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吴清源的政治问题 -- 陈经
没人强迫他
聂的态度字里行间有心的还是各自去体会吧,现在老聂对付媒体也圆滑一些了
汉奸就是汉奸,这已成事实,谁也改变不了。既然当初自己做下了,就免不了被千夫所指。吴粉为其辩护的效果适得其反,只能使其丑行为更多的人所知道
以前的规矩黑棋不贴目的,所以让棋是怎么让?让子之前是让先。
然后让子不是说最后下出接过来,我让你三目。是让你棋盘上先摆三个子……
让先的优势呢,现在说起来是六目到六目半……
所以说这个差距啊……真是完全没法看了……
老兄就不要卖关子了
重势,典型的就是天元开局,还有喜欢高挂。而围棋计算胜负确实以实际控制了的目和存活的子为依据。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但判定胜负的结论都是一致的。
同样数目的棋子,能控制的实地面积,在角,边,中央都不一样,因此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开局第一个子,放到天元,除了势,什么都控制不到,放到星位或者小目,只要不是水平差距太远,至少能拿下一小半的地盘。
再加上围棋竞技化,以前几乎不限制时间,有下两天的棋,可时间太长没人看,现在都是控制在90分钟,快棋超快棋30分钟。这种压力下,棋手更加好斗,表现就是天元开局很罕见,以占实地为重,有时候四个角还没落完子就已经开始打起来了,你敢拐我就敢断,棋型是什么?值几个目?不是愚型就好。这种凶狠的风格是从曹薰铉,二李开始的,从那时候开始韩国人的围棋崛起,好多年LG,三星冠名的棋赛都自产自销,中国这边只有几个棋手比如古力等偶尔能赢一下。而吴倒是拍了部电影和接受纸媒采访,当我读到纸媒的吹捧感觉哭笑不得,大概意思是“吴的棋艺太高了,所以后人学不来”,中日被韩国人凶狠的暴打时,吴可没上过赛场给中国或者日本找场子。说他的棋风流派死掉也是后人的错,那么死掉就是事实了,不能适应时代的死掉就是适者生存了。
另外围棋是一个非常消耗脑力的竞技游戏,动脑子也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现在能成名的9段和有潜力捧杯的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大脑活跃。年龄一大,超过三十岁,这个劣势根本没法用经验来弥补,李昌镐就是个例子。意味着,棋手的训练必须越早越好,出名越早越好,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心研究,因为没精心研究的早淘汰掉了。
后来,中国有很多对围棋感兴趣的小孩,现在他们就开始能占韩国人的上风了,从韩国打中日变成中韩大战,日本在陪玩。中韩的黑贴目都比日本高,说明中韩发挥黑先优势的能力比日本高,日本却没出个优秀人才来继承吴的棋艺好好教育中韩,默默的玩着贴六目半。
我觉得看一个棋手的能力并不困难,只要看他持黑时的胜率,还有贴多少目才会把胜率拖到50%左右。
也没看到邀请他吗?
让三子的时候,是放在三个星位上,而不是随便放。四个角里三个占先手,能占三十目左右的优势。这是实力差距太大了的下法。
中国围棋也是这几年才好起来,被韩国按着暴打前,几乎都是马晓春、聂卫平为代表的寥寥几人顶着。
各种门派林立,每一个门派本质上都是一个小组织。所谓邀请濑越不可能是只邀请他一个人,而是邀请他的流派。因为他是他那个派系的负责人,所以用他的名字就足以代表,事实上也是除了他至少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弟子桥本,其他应该还有人,不过没看到具体资料前不好说,但我感觉应该是其主要弟子又有空的基本上都去了吧,不然那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了。
吴当时应该是单纯的跟老师与师兄出门应酬的心理,如果下面这段没有问题的话。我的看法是吴这种人即不是英雄也不是汉奸,除非只有英雄与汉奸两个选项。
=======
在上海,吴清源意外地碰到了他早年的监护人杨子安,杨当时定居在上海法租界内。他要求吴清源回国,“否则,日本一旦战败,你就是一个汉奸。”这句话令吴清源异常痛苦。他后来回忆,“那时,我一个人站在走廊里想了两个小时。我想,如果我帮助了日本人,那么大家叫我汉奸无话可说,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我真的很苦恼。”
聂卫平:首先,你说吴老下棋前通读道德经,这事儿我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懂什么道德经。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些我完全不懂,不知道。我也不相信吴先生下棋之前通读道德经这种事。这种事我也不相信有。假如有,我也相信是杜撰出来的。人家这样说,我也觉得是杜撰出来的,不太可能。中国围棋界,如果说我也不懂道德经(能怎么帮助下棋)之外,(那就)没有一个人能懂了。所以这个,完全,我认为是在胡说八道。用最典型的两个字(来说),就是叫扯淡。
明确否认吴的道德经故事。因为道德经的核心是“不争”,但是竞技的围棋必须“争”,不然就是个输。扒了无为清虚的光环,不过这也是因为老聂“他不知道”。
聂卫平:当然没有,他入日本国籍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所以来不及向我请示报告。还没有我呢那时候。这个…他入日本国籍,由于当年的国情,中日两国实力的对比,相差很多。他又在日本学棋(所以情有可原)。他入日本籍,我想很多可能中国人会有意见,(会)不同意。但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当年他生活在日本,他在日本下棋,条件是非常的,可以想象的,苦啊。而且日本当时军国主义(思想)那么严重,严重的排华、反华。他在那个时候能生存在日本,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觉得他加入日本籍是件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第一次是“情有可原”,其实是很勉强的评价。聂老完全没提吴第二次申请加入日本籍的事情,算是为尊者讳了。
聂卫平:主要是我额不太想去日本。那当然,去日本留学是个非常大的事情,而且也要惊动很多方面,如果说是我愿意的话,我们这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在当时来说很多事也很难做。日本方面,也很难做,很多事都很难。不像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事变得非常方便了。在当时都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我愿意的话,也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所以,何况当时我本人不是有这方面的(意愿),这么大的迫切的希望(去日本)。而且从内心里,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所以我没有继续后面的事情。
请对比上面的对吴的说法,“我不太想去”和“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体委不让他去,在别人眼里,这都是待人以宽,待己严格。
聂卫平:作为一个棋手来说,只要他的棋得到了后人和大多数人的认可,大家都觉得他的棋好,都学他的棋,这就足够了。当然,做人是最基本的原理(道理)。如果人都做不好,棋肯定也不行。这是基本上是一个很好的好人的情况下,大家都认可你的棋,后面的人都追随你的脚步,学你的棋,这就很好了很了不得了。不用再有其他什么这样那样特殊的贡献了。我认为吴老先生这一点做的是绰绰有余。
嗯,没人否认吴下了手好棋,对了,他还改进过大雪崩定式(在日本前人的基础上)。
在弟子方面,吴老为何选择已有自己路数和一定成就的芮乃伟女棋手作为关门弟子?您门下也有诸多弟子,您认为揽入一个已经定型的成熟型棋手,会不会更难教或者说更难传承自己的棋路?
聂卫平:在中国,应该这样来说,对收弟子不是那样的讲究。没有什么仪式或者正规的。日本的,收弟子是比较讲究(的),门派比较多,所以日本的棋界一直都是互相门派之间互不来往。说老实话,中国的弟子,你看我那时在国家队收了很多(弟子);正式举行拜师仪式的很少,好像只有金庸啊,还有个女的叫孟昭玉举行过仪式。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是很随意的,没有什么讲究。所以吴先生他收的弟子,据我所知,没有举办过什么所谓的仪式,从来没有过。再一个,日本的棋手,愿意拜吴清源为师的人,你还要看他自己。拜师是双向选择,不能说你老师想收谁当徒弟(就收谁当徒弟),人家徒弟也得愿拜你才行。所以说中日两国的区别,以及日本一直在欺负着中国,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应该是直接导致吴清源没有收很多日本徒弟(的原因)。这是直接原因。
关于弟子,聂老没遮遮掩掩,不过这话还透出来的意思就是“我教过的学生更多”。
要我说,成熟棋手的问题是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了,很快就会由于精力不够,胜率下降。那个芮什么,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最多她也就是加入日本棋院,斗一下日本国内的棋手,然后代表日本参加国际大赛。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影响很大的今天,这不算什么,一大堆乒乓球羽毛球选手都走这条路。
聂卫平:他给我讲,因为我们俩身份不对啊。我是他的晚辈。他怎么会给我讲他颠沛流离的经历呢。他的经历,你们可以去看看他的自传,说他的什么。
为啥聂老不直接评论呢?身份不对等,不过要是好话,晚辈敬长是应该的。围棋界还是讲究“礼”的。记者你再故意挖坑,我会跳下去吗?
聂卫平:我不了解也不知道,我也不能说什么。吴老先生呢,所谓,大家都说什么传奇的经历,我都一概不知道,我不清楚。
聂老心理大概在想,又一个坑。不能直接评论,否则明天自己就成标题党主角了。“一概不知道”呵呵。
聂卫平:没有,从来没跟他下棋。因为,我跟吴先生的棋,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是没法比的。因为,我的下棋是生活在现代。现代是什么意思呢,现代的,下棋,先走的一方,要贴着后走的一方,要贴目,也就是缓子。就是,现在最多的已经缓到三又四分之三子(了),在日本和韩国叫七目半。而吴先生下棋的时候,没有这个缓子。所以,由于这个规矩和框框不一样,就如同我们生活在两个星球一样,两个星球的规矩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比。而且是,越比越是要闹出笑话来。以现在的棋来看,吴先生那时候下的棋根本都不是棋。以吴先生那时候的棋来看我们现在的棋,我们现在的棋就是太缓,太缓慢。他认为,不能这么下。但是,由于规矩不一样,所以无法评论。我们敬吴先生是围棋大师,是他在那种规则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你拿他那时候的棋和现在任何一个棋手比,都不能比了。因为规矩不一样。
一个问题,我记得日本的贴目比中韩低,也可能又被修改了。双方规则有差异,比如中国要求收官收完,日本不要求。贴目还是1926日本最开始提出来的,刚开始贴半目是为了避免和棋,后来用以抵消先手优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办法,相比象棋或者国际象棋来说,他们的先手优势只能在棋盘外解决。黑有战略优势又有贴子压力,于是棋手不断研究如何发挥黑的先手优势——如果持黑都不能赢持白就更不能赢了——而棋院又在统计棋谱,计算多少贴目可以让黑白胜率大致相当,于是黑贴目就这样从半目一路长到了七目半或者三又四分之三子。而且棋手们越来越重实地,棋风和四五十年代也不同了。
至于“太缓”我的理解是现在的围棋重边角,对中央腹地的扩张不重视——腹地的特点决定了同样的棋子占的地盘比边角小——棋风倒是公认的凶猛了很多,当年谁在电视拿着杆子棋赛时说韩国棋手下棋是“无理”,太爱争斗。
聂卫平:不存在。吴老活着和死了,(对)日本棋界没啥影响。日本棋界,比中国棋界差一大块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确实存在这差异。日本的围棋,绝不能因为吴老先生健在,活着,它就能好一点;吴老先生去世了,它就差一点。它(本身)是不行的。
赤裸裸的鄙视。“吴老活着和死了,(对)日本棋界没啥影响。”这是多么悲惨的评价,你哪怕说一句是日本棋界的重大损失啊。
聂卫平: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国情,和日本韩国截然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计划经济。中国棋院,是领导了,当时还不叫中国棋院,我们叫国家体委。国家体委是整个领导了中国围棋(的),包括其他的什么篮球、乒乓球,都领导了。我们是每个棋手,都是国家培养,国家支配的。所以,你没有到日本留学的自由。你必须经得国家许可才能去。所以当年吴老先生请我的时候,我即便同意也不行,需要我们的国家同意才行。而不像韩国和日本,你像吴清源当年去日本,只要中国有钱人一资助他,他就去了。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中国,是处于一种不像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国家宏观调控的这种体制,而是很自由的这种,像韩国、日本的这种。他们能去,中国的棋手谁也去不了。没有这个经费,没人给出这个经费。所以在那个时候谁也去不了。到现在有人能出这个经费,但我们水平很高,(已经)用不着再去了。
记者再挖坑,你以为聂老会黑中国棋院?到时候套上一个“不重视交流的中国棋院”标题,又要背黑锅了。
聂卫平:有差异,我们只有比他们好,而且好很多,差异就是这样。
差异就是这样的!
聂卫平:我记不很清楚了。应该他有九十多了。应该是在中国。我以前在日本见了很多次。吴老先生,毫无疑问,都是我们作为棋手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非常值得我们的尊敬。
新浪:吴老下棋时扇不离手,他最常用的扇子,扇面题的字是什么您还记得吗?如果用围棋术语来形容吴清源先生,您会用哪个词?为什么?
聂卫平:不了解。那个(拿扇子),日本这样,我们中国不这样。
围棋术语啊,应该没什么合适的吧。因为他,吴先生,这个,作为棋手来说,他取得的成绩是太好了。那是别人达不到的。这个,所以一般的名词好像不好形容他。但是呢,由于他和现在年代的不同,所以,现在的棋手也不能比。那个,现在的棋只是跟当年吴老先生的棋,就我说,无论有多大的差距,都有可能。因为他的规矩不一样。
这些细节记不清啊,很重要吗,还好有规则不同来糊弄一下这个记者。
聂卫平:这你越说越不靠谱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跟你说了嘛,这是两个规则不一样。吴先生的那个成绩,他在分先的时候,不贴目数的时候,能取得那样的成绩,现在的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吴老取得的成绩是)他在不贴目的时候,(放到现代)他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今天的规则放到吴那个时代,大把的棋局结果都会被颠覆,因为黑贴不出来目。
上面那号我早就屏蔽了。
学术上的成就,也不是盖的。郭可不单单是文学,还有甲骨文的研究,以及书法的造诣。
围棋比较是个比文学,历史研究,文字学更边缘的项目。
反应的是解读者的心态。
韩国的曹薰铉和石佛都完蛋了?就是几年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