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彭德怀为什么是解放军第一战将? -- 叶长安
很多时候,口述史只能作参考,需要甄别。
当时党内人士(尤其是高层)对他们的评价直接影响对他的任用,也就直接决定了他的地位、作用、功绩,那些才是现实的。
而且我也不同意这种比法,粟裕也打过败仗(南麻临朐、七月分兵),主席也批评过。
要比的话优点1、3、5,缺点2、4、6,大家都拿出晒晒。这个只讲1、3、5,那个专讲2、4、6,为了论点找论据,没啥意思。
不像是被迫乞讨的家庭可能做出的事。这里面还有家族族堂的事,一个乞丐家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的。
再怎么着,乞丐也是吸不起鸦片的,之前可能因为吸鸦片而困窘变穷,但变穷后就没法吸了,何况这个描述和彭因为他祖母的事被逐出家族不搭。
肯定有一个描述是不对的。也许斯诺的描写是错的?
太多人把口述史当真了。
如果一个人记不住上个月3日吃的是什么,那就更不可能记得30年前做了什么。
所以我不信口述史,这个太有可能被加工了,不管有意无意。
人当然可以记住30年前的事情而记不住刚才把手里的剪刀放在哪里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记得住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记不住孙子小时候的事情。
历史的东西,有的可以细看,有的没法细看,就看大的方面吧。
但我确定自己不能明确地记住30年前大多事发生的确切时间、对话者的确切表情,当时的天气,当时旁观者的面部表情和语言。我认为其他人也不能,这不算自大。
要知道,即便在今天,我依然能在两天内背下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或者上百个单词。我的记忆力没问题,但是如果我不打算用记忆修化或者篡改史实的话,我必须承认,我不能记住30年前发生的事情的细节,
当然,某些事情的某些点也许我有“看上去很清晰很明确的记忆”,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毛主席逝世的新闻时,我当时在大院的花园里,和小朋友捡烟头玩,我记得我当时捡了个烟嘴。那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但是我依然不记得小朋友是谁了,也不记得我捡的烟嘴是什么牌子的,我甚至不能肯定当时武汉是不是已经有过滤嘴香烟出售了。
所以,那些绘声绘色描述几十年前发生的事的所谓口述历史,我只能当花絮或者笑话看。
如果那些口述历史者只是“述粗不述细”,当然OK,问题是,这些人经常会描述一些毫发毕现的画面,且每隔几年,毕现之毫发又会比前些年多长几根,让人喷饭。
但林总确实是担心打不过美国,当初讨论的时候也是建议出兵后能不打最好不打。对当志愿军司令,最起码,他的态度是不积极的。
当初反对出兵的是多数。反对出兵的理由也是充分的。
金日成来电求救,主席已经拟好出兵的电报,晚上五大书记开会,会后给斯大林发的是不出兵的电报。
43年,中央是向毛泽东授予了最后决定权的,但主席没动用这个,而是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彭总回北京,也就是参加这个会。这个会开了两天,开始也是不出兵意见占上风,最后才统一,同意出兵。
一旦决定之后,无论是去苏联谈援助,还是调配四野部队,101都是尽责的。
我不记得三天前吃的啥菜,但我记得三十年前第一次吃烤鸭的情景和感受。
我妈还记得她幼年时期一次被抢了饭碗饿一晚上的前因后果,估计60年了吧。
老彭在朝鲜司令政委一肩挑,压力太大.试想要是邓小平当时能入朝的话这个搭配就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