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从这次诺奖看科技发展的民间化趋势 -- 鸿乾

共:💬7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从这次诺奖看科技发展的民间化趋势

从这次诺奖化学奖,聊聊科技发展的民间化趋势。

先参看一个河里的文章:

关于衍射极限和本次炸药奖 链接出处

这已经把事情讲得很清楚了。谢谢作者。

最近还听说一个在硅谷工作的中国人,其实离开这个发明也很近。据说这个人是物理背景,他在读到那个Betzig九十年代的文章后,也感到关键处在于:如何处理精密机械精度和光分辨率精度的关系。可以对同一个东西,采用各种的精密机械的办法,获取角度不同的相片,再利用一套物理和数学的计算方法,从这很多相片中推出目标东西的超清晰图像。因此这个人提出自己的方法,把方法写出了文章。但是这时,这位朋友已经去就了程序员工作,已经没有了试验数据,也不可能再做实验。因此在其文章中,就含糊其辞说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云云。据说,和后来Betzig的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位朋友的论文送去杂志社发表,应该是在00年代的初期(就是说比Bertzig的获奖工作早若干年)。但是编辑部说你没有自己的试验数据不行。这位朋友,也没有把这个事情真当回事情,就这样算了,文章也没有发表。可惜了。直到现在听说这样的工作得到炸药奖,才后悔莫及。如果现在,就没有问题了,他完全可以把文章先在网上发表。这就是说,现在民间的科技力量,其实也有能力做出炸药奖一级的工作出来。

其实,Betzig的获奖工作,也应该算是民间工作,因在他做出这个工作的时候,他并不属于某个专业科研机构,完全是他利用自己的资源,自己的时间,自己自由做出来的。

这样看,是否科研历史开始了自己的循环:以前,科研大多数是民间的兴趣工作,以后才逐渐为科研机构所垄断,现在是否又开始了民间兴趣工作?

免责申明:那个硅谷的朋友的事情,是我转辗听说的,我不知道是否的确是事实。

家园 中村修二也可以说是半业余

他本是三本野鸡大学硕士毕业,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到鸟不拉屎的小地方一个小公司,做日光灯管荧光粉的,跟他专业也不对口。楞是自己坚持10年,天天加班到晚上10点。做着公司同僚们谁也不懂的实验。中村几乎是自己一个人干出来的,他那个荧光粉公司里没人知道他做的是什么。没有小组,也没有助手,就他一个人干这个。这个完全是中村自己选题自己干出来,跟日亚没关系。(很多年前我看半导体业内杂志的文章这么写的)。

是的,可能是个趋势。生物技术研究都有开源的了。说不定僵尸病毒正在某个农场的野生实验室里酝酿呢。

家园 你这个说的也过分了

德岛大学虽然不是好学校,但也不是野鸡大学。他搞研究,虽然公司不重视,但还允许他呆在公司里搞,而且好像上司还是给了笔钱,而且送他到美国学习,也算可以了。

搞物理化学生物投入太大,个人不是富家子还是很难的。比较合适自己搞的是数学,不需要做实验,纯拼脑力。

家园 一个小公司,养了一个不知道在干啥的职员十年,老板有病吧
家园 其实主要的还是环境,现在是否有了这种环境

搞科研,特别需要一种环境,一个社区。以前,这个环境只有科研机构才能提供。现在网上发达了,可能网上的社区,就可以取代物理的科研机构。例如,以前发文章,各种门槛很高。现在发文章,往往先自己发网上,再提交杂志,也是很常见的。

楼下说,物理化学生物的科研需要的条件很大,也对。但是,现代科研,也没有谁就一定要全部都干完。很多部分,甚至主要部分,乃至于核心部分,也基本上是脑力的,完全可能由不具备实验条件的人来完成,当然,这些人事实上是那个环境,那个社区中的,就可以了。

这样的情况下,物理的机构外部的活跃的社区,是对现场的科研机构的冲击,但是更是很大的促进。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僵硬的机构,问题就更多更大了,即使他们有很多钱。

家园 betzig的工作在1995年就发表了原始想法

betzig的工作在1995年就发表了原始想法(Opt. Lett,20:237-239,1995),这也是为什么庄晓薇的工作无法一起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庄晓薇的实验工作比Betzig的science上的实验工作晚一天发表,但诺贝尔奖更看重原始创新。

另:每一个专业科学家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都可以算是业余的,但其受过的科学训练是保证其在其他领域也能同样遵循科学研究的准则,而这是我们大多数民间科学家做不到的。

家园 有原始想法不发表不申请专利就是废物

也没有证据。

免责申明:那个硅谷的朋友的事情,是我转辗听说的,我不知道是否的确是事实

你的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充分的道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