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柴静视频观后感 -- 方恨少
看丁老的节目时,会有一种想扇柴的冲动。可是看完细思,会不会是柴故意“挑拨”情绪,让丁老透露出最内心的想法?如果是的话,那么制作人的目的就达到了。
看完你的回复,同意这节目很成功,用对了主持人,其他人还真的没柴这么拉仇恨的。
在《精英科学和民族科学》中污蔑柴母知采访的两个气候学家。一个北大的钱维宏教授是只会“一家之言”的“科学精英”,另一个丁老是“逻辑不至于这么差”、狭隘的“民族科学家”。
这些个鸟人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纯洁。
如果提问是节目组安排的,不包含柴静本人的想法与情感。
那所谓的“柴静”就仅仅是央视制造的一个荧屏虚拟角色。骂“柴静”就是骂制作人,节目组,央视...一切决定这些提问的人。 不过,我还真不知道她的圣母名头是央视设计出来的。
如果有些是央视安排的 ,有些是柴静自主定的。 那可不可以别扬名往前挤,挨骂往后缩?
小土跟小方关系不错。现在小方咬住了静静,小土要难受了。
柴静就成了访谈方准备的跟屁虫或脑残粉了,而柴这层次是明显有自己独立人格和价值观的主持人,无论她的价值观你是否认同,但既要维护访谈主线框架,又要在框架内突出自己的价值观,这个说老实话,难度是非常高的。丁院士在这一问题上无论初衷如何,对一个跛脚的人如此全方位开火,多少有些不道德。总体上最终访谈得以继续,院士全面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柴静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整个节目算是交了一份不算太差的差。
1、“柴静就成了访谈方准备的跟屁虫或脑残粉了”
我认为从我之前对此次访谈柴静分析,无法得出上面这句话,因为我的判断是柴从未放弃过和丁相对立的立场,因此在之前问题准备,在采访中都呈现出对立的状态,而这个观点从柴静之前之后言行的一贯性得以佐证,她没有从中国人,中国人真正的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她所说的“我们”我认为不包括底层的中国人,她在采访中显得被动你如果也认为有她学识有缺的原因(注意,我没说这是唯一的原因),那么自己学识不足被当面打脸又怨得谁来?
2、“不道德”
你看对于丁院长的措辞和说法风格我这么理解有什么问题:
丁院长意识到柴静的问的问题有挑衅性(注意我没说是柴静本人有挑衅性),那么就针锋相对的做了直接了当的回答,一个问题不管是谁来问,问题内容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观点,一个倾向,那么丁院长就是对这个观点,这个倾向做出了最直接的反驳,因为这关乎如何引导民众看待这个问题背后的利益陷阱这个严重的国际政治问题。
是的,我用了“引导”这个词,任何一个在公众舆论出现的观点都具备引导、影响受众的天然属性,难道有例外的证例吗?我就认为要接受这个客观情况,要警惕的是:什么是引导,什么是误导。
说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说丁院长态度有问题的人有之,你的观点也放在这儿呢,说这是柴静在角色扮演完成节目任务的人亦有之,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对丁院长在采访中提出的观点,对丁院长说出的话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光问不答不是好习惯,我自己的解答就是我们心中都知道,丁院长说的是对的。他看到一个错误的,对中国人有害的观点,用你的话说,他立即毫不留情面的“全方位开火”,我认为这是当头棒喝,是醍醐灌顶,是一个严师所能做的最应该做的事情,难道在这方面他没有资格做柴的老师吗?更何况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虽然措辞严厉,但始终就事论事,从未针对柴本人,很好的掌握了分寸,人家这把年纪,这个位子不是白来的,倒是如果柴因此如坐针毡,或者说有人认为柴是吃瘪难堪的话,那么是为什么?
请原谅我这个工科出身的人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遇到问题,遇到争议要做判断的出发点一定是从实际内容出发,从最主要的矛盾出发,在我们都同意丁院长所说内容是很对的,很重要的前提下,去质疑他的态度,甚而至于说道德还是不道德,我觉得真的看错方向了。
访谈前双方肯定有一定的交流和默契,问题和进程,丁都是知道的,丁的答案,大体上柴也有数。柴动的小心眼是,根据丁的答案挖几个坑,然后掌握主动,气势上逼迫丁老老实实按自己的路线走,这是媒体人的一贯思路。而丁肯定在事先就摸到了柴的价值观,又加上对节目的成败不会特别在乎,故而他在给出的答案里并没有透露自己的意图。于是看似心知肚明的柴被丁打了个措手不及,或者说柴完全低估了丁。
本来局面演进到这个环节,如果丁院士见好就收,出于礼貌稍稍安抚一下柴静,作为长辈给柴一个台阶下,那么柴作为媒体人,要照顾自己的饭碗,加上准备不充分,也算咎由自取,基本就会接受这个局面。于是最终一方展现了智慧和涵养,一方顾全了脸面表现了谦卑,这期绝对会成为极为优秀的访谈节目。可是丁得理不饶人就稍显有点过,毕竟价值观层面,普通人掀桌子都是常事,公开场合且明知对手不敢过分反驳,再过分宣扬,那么无论理对不对,涵养一关肯定是欠缺了,节目的说服力也就不止下降一个层次,我想这是这个访谈一直没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吧。
现在在网上能找到柴静在3月4日接受新华社采访的一篇报道,这个报道原始出处没找到,但现在这篇报道满网络都是,你搜“3月4日,柴静接受了新华记者的独家专访"这句话就能找到,因此我认为这篇报道的可靠性很高。
这篇报道里有很重要的一句话,柴静说:“。。。。就像我移民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不爱国是一个道理。。。。”
这意味着她在办理或已办理完成她自己的移民事宜,她已经表现出放弃中国国籍,放弃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资格的明确意愿,她要成为另一个国家的人,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我认定她要成为一个美国人,成没成我还不敢确定,但确定的是她不想把自己当做一个中国人。
话很难听,但事实就是这样。
另外,有一点我和你看法不一样,她孩子还不能认定就是美国国籍,好像现在柴作为母亲是可以为孩子在中美之间选择国籍,如果现在不选,她的孩子在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可以自行选择国籍,这个好像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就她的具体情况,你的判断也没错。
因为我无法用我的主观性很强的想法去驳倒另外一个主观性同样很强的观点,而且这么做也没什么太大意义。
不过您的第一段我很同意。
看来豺母蜘的阴谋难得逞。
就事论事,柴丁对话,柴妈也提出了众多外行人想知道的问题,老丁很激烈地阐述了问题,算是一个达到目的的成功采访。至于是柴妈暗藏心机还是老丁有意为难也不重要了。
本次柴妈的节目能在国内播出,并得到官方人员的高度评价,明显就是一个政治正确行为,至于后面的人把她推向反面,不知用心何在。
我反而在意的是这个政治正确后,国家会推出什么政策?估计其中之一是对外开放成品油市场吧。
和您天然的身份不合。
只是玩笑,但我看了您的那句话确实笑了。
天天在大陆赚钱,自己孩子非要搞个外籍,自己孩子非要国外教育...
你说那干脆完全移民吧,好像他们又适应不了?
这好像和物质生活关系不大。 是否,心里总还是国外的好,是否总算要搞点精神优越感?
新加坡那么小的地方都能看到国内所谓明星的小孩偷偷的上学.
当然是一次间接的表态了
今天报道了“临沂样本”,强力环保引发大量工厂“停工整改”,设备停机物料报废工人停工银行账户冻结信用清零
打了个比方,是不是要“踩刹车踩到底”
回答是不言而喻的,内涵的态度也是可以揣摩的
记得90年代说法是“不以蓝天白云的代价换取发展”,现在实际态度成为了“不以停滞发展的代价换取蓝天白云”
央视的这样的报道是需要调研的,调研不可能只产生一份报道,还应该有份内参。
柴静,恐怕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