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医汗法的免疫学思考 -- 思想的行者

共:💬11 🌺3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医汗法的免疫学思考

中医的汗法是一个中医学习者首先就要学习的内容,我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在翻开中医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也是这些内容。

中药对于病毒的直接杀灭不是太强,但是人出了汗以后,确实会感到比较轻松,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当感冒病毒入侵人体以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与病毒作战,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就如同一场人体和病毒的战争。

而人体和病毒的战争会产生很大的后勤问题,诸如需要给免疫系统调集更多的营养,需要处理受伤的免疫系统细胞等等,这个后勤压力显然比人体平时的压力要大很多,因而也就导致了人体的不适。

反过来说,后勤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免疫系统本身的战斗力大幅下降,因而难以及时的迅速的杀灭病毒。

所以,中医的汗法(当然还包括下法,吐法等其他治疗办法)更多的作用在于解决免疫系统的后勤问题。

当然以上是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具体到微观层面,就需要更具体的分析。

为什么人体在受到感冒病毒侵袭的时候,脉会很浮---或者说手一搭到挠动脉就可以感受到很强的脉动,中医的说法是病邪侵入了太阳经,是太阳经的表症。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感冒病毒侵入人的上呼吸道的时候,挠动脉的脉动会发生那样的脉动?

显然这里挠动脉的激烈的脉动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大脑指挥下开始工作,而且免疫系统的工作范围也基本上仅仅在人体的上皮组织等等地方发生---因为病邪入侵得浅,于是人体的上皮组织的免疫系统得到了大脑的指令,需要激烈的运转起来。

由于免疫系统在上皮组织激烈的运转,这也就导致了血液的脉动很容易在表面上摸到。

免疫系统在人体的上皮组织的激烈的活动,显然增大了上皮组织的细胞的负荷,例如更多的血液进入上皮组织,白细胞死亡以后,剩下的水以及相应的电解质也增多,而这些水和电解质往哪里去?

这些与病毒交战并且英勇牺牲的白细胞留下来的水和电解质往哪里去,如果没有一个通道让这些水和电解质更顺利的排出,那么人体显然会感到难受

而且,死亡的白细胞所残留的水和电解质不能顺利的排出,也导致其他的白细胞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因而在这个时候中医大夫来了,他们给人体的上皮组织的免疫系统减压来了,通过中药,让人体排汗,随着汗液,死亡白细胞所残留的多余的水和电解质等就排出人体,这样人就感到轻松很多,免疫系统轻装上阵,很快的人体就把感冒病毒杀光了,于是人体很快就康复了。

仅仅把治疗感冒病毒的感染理解为杀灭感冒病毒是拙劣的,如同西方的线性式战争模式相比于孙子兵法,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这样的系统性战争思维一样的拙劣。

关键词(Tags): #中医
家园 把治疗感冒病毒的感染理解为杀灭感冒病毒是拙劣的,太对了。

杀菌能力,中药材的确有,譬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诸如此类的,但能和西药的浓缩强度比么?有效成分差上万倍。但为何中药能起作用?

人体在受感染的时候,事实上全身所有的系统都被调动起来应付感染。不过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免得喧宾夺主。

家园 我这里是开放性讨论

只要不人身攻击,任何观点我都欢迎

欢迎您就中药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方面做更多的阐述。

家园 我认为你的思考很内行

免疫系统本身并没有具备特定的实体,只是粘膜、体液、脏器、腺体等作用的组合,中药既然没有直接杀菌的作用(其实也是有的,譬如鱼腥草、井底泥等,但所含的有效成分非常低,这和西药的浓缩化学药无法比,差上万倍),那么所起的作用显然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也就是全身整体性的应付外来感染的作用集合。

但吐和下法,和汗法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这个你不一定会认同。吐、下两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更超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我以下法为例子,阳明病的循衣摸床,大肠粪便积聚体温升高,大肠杆菌迅速繁殖裂变,释放出毒素影响到中枢神经,泻下就可以排走有毒菌种。这在西医的急诊偶尔会碰到,本来以为要完蛋的,不知怎么碰到病人的腰部,排下满盆的粪便,人就好了。(这是急诊科女超人发表过的一个医案)。吐法,是排出食道和胃部的有毒物质,同时影响这个部位的神经。说的更清楚一些,吐下两法的作用,是排出上下两个区域的有毒物质,或者影响这两个区域的神经(吐下都有刺激这两部分神经的作用)。

你对汗法总体上和免疫系统的关联,我认为非常正确,但列举的实际的内容,大概还需要补充,我就将其与中医经典伤寒论结合,尝试描述一下。

1、浮脉,是轻按有余重按无力,胡希恕认为是组织里水分增加了,把脉管往外挤,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个时候,人体的代谢已经增加,发热了嘛。但还有更内在的原因,那就是血液和血管本身发生了变化。局部炎症(感染部)产生的炎性因子,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流向全身,此时肥大细胞很容易沉淀于血管分叉处,它沉淀下来,也会释放出如组织胺等炎性因子,局部就会有发痒等问题。因此在太阳病里面,是有身发痒的问题的。手腕部位的动脉,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是有扩张趋势的,但同时因为血管的扩张带来的血压轻微降低,在高代谢的状态下,血氧等不足,又需要血管增强收缩,这样的矛盾,导致轻按有余,重按又无力的状况。

2、上皮组织局部的炎性状态,也就是你说的水和电解质,是被血管带往全身的。太阳病中风,出汗脉浮,说明出汗并非如你说的给免疫系统减负。但太阳病的伤寒,身痛、头痛,的确和代谢物有关,这个刺激人体疼痛的,到也不是水和电解质,而是能量主要是糖的非完全代谢物。

3、那么我所认同你的汗法对免疫系统的后勤支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实就是神经血管调节 和 肾上腺素的调节上,而不是水和电解质的问题。当然,我这话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体自身条件不一样,那处薄弱就会体现出那一处特定的症状来。中医随症诊治,体现了这个特点。但一般情况下,讲感染,对神经血管和肾上腺素的关注,更重要一些。

太阳中风,脉浮汗出,这是整体能量不足,但代谢物又能刺激血管和神经,让神经打开毛孔排汗。能量不足,主要体现在糖分的不足,而糖分的来源1、血糖、2、肾上腺素刺激肝脏。肾上腺素不能刺激人体把代谢水平提到足够高的程度,或者血糖来源不足,都造成无法来应对免疫系统的前线作战。因为人体在应对感染的时候,尤其是在感染的第二阶段激扬期,是需要大量的能量,这时候体温也是最高的。人体使用能量,主要来自糖分和脂肪,但在感染的时候,人体的血氧供应不足,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能量供应就是糖分(但不是最佳的,因为此时糖分是无氧裂解)。

太阳伤寒呢,又是另外一个情况,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人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紧张到连汗都发不出来了。我们知道,人在野兽追咬的时候,是绝不会想着撒尿的,也不会有饥饿感,此时血液都集中到了肌肉层,脾脏等储存的血液会一次性大量的甩出来。把脉的时候,就变成了浮紧脉。你提及的代谢物无法排解的问题,就出现了,身体痛啊。但这个代谢物主要是糖分不完全分解造成的,在肌肉里,也不是你提及的电解质和水分,因为这东西是小分子,进出血管是分分秒的事情。而且组织间可以容纳大量的水分,看看那些水肿的人就知道了。

(说点题外话)这个肾上腺素啊,只有在觅食性的动物身上有。对动物来说,每一次的捕猎,都可能是一去不复返的冒险。肾上腺素可以让动物处于高度警觉和敏捷状态,让气血供应与捕猎相关的组织中,这也算是进化的一种选择吧。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一度对糖尿病的思考,就集中于这个肾上腺素上,肾上腺素(皮质)是一种类固醇激素,II型糖尿病人普遍比较胖,在中医看来,阳虚问题是存在的,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可以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和能量消耗,我的猜测是:是否存在一个错误的机制,导致胆固醇给肾上腺素提供的原料过程出了差错?从而胆固醇在血管里沉淀,而肾上腺素分泌却降低了水平。 这个猜测也是观察到两个病人,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经常说身体乏力的现象。但药物说明譬如立普妥,是说这个药物吃下去后,并没有观察到基础血浆肾上腺素降低的状况。我没找到更多的资料,因为我认为这个观察是不足的,人体肾上腺素是用来应对危急状态的激素,在平静状态下,人体的代偿机制就足以弥补少量的不足。

4、人感到轻松,是神经系统的反馈。病解除后的汗出,是人体的代谢降低,肾上腺素分泌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度降低,从而觉得轻松。

以上都是个人一家之言,错误肯定难免,见谅。

通宝推:yiwensilan,
家园 事实上西医对感冒不开药,就建议多喝水多休息

在西方常体内到的中国家长抱怨的话就是孩子病得那么重了医生也不给开药

家园 我所使用的免疫系统中的系统两字是更广义的内涵

人们对系统的定义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目的的事物的组合,所以当我谈免疫系统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免疫系统,而不仅仅是在西医的比较粗陋的分类基础上的免疫系统的概念。

或者说,我所谈到的免疫系统是包含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的人体应激体系的。

确实,中药对于神经系统或者广义一点的说应激系统的作用是很微妙的。

以SARS的治疗而言,SARS的中医病症貌似应该是温病,这里的温应该就包括了免疫系统的温--或者说是过度反应

SARS患者死亡的一个大原因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结果导致人体死亡,而西医的治疗中为了避免这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使用了大量的干扰素。

其他的诸如人体的所谓的上火

这个上火是什么意思呢?个人的理解还是从免疫系统到神经系统或者广义一点的说是应激系统的过于激烈的(炽烈)的状态,因而导致了原有的人体各系统的平衡的打破

因而中医所言的上火也包括了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很容易发怒,也包括了各种炎症--诸如喉咙痛

你所说的关于风邪,寒邪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在微观层面的影响,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现在貌似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

不管风邪,寒邪,湿邪,上火,等等发生在太阳经还是阳明经还是少阳经还是哪个阴脉,在微观层面,至少是可以用显微镜或者其他的探测仪器所探测到的共性是什么?

或者说人们在不确定病邪所在经脉的情况下,根据各种仪器也能够确定人体所受的那种邪气?

我主张的是首先需要从动物实验入手,例如风邪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吹风对人体是不好的,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长期吹风,容易得各种风邪,那么从人体组织而言,发生了哪些具体的改变,以及这些具体的改变随着病邪的增强,又如何变化

我觉得这首先需要从动物实验出发来获得更多的信息。

给你送花还是比较吉利的,得了16株钱。

家园 西医确实没有办法,对病毒西医的方法本来就不多

对于细菌感染,西医的方法倒是比较多,毕竟细菌的个体更大,结构更复杂,有细胞膜等等,一种药物让细菌的细胞膜穿孔,那细菌就杀掉了。

但是对于病毒,RNA型,或者DNA型的病毒,也就只好干扰病毒的复制,但是效果往往不好。

家园 中医的汗法相当于兵法中的水攻

并没有说排出的是死亡的病毒或白细胞之类的。发汗解表的中药将人体的汗腺打开,让病毒随着汗液一起排出体外。另外一旦汗出,人的体温也会下降。

家园 【整理】中药“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改变菌群治疗糖尿病

2014年10月3日,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ISME Journal)在线发表一篇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一种中药复方改善糖尿病过程中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特征”。这篇论文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仝小林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赵立平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The ISME Journal是国际微生物生态学界的旗舰刊物,最新影响因子为9.276。

该论文对一种来自张仲景《伤寒论》的经方“葛根芩连汤”做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糖尿病临床治疗试验,证实该中药复方具有明确而显著的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对治疗前后粪便样品中的DNA所作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发现,药物的疗效与菌群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解释中药复方的临床效果提供了一条新的证据链。

该研究表明,安慰剂组和低剂量组在12周的时间里菌群结构基本在原地踏步,没有显著变化,临床症状这两个组也没有改善。随着葛根芩连汤的剂量提高,处理组志愿者的菌群结构距离开始治疗前也越远,而临床疗效也越好。研究还发现,高剂量组志愿者的菌群在用药4周后就移动到远离起点的位置,在接下来的8周里一直在这里不变,而临床症状一直持续改善。也就是说,菌群结构显著变化在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在后,提示菌群的变化可能是症状改善的原因之一。由于使用了高通量测序和深入的统计分析,研究者从4千多种细菌中找到了与症状改善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具体的细菌种类。用药以后,一些病菌的数量下降,而一些有益菌的数量上升。特别是一种叫做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的细菌在用药后显著升高,而且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药量越大,临床改善越好,这个菌的数量也升得越高。这种细菌已经有很多报道,是可以产生丁酸盐,具有消炎作用的有益菌。华大基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糖尿病人菌群研究论文中,也发现这种细菌在病人肠道里是显著降低的。这种细菌是可以人工培养的,因此,下一步可以分离这种有益菌,对作用机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也有望成为糖尿病人可以使用的益生菌。

{ur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61-833216.html[/url]

家园 【整理】西方人惊呼在中草药中发现了“病毒青霉素"?

A Future Ebola Solution? Scientists Discover First ‘Virological Penicillin’ in Chinese Herb

Western medicine has evolved tremendously over the years. While not perfect, we are in a better situation than 100 years ago when it comes to fending off disease. One of those primary advancements came in the form of antibiotics, able to treat numer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though certainly not risk-free). Now, researchers from China have discovered what they call the first ‘virological penicillin,’ which may prove to be the next ‘antibiotic for viruses.’ Even better news, it comes in the form of a natural, ancient Chinese herb. Perhaps this is what we should have been researching for the next Ebola outbreak.

外链出处

其实这个工作就是前些年发现微小RNA的横向转移的张辰宇团队做出的,科学网博客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这篇论文不复杂,大致就是金银花(honeysuckle, HS)编码了一个miRNA基因MIR2911,能够比较光谱的作用于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e, IAV)。MIR2911在煎煮后的金银花汤液里高度稳定;持续的饮用或者喂食金银花汤液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和肺部的MIR2911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体外实验表明MIR2911可以作用各种流感病毒包括H1N1, H5N1和H7N9。合成的MIR2911能够显著抑制H1N1编码的PB2和NS1的表达;合成的MIR2911或从金银花汤液提取出的RNA能够显著抑制H1N1的病毒复制,并且恢复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体重减少;金银花汤液中生理浓度的MIR2911已能够直接及有效的抑制H1N1,H5N1和H7N9的病毒复制。口服MIR2911或金银花汤液能顾显著减少由H5N1引起的小鼠死亡。最后这些结果表明MIR2911是第一个从中药(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中发现的能过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的活性分子。

外媒的报道

网上搜了一下,外媒的报道还是挺多的,例如:

中药里发现病毒的青霉素(‘Virological Penicillin’ Fou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病毒的青霉素:植物MIR2911直接作用流感病毒('Virological penicillin': Plant directly targets influenza A viruses)

病毒的青霉素?(A ‘Virological Penicillin’?)这个是吐槽的,大致就是金银花的产地和品种有么有影响,另外金银花分金花和银花,究竟哪个有作用?学术质疑很正常。

Honeysuckle tea to fight flu? Chinese claim‘extremely novel finding’

By Ben Bouckley+, 08-Oct-2014

Chinese scientists are claiming an ‘extremely novelfinding’ after mice fought off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flu when fed ahoneysuckle tisane.

http://www.beveragedaily.com/R-D/Honeysuckle-tea-to-fight-flu-Chinese-claim-extremely-novel-finding

金银花茶抗流感?中国宣称“极其新的发现”

科学网薛宇博文:金银花这是要成神药的节奏啊

家园 中医伤寒论治感冒绝对性价比第一

中医伤寒论治感冒绝对性价比第一,只要弄清寒症还是热症,基本药到病除,江南地区葛根汤很好用,不管寒还是热都可以用,关键问题在于药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