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推荐很有价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纪录片《愚公移山》 -- 路很长

共:💬166 🌺922 🌵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一下?

  乡下是中国吗?

但那又如何,如果没有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再受宠爱的女儿,也逃不脱被注销户口,送到乡下去插队落户的命运。

这不仅是她的命运,也是当时中国的命运

家园 是总收入

这个倒真是没去区分什么钱,我是指拿到手的,所以是包括了各种东西。

八九年就不是很确切了,应该是200多,也是指全部加起。当时19还是21?应该是19寸日本松下彩电,卖2200多。也是那一年,开始换,一下子忘了,程控之前的那个脉冲拨号的电话,大部分电话还是摇的。

家园 经济再崩溃,中共还能把上海当年那些时尚

高楼给扒了?砖是能吃还是能腌?这只能说明解放前的上海就是个在当代人眼中的农村大集市。

所谓时尚也不过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其他地区而言。

家园 你把旧中国吹到天上去

它也是连铁钉、火柴都造不了的废物。

你把TG的中国贬到地狱里去,它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的全球第六大工业国,是有两弹一星的世界一强。

通宝推:唐斩非,李根,纹石,梓童,一轮明月,
家园 人家以为自己和邓一样,乡下人也算中国人吗
家园 这篇就是典型的一粉顶十黑,为了吹捧旧中国丧心病狂

以至于大家心里只有逆反作用了。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跟上海比?上海制造万吨水压机,香港在干什么?看看李嘉诚的自传,人家在做塑料花呢。

港英政府架起机枪,打得香港工人血流成河。

家园 拿解放前的上海来比,蒋宋孔陈笑了,觉得大陆欠他们一个勋章

全国打成一锅粥,上海不是照样马照跑舞照跳.在你眼里,一个城市的繁荣掩盖了全国破败潦倒.

我其实想建议大家去看看五年计划,看看资源是怎么投放的.

家园 改开前技术工人工资比大学生高是正常的事

我爷爷是解放初期的八级钳工,七十年代初期退休前的工资是二百多。我父母是六十年代初的清华机械系,都在上海电机厂边上的另一个大厂工作。他们在七十年末的工资也只有六十多元七十元不到,有奖金但并不多。家里还要寄钱补贴外婆家,每月快月底的那个星期都要计划着才能保证不断粮。他们厂里的工人因为加班多,总收入会比技术人员还多一点,不过也就几元钱。当时我们家除了父母结婚时买的家具,基本在七十年代没添过什么东西。家里的存款与大件基本都是七九年后开始添置的。

家园 能评上八级工是极难的,

我一个都没遇见。

家园 那就是了

因为大家都是拿基本工资比较,这样可以说得清,国为全国标准大体上相通。你用全部收入比较,这在每个单位都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地区,各个单位的收入差别很大。80年代好的单位,奖金津贴高出工资不少,有时不同单位的全部收入差别可以有几倍

家园 言之有理

谢谢了。算是解决了我多年来的困惑。

家园 话说对比是跟以前作对比吧

60-70年代的上海比30-40年代,是好些呢还是差些呢。今天看着当年心酸正常,然而当年看着解放前,就不觉心酸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其中的酸甜苦辣总要有人去尝吧,祖辈的付出收获一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父母辈付出收获一个工业化雏型社会,才有今天我辈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吧。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独生子女,可以不去插队落户,由政府按排工作。看来你不知道

这个政策。

实际上,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并不是非去不可。

只不过,1,居委会的大妈每天会来做思想工作。2,政府不给按排工作。

家园 我的第一想法

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不会就是当年的她吧”,遇到本主了。没有“可笑”。也附会不到可笑上去

我小时也是类似的,家里的稀罕水果、糕点、罐头,虽然大部分都是我消灭了,但是打开包装一般都要爹妈姥爷姥姥各分一口,而且自己不吃第一口。这是短缺时代的印记,(道德的本质就是短缺?!)现在呵呵也是,习惯还没有消失。

你好激动啊

政治宣传工作、上纲上线的弦挺紧啊

家园 解放前上海是远东娱乐产业齐全, 和轻重工业齐全没太多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