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一说我对透明计算的疑惑 -- 鸿乾
获奖公示在这儿,3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强调了刘吹嘘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提到真正的干货和实际成果
这种事情的曝光,分两部分进行也是好的。IT专业的揭露其专业水平,非专业的可以看看他吹嘘的东西到底可信不可信。两边各干各的,没什么不好啊
我做IT的,虽然没有研究过OS,不过现在IT流行的东西还是知道一些的。
首先,从云端下载OS的技术早早就有了(大概90年代甚至更早吧),叫做PXE。现在多数主板在BIOS/UEFI层面都支持PXE,多数网卡也没有意见,根本用不着再搞一个什么中间层的OS。我做学生的时候还玩过一个东西叫做无盘工作站,NOVELL的,也是类似的概念。就是桌面机没有硬盘,用软盘启动NOVELL的引导程序,从服务器下载DOS操作系统,在内存中运行,所有的存储也在服务器上。
其次,如果不下载OS,只是利用云端的CPU,存储和图形能力,而用桌面机来做键盘和显示器,这叫做thin PC,也是很早的概念。这些东西Windows, Ctrix, VMWare早就有实现了而且业界也有不少实际应用。实在算不上什么创新,离革命更是差了10万8千里
完毕
update:
仔细看了楼主第一个链接,张05年的解释文档,其中提到
只要计算机CPU是支持相关操作系统与硬件接口的,该硬件系统就可以在开机运转之前不装操作系统,而待加电后透过网络从服务器上下载该系统的相关内核后运行,就像打开电视机后选择电视台那样选择操作系统。
用户设备端(简称客户机)不预置任何操作系统
用户可在客户机上通过网络选择任何可在客户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
所有的应用计算都在客户机上进行,绝大部分管理和存储都在服务器上进行
客户机和服务器必须同时使用,且客户机和服务器同时使用的有效距离受通信协议限制
搞安全、高可维护性和低成本
给我的感觉就是先用PXE或类似NOVELL的启动引导程序把用户选择的OS从服务器下载到客户机上运行,同时,服务器端提供云端存储空间(类似Google Drive, OneDriver或者DropBox),而“所有的应用计算都在客户机上进行”。这样,客户机就不可能是thin PC,它这个“透明计算”的模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PXE加上服务器存储,都是好多好多年前的技术了,远远没有我上面说的几家公司的thin PC模型那么高大上。至于突破冯体系,根本就是鬼扯,我看它连NOVELL的无盘工作站的结构都没有突破。
本来OS就是跑在硬件层上的了,你硬生生加一层用来统一不同的OS,也就是说不管是软件还是OS都不直接跟硬件对话了,改由这个MetaOS来转达。转达的效率是一个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现在流行的Windows/Linux这些操作系统会听你的吗?会配合吗?如果没有这些OS的配合,这个MetaOS不是无本之木吗?怎么圈地?
对于国家的好处,当然是很大的。有了这额外的一层,所有软件与CPU,内外存,网络的交换都得通过它,就是说,所有软件对MetaOS都完全透明,再高级的加密手段都是皇帝的新衣。这是big bro梦寐以求的境界。
也许动用国家的力量,强制要求在中国境内的OS必须跟MetaOS兼容,是可以做到的。Windows/Linux实在不配合,你可以开荒自己编译透明版红旗Linux什么的,不过会不会重蹈TD-SCDMA的覆辙就很难说了。
看看方舟子给出的简历就知道了:
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电子部计算机司副司长兼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1997年11月至1999年06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06月至2000年06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0年06月至2001年05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2001年05月至2009年0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其中,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任北京奥组委挂职总体策划部副部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06月至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11年11月至今,中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从简历可以看出,张尧学从1995年开始当官,一开始还只是挂职,1999年起则是全职当官,从事行政工作,历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当然我也是猜测,如果现在要做的是将一个大型计算中心作为CPU,数据中心作为硬盘……应该有很大不同吧
或许有偏见,不过不少科学院的院士说工程院就是为那些评不上科学院院士的人提供机会的,我听到好几个医院人的说他们院长如何如何花钱运作工程院院士。
张是2011年任命为中南大学校长的,2014年的奖应该就是2014年年初报的,合理的回答只能说这项工作大部在清华时做的
7月17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透明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协办的透明计算/云计算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之前,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透明计算这个概念。透明计算是不是云计算的衍生品呢?
透明计算不是舶来品
其实,透明计算概念的提出比云计算要早。2007年,IBM在一份技术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了云计算这个名词。云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管理的思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前提下,云计算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放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动态资源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化的高可用性的计算平台。
然而早在1998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导的小组就提出了透明计算的理论。透明计算是指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不必感知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等的具体所在,只要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通过网络从所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如固定和移动的终端设备以及家庭中的各类终端设备)中选择并使用相关计算服务(如计算、电视、上网和娱乐等)的一种计算模式。
透明计算的一个核心是分离,包括计算与存储的分离、硬件与软件的分离。计算与存储的分离是指数据被存储在服务器或网络上,而计算在前端或指定的地点进行。硬件与软件的分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同一个硬件平台可以支持不同的软件,二是指同一个软件能够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只有实现资源的分离,才能让用户更加灵活地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才能使资源以一种服务的方式被提供。
“计算一定要透明,计算过程不必让用户知道,只要让用户能够自由地享受到所需的服务即可。”张尧学表示,“透明计算要求计算一定是分布式、并行化的。存储与计算资源必须分离,前端的客户端一定要小而轻。”
1998年,在3C融合和家电轻量化的背景下,张尧学领导的小组开发出了SOPCA软件平台。2001年,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存储与计算分离的想法和本地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模式,计算可以在局域网上完成。2004年,透明计算的理论已经成型,按需服务成了关键词。从那一年开始,透明计算开始了产业化试点。2006年,透明计算组织与Intel合作,提出了Meta OS体系架构。2009年,透明计算组织发布了面向服务的端到端体系架构。透明计算可以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和广域网,移动互联网成了透明计算新的载体。
张尧学表示:“透明计算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计算以流的模式执行,计算资源就像电流一样在CPU上自由流动。由于技术的限制,在现有的网络中,数据传输会有一定的延迟。为此,我们在透明计算系统中特别设计了一个资源缓冲区,相当于蓄水池,从而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延迟问题。将存储资源放在服务器端或网上,在前端完成计算,这有助于减轻CPU的负担,同时提高计算的性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表示:“如果将互联网看成一台计算机的话,透明计算就是要将网上的闲散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因此,实现聚合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当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结构各不相同时,人们就要考虑如何调度、分配和使用这些资源。透明计算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使用和管理。”
殊途同归
张尧学表示:“透明计算操作系统和现有操作系统是共生共存的,而不是替代关系。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之上,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应用,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如果非要让这些用户把现有应用迁移到透明计算操作系统之上,这个过程会十分复杂。”
未来,操作系统的发展会走向两个方向:传统的操作系统仍将以单机为开发平台,在功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操作系统本身也会日趋庞大和复杂;新型的操作系统,比如云操作系统、透明计算操作系统,将以网络为开发平台,前端功能会比较少,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张尧学表示,技术进步带来的一定是应用的简化。
现有的云操作系统的优点是:前端轻载化,系统启动速度快;后端可以更好地存储海量数据,可以实现快速搜索;服务器管理实现自动化。云操作系统的不足是,不支持其他的操作系统或应用。透明计算操作系统(比如Meta OS)的优点是:可以管理其他的操作系统,可以跨越不同的软硬件平台,运行在BIOS之上,能够更好地管理轻载的终端。
张尧学介绍说:“透明计算操作系统其实是一种半虚拟化的技术。比如,透明计算操作系统可以只对硬盘虚拟化,或只把操作系统的某些部分虚拟化,目的是减轻前端硬件平台的压力。透明计算操作系统是一个底层的系统,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而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我们推出透明计算操作系统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应用难题,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张尧学表示,未来透明计算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透明计算操作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以单机为核心的操作系统,也不是在传统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或堆积,而是以全新的方式管理操作系统;可以跨硬件和软件平台实现资源管理;保证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一致性,实现快速搜索和深度挖掘;开发能够支持服务重组的工具;开发面向用户的新型终端。
没有杀手级的应用
目前,透明计算机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军事、教育、企业和金融等领域。张尧学指出了透明计算的三种主要应用,包括桌面应用、移动应用和家电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透明计算在桌面系统和局域网上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带宽的不足始终是透明计算应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张尧学举例说:“在军队中,透明计算机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透明计算机系统的终端配置很简单,使用和管理起来十分方便。有些透明计算机系统在军队中已经使用了10年,从来没有发生过故障。”
透明计算机系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发展之中。比如:在手机短信应用中,由于有了透明计算机系统,所有短信都可以存放在服务器上,用户在查看短信时,短信才从服务器上被下载到手机上,阅读完毕,短信被从手机上删除,这样手机就变“轻”了。卓望数码技术管理高级总监、首席架构师刘克鸿表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透明计算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透明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透明化,降低对终端硬件设备的要求,改变软件应用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没有杀手级的应用,只有杀手级的价值主张和商业模式。透明计算的价值就在于简单、透明,即终端简单,服务发现简单,服务订阅简单……”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云计算也好,透明计算也罢,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定做出具体的、非常简单的应用,让更多不具备太多计算机知识的人也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计算机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搞清楚云计算、透明计算等概念固然重要,但是尽快让这些新技术落地,给用户带来方便和实惠才更有意义。这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厂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从这些资料看,恐怕可以说,张教授他们并没有发明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超越冯诺曼),还是在现有的计算方式中整合了一个方案。而这种整合方案其实有很多种,而且,张教授他们的方案的技术特点,未必能够帮助他们从多种整合方案中胜出。
cao,看到这里我就笑了。想起当年某国家重大项目,某军队院士从中划走一大块,项目总体验收时,院士拿来了他负责那部分很漂亮的验收意见,有人要去参观学习,有人要他隐了敏感内容作学术报告,都被他以涉密挡了回去,后来也从不提类似后继研究,慢慢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透明计算这里,军队信息化从总部到基层,我还知道一些,在2010年前部队的网络化也就那么回事,要支持透明计算?呵呵。
非冯诺依曼计算 外链出处
还有这个名词解释:外链出处
我很同意这里的解释,那就是不能因为采用了网络上的几个不同的计算格点,就称为超越冯诺曼。
西西河不让全文转载,只贴链接。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3267
建议在硬盘里留一份,防止删帖。
指令系统和指令序列由硬件固化。
不知基于FPGA或类似可编程硬件的计算机是否也可纳入非冯体系。
这些人应该拉到昌平去筛沙子,对中国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