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工业角度看语言】为什么说汉字汉语比所谓屈折语优越 -- 林风清逸

共:💬176 🌺1338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估计是:从左往右写,卷着的部分竹简会挡着手的肘部,

妨碍书写。不过用纸时代,为什么会一直保留这个习惯,也是有点奇怪的。

家园 分几段说一下偶的看法啊

第一 关于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书写材料,偶本来也不相信都是纸莎草纸,但是看了数本有关的书籍,还真是....

基本上从希腊化时代开始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乃至阿拉伯大征服,地中海地区的书写材料就是纸莎草纸

这个东西虽然比纸张贵一些,但是相对羊皮纸便宜的多,所以古典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产生的文字资料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而其考古资料,也是以埃及发现的纸莎草卷子最多。

关于书写材料的变化,下面是 牛津拜占庭史 里面的 简要描述:

在古代,书籍写在纸草卷轴上。通常,作品都只写在一面,词与词之间没有分断,用大写字母抄写,也不标注重音(这在希腊语中非常容易导致混乱)。为了便利的缘故,每个纸草卷轴都不可能太长,例如《伊利亚特》(Iliad)这部作品,没有一卷“书”超过900诗节,每卷大约对应30个“书页”,这样整个史诗就需要24个卷轴。纸草只在埃及生产,相对便宜而耐保存;但是,这种古代的形式也有一些缺点:它要求太多的保存空间,单个卷轴所包含的文献内容太少,而且要想检索某个特定段落非常困难。

1-4世纪,装订成册的书籍(Codex,古抄本),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成本书逐渐取代了卷轴纸草书,这是整个文献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之一。装订成册的书籍能够比卷轴书容纳多得多的内容,特别是当它的书页都是由可以进行两面抄写的羊皮纸构成时,这样一来,整部《伊利亚特》都能够适当的写入一本书中。这样节省了书架的空间,还非常容易对某些段落进行标注,这也可能就是基督教徒非常喜欢把他们的圣经装订成册的原因——只需要在书中特定的位置插入书签,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当天需要阅读的内容(注:对于圣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在特定的仪式上要阅读与之相关的经文段落)。此外,圣经的文本超长:仅仅旧约就有可能多达几十个卷轴。另一方面,装订成册的圣经,特别是由羊皮纸做成的圣经,其价格就非常昂贵,其原因是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多嘴说一句:中文版的 罗念生 译本 伊利亚特 621,000字;

上帝版-和合本新旧约合计1,189章。其中旧约有929章,23,179节,706,875字。

与之对比,四本一套的神雕侠侣,差不多恰好100万字

家园 第二点

第二点,由于托勒密埃及动用国家力量支持,而当地又有纸莎草纸的生产便利,所以古希腊经典文本其实是在 亚历山大里亚 形成的(估计何新得说是非洲人写的了),当然现存文本很多成于罗马帝国时代,我们知道那时候亚历山大图书馆还在的。对应的是啥时候?中国的两汉时代

《漢書?儒林傳》:

張山拊字長賓,平陵人也。事小夏侯建,為博士,論石渠,至少府。授同縣李尋、鄭寬中少君、山陽張無故子儒,信都秦恭延君、陳留假倉子驕。無故善修章句,為廣陵太傅,守小夏侯說文。恭增師法至百萬言,為城陽內史。倉以謁者論石渠,至膠東相。尋善說災異,為騎都尉,自有傳。

據説這位《尚書》學者小夏侯(夏侯建)的再傳弟子秦恭,光是解釋《尚書?堯典》中的“曰若稽古帝堯”裡的“曰若稽古”(“曰,粵、越通”,見《蔡氏集傳》。)就花了三萬字

多写点儿字困难么,哪个说中国古代经典短来着

不看注释,谁看得懂?

古代文字材料,不一定是写长了困难,靠这个吃饭的人自然有办法写得长一些,但是保存下来困难啊

家园 第三点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具体辨伪,那咱可不懂,毕竟至少要有比对古代不同语言书籍的能力(对照 拜占庭抄本 和 阿拉伯译本,就可以知道哪些是比较远的后代伪托),维基里面都提到:

亞里士多德的廣泛作品在《亞里士多德文集》(Corpus Aristotelicum)中被分為五大類。以下的編號是依據牛津大學翻譯版本設下的標準所排列的[9]。以下有些作品的真實性仍有爭議,不同書中對於亞里士多德的身分、他的學生、以及書中的觀點也不完全一致。有些作品例如《雅典政制》則被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亞里士多德「學派」在亞里士多德指導下所撰寫並編輯的。其他的作品如《論顏色》則可能是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所著,例如泰奧弗拉斯托斯。一些作品例如《論植物》則可能是以亞里士多德名义由他人撰寫的。以下的分類刪去了最後一個包括中世紀占星術、魔法的分類,因為這些偽作會套用亞里士多德之名純粹是為美化和宣傳之用。

亚里士多德作品,应视为 逍遥学派的集体创作,其具体区分,见仁见智,因为 具体某一句话是亚氏所说,还是门弟子说,这个....不可能有记载加以区分了,只能按照逻辑推测,但是谁没有脱口而出一句不合逻辑的话的时候呢

家园 发明了毛笔后才书写,之前都是用刀刻。
家园 3万字的竹简有多长?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

假设每简10字,3万字需要3000根,3000*1.2 cm =36米。这位博士不光有钱,还必须臂力雄厚,记忆过人。万一想查一下前面写的,那就要把竹简搬来搬去,真是个体力活啊。以前的读书人还真必须得文武双全。

家园 正解

自己拿一卷竹片试试就知道了。

如果竹简向右展开,刻字的右手就被滚到右边的剩余竹简遮挡,不方便。

所以竹简只能朝左展开,这样一来,刻字就只能从右朝左竖写了。

至于到了纸张时代,为何还这样书写,那就看看我们的asdf键盘,自然就明白了:这是惯性。

家园 这个不是问题

以前教科书上就有,始皇每天批阅约四十千克重的奏章。以前做皇帝也有工作任务的,不是电视剧上的或明史等史书上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凡事托人,一般只会让别人钻空子,让权臣上位,自己家族灭。

家园 "形成"的,这个词的确有点意思

应该是拷贝加创造吧。不过也可能托勒密是西方的朱棣?

家园 基本上开国皇帝都是工作狂
家园 我怎么觉得楼主刚好说反了呢

汉语是很人性的,呃,我是说很练人的,哪有工业时代的特征……工业时代都要过去了,提它干嘛。

不开玩笑了。说点正经的,如果把语言理解成“人人交互界面”,那么展望未来,目前的所有语言都有被淘汰的风险。很简单,信息多到一定程度,量变引发质变。

家园 所以草纸是怎么保存的呢?

两千年过去,连竹简和羊皮纸都烂的不行了,那么草纸怎么呢长期保存呢

家园 联合国的汉语发言也是最简短但信息量最大的

昨天刚看了中国大使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的发言,及其英语的同声传译,感觉中国大使的发言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了,远远低于正常语速,而英语的翻译却是连珠炮一样地紧赶慢赶都几乎追不上汉语的表达。基本是汉语说两三个音节的话,英语要至少五六个音节才能翻译出来,因为汉语有升降调做辅助,有由字组词的变化,所以简单几个音节,表达的意思一下就丰富多了,而其他语言都比不了。比如叙利亚大使发言用的好像是法语,也要翻译成英语,感觉二者的速度差不多,都比汉语要效率低下一些,但据说比西班牙语和日语还是效率高些。

而且,越是这种正式场合的正式发言,越能体现汉语简洁,同时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街头闲谈反而就啰嗦一些了。

家园 纸莎草卷子 就埃及考古发现最多

埃及气候干燥.....木乃伊都没事

另外说一句啊,古代人开发埃及,其实并非绝对环保的,耗尽地力的事情也没少干;这导致从罗马-拜占庭末期起,当然最大影响是阿拉伯大征服,埃及有不少绿洲居民点废弃,现存的纸莎草卷子,很多是在这些废弃的居民点里发现的

下面是偶在讨论拜占庭经济的文章里面看到的一段话:

““在政府文件证据方面,拜占庭经济史和西欧中古史家相比并不具有任何史料方面的优势。除了7世纪以前的埃及史料,人们缺乏拜占庭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系统材料,特别是对经济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的计量记载。”…”

这些材料都是随着居民点的废弃,非有意识保存下来的;在历史时期一直有人居住的地方,帐册等经济资料反而很少保存,大部分被再利用(反复抄写、乃至烧了当柴禾了-反正本来这些材料过期就没有用了)

家园 你要拿 亚历山大 比 朱重八

托勒密 不就是 朱棣么

罗德岛的阿波罗尼奥斯,是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图书管理员。他因其史诗阿尔戈英雄纪而闻名,内里记述了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求取金羊毛的神话故事,是史诗史上的重要一笔。

阿波罗尼奥斯并非来自罗德岛,事实上他是一个希腊化的埃及人。他在罗德岛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得到了“罗德岛的”作为其称号。

除了荷马史诗,比较有名的就是金羊毛的故事了吧......早期的材料(比如 悲剧 美狄亚)已经包含了故事的大概,但是总结的写本是这小子写的,他是个图书管理员。。。。(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里面-不一定是管理员,但是肯定学习和工作过的-还有 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咋图书管理员都那么牛逼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