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龙玉出冰天--上古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第一章 -- 石头布

共:💬122 🌺102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还在讨论秦代青铜器的风格和西方一致

不晓得是找到了证据,还是文化西来的遗风尤在

家园 有问题吧

西南非洲布须曼人/桑人,Y-DNA单倍群类型A,从未走出非洲,长期与世隔绝,现在还处于石器时代,极少获得外部的基因,这个族群长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单眼皮,细长眼,浅眼窝,矮鼻梁,少毛发...他们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

安达曼群岛矮黑人,Y-DNA单倍群类型D,长期与世隔绝,现在还在石器时代,极少获得外部基因,这个族群长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圆头,高颧骨扁平脸,矮鼻,浅眼窝,体毛极少...他们生活在热带岛屿丛林里。

达尔文进化论讲了自然选择,遗传学补充了去竞天择的万物是突变的产物。如果没突变,或突变没影响,就会继续存在。塔斯马尼亚土著在白人到达时仍是黑皮肤,因为他们没皮肤变浅的突变。欧洲人有灰白毛金毛红毛褐毛黑毛,灰眼蓝眼褐眼绿眼,对生活没影响,所以都存在。你提到的几个眼,鼻,毛等等特征,都不是那么重要,那么致命的,深目浅目,高鼻矮鼻,在热和冷的地区,对人这种改造自然能力那么强的物种来说,不算个事。倒是对食物的吸收能力,脂肪堆积能力才比较关键。同样的BMI,东亚人比欧洲人非洲人都更容易得糖尿病,说明东亚人长期没有脂肪积累。或者长期在酷寒地区食物缺乏,或者长期在温暖地区不需要积累脂肪。

还是基因证据比你单靠生理特点推演更靠得住。你提到华夏,这是文化/民族概念,文化/民族的传承都靠男人,从父系角度考虑,华夏这几千年里,主流还是南方北上的。

现代汉族Y-DNA单倍群分布中O系是绝对主流,O系迁徙路线还是比较清楚的,由东南亚北上。现代西伯利亚-蒙古地区人群Y-DNA的主流类型是C,和O关系比较近的N,Q算特征类型。汉族里也有C,N,Q,但是比例都不高,C稍高,也不过6%,7%,这个C还和现在北亚中亚人的C类型差距比较远,分化了有1,2万年。

结合分子人类学的人类起源迁徙研究成果和现代各族群生理特点看,我个人认为,汉族几大祖先族群,华夏,东夷,百越都是由东南亚北上中国的,当时O系族群可能也是高鼻深目的。当时中国已经有C,D系族群,但O系人技术,组织先进,在中国进行了换种。D系只在西藏日本残存。C系残存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蒙古西伯利亚和中原交流还是比较方便的,因此汉人里还有那么些C(古C,非现代蒙古突厥人类型)。而且一般灭种都是杀男奸女,因此C,D系族群可通过女性将基因流传下来。南北汉人面貌有差异,可能是北方人祖先当年做先锋,获得更多C,D系族群的女人,遗传了C,D系人特征较多——头大,脸圆,单眼皮细长眼,脸部较平,毛少,狐臭少/干耳屎/少初乳(同一基因控制);南方人祖先当年就是拖后阵的,更多带着自己本来族群的女人,保留了更多原初特征——双眼皮大眼睛,中等大小头,脸部起伏较多,体毛相对多,狐臭多/湿耳屎/多初乳等等。

O系的“兄弟”N系族群向西北走,一直走到西北欧,他们生活环境一直严酷,族群也一直没发展壮大,直到最后和R系白人混血融合,典型代表是芬兰人。“堂兄弟”R,Q系族群本来可能生活在西西伯利亚,中亚等地,他们的面貌本来应该都是高鼻深目的,后来R系西进南下。Q系东进,经过西伯利亚进入北美。经过西伯利亚时,获取了女人,因此北美土著的基因从父系上看和欧洲人很近,从母系(线粒体)上看和亚洲人很近,从面貌上看,有些偏东亚人,有些在欧洲人和东亚人中间,可能和他们获取的西伯利亚女人的多少有关。Q系也有残存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应该和其他族群混血过,面貌偏东亚人。据现代研究,现代叶尼塞河流域的ket可能就是五胡乱华时的羯族,若如此史书记载的高鼻多须的羯族特征可能就是早期Q型人特征。

通宝推:乔治·奥威尔,迷惑不解,桥上,
家园 代谢特征后面会提到

代谢特征我也写了两节,关于酒精不耐和胰岛功能的。但觉得先从比较具体可见的五官开始为好。

桑人的这个细眼睛我估计可能跟沙漠环境有关,沙漠对阳光的反射量也很高。

至于分子人类学的结论,我的感觉是不妨“让分子再飞一会”。较新的文献又有智人南北两路进入东亚的结论了。

Challenging views on the peopling history of East Asia: The story according to HLA mark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Vol 145 Issue 1,2011

家园 龙玉出冰天 -- 东亚人群的晚近来源 (4)

(五)身体比例和伯格曼法则

与艾伦法则类似,有关生物的寒冷适应特征还有一条“伯格曼法则”。 它指出:寒带的生物外形规律是尽可能减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从而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 根据这一法则,身体的任何细长结构都是不利于寒带气候的适应的。

与之对应的是,人类学家观察到,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比如小腿,小臂)相对较短是极地民族的共同特征[7]。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东亚人的特征。伯格曼和艾伦法则所描述的寒带适应特征在东亚人身上有着完整而普遍的体现。 比如,圆而大的头型,平和的五官,相对较大的躯干,不算纤长的四肢。都可以视为减少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保存体温的寒带适应特征。

热带地区的人们手脚相对较长,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较长,躯干相对较短,热带动物也有这个倾向,这些都是有利于散热的解剖特征。寒带地区的居民呈现相反的趋势。而在温带演化出来的人种的体态居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位置。人类学家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大约是0.45,欧洲人是0.5,而东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是0.55[8]。从这里可以看到,躯干长度占身长的比例从热带、温带到寒带的人群逐渐增大。

有人可能误以为这种体型的差别是食物结构造成的,有一个解剖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差别是基因性的。人类的脊椎骨一般是23块,但少数人可能会多一块或者少一块。这种有22块或者24块脊椎骨的人类个体在每个种族中都存在。但人类学家发现,与其他种族相比,东亚人中有24块脊椎骨的比例比其他种族高些,而只有22块脊椎骨的比例比其他种族要低些[9]。

(六)皮下脂肪的分布特点

一个东亚人如果胖的话,会胖得十分“均匀”。在其他种族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女性同时有丰腴的髋部和纤瘦的足胫。但这种脂肪高度集中于某些局部的现象在东亚人中是极少见的。

一般来讲,东亚种族的体脂呈现一种以御寒为目的的分布状态。在同等体重条件下,重要脏器周围的皮下脂肪的平均厚度,以东亚人为最大。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一个医疗营养学研究中心对东亚人和白人的皮下脂肪厚度做了比较性测量。测量对象超过六百人,在上臂三头肌,二头肌,胸,肩胛,前腰(suprailiac),脐,小腹,大腿这八个测量点中,有七处东亚人的皮下脂肪厚度超过白人,都是在上半身。只有在大腿处,两种族男性无显著差异,而白人女性在此处显著超过东亚女性[10]。

上半身是重要脏器所在,最需要保持温度,而大腿处却是最不怕冷的部位。东亚型的脂肪分布显然是最有利于防寒的优化结果。而在温带和热带进化出来的人类的脂肪分布很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另外,虽然这项测量不包括小腿处,但日常经验似乎显示,亚洲人无论男女,都少见欧洲人和非洲人那样纤瘦的小腿,均匀分布的“东亚原则”同样适用于下半身。

家园 李四光
家园 造成东亚人种性吸引力低体质的罪魁原来是寒冷

我们耐心等下一次冰川纪的来临吧,到时看看谁的吸引力更大。

家园 那肯定是

点得起炉子,烧得起暖气,买得起貂儿的吸引力大啊

家园 还得玩更大的

闲着没事,还得玩得起狩猎猛犸象、披毛犀啥的,才叫吸引力啊

家园 一致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衣服与体毛的关系

是体毛少所以穿衣服,还是穿衣服导致体毛少?

家园 应该是后者吧

中国古人的衣服都穿的有板有眼的,跟古希腊罗马的像是扯块布胡乱披在身上那种的完全不一样。

衣服的制作对中国人的祖先一定非常重要,很早就峨冠博带了。另外古代礼服的大长袖子的源起也很值得研究。

家园 你对桑人的认识肯定有问题

桑人长期活动在赤道非洲及其南方。只是最近1000年左右西非起源的班图人从西非南下,越过赤道,逐渐遍布南部非洲,桑人由于过于原始,被从丛林草原赶走,直到被挤压到西南非洲纳米布沙漠地区。他们真正就被班图人包围隔离在沙漠地区不过几百年。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等生活在热带沙漠几千年还演化出人类最突出的高鼻深目呢。

人类的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太强了,尤其走出非洲的人类,碰到的环境变化太大,如果不能改造自然早就被淘汰了,结果是人把猛犸什么的给淘汰了。所以什么眼啊,鼻啊的,对人类来说都不是个事。

你考虑生理特征可以参考一下人类近亲的黑猩猩,它们没离开过非洲,它们的能动性比人差很多,它们的特征能提示人类可能的原始性状,它们面部特征是高眉骨(白人),朝天鼻(热带人民),浅眼窝(黄人),颌骨发达嘴部外突(黄人黑人),脸偏长(白人),薄嘴唇(非热带人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它嘛很明显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它特征不是很明显嘛,

深眼窝、高眉骨、低颧骨、长下巴、大嘴、多毛。

概括一下,就是所有特征都是跟东亚人反着来的。

家园 “奥茨”冰人大概是个蒙古佬。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冰人奥茨DNA揭示健康风险与身世

研究人员从奥茨骨盆中采集核DNA以便了解他的遗传特质。图片来源:S. Marco/EURAC

全世界最著名的僵尸终于有了自己的基因组测序结果。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2月28日的《自然—通信》杂志上公布了提洛尔冰人奥茨几近完整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并找到了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人的线索。

徒步旅行者于1991年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境附近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奥茨冰冻了5300年的尸体。奥茨保存得非常完好,进而成为了在科学上研究得最充分的尸体之一。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奥茨患有动脉硬化症和蛀牙,身上有纹身,并且在带着嵌入后背的箭头死亡前曾饱食野山羊肉——然而从他的尸体中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主持这项测序研究的意大利波尔扎克市木乃伊与冰人研究所所长Albert Zink表示:“我们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他的生存状况,以及他的死因。我们真的试图尽可能地重建一个犯罪现场。”

2008年,科学家报告了采自奥茨细胞线粒体DNA的完整序列。该序列包含有在现代人群中未曾发现的突变,从而使研究人员推测冰人曾属于一个已经在欧洲消失的人群。为了对奥茨的祖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搞清他的一些遗传特质,Zink的研究小组对采自冰人骨盆的细胞核DNA进行了测序。这一序列约占奥茨基因组的96%。

数据表明,奥茨生有褐色的眼睛、O型血,且患有乳糖不耐症。Zink的研究小组同时还发现了与动脉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这将有助于解释在扫描中发现的钙沉积。Zink说:“他并不肥胖,并且非常有活力,同时并没有罹患心脏钙化的强烈的危险信号。或许他出现这种征兆是因为遗传因素。”

奥茨的基因组同时还暗示了另一个健康问题——Zink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几乎2/3的Borrelia borgdorferi基因组,这是一种能够导致莱姆病的细菌。Zink在奥茨保存的身体组织中并没有找到其他莱姆病的迹象,但他推测,位于冰人脊背和脚踝,以及右膝后侧的纹身可能是在这种疾病得不到好转时,为了治疗关节痛而进行的一次尝试的结果。

Zink的研究小组还搜集了奥茨祖先的信息。他的Y染色体所拥有的突变在来自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男性中最为普遍,并且他的核基因组也将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人锁定在相同的地区。或许在灭亡或与这些岛屿之外的异族繁衍之前,“奥茨们”的足迹曾遍及整个欧洲大陆。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古基因组学家Eske Willerslev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Willerslev说:“撒丁人一直被认为与其他欧洲人不同,就这一点而言,如果他们在过去曾广泛地分布,那么这将是非常有趣的。”(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最后于2012-03-02 00:15:41改,共1次;

家园 从文章里倒看不出什么来

蒙古人种的史前扩散无远弗届,到了北欧是肯定的。关于距今一万年之内的扩散过程我也专门写了一节,但主要是说亚洲范围的事情。南欧的了解不多。

芬兰学者说中东的农民进入欧洲以前,欧洲居民是跟芬兰人血统一样的狩猎民,完全可能。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哪个民族在5000年前就居住在现在的地盘上,尤其是强梁民族。腾笼换鸟是常态。实际上,能存活到现在的民族也没有哪一个不强梁的。

但我们的学者们倾向于相信中国人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居住在黄河流域,这里冷暖适宜,膏腴千里。如果是那样,我们祖先的运气真好。又为啥他们有那么独特的忧患意识呢?

家园 不为抬杠

鳄鱼也是专家提出来的,我觉得有道理。

1,从形象上看,龙基本上就是苗条化了的鳄鱼,加上须和角,为的是让龙头看起来更威武一点。

2,煮酒论英雄里对龙的形容是“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虽然夸张,但是简单来说,龙能潜水,能飞天,是民间共识。

忘记在哪一本笔记小说里看过,洞庭湖底有龙,常兴风作浪,所以,渔船行过时,要往水里撒米粒或者饭粒,因为龙看到水里漂下来的白点,会误认为是蛆虫。为防止蛆虫钻到鳞甲的缝隙里,龙就会紧缩身体,不会乱动。

再看鳄鱼,平时总是静静地潜在水里,一旦冲出,说它能翻江倒海是夸张了,但是掀翻几条独木舟还是轻而易举的。于是越传越玄,最后说成能飞天,能播雨。

3,很多研究的结论是,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正有似今江南地带,则古时北方气候之温和适宜,必远非今之荒凉干亢者比矣”,所以有鳄鱼出没也不意外。

4,能成为古人崇拜对象的,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事物,一是神秘感,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掌握不住其出没规律。二是能对人类有重大伤害。所以,当时古人的崇拜对象一定有很多,虎豹豺狼都可以崇拜。但是,后来随着人类本身的进化,对付虎豹豺狼的手段逐渐增强,这些动物也就逐渐走下了神坛。可是,鳄鱼在人类能对付它之前,就自己消失了,只留下了传说,于是讲故事的老爷爷可以自由发挥,反正无法考证。

传到最后,部落里最牛逼的人不说自己杀过龙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以上的只是推论,不是定论。但有时候推论也能成为结论。

比如i自己以前推论北京烤鸭是南京烤鸭的孙子,后来也有历史学家证明了北京烤鸭是朱棣从南京搬过去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