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家张正隆:亮剑打鬼子是想象的 日军军事素质非常好 -- PBS
再告诉你个白痴,张正隆讲的是
山东的八路军主力挺进东北,其主要力量随四野征战南北,最后落户广东,就是今天的广州军区,部分力量留在东北,就是今天的沈阳军区。留在山东的部分后编入华东野战军,就是今天的南京军区。个别人留在山东是可能的,要说“一些老人”,那只能是或东北或广州或南京或北京!绝不可能是山东
张正隆出名的《雪白血红》是讲哪里的,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里面装的是啥?没有自己的思考?
1944年底到四五年初,日本人打通粤汉线,国军一溃千里,战时省会韶关也丢了。看似日军战斗力还行,实则不然。
我父亲当时高中刚毕业,参加土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利用山区地形之利,打过两次伏击。五六十个游击队(其中有些猎手,旧军人,或者是绿林人士,多数是农民),对抗两三百日军,每次的战损比都可以达到1:10或2:10,我方完胜。伤亡都是撤退时被日军机枪击中,但是伤员和烈士尸体都带回来了。虽然是游击作战打了就跑,也可以看出当时日军的战斗力不算强。须知日军并不是后勤分队,而是前去清乡,呈搜索队形前进的战斗部队,兵力火力俱佔尽优势;土八路则成军不久缺乏训练装备杂旧,却能奇袭得手并近乎全身而退(损失极小)。还有一件挺有趣儿的事儿。有个小鬼子伍长,军需不够没好东西吃,饿的急了,居然拿着一把刺刀和两棵手榴弹,在赶集的时候抢老百姓的鸡吃;结果被我父亲生擒活捉,捆进一个麻包袋里拿小车推走了。他可能觉得光天化日之下,离据点又近,应该没有危险。
很说明问题呀,太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TG怎么打鬼子的,自己补课去。
看来这毛病他是改不了了。
没有忘在挂甲台马大三儿那吧?
开句玩笑。给老英雄致敬!
恕我孤陋寡闻,要放狗才知道你说的典故,原来是姜文的鬼子来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一直没看过。
老爹当时是中队的政训员/指导员,党龄比军龄还略长,政策和纪律观念还是很强的。该鬼子还有些文化,会读写简单的中文。俘虏经以笔谈方式简单审讯后直接送支队部了。这也许是他们支队唯一的日军俘虏了,还是蛮宝贝的,怎么舍得随便随处寄放呢?
偶的国产大奇瑞cvt版开着还不错。当然at技术含量更高
让人家处子之身不保,哈哈。
首先,这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转述张正隆的话,张正隆又是转述“山东主力部队的一些老人”,这话转了几次,变样儿是完全可能的。既然张正隆“当了一辈子兵”,我更愿意相信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搞错了。
其次,记者转述的话说“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排和一个日本鬼子拼刺刀,可能都拼不过。”注意“可能”这个词。这是什么意思?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排究竟和一个日本鬼子拼没拼过刺刀?拼过(但没赢),则肯定不会用“可能”。用“可能”表明这是讲话的人的推测。
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原话的意思是“一个班一个排里可能都挑不出个能和鬼子单挑的人”。我在网上搜了下,发现我不是唯一这么想的,比如飞扬军事这个:
另外,这是三四年前的东西了。
有图有真相:
才跑了17000公里,变速箱就歇菜了。
还是写几篇有料的文章吧?
你有才气、有料,这很好,但要为中国大陆多数人服务,这样才有出路。
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楼主贴为何得花很少,大体是路线不对或政治不正确。
调侃下的心理,不是自己得花少觉得开心,而是多数河友都挺明白的。
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刻意为之,道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