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吴清源批评看国人的求全责备陋习兼论金庸文学的多元善恶观 -- 思想的行者
吴清源先生去世了,又引发了一些争议。
吴清源先生在围棋界的贡献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在于他的政治作为,是不是该被批评?
我认为吴清源先生在政治上不应该被批评,而也不应该被表扬,他就是一个政治角度上看的普通人,仅此而已。
那些企图在政治上对吴清源先生进行批判的其实就是犯了求全责备的错误。
你可以鼓吹谢侠逊的象棋救国,确实一个棋界人士或者说一个艺术家,能够爱国是更好的。
但是人不爱国,并且没有卖国(吴清源做的一些事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情结非常轻微,不必追究),你也不能指责他。
这个就好像你可以鼓吹一个人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但是有人不助人为乐,不乐善好施,你也无权去指责他。
爱国是高尚的,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高尚的,一个人高尚点当然是好事,但是人家不高尚,也不能成为被你批评的理由。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用一个高尚的道德标准强求一个人去做某事,这样的强求就变成了求全责备了。
为什么金庸的作品那么流行,我注意到北大的孔庆东有过一些研究,他是从所谓的侠文化出发进行研究的,或许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路径,但是在我看来,金庸文学的价值更在于一种多元的善恶观。
在金庸笔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也没有一团漆黑的恶人,完人有自己的缺点,而恶人也有善心,有一些很可爱的品质(诸如四大恶人之一认段誉为师傅,坚守自己的承诺等等,比如黄药师此人基本正面,但是也与欧阳锋父子交往,比如郭靖虽然为人正直,但是反应很慢等等)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曾经告诉我说,看金庸的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写得很真的感受---为什么金庸会让人觉得他写得很真实,不是因为他描述的事件让人觉得真实,而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描述让人觉得很真实。
而这个人性的真实性就来源于他的多元善恶观。
其实金庸先生的多元善恶观并没有偏离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观诸如爱国等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金庸笔下描绘的女子也是偷着传统的美的那种女子
如果我们将金庸的真善美与莫言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
莫言的作品的价值观---至少如同丰乳肥臀这样的“作品”所展示的价值观是很可疑的,中共当年能够夺取胜利,是因为民众的普遍拥护,但是在莫言笔下,一些中共党员却坏极了,所以可以说莫言的这篇“作品”既不真,也不善
从莫言的美学观念来看,从丰乳肥臀这个书名就已经是下三路的了,给人一种黄色小报的感觉,也不美。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莫言的扭曲的真善美的来源,因为中国在文革时期搞的是高大全的样本戏,太过于绝对的高大全,结果是反而让人们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所以莫言对真善美的扭曲不过是人们对高大全的逆反心理的一种体现。
但是对真善美的扭曲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而金庸式的多元善恶观---呈现好人的缺点的一面,也呈现坏人的可爱的一面,同时不偏离基本的真善美,应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学作品
是被他的粉丝那股子不准质疑他的投日行为的霸道气得猛打吴清源投日行径。
我自己本来对他的那段黑色经历一笑了之。
现在,气得我追着无原则捧吴不许别人揭露的马甲囧↓
哈,哥拍的不是吴,哥拍的是吴粉
呵呵。我都说了,我就纪念一下,不论国籍,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实名投个草先!对汉奸唱赞歌俺接受不了!”,这霸气侧漏,令人无法直视啊哈哈……
汉奸的问题可以讨论,以棋悼人,悼得不悼得?道德不道德?奸恶如董卓者,尚有蔡邕之哭,况一吴清源?
你是在质疑有人居然记得区区70几年前日寇屠杀千万中国人的血海深仇,打扰你们纪念那个前日本人。
中国人必须忘记这份仇恨,相信你所谓的:
“千百年后,都是中国人罢了,谁在乎当年谁是宋人,谁是楚人”
我没有质疑过任何人。我只是指出事实。我纪念的是一个棋手,一枰棋谱,如此而已。
郎平2008年率领美国女排打败了中国女排,老聂大加吐糟,甚至于放言和郎平绝交。
我懂点围棋皮毛,但在我的眼里慰安妇是不能算汉奸的。
既然你认为吴清源政治上不高尚而不能被批评,你就不能批评这些批评吴清源的网友,显而易见,这些网友犯的错误无非是“求全”,远不及吴清源严重。
进一步,按照这个逻辑,我也不能批评你。
扩展下去,人的错误是不能被批评的,因为金庸说的人都有善恶——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我已经醉了
最好的就是:
盘上风清扬
盘下黑白子
科学没有国界,掌握科学的人有祖国。这一点是不能超越的。还记得梅兰芳吗?
虽然有一众公卿求情,王司徒对蔡邕可没宽容。我个人是觉得既然出来哭,就别抱怨后来会死。
王司徒后来对手握兵权的西凉老粗不宽容,就让贾太尉钻了空子。老粗们可没去哭董卓,直接去杀了王司徒。
毛宗岗评:
动辄国人如何如何,你也配?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俯瞰众生么,说你是教主真没冤枉你。
但凡提到吴的时候带一句“日本”棋圣,就不会有那么多脑残粉,也就没有批判吴是汉奸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