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 晨枫
能不能下个定义?本科以上,还是硕士以上?
从小到大,见惯了太多上海华师大二附中(还有几个中学)的孩子如何如何的牛。
但是上海高考很长很长时间都是单独出题啊,全国包括北京在内,都是3+2,而上海自己出题不说,而且是3+1。而且我都知道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很久以前,上海的高考成绩太差,脸上实在无光,导致上海直接去教育部要政策,结果还真要到了。
高考针对的是整个上海,PISA也是针对整个上海,而不是华师大那几个学生,但为啥差距就这么大??
讲出了实情,但是太赤裸裸、太残酷了。
其实大学我们班的那些同学就分化很厉害,一共才30多人,有的连文凭都拿不到,据说跑到银行前台做数钱的工作,有的没过多久就在微软开始面试别人了。
你的这些同学都还是一个阶级,无产阶级。他们还是在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
而他们有的工资高,有的工资低,这就不是马克思了,这是弗里德曼的边际效用价值说。
大约就是15~16岁。参赛的国家/地区把“所有”该年龄段的“在校”孩子名单都送上去(至少5000),然后PISA随机选5000~10000人来考。
中国这次拉分主要是因为贫困地区(就是真正的乡下)的孩子。江苏高考分高因为很多适龄的根本没参加高考。而PISA考试这些孩子都要参加,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啥的。
其实中国还可以要求全国成绩+分省成绩,英国、美国(某些州)就是这么干的。
十六年严厉地选拔,通过的人才对社会选拔制度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在社会上也是有各式各样的考核、考勤、考验的。每个人都有年考,县以下三年一次大考,县以上五年一次大考。私企几乎天天加班,周周月月考评。这些比学校严厉多了。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普遍看法中,被动学习是不被认可的。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其它关心教育的人,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上。强调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实际上就是希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不全面的。
被动学习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常态,这和体制无关,和爱心无关,而是一种必然(当然并非总是被动学习)。
最大的误区是将学习倦怠与被动学习混为一谈。学习倦怠是指学习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感受(许多人工作时也这样,这是劳动倦怠)。尽管被动学习容易引发学习倦怠,但不能说被动学习就一定会如此。
显然,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去假设、推理如何如何展开主动学习,不如把研究的重心放到,如何尽可能的避免在被动学习中产生学习倦怠。
广东只有珠三角好一点,其他地方奇差无比。
上海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得最好的,教材内容简单, 但凡统考的题目都出得有水平,能拉开层次, 启人思考。
江苏的教材我看过, 内容比上海难得多,学生全面掌握非常困难,陷于题海战术。
北京不熟悉,但看到几个名牌中学的考卷,水平很高。 广东除了珠三角的几个城市,其他几乎是第三世界。
自从政府不给老师事业单位编制以来,中国的公有制教育体制急剧滑坡,上海因为学生数量在减少,学校靠出租校舍也有足够的资源聘请外地优秀老师,加上教材难度适中, 反而走出了一个正确的路子。
可悲的是上海的教育界领导居然想效仿美英的失败体制, 也是跪得久了,膝盖下生了根。
上海学校出租校舍?没听说过。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争抢优质教育资源的战斗一样激烈,为了上好学校花钱买学区房。
至少有两大问题,并且这并非是中国特色。
第一大问题是教书育人是长期任务,但我们解决一个大问题总是要将其切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可是,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断句”不能改变事物原本的性质。好比2+3×5,断成了(2+3)×5,就错了。现在的结构性问题就是“断句”断错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锋进球,后卫助攻,出成果是一个很遥远的事,但如今却不分先后,统一考核标准,老师就不得不去追求短期利益,结果就是初中老师被小学老师坑,高中老师被初中老师坑。
但是这个问题目前没有解决方案,21世纪本来就是一个以撕裂为主题的世纪。也只有等到胳膊离开了躯干,才会停止这愚蠢的行为吧。
第二大问题是教学内容难度高,要求低。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难度适中,要求高。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知识的背后是方法,方法的背后是思想,我们学一个东西虽然无法一次性掌握全面,但总是需要三位一体整体式推进的,可是如今却片面的强调知识,忽略对方法和思想的学习,学得残缺不全。难度高,直接导致不能走正常的路,难度高,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与水至清则无鱼有别),就不得不降低要求。难度高,要求低的恶果就是从食堂到课堂,全都是地沟油。
因为使用这个工具的人,不是发明它的人,就像学生向老师学了一门知识一样,先是瞎用,搞得头破血流了,然后才能学会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