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业角度看语言】为什么说汉字汉语比所谓屈折语优越 -- 林风清逸
基本上是两个世界。
言文分离体系用高门槛保证了内容的可靠性,整体来看,一个人花了那么大代价学“语文”,不会去当一个低收入的段子手。可靠性换来的是单一性。
言文合一体系是低门槛,追求 高效的结果却是差距越拉越大,有的人读了书还不如不读书,这是因为没有制度来保障内容的可靠性了。
最近事情非常多,所以看帖子就不够细。加上有些人做事不老实,不肯将意见直接摆在对象面前,在公开场合也能玩出背地里说小话的花招来,导致昨天才看到了有些人的“元旦贺词”。在论辩过程中,有的人不驳论点、不驳论据、不驳论证,而是驳论者、泼脏水,堂而皇之地采取这种明显非正常的论辩手段,企图在场外获胜。我认为,对于这样明目张胆地欺诈行为,很需要及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是,和做事情本身比起来,这仍然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所以,在回复之前,我觉得需要先跟其他朋友谈几句,说明一下做这件事——申明汉语汉字优点的事——的缘由。
特别是针对一些朋友提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需要做出说明。
我认为,这些朋友所说的,其实就是“胸怀”的问题。
对此,我看到有些人说得比我透彻,所以在这里转几段话,重申一下态度。这篇文章,我也是昨天才看到的。这里面,我取的主要是这样几段话:
这些话很政治化。换做我说,其实就是很早之前我发过的一个帖子的标题:
后退一步是家国。
其实更早的时候也有人讲。二战时期,红军指战员们说:“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这是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责任意识。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意识。
一句话概括:
原则问题,无路可退。
原则问题后退,意味着无数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一定不能后退。这不是胸怀不胸怀的问题。
不后退并不意味着将不同意见的人赶尽杀绝,只不过是绝不会因此放弃正确的看法。
单纯这样说是很政治化的。
其实,原本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针对语言工具之间的便捷性进行比较,是个学术问题,是个生产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讨论工具的优劣是很正常的一个行为,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对生产工具进行选择时必然买你对的问题,是在建设工作中所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
学术问题政治化,原本就是一个错误。但是如果别人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用政治化的方式反复出击,我们却置之不理,任由其扩大影响力,那当然是不对的。那就必然要针锋相对,打击这样刻意挑唆的人。
所以,学术问题不能政治化,但是不能没有政治意识。
特别是社会上有很多有意带节奏,要将问题政治化,不讨论问题本身,而刻意转移焦点到话题以外的人。对于这样的情况,不能装作看不见。
什么叫刻意将焦点转移到话题以外呢?就是我之前说的:
有的人已经做得很明显了。
我之前曾经说过,为什么三国问题讨论不清楚,特别是诸葛亮的问题讨论不清楚,特别是隆中对的问题讨论不清楚,就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在故意捣乱,一边参与讨论,一边带偏话题、转移焦点。现在有很多明显的例子。几年前,在国内就有一些明粉实黑的人变成了“意见领袖”,占领论坛,占领舆论阵地,伪装成诸葛亮的拥趸,他们甚至已经明目张胆地给诸葛亮扣上了“葛贼”的恶名。我不想让论坛都变成国家的官方网站,但是我也不想让论坛充斥着搅屎棍。这种李登辉一样伪装革命的家伙是很多的。他们一般都是组团出来的。我以前在一个论坛里,见过一种手段。首先有一个人出来很活跃,各种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打下基础之后,就可以发挥影响力了。带节奏的方式很有趣。有一回,几个人因为一件事怎么做起来有了争议,争议很奇怪地发展了下去,变成了某一个元老为论坛的发展做了多少多少基础性工作,写了多少多少原创的帖子,整理了多少多少基础资料——可是,原本讨论的问题,是攻击他吗?在争论过程中,有一些人以此来胁迫其他人,迫使其他人在讨论中“承认错误地攻击了某位元老网友”——问题是谁攻击他了?然后就迅速起到了打击正常参与者的作用。我见过的这次事件,最终以某个活跃人士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而告终。但是很快整个论坛的气氛都恶化了下去,思想导向也出现问题。而西西河,早就是一个遭到重点关注的论坛了。在破坏西西河的事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忙总事件,也不知道是有人故意扮演、蓄谋已久设计的事件,还是原本是个偶发事件、被“驻站工作队”抓住机会进行了推波助澜,总之,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了打击,缩小了西西河的群众基础;一个是黄图事件,危害也很重大,同样是针对另一批特定人群进行了打击,进一步缩小了西西河的群众基础。毋庸置疑,“驻站工作队”一定是有的,只不过现在大概没有以前人员多了。既然是工作队,那么每一个不同的ID都会有不同的分工。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扯得多了,这都是政治上的事情。而且,知了叫几声,坏不了夏天的风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暑热且听知了叫。几个小虫子,翻不了天,不怕他们。
只要坚持讨论的基本原则,正常的各抒己见,主流就不会坏。主流不会坏,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出现。
讨论就是讨论。议论文里面有一种叫做驳论文,专门用来发表不同意见的。驳论文的论证手段,主要有三种,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如果一个人写驳论文,既不驳论据,又不驳论证,也不驳论点,而是去“驳论者”,那就不是在写驳论文、也就不是在发表不同意见了。
用约定俗成的话讲,这种“驳论者”的做法,叫做“扣帽子”。
元旦那天,就有人扣了很多帽子。我之前看到他在年底的帖子里扣了很多帽子,批评了他的行为。然而人家玩惯了“声东击西”的战术,神出鬼没,不防他在元旦那天也扣了很多帽子。于是原本应该及时回应的污蔑,拖了9天才看到,白白让人占了9天便宜,也不知道这期间让他坑了多少人。
据某个人说,他觉得我是隐藏得很深的。
比如说:
对撞机的事情,我的观点很简单,两个:第一,加大科学研究基础投入十分必要;第二,加大投入不见得就是“郑国渠”这样的疲秦之计。
而在当时我怎么做的,也很明白:第一,我将双方争论的文章都摆了出来。第二,我将自己的观点也明确摆了出来。
以科学讨论的规则而论,我保证了所有人的知情权,而没有只引用一边的话。同时我也没有借助权威,狐假虎威,而是将自己的观点明确表达。
我严格遵守着规则。
而这,就是解甲所找到的、所谓“捣鬼”的例证。
我想,这件事唯一可以作为例证的地方只有一点,就是我在其中的观点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有很多人认为对撞机的事情就是一个“疲秦之计”,也有人不认识是“疲秦之计”。我也不认为是“疲秦之计”。
这大概是拿来做例证的唯一原因。
在对撞机事件中,大家显然不是因为政治立场而出现了对立的两个观点,有的人担心投资过大吃了亏,有的人觉得投资不算过大,这样一个九十步与一百步关系的观点争论,这样一个吃五个烧饼和吃六个烧饼的争论,有什么地方可以作为“捣鬼”的例证呢?
我未曾称赞过解甲的文笔,也未曾称赞过解甲的逻辑。因为这样神奇的逻辑,完全没有办法称赞。
一个人千万不能犯错,一旦犯错,甚至仅仅是在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论中处于一星半点的弱势,那就有可能被作为错误拿出来,然后改头换面,作为另外一件毫无关系的事情的例证。
这显然不是逻辑问题,而是用心问题。
解甲很是称赞了我的文采,然后说,“林兄惯于以修辞代替逻辑”,“这类逻辑缺失在林兄的帖子里几乎比比皆是,但林兄往往遮掩得很好”。
我之前就无数次举过这样的例子。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翻译成中国的俗话,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就是“敌人往往表现得比自己人还左”。在关于汉语汉字的讨论中,也颇有这样的观点,说汉语的灵活性很强,强啊强啊强,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规范性不够,逻辑性不够严密,理性不足……这就是将你的一个优点无限放大,然后强迫这个优点走向他的反面,从而否定你。解甲无数次说我修辞很好,一直企图塑造一个文胜质的典型形象,企图塑造一个“惯于以修辞代替逻辑”的形象。那么,这一段的修辞,替代逻辑了么?
列宁用走路来形容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这是修辞吗?列宁“以修辞代替逻辑,遮掩了其中的逻辑缺失”了么?这只不过是经典的、传统的、普通的议论文论证技术而已!
而且,别被人带进沟里去:
请问,修辞和逻辑是对立的吗?
我曾经引用过古人的一句话,现在我再引用一次:“修辞立其诚。”
修辞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污蔑和泼脏水。
然而解甲又说:“当然,还有一点可以说明,请对林兄送花送宝的河友们仔细想想,各位对林兄的赞同,是因为林兄能发人所未发?还是因为林兄可以顺着大家的心意把话说得更好听?”
原来,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就是媚众了。
我今日方知民主之本质乃是谄媚。
我今日方知能够得到大家支持的原因乃是谄媚。
我今日方知我这样逮着对手就往死里怼、绝对不让坏人有一丝一毫喘息的做法是谄媚。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看待社会的。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往别人头上扣帽子的。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挑唆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在一个帖子里觉得有道理给我送花、然后在另一个帖子里觉得没有道理驳我一顿,或者我在一个帖子底下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送花,然后在另一个帖子里觉得没有道理驳人一顿,各抒己见,坦诚相见,这不是河里原本就有的正常气氛吗?
怎么就谄媚了?
这样的帽子,解甲批发了不是一顶了。而且有时候不光发给我,别人也发。这样发帽子发得如此成瘾,问题是还发不出去,反过来积压到自己头上的情形,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日本人被欧美送了“东亚病夫”的名号以后,整天都要纠集一帮人,扛着“东亚病夫”的牌子强行送给中国人的事情。你不适合开帽子店。
牵强附会,强行攀扯。泼脏水,攀污赖。这一点也不符合正常讨论的范畴,更不要提什么逻辑了。
写驳论文不驳论点论据论证驳论者,用令人瞠目结舌的毫无逻辑的荒唐话伪装成“逻辑形式”,这哪里有逻辑了?
媚众,文采超越逻辑,文人习气,居心叵测,隐藏很深,帽子很多了。
既然你你那么喜欢卖帽子,我卖给你一顶。
解甲应该还记得我之前说过你是“马谡的马谡”。这不是没有逻辑的。那时候,我就说你毫无逻辑。因为你的逻辑徒具其形。一个完整的逻辑可以分割成多个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随便填进去一点东西就是正确的逻辑。徒具其形的逻辑形式是不符合逻辑的。那么,为什么说你是马谡的马谡、你的逻辑徒具其形呢?我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马谡是纸上谈兵。战国阏与之战,赵奢抢占北山,大破秦军,依靠山地之利取得大胜。山地之利自古就为人所知。马谡在书本上懂得山地是地利,但是他缺乏实战,谋略知道很多,技巧知道很多,但是还缺乏实战,不知道取舍,还不知道实战中有特别多的有利因素,主帅必须排除干扰,做出选择,放弃不需要的因素,占据真正需要的因素。而在历史上,马谡在街亭之战盲目占据山地之利,放过了真正的战役有利因素,最终导致失败。然后,你提出山地是死地的观念,认为步兵依托山地进军、避免骑兵突袭是错的,理由是山地是死地。历史上因为山地而变成死地的,最有名的就是马谡。马谡是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结果错误借鉴历史经验;你同样也是纸上谈兵,也是错误借鉴历史经验。从古到今,就连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一开始也是按照传统思路、依托太行山地进行的。山地是地利,这是常识。未曾因为马谡的悲剧而改变。只不过是否选用这个地利,要看具体战役任务。马谡在历史上做出了错误选择,因为自己的言过其实——或者说实践经验不足——而付出了代价,那是马谡的悲哀。可是,你却理直气壮地说山地是死地。看到那一段话的第一时间,我认为你说出这样反常的话,摆明了就是刻意使用离谱的话来哗众取宠。当然,后来根据你一贯的行为,我判断,这不是因为你想哗众取宠,而是你不知道你在哗众取宠。错误总结马谡的经验,因为马谡之败而产生“山地是死地”的离奇观念,这在逻辑形式上固然满足了“原因→结果”的形式,可是实际上哪有什么逻辑可言!徒具形式而已!马谡是马谡,你是马谡的马谡。马谡是纸上谈兵,你是纸上谈兵的纸上谈兵。
所以我多次说过,你逻辑不行。
你的逻辑是真的不行。
我即便是要给你送帽子,也是走的论据论证论点的路子,而不是论者的路子。
这才是逻辑。
你那,也能叫逻辑。
你那只不过是话术罢了。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演讲和论辩类的刊物,什么《演讲与口才》啊,《杂文选刊》啊,很多。但是我不肯看。不是因为我文人习气,而是因为我发现这些书不教什么好的。演讲大多徒具形式,杂文大多阴阳怪气,逻辑上错误很多,技巧上各种恶劣的话术也很多,不是什么正经东西。
论辩必须以逻辑为基础,逻辑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即便是编出来的小故事,也必须是按照真实的逻辑规律去编写,用形象的事例展现逻辑、帮助理解,而不是用伪造的事例“编造”逻辑。
我之前说过,你经常使用话术。我还说过,你使用话术未见得是因为你故意要使用话术,而是你被话术带到沟里去了,变成了话术的搬运工。有的时候我的确很怀疑我这个判断,所以我一直摇摆不定,不知道如何判断你的地位。所以有时候直接将你当作敌对分子打击,而有的时候又觉得你只不过是一个搬运工。
当然,你也说,我也使用话术。这就是“我不干净你也不干净”的玩法了。之前我是怎么说来着?泼脏水,攀污赖。这就是你的话术呀。
我所批判的话术是什么样子的呢?
“林兄还有个优点,就是勤于思考,往往有所创见,林兄在河里著述颇丰,河友们翻阅一下不难发现这一点。这似乎是我前面所批评过的民科的素质,但首先我认为民科的问题不是勤于思考,而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其次,如我一直所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在论坛上民科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
之前已经描述过了:捧上天,强行走向反面,摔死。有趣的是,你这段话前后一点在逻辑上其实是不搭的。因为勤于思考有所创见和你后边所说的没有关系。你后边所说的,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但是你这样放在一起,其目的自然也是否定勤于思考。也就是捧上天,强行走向反面,摔死。
所谓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这很有趣。大家对我的文章的意见,大家都看得到。有的人认为,无论汉语汉字是否优越,都不要走向民族沙文主义,我赞同这个观点,然后讲述我会注意这个问题、以及我即便注意这个问题却依然要讲汉语汉字优越处的考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问题呢?还有的人支持我的意见,认为汉语汉字确实优越,那么,你要求我反驳他们吗?而且,是否有人支持我的观点,你自己也看得到啊,你自己在挑唆大家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当然,还有一点可以说明,请对林兄送花送宝的河友们仔细想想,各位对林兄的赞同,是因为林兄能发人所未发?还是因为林兄可以顺着大家的心意把话说得更好听?”你自己也知道,很多人送花送宝,支持我。那么问题来了,在大家赞同我的时候,为什么你一定要反对我呢?你为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呢?为什么你一定要站在对面呢?
挑唆?你自己下的蛆,你自己吃了!
当然了,这里你还加了一点为你自己的开脱的话,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嗯,我抄一遍:在主观上,也不以“马谡”为贬词,在论坛上纸上谈兵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这个姿态,不模拟一下,还真感觉不到其中乡镇干部喝醉酒以后满脸通红、摇摇摆摆、满不在乎、醉醺醺的样子。你看,我又借助修辞来加强理解了。然而,侵犯别人的利益、对别人的损失满不在乎的无赖,就是这样的形象啊。
我说过一种话术形式。有一种话术形式是这样,刻意为自己营造城狐社鼠的环境,帮自己制造狐假虎威的机会,为对手设下投鼠忌器的陷阱。(城狐社鼠:“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而你这又是一种话术形式。捧人上天,然后反转,这种形式叫做“上屋抽梯”、“过河拆桥”。
你大概会说“上屋抽梯”、“过河拆桥”是修辞。错了,我教给你,这不叫修辞,这叫“总结概括”,是引用的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古人既有的程式进行总结概括。
修辞与逻辑,你一样都不行。
还民科,你也敢提这个词。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坚决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批评,这不就是民科吗?嗯,我再抄一遍你自己说的话:“其次,如我一直所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在论坛上民科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
你胡说什么文采掩盖逻辑,那么媚众掩盖什么?如今,你连破脏水的手段都出来了,连挑唆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全都是政治斗争,用心何尝在讨论问题?你这样完全不去讨论问题的内容,典型的不做正事、只做权谋之斗,当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还不是下流?我在以前就写过马基雅维利主义与政治的分别,上流下流,很容易分得清楚。
人们很容易分清,哪一个是修辞,哪一个是话术,谁是媚众,谁不是媚众——不,有的人,是欲媚众而不得,而以他人为媚众。
就如同政客们总是嫉妒政治家的威仪,不知道这是因为政治家在做实事,反而以为这是因为政治家比自己更加善于愚弄人民。
我认识一个因为教学能力出众而做了教学副校长、校长的老师。他很感叹的一件事就是,他将教学经验全盘讲授给老师们听,那些老师们说他唱高调,完全不相信他是这样做的。一个每一个学生家都走一遍的老师,一个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无数荣誉的老师,一个已经逐渐离开教学第一线去转型为管理职务的老师,竭尽全力想让麾下的老师掌握教学技巧、提升教育水平、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他在讲课的时候难道不是竭力想尽可能地传授真本领吗?那是在唱高调吗?有的人,以为好的东西只是在唱高调,其实,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什么是真实。
至于说文采什么的,我素不以文采见长。实话实说、毫不留情,这算什么文采?就好像我在痛批某个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同性恋人士的时候一样,我哪有留一点情面,只是在我的立场上,还愿意考虑一下他的想法罢了。而且“隔行如隔山”,何况还隔了一座断背山,就算为他考虑,也考虑得不多。他显然是不满意的,也说我坚持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这样的谈话无法继续。如你所说,我大概又“民科”了,“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有趣的是,那也是很多人支持的,如你所言,那也是很媚众的。我就是不知道,一个匿名的帖子,有什么可以媚众的。写文章,不过就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就是尽量想把话说清楚而已。就这么点破事儿,还能觉得我的文采好,大概是你的错觉。你犯错误不是一回两回了,我一般就是在涉及物理问题的时候咨询一下你知道的信息,对你的判断我都是要好好的打个折的。更不要说在文学批评领域了。所以,你那夸奖还是自己留着吧。
对了,你还说:“林兄最大的优点,就是文笔上佳,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其实,我在网上写文章,一般不打草稿,等于说,实际上发出来就是草稿。如果只是草稿就能让你觉得“文笔上佳,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你大概还得学习。而且从逻辑上来说,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必须要具备足够强大的逻辑基础,否则是做不到“条理清楚,不生枝蔓”的。而这又违背了你自己所说的“这类逻辑缺失在林兄的帖子里几乎比比皆是,但林兄往往遮掩得很好”,所指责的逻辑不好的问题。条理清楚、不生枝蔓是逻辑性强,逻辑缺失是逻辑不好,你自己说的话,总是左右互搏。你逻辑还真的不行。
至于我对你的判断,我说过了,我一直很摇摆。我觉得你肯定有问题,但是我很难确定,这究竟是因为你真正持有的立场有问题,还是因为你的思维方法有问题。我尽量当作是思想方法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一旦深入批判,就会发现很接近真正持有的立场有问题。我很为难,但是我决定先讲出来。
至于说主贴的结尾为什么要歌颂文明先辈,这问题太简单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值得歌颂啊。将来,我们这些努力建设文明的人,也一样会得到后人的歌颂,歌颂他们,就是歌颂我们自己,就是歌颂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自然要歌颂他们。这是情之所至兴之所至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个思想健康辛勤奋斗的人,都会歌颂他们,而不是去歌颂什么鬼神。当然,歌颂先辈,一定会遭到歌颂鬼神的人的痛恨的。痛恨是他们的事,不是我的事。当仁不让,理直气壮,我还是要歌颂。
最近事情非常多,所以看帖子就不够细。加上有些人做事不老实,不肯将意见直接摆在对象面前,在公开场合也能玩出背地里说小话的花招来,导致昨天才看到了有些人的“元旦贺词”。在论辩过程中,有的人不驳论点、不驳论据、不驳论证,而是驳论者、泼脏水,堂而皇之地采取这种明显非正常的论辩手段,企图在场外获胜。我认为,对于这样明目张胆地欺诈行为,很需要及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是,和做事情本身比起来,这仍然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所以,在回复之前,我觉得需要先跟其他朋友谈几句,说明一下做这件事——申明汉语汉字优点的事——的缘由。
特别是针对一些朋友提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需要做出说明。
我认为,这些朋友所说的,其实就是“胸怀”的问题。
对此,我看到有些人说得比我透彻,所以在这里转几段话,重申一下态度。这篇文章,我也是昨天才看到的。这里面,我取的主要是这样几段话:
这些话很政治化。换做我说,其实就是很早之前我发过的一个帖子的标题:
后退一步是家国。
其实更早的时候也有人讲。二战时期,红军指战员们说:“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这是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责任意识。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意识。
一句话概括:
原则问题,无路可退。
原则问题后退,意味着无数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一定不能后退。这不是胸怀不胸怀的问题。
不后退并不意味着将不同意见的人赶尽杀绝,只不过是绝不会因此放弃正确的看法。
单纯这样说是很政治化的。
其实,原本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针对语言工具之间的便捷性进行比较,是个学术问题,是个生产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讨论工具的优劣是很正常的一个行为,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对生产工具进行选择时必然买你对的问题,是在建设工作中所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
学术问题政治化,原本就是一个错误。但是如果别人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用政治化的方式反复出击,我们却置之不理,任由其扩大影响力,那当然是不对的。那就必然要针锋相对,打击这样刻意挑唆的人。
所以,学术问题不能政治化,但是不能没有政治意识。
特别是社会上有很多有意带节奏,要将问题政治化,不讨论问题本身,而刻意转移焦点到话题以外的人。对于这样的情况,不能装作看不见。
什么叫刻意将焦点转移到话题以外呢?就是我之前说的:
有的人已经做得很明显了。
我之前曾经说过,为什么三国问题讨论不清楚,特别是诸葛亮的问题讨论不清楚,特别是隆中对的问题讨论不清楚,就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在故意捣乱,一边参与讨论,一边带偏话题、转移焦点。现在有很多明显的例子。几年前,在国内就有一些明粉实黑的人变成了“意见领袖”,占领论坛,占领舆论阵地,伪装成诸葛亮的拥趸,他们甚至已经明目张胆地给诸葛亮扣上了“葛贼”的恶名。我不想让论坛都变成国家的官方网站,但是我也不想让论坛充斥着搅屎棍。这种李登辉一样伪装革命的家伙是很多的。他们一般都是组团出来的。我以前在一个论坛里,见过一种手段。首先有一个人出来很活跃,各种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打下基础之后,就可以发挥影响力了。带节奏的方式很有趣。有一回,几个人因为一件事怎么做起来有了争议,争议很奇怪地发展了下去,变成了某一个元老为论坛的发展做了多少多少基础性工作,写了多少多少原创的帖子,整理了多少多少基础资料——可是,原本讨论的问题,是攻击他吗?在争论过程中,有一些人以此来胁迫其他人,迫使其他人在讨论中“承认错误地攻击了某位元老网友”——问题是谁攻击他了?然后就迅速起到了打击正常参与者的作用。我见过的这次事件,最终以某个活跃人士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而告终。但是很快整个论坛的气氛都恶化了下去,思想导向也出现问题。而西西河,早就是一个遭到重点关注的论坛了。在破坏西西河的事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忙总事件,也不知道是有人故意扮演、蓄谋已久设计的事件,还是原本是个偶发事件、被“驻站工作队”抓住机会进行了推波助澜,总之,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了打击,缩小了西西河的群众基础;一个是黄图事件,危害也很重大,同样是针对另一批特定人群进行了打击,进一步缩小了西西河的群众基础。毋庸置疑,“驻站工作队”一定是有的,只不过现在大概没有以前人员多了。既然是工作队,那么每一个不同的ID都会有不同的分工。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扯得多了,这都是政治上的事情。而且,知了叫几声,坏不了夏天的风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暑热且听知了叫。几个小虫子,翻不了天,不怕他们。
只要坚持讨论的基本原则,正常的各抒己见,主流就不会坏。主流不会坏,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出现。
讨论就是讨论。议论文里面有一种叫做驳论文,专门用来发表不同意见的。驳论文的论证手段,主要有三种,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如果一个人写驳论文,既不驳论据,又不驳论证,也不驳论点,而是去“驳论者”,那就不是在写驳论文、也就不是在发表不同意见了。
用约定俗成的话讲,这种“驳论者”的做法,叫做“扣帽子”。
元旦那天,就有人扣了很多帽子。我之前看到他在年底的帖子里扣了很多帽子,批评了他的行为。然而人家玩惯了“声东击西”的战术,神出鬼没,不防他在元旦那天也扣了很多帽子。于是原本应该及时回应的污蔑,拖了9天才看到,白白让人占了9天便宜,也不知道这期间让他坑了多少人。
据某个人说,他觉得我是隐藏得很深的。
比如说:
对撞机的事情,我的观点很简单,两个:第一,加大科学研究基础投入十分必要;第二,加大投入不见得就是“郑国渠”这样的疲秦之计。
而在当时我怎么做的,也很明白:第一,我将双方争论的文章都摆了出来。第二,我将自己的观点也明确摆了出来。
以科学讨论的规则而论,我保证了所有人的知情权,而没有只引用一边的话。同时我也没有借助权威,狐假虎威,而是将自己的观点明确表达。
我严格遵守着规则。
而这,就是解甲所找到的、所谓“捣鬼”的例证。
我想,这件事唯一可以作为例证的地方只有一点,就是我在其中的观点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有很多人认为对撞机的事情就是一个“疲秦之计”,也有人不认识是“疲秦之计”。我也不认为是“疲秦之计”。
这大概是拿来做例证的唯一原因。
在对撞机事件中,大家显然不是因为政治立场而出现了对立的两个观点,有的人担心投资过大吃了亏,有的人觉得投资不算过大,这样一个九十步与一百步关系的观点争论,这样一个吃五个烧饼和吃六个烧饼的争论,有什么地方可以作为“捣鬼”的例证呢?
我未曾称赞过解甲的文笔,也未曾称赞过解甲的逻辑。因为这样神奇的逻辑,完全没有办法称赞。
一个人千万不能犯错,一旦犯错,甚至仅仅是在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论中处于一星半点的弱势,那就有可能被作为错误拿出来,然后改头换面,作为另外一件毫无关系的事情的例证。
这显然不是逻辑问题,而是用心问题。
解甲很是称赞了我的文采,然后说,“林兄惯于以修辞代替逻辑”,“这类逻辑缺失在林兄的帖子里几乎比比皆是,但林兄往往遮掩得很好”。
我之前就无数次举过这样的例子。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翻译成中国的俗话,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就是“敌人往往表现得比自己人还左”。在关于汉语汉字的讨论中,也颇有这样的观点,说汉语的灵活性很强,强啊强啊强,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规范性不够,逻辑性不够严密,理性不足……这就是将你的一个优点无限放大,然后强迫这个优点走向他的反面,从而否定你。解甲无数次说我修辞很好,一直企图塑造一个文胜质的典型形象,企图塑造一个“惯于以修辞代替逻辑”的形象。那么,这一段的修辞,替代逻辑了么?
列宁用走路来形容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这是修辞吗?列宁“以修辞代替逻辑,遮掩了其中的逻辑缺失”了么?这只不过是经典的、传统的、普通的议论文论证技术而已!
而且,别被人带进沟里去:
请问,修辞和逻辑是对立的吗?
我曾经引用过古人的一句话,现在我再引用一次:“修辞立其诚。”
修辞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污蔑和泼脏水。
然而解甲又说:“当然,还有一点可以说明,请对林兄送花送宝的河友们仔细想想,各位对林兄的赞同,是因为林兄能发人所未发?还是因为林兄可以顺着大家的心意把话说得更好听?”
原来,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就是媚众了。
我今日方知民主之本质乃是谄媚。
我今日方知能够得到大家支持的原因乃是谄媚。
我今日方知我这样逮着对手就往死里怼、绝对不让坏人有一丝一毫喘息的做法是谄媚。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看待社会的。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往别人头上扣帽子的。
有一个人,竟然是这样挑唆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在一个帖子里觉得有道理给我送花、然后在另一个帖子里觉得没有道理驳我一顿,或者我在一个帖子底下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送花,然后在另一个帖子里觉得没有道理驳人一顿,各抒己见,坦诚相见,这不是河里原本就有的正常气氛吗?
怎么就谄媚了?
这样的帽子,解甲批发了不是一顶了。而且有时候不光发给我,别人也发。这样发帽子发得如此成瘾,问题是还发不出去,反过来积压到自己头上的情形,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日本人被欧美送了“东亚病夫”的名号以后,整天都要纠集一帮人,扛着“东亚病夫”的牌子强行送给中国人的事情。你不适合开帽子店。
牵强附会,强行攀扯。泼脏水,攀污赖。这一点也不符合正常讨论的范畴,更不要提什么逻辑了。
写驳论文不驳论点论据论证驳论者,用令人瞠目结舌的毫无逻辑的荒唐话伪装成“逻辑形式”,这哪里有逻辑了?
媚众,文采超越逻辑,文人习气,居心叵测,隐藏很深,帽子很多了。
既然你你那么喜欢卖帽子,我卖给你一顶。
解甲应该还记得我之前说过你是“马谡的马谡”。这不是没有逻辑的。那时候,我就说你毫无逻辑。因为你的逻辑徒具其形。一个完整的逻辑可以分割成多个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随便填进去一点东西就是正确的逻辑。徒具其形的逻辑形式是不符合逻辑的。那么,为什么说你是马谡的马谡、你的逻辑徒具其形呢?我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马谡是纸上谈兵。战国阏与之战,赵奢抢占北山,大破秦军,依靠山地之利取得大胜。山地之利自古就为人所知。马谡在书本上懂得山地是地利,但是他缺乏实战,谋略知道很多,技巧知道很多,但是还缺乏实战,不知道取舍,还不知道实战中有特别多的有利因素,主帅必须排除干扰,做出选择,放弃不需要的因素,占据真正需要的因素。而在历史上,马谡在街亭之战盲目占据山地之利,放过了真正的战役有利因素,最终导致失败。然后,你提出山地是死地的观念,认为步兵依托山地进军、避免骑兵突袭是错的,理由是山地是死地。历史上因为山地而变成死地的,最有名的就是马谡。马谡是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结果错误借鉴历史经验;你同样也是纸上谈兵,也是错误借鉴历史经验。从古到今,就连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一开始也是按照传统思路、依托太行山地进行的。山地是地利,这是常识。未曾因为马谡的悲剧而改变。只不过是否选用这个地利,要看具体战役任务。马谡在历史上做出了错误选择,因为自己的言过其实——或者说实践经验不足——而付出了代价,那是马谡的悲哀。可是,你却理直气壮地说山地是死地。看到那一段话的第一时间,我认为你说出这样反常的话,摆明了就是刻意使用离谱的话来哗众取宠。当然,后来根据你一贯的行为,我判断,这不是因为你想哗众取宠,而是你不知道你在哗众取宠。错误总结马谡的经验,因为马谡之败而产生“山地是死地”的离奇观念,这在逻辑形式上固然满足了“原因→结果”的形式,可是实际上哪有什么逻辑可言!徒具形式而已!马谡是马谡,你是马谡的马谡。马谡是纸上谈兵,你是纸上谈兵的纸上谈兵。
所以我多次说过,你逻辑不行。
你的逻辑是真的不行。
我即便是要给你送帽子,也是走的论据论证论点的路子,而不是论者的路子。
这才是逻辑。
你那,也能叫逻辑。
你那只不过是话术罢了。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演讲和论辩类的刊物,什么《演讲与口才》啊,《杂文选刊》啊,很多。但是我不肯看。不是因为我文人习气,而是因为我发现这些书不教什么好的。演讲大多徒具形式,杂文大多阴阳怪气,逻辑上错误很多,技巧上各种恶劣的话术也很多,不是什么正经东西。
论辩必须以逻辑为基础,逻辑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即便是编出来的小故事,也必须是按照真实的逻辑规律去编写,用形象的事例展现逻辑、帮助理解,而不是用伪造的事例“编造”逻辑。
我之前说过,你经常使用话术。我还说过,你使用话术未见得是因为你故意要使用话术,而是你被话术带到沟里去了,变成了话术的搬运工。有的时候我的确很怀疑我这个判断,所以我一直摇摆不定,不知道如何判断你的地位。所以有时候直接将你当作敌对分子打击,而有的时候又觉得你只不过是一个搬运工。
当然,你也说,我也使用话术。这就是“我不干净你也不干净”的玩法了。之前我是怎么说来着?泼脏水,攀污赖。这就是你的话术呀。
我所批判的话术是什么样子的呢?
“林兄还有个优点,就是勤于思考,往往有所创见,林兄在河里著述颇丰,河友们翻阅一下不难发现这一点。这似乎是我前面所批评过的民科的素质,但首先我认为民科的问题不是勤于思考,而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其次,如我一直所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在论坛上民科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
之前已经描述过了:捧上天,强行走向反面,摔死。有趣的是,你这段话前后一点在逻辑上其实是不搭的。因为勤于思考有所创见和你后边所说的没有关系。你后边所说的,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但是你这样放在一起,其目的自然也是否定勤于思考。也就是捧上天,强行走向反面,摔死。
所谓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这很有趣。大家对我的文章的意见,大家都看得到。有的人认为,无论汉语汉字是否优越,都不要走向民族沙文主义,我赞同这个观点,然后讲述我会注意这个问题、以及我即便注意这个问题却依然要讲汉语汉字优越处的考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问题呢?还有的人支持我的意见,认为汉语汉字确实优越,那么,你要求我反驳他们吗?而且,是否有人支持我的观点,你自己也看得到啊,你自己在挑唆大家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当然,还有一点可以说明,请对林兄送花送宝的河友们仔细想想,各位对林兄的赞同,是因为林兄能发人所未发?还是因为林兄可以顺着大家的心意把话说得更好听?”你自己也知道,很多人送花送宝,支持我。那么问题来了,在大家赞同我的时候,为什么你一定要反对我呢?你为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呢?为什么你一定要站在对面呢?
挑唆?你自己下的蛆,你自己吃了!
当然了,这里你还加了一点为你自己的开脱的话,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嗯,我抄一遍:在主观上,也不以“马谡”为贬词,在论坛上纸上谈兵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这个姿态,不模拟一下,还真感觉不到其中乡镇干部喝醉酒以后满脸通红、摇摇摆摆、满不在乎、醉醺醺的样子。你看,我又借助修辞来加强理解了。然而,侵犯别人的利益、对别人的损失满不在乎的无赖,就是这样的形象啊。
我说过一种话术形式。有一种话术形式是这样,刻意为自己营造城狐社鼠的环境,帮自己制造狐假虎威的机会,为对手设下投鼠忌器的陷阱。(城狐社鼠:“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而你这又是一种话术形式。捧人上天,然后反转,这种形式叫做“上屋抽梯”、“过河拆桥”。
你大概会说“上屋抽梯”、“过河拆桥”是修辞。错了,我教给你,这不叫修辞,这叫“总结概括”,是引用的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古人既有的程式进行总结概括。
修辞与逻辑,你一样都不行。
还民科,你也敢提这个词。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坚决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批评,这不就是民科吗?嗯,我再抄一遍你自己说的话:“其次,如我一直所说,我主观上并不以民科为贬词,在论坛上民科无伤大雅,论坛上所发的,并不需要是论文嘛。”
你胡说什么文采掩盖逻辑,那么媚众掩盖什么?如今,你连破脏水的手段都出来了,连挑唆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全都是政治斗争,用心何尝在讨论问题?你这样完全不去讨论问题的内容,典型的不做正事、只做权谋之斗,当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还不是下流?我在以前就写过马基雅维利主义与政治的分别,上流下流,很容易分得清楚。
人们很容易分清,哪一个是修辞,哪一个是话术,谁是媚众,谁不是媚众——不,有的人,是欲媚众而不得,而以他人为媚众。
就如同政客们总是嫉妒政治家的威仪,不知道这是因为政治家在做实事,反而以为这是因为政治家比自己更加善于愚弄人民。
我认识一个因为教学能力出众而做了教学副校长、校长的老师。他很感叹的一件事就是,他将教学经验全盘讲授给老师们听,那些老师们说他唱高调,完全不相信他是这样做的。一个每一个学生家都走一遍的老师,一个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无数荣誉的老师,一个已经逐渐离开教学第一线去转型为管理职务的老师,竭尽全力想让麾下的老师掌握教学技巧、提升教育水平、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他在讲课的时候难道不是竭力想尽可能地传授真本领吗?那是在唱高调吗?有的人,以为好的东西只是在唱高调,其实,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什么是真实。
至于说文采什么的,我素不以文采见长。实话实说、毫不留情,这算什么文采?就好像我在痛批某个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同性恋人士的时候一样,我哪有留一点情面,只是在我的立场上,还愿意考虑一下他的想法罢了。而且“隔行如隔山”,何况还隔了一座断背山,就算为他考虑,也考虑得不多。他显然是不满意的,也说我坚持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这样的谈话无法继续。如你所说,我大概又“民科”了,“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有趣的是,那也是很多人支持的,如你所言,那也是很媚众的。我就是不知道,一个匿名的帖子,有什么可以媚众的。写文章,不过就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就是尽量想把话说清楚而已。就这么点破事儿,还能觉得我的文采好,大概是你的错觉。你犯错误不是一回两回了,我一般就是在涉及物理问题的时候咨询一下你知道的信息,对你的判断我都是要好好的打个折的。更不要说在文学批评领域了。所以,你那夸奖还是自己留着吧。
对了,你还说:“林兄最大的优点,就是文笔上佳,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其实,我在网上写文章,一般不打草稿,等于说,实际上发出来就是草稿。如果只是草稿就能让你觉得“文笔上佳,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你大概还得学习。而且从逻辑上来说,能够“条理清楚,不生枝蔓地把一件事讲得有声有色”,必须要具备足够强大的逻辑基础,否则是做不到“条理清楚,不生枝蔓”的。而这又违背了你自己所说的“这类逻辑缺失在林兄的帖子里几乎比比皆是,但林兄往往遮掩得很好”,所指责的逻辑不好的问题。条理清楚、不生枝蔓是逻辑性强,逻辑缺失是逻辑不好,你自己说的话,总是左右互搏。你逻辑还真的不行。
至于我对你的判断,我说过了,我一直很摇摆。我觉得你肯定有问题,但是我很难确定,这究竟是因为你真正持有的立场有问题,还是因为你的思维方法有问题。我尽量当作是思想方法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一旦深入批判,就会发现很接近真正持有的立场有问题。我很为难,但是我决定先讲出来。
至于说主贴的结尾为什么要歌颂文明先辈,这问题太简单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值得歌颂啊。将来,我们这些努力建设文明的人,也一样会得到后人的歌颂,歌颂他们,就是歌颂我们自己,就是歌颂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自然要歌颂他们。这是情之所至兴之所至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个思想健康辛勤奋斗的人,都会歌颂他们,而不是去歌颂什么鬼神。当然,歌颂先辈,一定会遭到歌颂鬼神的人的痛恨的。痛恨是他们的事,不是我的事。当仁不让,理直气壮,我还是要歌颂。
首先,林兄重复批评过我很多次的批评,我不再回应了,而我重复批评过林兄很多次的批评,我也不再重复了。
==
我看到林兄说到我纸上谈兵,批评我为马谡,这一点老实讲,我本来完全不能理解,通过林兄一系列的表现才想明白。林兄大概对自己某些方面知识颇有信心,不能够接受我相关批评,以致耿耿于怀——这大概不是我的臆测,我在不相干的地方看到林兄提及这事好几遍了。
林兄这里做了反驳,但我要说,我认为林兄这是立靶自击。我指出山地是死地,并非是因为马谡如何如何,而是完全不同的判断路径。需要明确的是,当时的讨论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明确针对性的,我所说的是秦岭大山,因其幅员广阔,路径艰险,横亘在撤退路线上,极容易使击溃战变成歼灭战。我认为这是一望可知的军事常识,当时已经与林兄反复阐明过,这里就不饶舌了。
当然,沟通不畅,虽然有可能是林兄理解问题,但也有可能是我的表达问题,这个斗嘴是斗不出结果的。很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拿出原文来看看,有兴趣的河友可以点击这里。
林兄这里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来,那么我也教给林兄一件事:引用他人意见要给出出处,这是通行的学术惯例。
==
我前面回帖说到,态度,语气问题我并不是很在乎(倒不是完全不在乎),主要还是看说得有没有理,而林兄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趣的。
首页上推荐了林兄最近的一个帖子,我看了一下,果不其然地就从中找到了例子:
林兄这里开始顺着我的话,自吹自擂说自己逻辑很好,至少比我的逻辑要好得多,这里就是个很有趣的例子。单看这段话,有论点,有论据,论证清晰,确实做到了我所谓的“条理清楚,不生枝蔓”,但是这是否证明林兄逻辑很好呢?
关于曹操有个记载很有名:
林兄觉得这是曹操认真地在分析败因,总结教训吗?
其实还有:
林兄觉得这是曹操认真地在分析败因,总结教训吗?
其实就是同一场战役都还有:
林兄觉得这是曹操认真地在分析败因,总结教训吗?
多处记载证明,曹操在自己存在重大失误的时候,是惯于诿过的,林兄这个论调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成立的。逻辑不说,至少林兄这个立论的方式和态度,我觉得是不太高明的,再学林兄的话说,自己下的蛆,是不小心就要吞回去的。
==
林兄对于这种批驳,往往回应说,不要纠缠细节,要看整体。我觉得这是个很奇特的逻辑,因为整体如何往往就是论题,讨论论题不从作为论据的细节入手,比着唱高调吗?
关于这一点,有个现成的例子,林兄发过这样一个帖子,我指出其中几个和立论直接相关的细节都有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林兄也承认了。但神奇的是,这些居然不影响林兄的立论,并且林兄还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阐发——就凭这个,林兄自诩逻辑好,我不太能接受。
==
有句话我一直没说,我觉得我和林兄沟通不畅,大概是因为知识结构不同,或者学林兄这里教训人的姿态来说,林兄知识比较缺乏。其实我很不乐意这么说话,这样很有整合精神哲学先生的风格,而我是反对这一点的。
我倒不觉得缺乏某些特定的知识是什么错事或可耻的事,但我不能接受林兄的一点是,林兄同样缺乏对知识的鉴别能力和基本的尊重,这一点在上面引用的帖子里我已经提及。而且这个帖子里也有这个情况,就是林兄自居专业人士对我反唇相讥的语言学内容。
我不是语言学专家,对学科前沿也没有了解,但一些常识和文献的查阅能力我还是有的。有兴趣的河友可以以fusional language或者isolating language之类为关键字学术检索一下,我觉得能把这些十八九世纪的古董和“语言学斗争前线”联系起来,是挺需要想象力的。
林兄对我的批评,有一个概括回复曰“诚”,这个从我个人观感来说——也学林兄——我没有证据,但我不相信。我觉得林兄不至于如此愚蠢,大概是怀有争强好胜的目的。否则,林兄的很多言论属于not even wrong的范畴,林兄并不能确切的把握自己在谈什么,也无所谓诚不诚。这确实两难,林兄大可认为我这又是玩弄话术,给人下套。
==
林兄这里提到“往死里怼”,我对此不以为然,倒不是我多么清高,而是我觉得毫无必要。真有问题,怼中了也就是了,并不必“往死里怼”;没有问题,“往死里怼”,也是怼不死的。基于这一点,围观河友们参照着看我和林兄互怼的帖子,大概能看出点什么。
同样,媚众是怎么回事,林兄大可不用搞排比句来臆测我的思路,我可以告诉林兄:喜好并且惯于“往死里怼”的林兄突然不怼了,这让人多想一想很正常吧。我还是那句话,唬人就算了,自己是唬不了的,我可能是想多了,这我不确定;但怼没怼到林兄,林兄自己肯定清楚得很。
另外我也对盲人摸象河友说一句,您评论说林兄和我一个阳光一个阴柔,我觉得您所指的阴柔的大概是我。我这人确实喜欢端个架子,有时难免给人伪君子假清高的印象,林兄说我使用话术,在这个范畴内我是乐于承认的。但是我认为自己错了的言论,我从不惮于坦承并致歉;而我认为自己不错的言论,我都敢让自己儿子看。对自己言论负责这一层面上,我不觉得林兄会比我更阳光。
比如林兄批评我的这个帖子,总结为在西河容许范围内,对我极尽咒骂之能事大概不过分。我很乐于让河友们看看,是我身正不怕影斜呢?还是我恬不知耻呢?我相信河友自有判断。
说到这我突然产生一个感觉,就是林兄动辄下笔万言,但却很少做引用,一笑。
==
我之所以又自食其言来回复林兄,是因为林兄又开始夹七夹八——林兄阐述既成观点的时候,确实往往能做到“条理清楚,不生枝蔓”;但应对驳论的时候,就往往要生出枝蔓来了。
这属于我开始说到“不再重复”的内容,不细说了。我要说的是一个要求:林兄大可认为我心胸狭窄、愚蠢狂妄,乃至时不时夹枪带棒一番,我也没什么意见并且不会回应;但林兄想指出我立场有问题,这要请林兄给出明确的理由,不要搞莫须有的暗示。
注:几点说明那个帖子我同步直接回到了解甲的帖子之后了。因此,很多话可以直接看其原文,未再予以引用。
链接在此,一目了然:[URL=]看来有此恶趣味的河友不在少数。 -- 西西河 https://www.ccthere.net/article/4228748[/URL]
然而解甲自然是不肯在压到后边的楼中楼里面回复的。虽然他是在接到提示之后做出的回复,但是一定要选择在一个看起来不是直接回复给他的、同时又靠前的高光位置回复。他的回复之所以很及时,是因为我直接提示他有了新回复。
他的帖子我没有过多引用,是因为我直接回到了他的帖子之下。
而这,居然成了解甲批判我的罪恶。
当然,这自然的确是我的罪恶,因为我居然提醒他及时回复,而又不肯将自己的帖子单纯系在他的回复之下。帮助敌人就是削弱自己,我好像真的一点都不像某些人一样擅长政治斗争,我是不是跟某人学一学,偷偷在哪发个帖子?还是算了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我看得破,却学不会。
解甲很是强悍。经过缜密侦查,解甲指出,我在很多事情上存在错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错了还是假的错了,但是我想,我总是会犯错误的。会犯错误,这是好事啊,因为这说明我是还是个活着的人,而不是塑成金身的泥胎偶像。解甲证明我还活着,还没有变成大盗不止的祸根圣人,我大概要感谢他的努力。
至于说我是不是需要再转移一个阵地,就像在郑昭公那个帖子里一样,再转移去证明一下我自己是不是识汉字、懂物理,或者转移去证明一下曹操是不是一个喜欢矫揉造作伪装自己的演员,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几秒钟。本着求真知的态度,的确应该去证明这些东西,证明我是不是认识汉字,证明我是不是懂得物理,证明曹操是不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家伙……可是,我一直在想一个事:一直以来,解甲都是这样做的,总是抛出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再抛出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无尽的问题似乎总是层出不穷,无尽的问题似乎原本不是极其简单,但是每当你解决一个问题,他就会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你都无法回到原本的问题上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有一天,你在回答他抛出的新问题时,答案涉及到了一些模棱两可、难以黑白分明的事情,然后他就兴高采烈地跳出来,指出你错了。然后,因为你这个问题错了,或者实际上只是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用简单的黑白分明来回答,他就证明你整个一系列全部回答都是错了。在军事上,我们称呼这种诡辩方式为“积极防御”。
是的,这就是诡辩。
回避真正的问题,用新的问题替代原本的问题,一直到对方出现漏洞,然后挤到这个漏洞,宣布自己胜利。
现在解甲又是这样。
又是这样啊。解甲说我不喜欢引用,我需要引用什么?你这个帖子《呵呵》,以及你上一个帖子《看来有此恶趣味的河友不在少数》,不现成的摆在面前吗?
有朋友会问了,上一个帖子《看来有此恶趣味的河友不在少数》在哪里呢?只看到你之前的帖子似乎在批判他,但是没看到他的帖子呀。因为他没有在那里回复啊。他原先有个好习惯,唤作“一并在这里回复”的技巧,就是避开别人——可不仅仅是我——多个帖子的质疑,而只选取一个杀伤力最低的帖子进行回复。
很有意思的是,他用这个方法在别的河友的帖子里回复的时候,被我逮着过一次。当时我就冲上去批了他一顿。然后他“有则改之”,不怎么这样做了。
避重就轻,选取对别人最不利的战场,这是解甲的老习惯了。
我说他使用话术,说了很多次,每次都是抓住贼偷的手腕子说的,他哪敢否认。
我一直说话都留有情面。比如说,一个人,说话总是使用话术,反映了什么样的人品?我从来没有说下去过。
我说,我抓住坏人就一定要往死里怼。其实,我还是很心慈手软的,没有真的往死里怼。
原因很简单。我之前批判解甲的时候说过,我不喜欢下流手段。
什么叫下流手段呢?
堂堂之军,正正之阵,追亡逐北,这是上流。口訾而辱之,轻慢而凌之,獐头鼠目,这是下流。
我既然批评他使用话术,就不想再去指斥他的人品。因为使用话术虽然已经接近于人品问题,但是人总是要有脸面的,要留一点脸面给别人。不要像街头流氓斗殴一样,撕破对方最后一点遮羞布。过火的斗争会导致自己养成错误的斗争习惯,从而失去理性。所以在最后一步,我留他一点面子。
马超是个武夫,但是人们说,马超确实是个贵族。他的家族几乎被曹操全部诛灭,但是他晚年在蜀汉上书提到此事的时候,却说:“臣门宗为孟德诛夷略尽。”人们说,马超,这样一个在大家眼里有一点莽撞粗鲁的人,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依然坚持称字不呼名的礼节,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做良好的家教。
我是个穷人,但是我的父母很努力地教育我。所以我尽量不做这样直接打脸的下流事情。
当然,解甲说,他理解的下流不是这样的。哦,这样啊,那是你家的事情,我帮不了你。
好像解甲说我写很长的文章却不习惯引用。那么,如果大家看到我引用了,就装作看不见就好了,不要告诉他,这样他心里会好受些。
做人嘛,开心就好。
对了,我又忘记了,解甲既然说了我媚众,又挑唆说大家之所以赞同我是因为受到了我刻意的魅惑,这个问题他其实又回避了。
解甲,你老实说,你说我媚众,到底有几分是因为你真的这样想,又有几分是因为你也想得这么多花?
媚众。这个说法很有趣。反过来看,就是说我的想法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赞同。我以前说,论证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说,道理本身就在哪里,我们——不单单是我——只不过是偶然得到他罢了。而且,对我来说这还有另一层意思:所谓“媚众”、所谓“请对林兄送花送宝的河友们仔细想想,各位对林兄的赞同,是因为林兄能发人所未发?还是因为林兄可以顺着大家的心意把话说得更好听?”(对不起这句话我在这个帖子里又引用了一次,大家不要告诉解甲我又一次引用了他的原文),正说明我的想法经常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而大家各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大家的赞同一定是处于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我拿刀架在脖子上逼迫的,大家的判断又都出自于大家自己在社会上观察,由此,获得大家的赞同,说明我的思路符合大家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我自己没有那么多眼睛,大家做了我的眼睛,我很开心。快乐是要分享的,所以,我也想做大家的眼睛。通过思考,我发现,被指责为媚众,实际上就是说我的思维没有走偏。我觉得这个思考是正确的,我打算如解甲所说一般,“民科”一点,“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嗯,忽然觉得戴上“民科”的帽子、过个暖和的冬天,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因为我很开心呀,对于一个经常坐在屋子里写文章的人来说,闭门造车、出门合辙,验证了自己在“学而思”、“思而学”的道路上没有走错、想法是正确的,这是值得庆祝好事。不就是个帽子嘛,戴破了再还给解甲不就得了。
解甲说,我的文采不错。所谓文采不错,字面意思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较强。也就是更专业、更不“民科”。虽然我不认为他在这方面有评判的能力,但是无论怎么说,既然他自己承认的,逻辑上他自己就应该认,就应该前后呼应,而不应该自相矛盾。而我也写了这么多废话了,所以现在我就想一件事,无论怎么说,我大约应该有一点资格,对解甲说,我在讨论汉语汉字的问题,你水平太低,别捣乱,一边玩去。
以前有个笑话,有个人请客吃饭,但是客人来得不整齐,有的早就来了,有的迟迟不到,主人急了,说,该来的不来。已经来的客人一听,很生气,于是就走了几个。主人一看,又急了,说,该走的不走。还没走的客人一听,哦,我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几个。最后一个客人一看,就对主人说,你怎么这样说他们啊,主人急了,口不择言,说,我说的不是他们。得,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
我发了个帖子,想谈个问题,来了很多客人,忽然来了一个恶客,胡搅蛮缠,我急了,大声呵斥他,结果其他客人一看,情形好尴尬,于是都走了。恶客看到了,拍拍身上的土,捡起帽子戴上,乐呵呵地也走了。然后我看着好好的酒席,发现因为一个恶客,没有客人了。
那么,我是应该驱逐恶客呢,还是不应该驱逐恶客呢?
我之前引用过一些成语,哦,错了,不是引用,林风清逸的引用,不算引用,解甲的才是。我之前自说自话的时候说了一些成语——哎呀,我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原创的,解甲非要说不是引用,我也没办法——什么城狐社鼠啊,狐假虎威啊,投鼠忌器啊,说的就是一些被坏人利用的很尴尬的事情。我现在也是很纠结,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该“原创”哪一个成语才好呢?
说到底,还是挖了很大的一个陷阱啊。
不讨论问题,驳斥别人的时候,不驳论点,不驳论据,不驳论证,而是驳论者,这是我指出的、解甲的问题。对此解甲没有回应。解甲只是批评我不接受意见,说什么“首先我认为民科的问题不是勤于思考,而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为什么要强调勤于思考呢?因为解甲首先给了我一个勤于思考的标签。所以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一个标准,其实就是在说我是“民科”。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已经气乐了。解甲真的很扯淡。他在辩论完全是“移花接木”,偷换概念,首先将“民科”的定义从“不专业”转移成了“固执己见”,然后说别人不改变意见就是不接受意见,就是固执己见,就是“民科”。新建一个“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判断体系,来论证别人是“民科”。可是,解甲同样也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坚持反对我的看法,那么同样的判断体系,只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就是“坚信自己的思考成果不接受批评”的解甲,按照解甲的理论,是个“民科”。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给别人扣“民科”的帽子。我基本上不给别人扣帽子,特别是“民科”的帽子。因为我不习惯用“身份标签”来说别人。标签化是思维的大忌。
解甲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体系呢?因为解甲忽然发现原本在科普世界里无往不利的物理学身份不管用了,在语言学世界里物理学身份不如中文系身份管用,于是一个理科生竟然在科普问题上遇到了“身份尴尬”,不能再拿“身份”这个贵族特权去欺压庶民了。
我以前就说过,解甲喜欢用权威来论证,而不是用逻辑来论证。拉大旗做虎皮,是他的惯用手法。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反动的手法。
在目前的科普界,有很多这样的“科普志愿者”,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以自己的学识,去科普。
有的河友大约会为解甲打抱不平,说,解甲不是文科出身,就不能讨论文科问题了么?对于这样的疑问,我想你大概真的没看我们的帖子。我从第一开始,就从来没有拿自己的身份去压人。即便是在谈到语言学一线的事情时,我也是将语言学实际发生的事情讲出来,让大家去判断,而不是简单的说,你们不知道,就完事了。我说完别人不知道,就将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拿出来,让大家看看是怎么回事。事实上,不是我在压人,而是有人因为我没有拿我的“身份”压人,“行使贵族特权”,企图拿“身份”来压我,要给我一顶“民科”的帽子。而且更恶劣的时候,给我帽子的时候,不是直接回复给我的帖子,而是回复给别人的帖子,顺便也给了别人一顶“民科”的帽子。只不过我正好看了一眼那个帖子,我才知道,哦,解甲又双叒叕“偷偷”在背地里说坏话了。
其实,什么是“身份”呢?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身份没有任何意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是的问题,皇帝说不是,问题还是是,不是的问题,皇帝说是,问题还是不是。
但是对于迷信“身份”的人来说,“身份”才是最有力的论证。面对“身份”的无用,他们会很焦急的另外制造一个身份。当解甲无法用“学历”来指责别人是“民科”的时候,就立即创造了以“投降与否”来作为别人是不是“民科”的判断标准。其论证的关键不是客观真实、稳定科学的标准应该是哪个,而是“身份”。
解甲孜孜以求的就是给别人扣帽子。扣帽子,就是在强行赋予别人身份。“权威”是身份,“民科”也是身份。
我其实不太相信解甲真的是坏人。我说过,我觉得解甲更像是一个被话术欺骗了之后又变成话术的搬运工的人。但是我又发现,解甲更倾向于是一个迷信“身份”的人。这体现在他论证时的不老实。比如说,解甲自言自己对山地是死地的看法来源于败退时易于被歼灭。他这是提出了新的解释。看起来,解甲的资质很差。为什么这么说呢?以秦岭山地来说,背靠山地行军,遭到山地外的攻击时,可以迅速后退,依托山地进行抵抗。至于说被敌人伏击……请看清楚,山地是你的内线,不是敌人的内线。敌人在你的内线伏击你,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而且山地的好处就是因为有醒目的集结点,因此在遭到敌军突袭时可以迅速集结、据险而守,避免溃退。而不是溃退然后被敌人伏击。而且,我当时写的是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不是秦岭。即便秦岭又怎么样呢,诸葛亮在秦岭都没有被敌人伏击围歼,诸葛亮死后蜀军也没有遭遇过这样的问题,解甲从哪里脑补的这个问题?而且,我觉得解甲这个解释,只不过是想逃避马谡的马谡的批评罢了。三国时代因为控制山地而失败的知名事件,最有名的就是马谡(还有一个不太有名的,诸葛亮控制秦岭山地然后失败,但是他是因为出不了山),而不是诸葛亮在秦岭山地吃亏。山地就是利于守不利于攻的。但是解甲硬要说山地利于攻不利于守,这就明摆着是颠倒黑白了。就连这都不知道,还扯什么军事。眼高手低到这种地步,这不就是一个活马谡嘛。如果一个人真的愚蠢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了,那他就是马谡的马谡,而且是个资质很差的马谡×2。但是解甲不像是资质很差的人,解甲会很多东西。资质很差和技能繁多,我认为是个矛盾。我认为这个矛盾说明,解甲不是真的资质很差,而是无视基本事实。连事实都能无视,还能珍视什么?这就是不老实。
为什么无视事实呢?
一个迷信身份的人,从来不对别人有真正的敬畏。解甲论证问题,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就是因为他对于别人的“身份”毫无敬畏。所以他敢于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白白欺负人。
他这个人,驳斥别人的论点,不驳斥论点,也不驳斥论据,也不驳斥论证,只是在驳斥论者,而驳斥论者,就是各种陷害手段和语言圈套。所谓语言圈套,就是很容易掉进陷阱。你回答他,就跑题,不回答的不够谨慎周全,就出现漏洞,而无论你怎么回答,基本上都对你有害。甚至于解甲经常选择对别人不利的地方回帖,诱使别人放弃对他真正造成困惑的追问,同时也让围观者看不到别人对他的质疑。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讨厌这样一个人。而在我与他直接打交道之后,就更加发现其语句里充满了无处不在的陷阱。解甲一直都是在这样做。一旦别人要求他直面问题,他就不断提出新问题,充分展示了他对解决问题的无能为力。
而这次之所以我会这么坚决地批判他,是因为我看到他不光给我扣帽子,还在给别人扣帽子。而更加令我感到气愤的是,在我批判过他这样乱给别人扣帽子的行为之后(我是不是将那个帖子引用出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发现,他在当时还悄悄在别的地方隐蔽地发了其他恶劣的帖子。因为隐蔽,不去仔细梳理,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帖子,我也是在9天之后才看到他当时发的帖子的。从当初我发现他各种“一并回复在这个地方”的小花招,并很快发现这种小花招、小心思的秘密之后,一直到现在,他从来如此玩弄小心眼,从来没有改变过。他这个人,早就已经习惯性的做这些猥琐的事情了。
玩弄小心眼,小花招,迷信权威,欺凌庶民,用“身份”来尊崇和欺凌他人,这就是一个迷信身份的人。
这只不过是一个迷信身份的人。
迷信身份的人,一般来说,总是追随着有身份的人。
伏低做小,这是解甲的病。
伏低做小的患者,在面对“身份”高贵的权威时固然低眉顺眼,但是在“身份”低下的人面前,必然凌驾于他人之上。
所以才敢无视一切基本的事实,说一些愚蠢到极点的话。
山地是死地,一个人研究军事研究到这种地步,就好像做神父得了梅毒,当和尚做了屠夫,做穆斯林开起了养猪场,真是难得。
玩那些小心眼有什么用?一点也不长本事。
对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曹操说刘备不办如此这个事情,在别的地方我见别人讨论过,然后有人也迅速拿出了一连串曹操的话,说曹操一贯这样掩饰自己。和解甲做的一模一样。
我又想起一个事情,网友在调查网特活动规律的时候,发现他们喜欢用一个小号,不参与任何互动,而是专门保存各种资料,方便其他小号引用其中内容。也就是分工很强。
我又想起一个事情,解甲好像经常在讨论的“后期”出现——也许以后解甲会在“前期”出现?
我大概有点过于敏感了。
所以我去查了解甲最初的帖子。真有意思,解甲在2014年注册之初就遭遇过被质疑是网特的危机……而且解甲一开始就在围绕三国问题展开讨论。而三国问题恰恰是网特活跃的重灾区。我原本是有打算在这个领域写一写东西,因为我发现这个阵地基本上是被网特占领了。但是我给忘了,没有专门去写。
我知道在讨论三国问题的网友中,有很多是带着任务带节奏的,也有很多只是单纯的蠢。
我跟解甲说了这么久的话,今天才想起来看一看解甲的履历,我实在是太漫不经心了。
我觉得解甲应该不是带节奏的,虽然他很像很像很像,99%的像,但是我觉得他应该属于另一个范畴。
之前,河友盲人摸象对我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没有对解甲说,但是解甲知道,并且明确点出了盲人摸象的名。解甲,你不如再点一个名,点你送帽子的人的名。因为你点盲人摸象的名,是告诉别人盲人摸象提醒我要有胸怀,是为了证实有人帮你说话,但是你要老实一点,点一点被你扣帽子的人的名字。
解甲这个人,不老实。
看看吧,看看吧,我只是发了一个汉语汉字有优点的帖子,一个对建立中国文化自信有帮助的帖子,做了一点点对中国有利的事情,然而在讨论的后期,当大多数河友不是很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热度下降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人在这里发帖呢?
我做过新闻媒体,我知道一个基本的定律,就是任何一个热点事件持续时间一般都只有三天,七天之后就会消退。除非出现新的热点,否则就会自然减弱。而当大家对新话题的热情消退的时候,是什么人要来占领这块阵地呢?是谁要做“大后期”之王呢?
西西河早就被人盯上了,多年来出现的事件是一次两次吗?这些事情看起来总是这样机缘巧合那样机缘巧合,这个世界有那么巧合吗?
在解甲避过不谈的内容里,我明确地说,忙总那次,黄图那次,都不正常!忙总那次,忙总自己的确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为什么闹成那样?总有人在暗地里做了一些出格事情吧?黄图那次,弄成那个样子,真的一点问题也没有吗?里面真的没有人玩花招吗?我们就是看看最近的匿名帖子也知道啊,那帖子在做什么?那里可是有人在故意拉那个匿名的反社会的同性恋的楼主下水去反社会。那只是单纯的在拉一个人下水吗?那就是在制造风气。要抬升一个小众话题的分量,要诱导一个小众话题的趋向。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用技巧的人,也不喜欢话费太多心思去看各种细节,但是连我都看到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定位,我知道一定会有人给我塑造一个定位。比如说革命小将什么的。“民科”这样的定位,尤其还是解甲定义版的新“民科”,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但是我们不需要别人设计的定位,更不需要别人用这样的定位来设计我们。
我一直都知道一件事情,就是首先自己去学习,有了自己的定位,然后才可以去影响别人,而不是按照别人的定位,跟着别人的指挥棒去走。
不管别人扣什么帽子,自己有自己的路,走下去就是了,帽子自己会回到最合适的脑袋上去。
我再问一遍:林兄如想说我立场有问题,请给出直接的理由,不要搞莫须有的暗示。
当然,林兄这里多少给了些理由,我解释一下,譬如林兄说我经常在讨论后期出现,并以此引申出如何如之何,事实上前提本身就不是事实,大家大可去我的发帖纪录里查验一下。
为避免查找时间,我引用几个我在河里舌战群儒并得到较多投草的帖子给大家看看:
譬如林兄的这个帖子,林兄发帖的次日我参与了讨论。
譬如这个帖子,主帖相对于我的回帖,发的比较早;但伊粟先生回帖,引发了河友们评论萨苏先生个人之后,我也是次日就参与了。
这是我按时间顺序倒序找出来的,当然,再之前的还有,不过时隔已久,我也懒得翻了。这种大讨论我总共也没参与过几次,引出两次应该足够否定这个倾向判断了——我是否是在避重就轻,只好请河友们自己去看了,或者林兄不妨拨冗引过来披露一下。
这两个帖子林兄都有参与,换句话说,实情林兄您应该是知道的。当然,我不认为林兄应该准确地记住这种与您本人并不直接相干的小事,但是,当您依此对旁人做出如此严重的指控之前,查验一下不是什么难事吧?
其余一些指控,我觉得大抵属于我说过多次,已经表示不再重复的范畴,如果林兄觉得我避了哪些,大可明确提出,我并不惮于直接回答。
==
另外,我觉得林兄这篇帖子玩弄话术,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比如这个:
林兄把一个帖子发了两遍,内容是一模一样的,我回复其中一个,居然又成了我的罪状?基于同样逻辑,我也要问一句:林兄为什么要把对我点名道姓批判的帖子换到一个高光的靠前位置重复发一遍?
林兄还说我“自然不肯”,这一点也好笑得紧,林兄一副早在料中的口风,请拿出我一贯这样做的证据?我倒是觉得林兄一贯“不肯在压到后边的楼中楼里面回复”,比如前面引用过的这个帖子。
==
还有这个:
而这,居然成了解甲批判我的罪恶。
而我是这样说的:
我所谓的“他人意见”,根据前后文,很明显是指关于山地军事意义的解释。林兄突然缺乏起汉语阅读能力来了?林兄又说我追加了新的解释,这一点看看我将近一年前的回复就知道是不是追加。
至于本身的知识问题,这里不再辩驳,能把一个知识探讨的意见异同联想到立场问题上去,这个恕我直言,想象力丰富了点。林兄以我歪曲事实为由判定我动机成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问题的症结,是我是否真的歪曲了事实。林兄如果有别的线索,这自然可以成为一个旁证;但如果仅仅凭这种理由就能推测别人的立场问题,我仍然还要点一下盲人摸象河友的名:这哪里阳光了?
如我前面所说,林兄行文往往条理清楚,不生枝蔓,然而一旦遇到驳论,就变得夹七夹八,自相矛盾起来。我倒不觉得这是因为林兄立场如何如之何,做学术的河友应该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林兄之所以如此,无非是积累还不够。
积累不够并不是罪过,也不可耻,甚至对网上发帖来说,根本没有非得积累充分的必要。但是以无知为有知,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志于学的人对此都会产生本能的反感。
我对林兄的批评,都不脱文人习气的范畴,如我自己所说,反复批评近于詈骂,我并不想这样做。但林兄往往对我个人要批评一番,我总得有以反击,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我确实找不到林兄什么别的问题了。
==
还有这个:
好比说考试,如果说两个人错的一样,那确实很可能是抄袭,如果两个人对的一样——林兄,两个人对的一样能证明什么哪?
我倒不是说,我这个驳论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指出林兄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探讨一个命题之前,应该先确认其存在性,真伪性;而林兄对此往往跳过。至于这种跳过是否基于胸有成竹节约篇幅和时间的考虑,我的观点不正面。
==
看来林兄查阅过我的发帖记录了,这一点我可以坦诚地告诉林兄,您的发帖记录我还真没查过,以林兄著述之丰,我觉得以我们既有接触,我已经对林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不过林兄说我下河之初就被怀疑为网特,这一点很有意思,我大概知道林兄指的是哪一帖,不妨引用过来:
请大家看看,谁怀疑我是网特了呢?当时和我讨论的是陈王,后来我和陈王也多有辩驳,陈王怀疑我是网特吗?
林兄指斥我使用话术,这一点我倒是不反驳的,我讲话风格确实往往造成误解。比如上面那个帖子,有河友觉得我是在暗示别人是网特,陈王后来在讨论中也对我的回复产生过误解。
但林兄指斥我不反驳是因为我被抓了现行,无可辩驳,这就好笑得紧了,您看我现在讲话不还是这个调调吗?积习已成,改起来困难,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不然怎样我也会改了它。
林兄又说抓住我一些问题,我做贼心虚的改了,这一点也很好笑,比如“一并在这里回复”,我并没有改,只不过需要一并回复的场合也并不是很多,林兄大概没发现而已。请林兄看这里,我哪里改了呢?
“一并在这里回复”,固然可能如林兄所说,是“选取一个杀伤力最低的帖子进行回复”,但也可能如我所说,仅仅是为了节约操作和篇幅,不喜欢一再重复相同内容,难道不合理吗?林兄为何选取一个杀伤力最高的解释进行揣测呢?一笑。
==
林兄这里又说我不老实,我觉得我很老实,比如林兄这里对我的指控,我都老老实实地找出原文,一一解释了。当然,林兄指斥繁多,我难免疏漏,林兄如果觉得我避重就轻,大可以指出来,我是绝对不避的。
我倒是觉得林兄不太老实,林兄这几篇直接针对我的指斥,篇幅都非常长,如我前面所说,指出切实存在的问题,哪需要如此连篇累牍呢?刨除林兄抒发感情的部分,剩下的内容,我觉得也很像林兄所谓的抛出一系列陷阱式的问题。
比如林兄要求我老实一点,点一点被我扣帽子的人,这其实就是个陷阱,林兄不妨点出几位被我扣了帽子的人?从林兄回复看,林兄似乎认为我给整合精神哲学先生扣帽子?林兄翻阅我的发帖,大概没仔细翻,我和整合精神哲学先生上次的拌嘴,是以互扣帽子结束的,而且是整合精神哲学先生率先给我上了一顶帽子。至于这次,我倒不觉得是扣帽,我也促狭一下,请林兄看这里,不知林兄有何评价——小心点,这是陷阱式问题。
还有我注意到对林兄的帖子逐篇宝推的脊梁硬先生,他现在是应该把我屏蔽了,林兄不妨自行问问他,他显然对我意见颇大,但他觉得我给他扣帽了吗?
林兄笔下,似乎我是一个心机险仄的人,那么被我扣帽的苦主想必不少,何不请林兄指出几位来,以便更好的清算我的罪行?然而我觉得,恐怕是找不出几个来的。
我为何孜孜不倦地对林兄扣帽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我个人很反感林兄的无知狂妄之外,有没有别的原因?当然有,那就是林兄对我经常赐以大帽,人家大帽扣来,我安之若素,那么好的涵养我是没有的。
==
林兄这次又说了一句我很赞同的话(没错,是又,林兄在心灵鸡汤范畴内,往往有一些真知灼见):不管别人扣什么帽子,自己有自己的路,走下去就是了,帽子自己会回到最合适的脑袋上去。
这也是我所说的,唬人就算了,自己是唬不了的。但是如前面所说的,林兄开始质疑我的立场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是不可轻忽的,因此我还是要辩驳一番。但林兄如要开始重复同一指责,那我也就不回了。谎言重复一千次在宣传上是很有效的办法,但并不会令其变成真理,清者自清嘛。
我再来展示一下如何准确的提出问题:
“99%的像”我不予置评,但请林兄把“觉得他应该属于另一个范畴”讲明白了。都已经99%的像然而不是,这显然需要一个很强的理由。
不要总是仗着自己说话漂亮,就把别人当傻子,企图面子里子都占全了。
林兄问:
林兄难得的不带枝蔓地明确地提出了问题,我老实回答一下:
我100%是这样想的,“想得这么多花”这种想法,林兄不说,我都没想到。
我再重复一遍,我认为林兄的文字技巧是很高明的,林兄这里又说曾从事过媒体工作,对媒体的一些手法是很了解的。那么请林兄教我(这一点我相信林兄有教我的能力),媚众是否现在媒体工作的一种导向?
我的观点,是“是的”,媚众这个批评我起先不说,是因为我觉得林兄很有可能也是积已成习,这并不是多大问题,论坛显然也是一种媒体。但我心里,总觉得网络论坛,尤其是西河这样一个地方,是难得的可以讨论学习获得进益的场所,不应该弄那么多机巧。
林兄又说,所谓媚众,就意味着想法没有走偏,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不是坏事。不过我批评林兄媚众,是因为我觉得林兄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林兄兴趣很广泛,帖子很多,但我从中,找不出什么能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价值的想法和见解。如我前面所说,我决定不和林兄交流了,并不觉得多么可惜。
我前面的回复说到,林兄在心灵鸡汤领域,往往有真知灼见,不妨更进一步的说,林兄所长,就在于煲制心灵鸡汤。拿一些无毒无害然而也没多大益处的材料,用华丽的文字技巧包装一下,林兄就能写出一篇文章——这其实与我既往的批评是一以贯之的,林兄大可大惊小怪一番,指斥我又掏出了新帽子。
心灵鸡汤不是错的,错的是把心灵鸡汤当成十全大补药,然而这也不是什么大错。检讨我的错误,就是起初就应该对林兄敬而远之,林兄文章之美,确实让我误判了林兄的才学——这一点有闲心的河友可以去找一找以往的帖子,因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一遍引了。
==
“想得这么多花”,这种诛心的指斥本来不必回答,但认真起来确实不好回答。不过幸好,我还是得过几次“这么多花”的。因此我说我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总归有一点底气。
按林兄诛人诛心的风格,我应该反过来猜测林兄如何如之何了,这一点毋庸讳言,我老早就这么批评过,林兄文人脾气,好面子,需要赞美,他能想到这,我一点也不奇怪。
==
说到这,我突然又意识到一个问题,林兄有一个很坏的毛病,就是把别人的话加以夸张扭曲。
比如之前,我批评林兄以修辞代替逻辑,林兄立马开始长篇大论指斥我不许修辞;
比如这里,我批评林兄不加引用的代替我阐发我自己的意见,林兄立马开始以讽刺的笔调开始引用,并把我的意思扭曲成“我说林兄不做引用”。
这何尝是我的意思?
鲁迅先生说:“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搞坏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往极端了干。按林兄的思路,我大概要说一句细思恐极,但我相信林兄是不自知的,因为这个技巧流毒甚广,我还能找出合理性更高的其他解释。
再劝告林兄一句,逛论坛本是休闲,机心太盛,只会扼杀自己的乐趣。
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做吧:
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模块化是在产品设计制造中,以功能分析为基础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以系统功能的观点,采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建立模块体系。把若干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可以互相置换的模块,经不同的组合,而形成不同的系统,这种组合的全过程称为模块化。
2、标准化与模块化的作用
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是扩大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手段,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主要作用在于为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便于技术合作。
模块化是新经济时代下的新事物。模块化是标准化的提升。设计中采用模块化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周期,减少品种,提高效率。模块化可以通过模块的增、减或调换来达到产品的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可以用最少量的模块组合,继承、重复已有标准化的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的发展。产品通过更换模块方式,便于维修,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计算机产业走在模块化的前端。你随便用一个牌子的显示器配另一个牌子的主机用起来绝对不成问题。这里显示器和主机就是模块,它们之间有统一的标准化接口。
3、设计模块化与标准化
模块化是在综合标准化系列化、组合化等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模块化是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变化与产品开发能力尖锐矛盾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的产品开发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最为经济的方法满足各种要求。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它已经从理念转变为较成熟的设计方法。将绿色设计思想与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产品的功能属性和环境属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研发与制造周期,增加产品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方便重用、升级、维修和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和处理。
模块是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功能单元。与原来的组件不同:模块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模块分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模块是构成产品或系统的一个单元,它与产品或系统的其它单元可组合和分解;模块有独自的接口;模块的连接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单向,双向和多向。模块化设计过程中功能分析固然重要,但接口的设计更为严格。
模块化设计分两种情况:专门的模块化设计,根据某种复杂产品系统或工程的要求,从其功能上进行分析、选择和设计出相应的模块(包括专用模块、特殊模块),并进行组合。
通用的模块化设计,按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产品,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共性且通用化较强的模块。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类使用。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阶段,在搭建产品技术平台的工作中,核心应该是模块化,它是现代产品开发设计上的一次飞跃。
科技文献几乎被英语垄断了。
虽然可以用绢帛,但这个实在太贵了。所以无论在绢帛是书写还是在竹简上书写,都不大可能长篇大论的写下去。
一次语文考试,词语解释,是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考试作弊,桌子下面拿出参考书来翻抄。那次成绩反而很差。后来和隔壁班学霸(我们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交流,他也说文史考试如果让他翻书看成绩肯定不如不看书。
大概是和你们讨论的主题没什么关系,呵呵。人老了就喜欢想起过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