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龙的真容(龙玉出冰天-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第二章) -- 石头布
这骑兽的尾巴还翘翘的。
无首而有尾,那最像的是暴风雪。
还是侏罗纪残余至今的霸王龙呢?:)
甲骨文的龙字,真是千人千解。
暴风雪的气势可以与龙相对比了,但似乎其神异性还嫌不足。
冰川?
比如虎这个字
所以龙长啥样得逆时针转90度
。
龙不仅不是动物,形象也变化无定。《二三子问》篇还记载了另一段孔子关于龙的话:
明白阐述了龙无定形的变化之神性格。早期文献中的龙,都没有具体的形象,或者可以是任何形象,甚至“能合能散”。这种描述古籍中比比皆是:
所以,孔子见过老子之后,与弟子们说:“吾见老子,其犹龙邪”?以龙的原始形象来看,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个相当精准的概括。老子的思想是“不拘”、“不争”、“上善若水”,老子说他的“道”是“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孔子大概是觉得,这玄之又玄、不可名状的东西,与龙之变化好像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所以他承认自己也不能确定。“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跟弟子们说的是大实话,并非故弄玄虚。
读者也许要问了,甲骨文中的龙不是蛇形吗?怎么这些书里,还有孔老夫子,又说它“无形”了呢?其实甲骨文里这个蛇形,也可能不是写实,而只是一种抽象化。因为在所有动物形象中,蛇形是限制最少,熵值最大的一种形状,所以蛇形被用来概括形状无定的龙。汉代编的字典《说文解字》的“龙”字条目下面,很多饱学大儒给龙做了注释,徐铉注:“龙,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 变化无端”,并没有提到蜷曲长身的元素,可见在龙最原初的含义中,蛇形并非其必要元素。
藏族原始信仰中的龙神也是形状变化无定的,在藏族本土宗教--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在西藏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教义类似于萨满教)里面,龙神就是变化之神,散漫无定,可以幻化成各种动物形象,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带有蛇尾或者鱼尾[格勒《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而汉藏同源是史学界的共识,这两个人群来自史前时代的同一个母体人群。剥离去喇嘛教,藏文化的底层保留了许多汉藏尚未分化之前的特征。
宋人罗愿的《尔雅翼》转引东汉王符所言龙为九似之物:“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但从西汉《淮南子》中龙头仍不确定来看,这个九似的定义是不可能早到东汉的,当是宋儒托古的说辞。但至少在宋代,龙的动物化已经完成了。到了明清之际,龙的形象被固定下来。它这付九似九不似的怪样子,其实并不是所谓图腾混合的结果,而恰是其早期形象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遗产。
我个人感觉龙可能是狼的演绎美化。理由如下:
1、根据甲骨文的写法,龙是一个长(chang)腿、长嘴、长尾巴和身形瘦小的四足兽,这一点鳄鱼、霸王龙都不符合,狼确实可以的。
2、繁体字龙的写法,表明龙身上是有毛的,不是鳞片,这点也是狼的形象最符合。
3、还有一个就是读音,龙和狼的读音最相似。
4、还有一个就是图腾崇拜,不是有个狼图腾吗?有着狼图腾崇拜的人在冷兵器时代是比较先进的,因此进化也最慢,保留的也最多。
5、
尾巴跳大神的萨满。。。。。
冰川的巍峨巨大,颇有龙的气魄了。
但古人心目中的龙,有灵动变化的特性,似与冰川之渊渟岳峙有所不同。
早期龙无足。
这一点从红山、凌家滩,到夏家店下层、陶寺,再到甲骨文,一脉相承。
5、本来没有5了,还是补一个吧。十二属相,大家都知道的,和龙相克的动物:狗、牛、兔。在这里如果把龙换成狼的话,狗和牛是肯定成立的,狗是狼的克星,狼也奈何不了牛。兔子不太清楚,不好说,难道狼逮不着兔子?
很多早期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图腾,华夏民族图腾这个东西,肯定也有,就是现在大家公认的龙。现有大部分图腾,都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如太阳、月亮、鸟等。但我们的龙却不是,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有些人想隐瞒什么或者将自己祖先的图腾进行了美化“加持”。如果我们剥掉那后来的那些美化“加持”手法,还是可以找到真相的。
要说华夏民族图腾,可能就是汉民族的图腾。汉族的来源是谁呢?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认为中国早期的主要人种来源和文化来源是甘藏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经过战争和迁移,不断融合,逐渐变为现在的中华民族。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不无道理。
可以假设,在花香大地早期民族图腾为狼,自立之后,或者新的征服者来了之后觉得这个图腾确实很好,想保留,不好意思照抄,或又想显示自己更为高大上,于是就对其进行了艺术的改造加工,变成了大家都不认识的龙。
我记得中学一篇课文有过一句话,“狼走山脊,狐走山腰”。引用这句话主要是描绘一下狼给人们的印象:山顶长啸,群小拱服。狼有天生的领袖气质,这是狼成为图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