 1 403 646
1943 13 774 473 1 600 000 150 473 2 096 995
1944 12 205 553 1 750 000 295 178 3 044 865
1945 14 256 144 1 600 000 35 000 /
工业发展:
解放战争中,国统区天文数字般的通货膨胀和金圆券的崩溃就不必多说了,TG这边怎么样呢,经济崩溃了吗?
《解放区的扩大及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山东省情网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锦州》――记工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TG和美军乃至联合国军开战又如何呢?在进行抗美援朝的同时,在面临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全面封锁的同时,在百年内战外战的废墟上,新生的政权还进行着解放新疆和西藏等地、剿灭土匪和国民党残部、反击国民党的轰炸和渗透等工作。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徐焰做客人民网,谈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
《抗美援朝推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原《红旗》杂志编辑有林
交通运输:
工业:
农业:
居民生活:
至于国军方面吗,只能说: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you zuo you die why you cry
you die you cry why you lie
you cry you lie why no shy
--by Diamond@CCH
版权所有,转载不究
里面提到抗战结束后,国府手里的外汇储备有9亿美元(1945年的9亿美元),张老先生说道,中国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外汇,也不会再有如此之多的外汇。。。结果2年不到,国府就把手里的钱花个精光,只好靠滥印法币维持了,再接下去,就是金圆券改革了。其实改不改国府都得完蛋,根子在国府决定打内战的时候就定了。
真不知道老蒋是怎么想的。土地革命时候的TG够弱了吧,打了10年也没消灭TG,八年抗战后,TG手里光军队就100多万,居然喊出3个月消灭TG。。。
抗战中的法币贬值过程
法币的一文不值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对来讲,1935-1945这十年表现还行,甚至支撑了抗战8年。
1935年11月4日法币改革前,前文所述法币的四大发钞行总共发行了银行券约4.6亿元,到1937年7月7日前,法币总发行额为14.07亿元。
抗战期间法币发行到1939年4月翻了一番,达28亿元,1941年底增至151亿元,1944年底为1894亿元,到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是5569亿,抗战期间通货膨胀400倍。
也就是说,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4年半,通货膨胀了不到11倍;美国参战后3年8个月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近37倍,真心坑自己的是美国亲爹啊。
可供比较的是日本,1936年日元总发行额为18亿日元,到1940年为47亿日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59亿日元,1945年8月423亿日元。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4年半,通货膨胀了3.3倍,美国参战后3年8个月又在此基础上增加7.2倍。
在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满洲国元1932年发行之初和中国的银元基本等值。1935年11月起,改实施与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与日元等值。1936年总发行额为2.75亿,到1945年8月发行额已是136亿,通货膨胀近50倍。
日元的价值以前长期是盯住美元的,大概1美元=2日元。1933年底曾经贬值到英镑1先令2便士,和1935年法币改革时法币价值相当。
法币改革后因为法币的准备金充足,法币的币值很坚挺,早期法币换汇是无限制的。(当时在英国伦敦的准备金有2500万英镑,存在美国纽约的约有一亿二千万美元)
1937年抗战开始,中日双方很早就进入了“总体战”的模式,金融是其中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日本为破坏中国战时经济,一方面在沦陷区强行以伪政权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顺便打击法币,降低法币的购买力。
1938年3月10日,国府实行外汇审查制度以后,取消无限制兑换,但汇率不变。1938年6月开始汇率浮动,主要以市场操作稳定汇率。
1938年8月中旬到1939年6月初,上海法币的黑市汇价被中英方面公开推持在8.25便士的水平上;1939年7月到1940年4月,法币汇价仍由国民政府暗中支撑维持在4便士上下。
1939年3月成立中英外汇平准基金,由中国银行(325万英镑)、交通银行(175万英镑)和英国的汇丰银行(300万英镑)、渣打银行(200万英镑)共同出资1000万英镑具体操盘稳定外汇的汇率。1000万英镑合5000万美元不到,面对战争这个吞金兽,很快就打光了子弹。
1939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喘息之机,趁着开战初英镑、美元汇率下跌,中英外汇平准基金抛出法币,回笼了420万英镑。
1940年5月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6月22日法国投降。到7月,原有的1000万英镑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只剩了200万英镑,大英帝国已自顾不暇,法币开始急速下跌。
1940年7月18日,英国不仅不顾盟友,还在日本的压力下关闭了滇缅公路三个月。坑队友是大英帝国的传统啊。
1940年9月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封锁了中国除缅甸之外所有的对外通道。中国沿海口岸和国际通道被日军封锁,进出口贸易受阻,外援物资运输困难,物资严重匮乏,政府财政税收锐减,军事开支庞大,货币发行量猛增,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法币急剧贬值,到1940年11月黑市一元法币兑换1.5美分,跟1936年的30美分,贬值20倍。
面对法币汇率如此急速的下跌,蒋介石于1940年10 月和11月两度致函罗斯福。他说,美国如再不采取积极态度,中国的抗战将陷入危险,并请求武器援助和维持货币稳定所需的2亿-3亿美元的贷款。
1941年1月,中美法币稳定基金协定签定。美国投入5000万美元。实际只用了1000万。花美国人的钱手续太多,条件复杂,并不容易。这笔钱1943年4月就还了。
事实上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中国从美国一共借到4笔贷款合计1亿2500万美元,都是有实物贸易作支持的,美国也不亏,利息也不低。
这4笔是:
(一)1939年2月桐油借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二)1940年2月锡贷款,两千万美元。
(三) 1940年10月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四) 1941年4月金属矿物贷款,五千万美元。
陈纳德及其飞虎队所使用的飞机,都是中国花钱买的;人是中国高薪雇的,跟美国援助八杆子打不着。
真心帮助中国抗战是苏联。
从1937年开战,中国从苏联(1938年3月、1938年6月、1939年6月)分别获得三期贷款共计2.5亿美元,三期贷款的中国实际动用额,经我国史学界计算是1亿7317万6000美元。
而且意义最重大的是苏联给予中国全部是军火贷款,中国利用这些贷款购置大量苏联军火用于抗战,而西方国家的17笔贷款全部是非军事性的,没有一笔为军火贷款。苏联贷款利息亦较低,年息仅为3%,为我国所获最低的(英美援华贷款则为年息6.5%以上),且偿还是农矿产品各半,西方国家的贷款以国际市场上紧缺战略物资为偿还物。至于军火价格,至少低于国际市场价格20%。
苏联援华飞机共计904架,其中轰炸机318架,战斗机542架,教练机4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中方统计为24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200万枚,以及其它军火物资。
这些军火都分给了国军,其中著名的机械化师200师就是苏械的,而八路从苏联拿到是精神原子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而且苏联很多先给物资后签合同,很多合同是抗战胜利后补签的。所以苏联贷款对法币的通货膨胀是正面作用。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贷款和援助就消失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奇袭珍珠港,日本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时也向德、意两国宣战。抗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奇葩的是,在二次大战中,却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宣过战。
To be continue…
恶性通胀这种杀鸡取卵,迅速摧毁经济基础,迅速集中财富,置最广大的生产者于地雷阵之上的政策,任何一个稍有理性的政府都不会像KMT政府这样乐此不疲的采用。
推行恶性通胀就像人吸毒一样,统治阶级飘飘欲仙,浑然不知“欲仙”接下来就是“欲死”,统治基础崩裂之后,也没有控制地方自治性的力量了。
土共的财政情况西行漫记中也有描述,甚为震惊。
战争中日本政府一直没承认这是一场战争,或者说它试图向国民隐瞒这是一场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的事实,而称之为“支那事变”。
“日中战争”是后来日本史学界赋予的名称。
也可以说这种无视现实的轻描淡写出自日本政府对中国的蔑视和狂妄自大的心理——“中国根本不配成为帝国的战争对手”。因此,他们挑起称之为“北支事变”的七七事变,以为会像以前的“济南事件”、“满州事变”等一样,用几个月、至多半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成侵略目的。但他们想错了,“北支事变”扩大为“支那事变”,进一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后来,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那就更不存在宣战的必要了。进一步扶持汪伪政府,这样中国的“合法政权”不仅不是帝国的战争对手,反而成了盟友了。
可以说,对中国的战争的合法性,即使在当时的日本国内,也是很成问题的。一开始宣称“暴支膺惩”,即对中国抗日行动的惩罚,但稍有良知的国民会想:如果只是惩罚行动,怎么会没完没了,子弟被不断送往战场,却见不到解决的迹象呢?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才解决了这一道德难题。对中国的战争行为,成了“从英美等西方列强手中解放亚洲”的“大东亚战争”的一部分,从而在对战争抱怀疑态度的国民(以知识分子为多)中获得合法性。从这一点上看,太平洋战争是日中战争的必然结果。
日本上层对中日战争认识的暧昧性,与其对华总体战略的混乱,军事上中国战场的泥潭化,以及最终演变为对英美全面战争,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战争认识也被战后右翼势力继承下来直至今日,承认对英美战争的彻底失败的同时,却大肆宣扬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对日中战争的意义却极力矮化,战争本身并不存在,只是“事变”,又何来战争罪行、战争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