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证伪计生派关于少生才能养活中国人的论调 -- 在磨刀的胖猫

共:💬55 🌺182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证伪计生派关于少生才能养活中国人的论调

计生话题是跟文革、八平方一样,每过段时间又要热闹一次的话题。这次本猫也参与其中,并鲜明地站在反计生派一方,怒斥计划生育是自宫求平安、不思进取,光荣的在河里接到投诉。

反计生,我也是在河里学习才形成的观念。之前总是被灌输,理所当然认为,计划生育嘛,人太多,多了养不活,少生大家生活质量高些。后来下河,结识了东东山、孔老大几位反计生先驱,因为反对意见,而有了独自的思考,慢慢查证,最终发现计生的荒谬。

这里,有一个貌似有理的计生派帖子,其实和我当年的思路很相近。胖猫兄,有关资源与人口的关系,我算一下粮食的帐。

我认为颇有代表性。所以专门抽空,予以反驳。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首先,粮食产量90年代中后期波动过一阵,从07年突破5亿吨以来,已经连续八年突破5亿吨,并且在克服西南旱灾等情况下连年稳步增产,直至13、14两年突破6亿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然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但这位朋友认为5亿吨是上限的观点,我实在以为是右倾保守主义,不能同意。

其次,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粮食安全问题,以粮食安全,当然是越多越好,够吃了也要出去乱买一通作储备。我们讨论的是计生问题证伪,即在现在这种粮食供应情况下,如果没有计生存在,中国人是否能吃饱饭,中国人口素质是否会受到多生人口的拖累。

先看这张图

点看全图

简单说一下,联合国人均热量摄入下限是2300卡,以下的都算没吃饱。我们在八十年代初解决这个问题后,一路上升,98年左右反超日本,人均,然后直奔3000卡而去。可惜这个表只持续到06年,好,就以06年,我们来看06年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2006年中国粮食产量49804万吨,增长2.70%,人口估算13.15亿,人均粮食年占有量0.38吨。这里产量比较巧,刚好是这位朋友认为的粮食产量上限,5亿吨。

现在打响指,计生政策从来不存在,中国突然凭空变多3亿人(计生官方宣传少生4亿,但那是建立在70年代高生育率上,这位朋友假设少生为3亿人,我也认为这个数字是合理的),增加了1亿吨粮食需求。会是什么情况?

会是现在粮食产量,刚好较06年水平增加了1亿吨,如果增加3亿人,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较2006年不变或稍低一点点,国人日均热量摄入维持在略低于3000的06年水平上。和06年的韩国、6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不值一提的50大卡差距。

那么2006年,国人在吃饭问题上是否较2014年有巨大差距,以致于2006年粮食产量低到了影响人口素质?60年代初的西方,是不是学印度每天只吃了一顿饭?是不是西方把粮食节约出来给中国?是不是06年中国有闹饥荒?养不活?因为粮食中国发动了战争?

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在直观上06年和14年感受差别基本没有,在客观上06年中国人日均热量摄入是日本的107%。说06年闹饥荒养不活了那绝对是在污蔑四代。

第三是除了开源,还有节流。中国粮食浪费数量,这个具体有很多种说法,从耸人听闻的35%,到相当保守只算加工环节的6%,总之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从节流方面入手,尚还大有可为。而进一步,如果在全民粮食吃紧情况下,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了。现在我们大体特提粮食问题,粮食安全,粮食浪费,这是因为粮食是生死存亡之事,时时刻刻需要敲警钟,粮食问题是有的,永远这个重要的问题都是有的,但要心里有数,不是现在中国真的有吃饭问题,也不是06年中国有吃不上饭的问题。

总之,从粮食产量上可以看出,06年5亿吨,养活13亿人;14年6亿吨,理论上按06年水平可养活16亿,但因为计生,16亿并没有出现,倒是有惊人的粮食浪费情况出现。在这里,计生派宣称的少生让大家吃饱饭、敞开生会导致人人没饭吃的论调,已经被证伪。放开计生,中国人民的热量摄入、营养摄入不会有本质改变,不会大面积下降,不会影响国人身体素质,更不会有饥荒,大致会和06年水平,或者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相当。如果说有改变,至多是大家对粮食更重视,浪费程度较今天更低。

通宝推:真理,林风清逸,米宝,陈王奋起,范进中举,
家园 3000大卡应该也包括食用油的

你可以去看看现在我们的大豆进口量是什么样的,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粮食的增产是以牺牲大豆(或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代价取得的,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并非象表面上那么安全

这方面PBS有一些文章,你可以参考反驳

你以为粮食紧张了,那多少多少的浪费就没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古今中外还是类似的,幻想不要太多

人不光要吃饭,还要有事干,否则就可能变成流民。阿拉伯之春爆发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那里有太多无事可做的年轻人。当年上山下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无法为城里的年轻人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你觉得这政策在改开后继续下去的可能性大么?

2008年前后的保八,背后其实是保就业,保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人就业,如果这些人再乘以1.5是啥情况?

对计生,我的意见是:当年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世易时移,需要与时俱进,逐步解除限制。我估计国家是在等70后那拨生育高峰的人失去生育能力后才会完全放开二胎

家园 你说得倒是轻松,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增加的背后是中国人营养

结构的改善,大量粮食作为饲料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除非你能说服全国人民不吃蛋奶肉,不然这点增产是不够用的。而中国粮食高产的背后是占世界8%耕地上消耗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计算下来就是中国耕地消耗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土壤跟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彻底瘫痪,想要在保证环境不崩溃的基础上面多养活四分之一的人口,我只想到全面普及滴灌这么一条路,可是这里面经济成本跟资源需求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拿今天的条件进行反推偏差非常大。

家园 搞资本主义不需要那么多人口的

资本主义只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商品,而我们知道,多余的商品是会产生库存成本的,“多余的”人口也是一样。所以,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要么通过市场手段让大家“自由地”、“主动地”达到低生育率,要么让多余的商品露天堆放,贫民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看这篇文章

黑岛人:中国粮食生产近年趋势,及未来需求粗略推测

就算按美国的现在的水平给中国二十年后打个及格分数的折好了,都要有人均600公斤的消费量,以届时人口甚至仅有14亿左右计,也需要有8.4亿吨粮食供应量。哪怕只要求保证85%左右的自给率(这被称为粮食安全的警戒黄线),仍然需要能自产7.14亿吨粮食,需要在现有产量上增产至少30%

家园 院士认为未来20年左右,中国逐渐进入食物短缺阶段

[URL=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5_02_07_308846.shtml]爱思唯尔发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网络名人难上榜

[/URL]

位列该领域第二名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季焜,他建立的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支持系统,为制定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分析工具。他在2014年“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发言,认为未来20年左右,中国逐渐进入食物短缺阶段,不过,这对中国和世界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中国政府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国内政策上;从国家利益上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具体请看论文,我也就是看这句

家园 很不赞同

计生是对的.

人可不仅仅为了口饭活着,还会有其他需求.别的不说,大家都用抽水马桶.按您的说法,多生三亿人没问题.这些人也希望用抽水马桶啊,也希望能方便的洗澡,也希望开个汽车,也希望PM2.5指标合格.这些的背后,就涉及大量的各种资源,不仅仅是粮食,比如水和环境.有些资源,在中国情况看,人多点也能解决,但是有一些,现在就很难解决了.您不妨看看水的情况.

家园 不光是植物油

还包括很多肉蛋奶。一年几千万吨的进口大豆,榨完油之后豆粕都变成饲料,进一步变成肉蛋奶,这些都被楼主无视了。

家园 大田破坏非常严重

另外想提一点,我对江苏、河南、山东的情况了解一点。看到的大田破坏非常严重,有用来建厂的、建住宅的、建新城的,另外有原来种主粮的田改为大棚蔬菜的、种大棚花卉的、建房搞养殖的(养猪的、养鸡鸭的),咱只是看到,没办法搞统计,但是这都是大片大片破坏良田啊,因为这些田大都靠河(或大的沟渠),地里位置都不错(江苏的我清楚些,绝对是旱涝保收的田),心情极其沉重,不知道未来我们的粮食如何保障,难道都靠东北的土地来支持?

一片田改成工厂容易,只要几个月,要想再改成良田,难啊。

国家应该派人进行摸底调查,像人口普查一样,一个村一个村的查,看看到底破坏了多少田,现在可耕种的还有多少。

家园 强调一句

我不是反对工业化,但是在哪里建厂,用什么地建厂,还是要慎重决策啊,比如不宜耕种的土地,你可以随便建,如果照这个破坏良田的方式下去,不谈土壤污染、沙化、肥力降低的问题,光光是可耕田保有量而言,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家园 种粮食收益太低了,TG不作为大家都没办法

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受到劳动力跟地租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会不断上升,这是农业产业化资本化机械化的发展动力,可是在中国政府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压制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却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来维护农民的利益,这在工业化初期能够有效动员农民从农业转向工业,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业一直在支援工业却得不到工业的回馈,农业发展受阻甚至出现退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国这个现状下,这基本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提高粮价,不提工资下层民众肯定受不了,提高工资,资本家不接受,提高收购价降低农资价格,TG这中国最大的资本家同样不愿意出钱补贴。不过这个问题只要拖到中美较量分出胜负就不是问题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外界压力这么大,基础不稳整栋楼就崩塌,等到压力没那么大,松动一点也是没有问题的。

家园 说的是

同意。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对耕地的保护。农业人口转成工业人口我没意见,双手支持,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良田,基础好、高产的地块。总不能把耕地都破坏了,以后全部指望水培吧?这不现实。

农业人口转成工业人口,是好事。另外就最近很热的抛荒事件,也谈点自己的看法。谈到抛荒,很多人痛心疾首,但是我不这么看。我支持抛荒,只要你不建厂、不破坏耕地,只要我们国家还能买到粮食,保证基本供应,耕地荒着是个好选择。首先可以保持肥力,年年长草,年年枯荣,年年当青肥,多好啊,比现在一年两季,拼命上化肥、打除草剂,好多了;再则,哪天粮食不够了,开上拖拉机又可以种了,还是良田。但是你建个什么工厂就难说了,比如化工厂,搞成盐碱地,那就真废了。

家园 中国农业竞争力不强是非常冷酷的现实

我是在大学期间因为切身的农民苦难开始找相关资料的,那时候资料也非常少,毕业后为糊口相关的努力也没能继续,但对农业状况一直在关注。

国内现在的农业基础、资源条件、配套政策、市场制度与现代农业的差距太大了。国人对农业的认识也还停留在土地播种耕耘收获这样的层次上,与欧美国家用科技、市场、补贴制度武装起来的农业怎么竞争?

农业部关于美国农业补贴研究的文章也只是在静态片面的描述,缺乏立体观感,也许是专业背景不够不懂现代金融的缘故,让人很揪心。

2014年国际市场的粮棉油饲料肉类价格全面低于国内水平,这给国内决策层带来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形成了农业政策受制于国际势力的局面。倘若不能正视差距提前布局多方努力迎头赶上,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几乎可以等同于1980年代欧美打压油价促使老毛子崩溃的危险。这样的局面是需要提交国安委讨论研究的,但在14年底农业部工作计划中并没能看到这一点。

范适安老师《大豆的陷落》中提到:

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

   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更为易变且富于弹性。

   我关注国际国内大豆市场十来年,最切身的感受是,美国的经济体系,就像是一部庞大的,齿轮咬齿轮的,严丝合缝的机器。

   从政府部门(美国农业部USDA),金融体系(美元),信息咨询体系(USDA报告),价格体系(芝加哥交易所CBOT)乃至各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等,是如此的配合默契而又富于效率。

   在中国,美国,南美的三者博弈中,美国对南美的策略是在生产环节渗透钳制;对中国的策略是在加工环节渗透钳制。

   控制了南美的生产环节,就是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供应;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加工业,就是控制了中国的进口。

范适安《期货经纪公司业务模式及创新》

以美国农产品期货为例,如果农民(农场主)计划播种粮食,要取得生产资料的农业贷款必须首先在期货市场上做卖出套期保值,银行根据套保规模发放相应贷款,政府为保护农民利益同样根据套保规模在期货市场上为农民买入看涨期权。

通宝推:NoName,羊年大发,陈王奋起,天狼星,桥上,
家园 赞成,

在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多生产些工业品去换,但保留耕地,才能保障有的换。耕地可以少上些化肥,不必用得太狠。,可以轮作,种些绿肥,养养地,省些水。

家园 你说的问题今年农村工作会议都有提到

今年的一号文件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部署,但有些事是不能太直白说出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