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刘志军与中国高铁的关系 -- 百战长缨

共:💬191 🌺2032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以说判断能力最重要

薄没多好,也没你想的那么坏,一切都是宣传,而判断是自己的事情,比如小马过河的故事……

另外薄本人倒是不贪污,他那级别的房子换成钱也上千万呢,他家连按级别分的房子都没有要。当然,他媳妇的事另说。

至于什么国家损失这种笑话就不要提了,该担心的都不担心,你假装主人翁凑啥热闹。关于刘本人,只能说人在江湖漂怎能不挨刀,也算是死得其所。

大环境下,好汉子不得善终……

家园 楼主的观点和忘情的观点并不矛盾

忘情当初对刘也是以骂为主,刘倒霉以后才开始夸的。

忘情当初骂刘的时候,也骂过刘全盘引进。

家园 这么分析的话,没有毛主席,也能救中国?

这观点很眼熟呢,没有毛主席,还可以有张主席。。。??

当然,我不否认人民的力量,但掌舵人的意志,影响了跟随者,跟随跟随者,跟随跟随跟随者。。。的共同脚步,产生的力量,难道跟这个掌舵人没有关系?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还是相当重要的。

我是百战兄的粉丝,每篇文章都细读,不过这篇的一些观点,焦点太“身在此山中”了。估计因为你是这个行业的缘故吧。有时候事情知道得越多细节,越对方向看得越不清楚。

家园 中国铁路一直在引进外国技术

没办法,宝成线对机车要求极高,国产货就是不行。于是60年代进口了法国阿尔斯通6Y2机车,70年代进口了法国6G机车,80年代引进了法国8K机车和日本6K机车并同步引进了技术,后两种机车成了90年代韶山机车的主要山寨对象。80年代还进口了苏联8G机车和罗马尼亚ND2,但铁路方面对这两种机车的评价不高,只是为了弥补当时机车的短缺而已(需要大批替换蒸汽机车)。而以上这些车都是交流-直流传动,简称直流传动,而国际上交流-直流-交流传动已经成了主流,简称交流传动。交流传动多了一步直流变交流,这步需要变流器。中国铁路技术当时有多落后呢,靠引进法国和日本技术,90年代我们算是把直流传动弄明白了,同时在努力研究交流传动的车,却一直拿不出来成熟产品,哪怕是90年代最先进的韶山9也是落后的直流传动。90年代末,中国又引进了德国西门子DJ1交流机车供宝成铁路使用(又是宝成铁路!),并成立了株洲西门子。

90年代的主流变流器采用GTO技术,当时n多高铁用它,不少车现在还在跑。中国最早引进的GTO变流器是引进法国8K机车时,同时引进了8K上面一台提供辅助交流电源的小功率GTO变流器的技术。铁科院和株洲所在GTO变流器的发展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但突破还在引进西门子DJ1以后,山寨了它的GTO技术,采用进口的4500V/3000A元件,发展出代表中国GTO最高水平“自主开发”的TEP28WG牵引变流器,使用这款变流器的车有:奥星电力机车,东风8BJ柴油机车,这两型都是试验性产品,出口哈萨克电力机车,还有就是著名的中华之星。

但德国人可不傻,这么轻易给你GTO技术是因为90年代开始兴起替代技术IGBT。90年代中国铁路最早成熟的IGBT应用有两个,一个是用IGBT取代8K那个小型GTO变流器,另一个是给客车空调用的IGBT变流器,反正功率都不大,比较简单。大功率的IGBT就难了,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德国少量进口,用在蓝箭动力集中车组上面,蓝箭这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种量产的交流车,但因为德国的IGBT实在太贵所以并没有广泛使用,德国人精着呢,对IGBT技术的转移没啥兴趣。国产的大功率IGBT株洲所搞了一个,用在“中原之星”动车组上面,结果这车成了著名悲剧,问题不断。而作为蓝箭下一代产品的中华之星干脆倒退,用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GTO。所以中华之星不光是牵引模式落后,核心技术也落后了。但看起来,如果没有跨越,估计中国高铁要采用动力集中和接近成熟的GTO技术了。

2003年跨越上来,决定一步到位,全面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扔掉落后的GTO和动力集中,上IGBT动车组。这个决定相当英明果断。要知道2000年代初GTO技术还不算落后,是90年代高铁的标准技术,到今天不少国外的高铁还在用,比如97年投入运行的新干线500系动车组就是用GTO,而2004年才投入运营的韩国高铁是GTO+动力集中。顺便说一句,韩国高铁选择的路线错得不能再错了,中方考察后认为是极好的反例,韩国那号称300公里的高铁平均速度比不上中国200公里动车,韩国新一代高铁将用IGBT动车组,IGBT是进口的,白白耽误十几年。

虽然中国铁路在次之前多次引进技术,但从来就没拿到过最先进的技术,咱们80年代引进直流传动技术时人家开始玩交流传动,90年代引进GTO技术时人家开始玩IGBT,所以这次引进真的是“跨越”,一步就到前沿,引进并不难,淘汰的技术高价卖给你人家高兴还来不及呢,难的是让外国人把看家本领卖给你。跨越玩个花招,国内都在玩命反日的时候,跨越却毅然把合同给了日本人,条件是转移技术,俺现在甚至觉得当时玩命反对引进日本技术的人是不是有跨越请来的水军啊。除了引进高铁机车,IGBT的技术也在同步引进。一边买了日本的CRH2动车组,一边建立了株洲时菱,“时”来自株洲所的时代电气,而这个“菱”代表的就是三菱。德国人一看日本人转移技术了,也老实了。所以现在株洲所的合作伙伴一边是西门子,一边是三菱,不怕外方耍花招了。株洲所一直在默默吸收消化西门子和三菱IGBT的技术,加上以前自主研究的基础,十年磨一剑,把这东西给彻底弄明白了。

高铁剩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俺就不说了。少为人知的是,跨越同期还引进了交流传动火车头,也是一步到位,无论电力机车还是柴油机车,全部是IGBT交流传动。

经常有人说,跨越没干啥,不就是市场换技术嘛。其实有了市场,换技术也不容易,换来经常是上一代的技术,等你学明白了,人家已经前进一代了,又落后,还得继续引进。铁路2000年以前就是这样。铁路还算好的,有些行业,上一代技术都搞不定,不上进不好好学,汽车业就是这样,根本就不学。还有的行业是太落后,2003年引进F级燃气轮机,那时人家已经发展出更先进G级了,但即使这样,F级燃机涡轮材料还是不给你,直到近年国产化才见点曙光。再比如航空70年代引进个60年代先进水平的斯贝发动机,各种因素,拖到90年代末才弄明白,落后人家不知道几代了。国外采购中国航空发动机/燃机叶片,新闻吹上天,其实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里面最难的高压涡轮,上千度高温,中国差得还远。所以,铁路人做得相当不错,这是要肯定的,经过铁路人的不断努力,到2000年,咱们就落后人家一代,因此谈判有底气,技术引进后吸收得快。但是,如果没有跨越,中国铁路真的会去主动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吗,我看不一定,当时根本没这个迫切性。很可能就是继续发展还不算落后的GTO,等10年后GTO弄明白了搞出300公里时速高铁再玩IGBT,永远落后于人家一代。跨越对中国铁路的意义就在于此,跨越跨越,名副其实。。。

BTW,中国在大项目引进上唯一能跟高铁比肩、拿到最先进技术的是核电,引进了美国的AP1000技术,往好了说,极为先进,先进到美国自己都没造过,往坏了说,就是个小白鼠。。。

通宝推:达济,特里托格内亚,捷克,诸法空相,玉垒关2,五藤高庆,知非,西伊,齐眉,他山无石,stamilo,土拨鼠yuanap,土八路,hycpla,遥仰凤华,随性自在,梦想的秋天,Rusher,witten1,白玉老虎,小飕风风,沾花富翁,keynes,舒拔,星海潮生,关中农民,蘭亭敍,yiwensilan,看山,王谢,diamond,陈王奋起,西门飘飘,远航,积吉,gzpi,梓童,唐家山,桥上,霹雳焦蛙,庄汀,石狼,逍遥蜀客,金口玉言,海峰,文化体制,国林风,XemK,不远攸高,jboyin,SleepingBeauty,老树,迷途笨狼,楚庄王,支持中文,浣花岛主,繁华事散,君无忧,老老狐狸,网海,andylau527,CaoMeng,然后203,西行的风,npr,
家园 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绝对错误

真正有功劳的是美国士兵

家园 献花

老兄很辛苦,改了十稿。

家园 对啊,食堂大妈不做饭,再英雄的人也饿死他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引进,不断学习,世世代代永远学习引进来。

因为这个社会不需要英雄去创造高度!

家园 忘情的,百战老兄的,你老大的,对着看,挺好!
家园 狐狸老大,你的此番断句好像《平原游击队》的松井……
家园 两弹奖金,邓稼先2个1等共20,当年的食堂大妈是3等3元
家园 铁路的事说得挺好,但是没必要贬低航空制造,

高压涡轮我们也可以自主制造了,但是这个东西民航发动机不需要,所以你看不到出口。

高铁好歹算民用技术,跟不上就少享受一点。航空首先是军用技术,搞不好就要经常看别人脸色,实际利益直接就受损失。

我们在航空制造方面,对美国已经可以望其项背了,虽然没有高铁这么牛,但是明显没理由和汽车行业放在一块说。

家园 【商榷】基本同意,几点补充1薄弱的底子

贴图网盘怎么也弄不好,就42度兄说几句

中国铁路技术和前苏联一样,由于底子薄弱,始终陷入引进—落后—在引进的怪圈,但铁路人的努力有目共睹。

1、

没办法,宝成线对机车要求极高,国产货就是不行。于是60年代进口了法国阿尔斯通6Y2机车,

1、宝成线对机车要求多高呢,37‰的坡度,即每前进1千米海拔就要上升37米,过秦岭列车都要加挂补机。

2、国产货不行是有历史原因的。国内解放前基本上没有电力机车,甚至直到60年代才能小定修,底子可以说一穷二白,法国阿尔斯通6Y2机车(cc7100),是国内韶山1仿制的苏联by60电力机车的法国原型。

70年代进口了法国6G机车,80年代引进了法国8K机车和日本6K机车并同步引进了技术,后两种机车成了90年代韶山机车的主要山寨对象。80年代还进口了苏联8G机车和罗马尼亚ND2,但铁路方面对这两种机车的评价不高,

3、6G机车有两种,法国阿尔斯通6g1和罗马尼亚的克拉瓦约6g2。苏联8G机车也是当时咱们的仿制对象,另外纠个小错,罗马尼亚的nd2是内燃机车,而且是租来用的,铁路方面对这两种机车的评价还是不低的,8g皮实耐操,nd2实用性强,客车牵引货车牵引小运转都行,虽然8g人机工程差,nd2定数小散热差,但可靠性应该比同期国产车强,否则nd2不至于部分协议回购。

是90年代最先进的韶山9也是落后的直流传动。

4、韶山9(确切说是ss9g,否则称不上最先进)的意义在于三点,第一是请国际知名设计公司设计的外形(类似港铁购买的re460),第二,采用独立通风系统、中央贯通走廊、屏柜化设备布置、标准化司机室、卧式主变压器等比较先进的模块化布局方式。第三,第一次使中国机车设计接近国际水平(无论外观还是内在,同时也明确了以后中国电力机车发展方向。

通宝推:北纬42度,庄汀,老老狐狸,
家园 【商榷】基本同意,几点补充2第一次失败的抄袭

90年代末,中国又引进了德国西门子DJ1交流机车供宝成铁路使用(又是宝成铁路!),并成立了株洲西门子。

5、其实株洲最主要的山寨对象前期是8k,后期就是dj1,受电弓等多个子单元都被用于改进国产机车上。dj1主要问题不在于gto还是igbt,原型车无论EuroSprinter还是ef64f本身都是经典,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轴功率小,二是不适应中国恶劣的重载使用环境,早期可靠性差,故障率高,最多时候20台车趴窝13台。三是微机控制系统加密,诊断维修困难,甚至需要返回西门子总部,再由德国人到现场处理。这也是没有整体山寨dj1的重要原因。

采用进口的4500V/3000A元件,发展出代表中国GTO最高水平“自主开发”的TEP28WG牵引变流器,

6、当时甚至现在gto和IGBT单元基本上都需要进口,其实这个TEP28WG牵引变流器技术来源恰恰不是西门子的dj1,而是广铁引进x2000摆式动车上的,国内抄袭版就是djj1蓝箭动车组,技术属于当时安达集团(戴姆勒运输分部,后来被庞巴迪收购),包括牵引电机,奥星电力机车就是牵引电机、牵引变流器、微机网络控制系统三大件国产化版,可靠性相当差。当时蓝箭动车组,九方机车,都是用这个技术,不过都是安达原装进口货。

但德国人可不傻,这么轻易给你GTO技术是因为90年代开始兴起替代技术IGBT。90年代中国铁路最早成熟的IGBT应用有两个,一个是用IGBT取代8K那个小型GTO变流器,另一个是给客车空调用的IGBT变流器,反正功率都不大,比较简单。大功率的IGBT就难了,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德国少量进口,用在蓝箭动力集中车组上面,蓝箭这车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种量产的交流车,但因为德国的IGBT实在太贵所以并没有广泛使用,德国人精着呢,对IGBT技术的转移没啥兴趣。国产的大功率IGBT株洲所搞了一个,用在“中原之星”动车组上面,结果这车成了著名悲剧,问题不断。而作为蓝箭下一代产品的中华之星干脆倒退,用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GTO。所以中华之星不光是牵引模式落后,核心技术也落后了。但看起来,如果没有跨越,估计中国高铁要采用动力集中和接近成熟的GTO技术了

7、蓝箭的下马一是铁路没有广深公司那么多有钱任性的冤大头,二是刘志军对这种钓鱼工程不感冒。

8、中原之星先进性没问题,但可靠性就是悲剧,NO1视察也没用。

9、中华之星谈不上倒退,毕竟,ddj1蓝箭抄的是1家,ddj2却是四家合作,就像有一个有四名各有绝技的头牌乐手,却没有指挥的乐队一样,出事是早晚和必然的。

通宝推:SleepingBeauty,北纬42度,
家园 事缓则圆

不一定大干快上就是能力强,事缓则圆,有高阻来阻一阻挺好的,煮饺子还要加几勺凉水呢。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如果志在必得的话就必然受制于人,各色钉子户就敢狮子大开口,好比西边互联互通的通道,咱走缅甸也行,走巴基斯坦也行,走哈萨克斯坦也行,随便玩,要是咱的计划中只有缅甸一条路,那给他跪下也没用。

家园 实在佩服北纬兄

你到底是做哪一行的?铁路的?发电的?还是电子行业的?

怎么每一行业,你都说得头头是道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