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句话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的 -- 大侠飞檐走壁
比如你现在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一般,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创业养活自己,并发展壮大。
你想到了一个创业的点子,比如搞某个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
此时你需要什么?需要服务器,需要电子商务软件,怎么办?
1、自己造,自己造个服务器,自己开发个电子商务软件
2、自己买,自己买个服务器,自己买个电子商务软件
3、自己租,自己租个服务器空间,自己下载个免费的简单电子商务软件
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第3种,此时你是创业阶段,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把独创的电子商务模式运营做到极致,其它领域就要遵循“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原则,能简单就简单。
当你在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做到了极致,获得了成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资金和人才),此时你感觉到租来的服务器和免费的简单电子商务软件制约了自己的发展,就可能考虑买处理能力强的服务器和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软件了。
再发展下去,当你的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了很多的创新,传统的pc架构的服务器不能满足要求了,你可能会动用资源制造新架构的服务器了,就像谷歌公司一样,专门自己制造了适合运行搜索引擎的服务器。当然电子商务软件也可能开始由自己开发了,此时买来的电子商务软件可能不适合自己的模式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初级阶段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获得资金和资源的积累,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向高端发展,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向上发展模式。
反而拉丁美洲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反对比较优势原则,反对“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想一步到位进入高端产业,制造自己的高端工业产品,搞烟筒式的向上发展模式,结果根基不稳,低端没做,高端也做不了,最后陷入了拉美化陷阱。
无论有条件没条件,如果已经有现成的,就尽可能利用。但是一旦有一定的实力,就需要尽可能保持自主。
现在的网络世界很多部分也都是这样。否则一开始就可能生存不下去,发展不起来。
问题是国际社会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国买什么,什么大涨,卖什么,什么大跌。
大象是不能在澡盆洗澡的。
当中国成长为威胁到欧美日超额利润的时候,拥有发展前途就是你的不赦之罪。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Too young, too simple, simetime naive。
油价跌了不少了吧?
油价降得更快。
这不,房地产稍微刺激了一下, 澳洲的铁矿石马上就涨了。
他们就担心这个涨只是昙花一现。。。。
我个人认为,一买就涨这种现象,是现代金融过度发达的后果,倒未必是什么阴谋。中国吃亏在没有什么金融手段对冲一下。
一个省长、市长、县长,或者像我一样的家长,就是对的,但一个国家的国家长说,并作为政策就大错特错了。
1.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新能源供应大增。2.中国经济减速拖累发展中国家,减少原油消费。其实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速下滑,总量并没减少,但部分是因为原油储备被动购买,预期未来原油消费肯定减少。从2000年原油见底到2015,原油市场最大需求方就是中国,未来要看印度有无可能接班。
从电子商务到国家发展战略,从拉美国家到象中国这样自主性极强的大国,逻辑的扩展上感觉跳跃有点大了。
这不仅仅是逻辑适用范围的问题,因为它们遵循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逻辑。
是南航还是国航忘了。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出处是船运服务可以用轮船货运回本。能不能造船显然和能不能提供船运服务没有直接联系。轮船摆渡收费服务显然不需要自己拥有造船厂才能合理收费,出租车司机不需要自己造车才能拉客。归根结底,简化的生产循环:物质生产 -〉服务性生产的生产资料 -〉利润-〉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完全可以两头在外,或者用市场方式解决。就是纯服务性生产,再大的利润,不能反馈到物质生产层面,不利于生产方式的进化。
其实,租还不如债券,预售股,期货呢,国家信用不用白不用。 金融来钱太快,破坏实业, 一般人看不出陷阱而已。
是资本主义的生生不息
造不如买本质是因为造的东西造出来那一瞬间它就死了,想要活着有两个办法,第一继续升级造新的(更多,更好),第二寄生于新的生命(提供服务,维护保养)。前一条路受制于技术和市场,市场扩张有上限,技术积累也有上限(一定物质时间),但是资本不能休息,所以当第一条路受阻,自然而然走向第二条路
主要是中国体量太大了,任何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市场的轩然大波,不对,不是大波,而是单方强势变动。自由市场的假设仅仅在个体对市场影响忽略不计的时候成立。
他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际,无缝隙地从商务战略转换到国家发展战略。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他这也是天外神笔。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之争在四小龙刚崛起的时候非常火热,而拉美化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他把这些都搅和在一起,最后证明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