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高铁的一些问题 -- 龟途漫漫
今日高铁已经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巨大成就,很少有人会再置凝。但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有些问题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说,建设高铁时一个普遍说法是高铁建成后,普通铁路的货运能力会大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因为经济减速,货运量增加并不大。并且铁路主要运送大件货物,比如钢铁,煤之类比较多。但中国钢铁需求量巳经下降,未来随着基建逐步完善,需求有可能下降更大。此外象湛江钢铁厂建成,产品大量供应珠三角主要终端用户,钢铁运输距离缩短,也会减少运输量。而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成,就会减少大量煤炭运输量。而某些技术的发展,比如北方大量采用电储能供热(利用谷电和大量使用风电资源),都有可能大量减少煤炭运输。综合来看,铁路货运量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大,且有可能下降。这样高铁依靠货运赚钱的战略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就如同买车吃饭,你买奔驰跟买面的在用途上并无太大区别,单吃馒头跟满汉全席也都能填饱肚子,但能一样么。耗在路上的时间能省1/3,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目前经济困难是暂时的,经济还是要增长,货运还是要增加的。
大宗货物运量增加是不太可能了。铁路货运散货还很有潜力,无论行销或者运营。高铁系统本身为适应经济和客运发展反正是需要的。中东部会有越来越多的路段开始挣钱。日本铁路客票收入是大头。
高铁是全客运,顶多能搞些块递,无法运货。
因此高铁本身的营运能否盈利要靠客运人数增加,现在已经有几条线盈利了。
至于对货运的影响,在于既有铁路线路上客车数量减少后腾出了原有的运力转做货运,而且货运的跑法与客运不同,减少客车后也便于调度,也能增加原有铁路线路的运力。
至于货运量减少,原来我们铁路货运量在全部货运量的比例中就比其它国家偏少,现在铁路运力有富余了,正可以增加这个比例到更合理的水平。
其实我感觉无论公路还是铁路,在某些繁忙的方向上一直在超负荷运营。
最近国家二胎政策突变,反映的就是一些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对于高铁,现在一条接一条大上,是否也有问题呢?前述货运量没有大增,至少说明以前立项时没有考虑到有些问题。而这个下降,比如钢铁运量,可能不会再上升。原因就是以后钢铁产量可能会持续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才能稳住。
其他问题可能还可能很多。
我第一次坐高铁,从嘉兴回上海,别人用车送到高铁站,大约花了半小时,当时就觉得有些远。第二次从上海去嘉兴,自己叫出租车去一个5星宾馆,结果也花了20多分钟,50元左右,到了宾馆,才知道还在市区边缘。从这个高铁站看,对短途乘客,可能是一个即不省钱,也不省时间的选择。而高铁站或多或少有相似的问题存在。这样看高铁的效益又会少掉不少。
大量高铁上马,应该大大增加了即有线的货运能力,但现在货运量并没有大增,说明原来靠货运赚钱补充有些落空
全部高铁养活自己可能吗?这个投资非常大。
你说的对,但铁路货运不一定大幅增长。毕竟铁路有特点,会受到一定限制。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做到客货分离?
现在我国铁路货运与公路货运的比值比很多国家都低,这一段时间全国货运并没有像铁路货运那样大幅下降,只能说明铁路方面在大宗货运减少时未能很快开辟货源,而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这方面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另外,从大宗货物改运散货,按吨位计的货运量也会有一定下降,降百分之十不过分,降百分之二十也可能。这也是货运量下降的一个因素吧,目前货运量下降在百分之十左右。
一般海运的成本只有铁路的1/3,而通过整合实现铁路货运成本低于海运,这样铁路货运才能快速发展渝新欧铁路(重庆--新疆--欧洲)货运成本 低于海运
(1)发展高铁,本身解决中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铁路带来的巨大压力,没有高铁,既有线就是非节假日还是一票难求,节假日给回家的人带来的是一场战争。
(2)发展高铁,附加效应是客货分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诚然目前的经济低迷局面,带来货运量平平,甚至下降。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经济还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象公路、铁路这样的基础设施作一提前准备是非常合理的。
(3)高铁站的不方便,既有地方政府想带动新区建设的动力,也有铁路部门为降低建设成本的因素。但这些我相信都是暂时的,象京沪高铁刚通车,我那时经常去无锡,在无锡我都要留心司机别把我送到老火车站,新站司机们不认路,周边一片建筑工地。后来老家在宁杭线上,开始都要亲戚开车来接,高铁广场草地上还有好几头牛在吃草呢!现在有一阵子没去无锡了,估计应该热闹了吧?反正家乡县级市公交,出租车都齐备了,现在很方便。
(4)高铁不完全为短途服务的,400-1000公里最理想,但目前短途和超长途也很愿意乘高铁,譬如我家乡好多孩子大学研究生毕业愿意去南京杭州工作,感觉回家公交化了。
别看高铁站现在荒芜,再过10-20年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三十年前,上海人高喊“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